快速成长的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

快速成长的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

张 厚 义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已达334.0万户,从业人员4714.0万人,注册资本总额42146.0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这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23.7%、32.34%和45.33%。而且在过去的10年中,私营企业主阶层都是以这样的速度成长着。2003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5万户,从业人员4088.65万人,注册资本总额35304.89亿元。同1994年比较,这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5.96倍、5.31倍和23.38倍。显然,私营企业主已成为当代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社会阶层。

(一)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轨迹

当我国的改革目标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私营经济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天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经济成份。而作为私营经济人格化的私营企业主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营规模的扩大,相应地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我们可以从私营经济的发展阶段,清楚地看出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轨迹。

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争论,至此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允许存在”的共识,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国务院于同年6月2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了私营企业的标准、类型、开办条件、登记内容、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对其实行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把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接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私营企业开展了登记、注册工作。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私营企业的登记数据,可以把过去的15年(1989~2003)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1993)。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私营企业开始登记、注册工作。从登记情况看,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私营企业的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62倍、1.45倍、1.25和7.05倍(见表1)。由于登记工作开展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舆论环境、执法环境由较为宽松转向过紧,许多私营企业戴上了“红帽子”、“小帽子”,隐形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中,没有如实登记、注册。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调查模底,估计1987年全国就有各类私营企业22.5万户,从业人员360.7万人。这个数字同1993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数字,不相上下。由于这个阶段的登记工作刚刚起步,基数过小,带有恢复性质,受到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它同后来的正常发展,具有不可比较性,故将其剔除在外。

第二阶段(1994~1998)。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人们的疑虑和困惑,私营企业继续快速成长。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他还提出:应该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的唯一标准,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接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则进一步提出: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78倍、1.97倍、1.54倍和3.97倍。

第三阶段(1999~2003)。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判断人们政治状况的“三看”标准,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从而明确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肯定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可以参加劳动模范的评选,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0倍、1.32 倍、 0.95倍和2.43倍。同第二阶比较,这个阶段增长的相对速度放慢了,但是,增长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了。

(二)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特点

我们将从阶层队伍、经济实力、经营范围、内部构成和空间布局等5个方面,分别描述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特点。

1、私营企业主阶层队伍逐年壮大,综合素质与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从1994~1998年的5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人数由88.9万人增加到263.8万人,增长了1.97倍,增加了174.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5.0万人。而第三阶段的5年中,私营企业主由332.4万人增加到772.8万人,增长了1.32倍,增加了440.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8.1万人,是第二阶段每年增加人数的1.52倍。2003年同2002年比较,更是增加了150万人。

表1 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三个阶段 (万户、万人、亿元)

一 阶

段 年 份 私营企业户数 业主人数雇工人数注册资本总额总产值 消费品零售额190.0 增长倍数 4.46

段 513.0 3059.0 增长倍数 4.96

段 4191.0 10035.4 增长倍

数 1.39

从职业构成和受教育水平看,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10年前的调查数据(2002年同1993年两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比较)显示,他们开业前的职业

构成,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其总数的59.9%),而现在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其总数的63.1%);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10年前比较,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由47.0%下降到19.7%,高中、中专则由35.9%上升到41.%,大学本科、专科由16.6%上升到33.5%,研究生由0.6%上升到4.9%。他们在创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中间的代表人士,被选举或被推荐为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人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行委员,被评选为各级劳动模范。据了解,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全国有9000多人,被推荐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的,全国有3万多人,担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的有233人(占其总数的56.0%),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有8人,担任省、市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会长的有3人。

而在2004年4月8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更是明确指出: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参加报考、公开选拔。

2、私营企业经营规模明显扩大,经济实力日渐增强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353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49亿元,增长工42.6%,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23.4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1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6%,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2.5倍。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500—1000万元的有8462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0920户;注册资本额1000万元以上的51830户,比上年同葫产加17530户;注册资本额在亿元以上的,有11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98户。私营企业集团3939户,分支机构28。16万户。而在199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超过100万元的为19538户,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880户。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每户雇工人数在100—500人的,有34617户,500—1000人的有3334户,1000人以上的1130户。而在199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雇工人数在100—499人的,为2254户,雇工500人以上的仅271户。

3、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著,社会贡献突出

2003年,私营企业共创造工业产值18964.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3.64%和26.57%。同1994年比较,这两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5.64倍和18.56倍。同一时期,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7.02万户,是自1988年私营企业登记注册以来绝对数增加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2%。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5.96倍。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2003年,私营企业雇工人数352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40万人,增长了26.56%,同1994年比较,则增长了5.3倍。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0万人,其中,有10万人作为投资者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03年,出口创汇的私营企业达到74443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6233户,增加3.1倍,而同10年前比较,则增长了23.96倍;2003年,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1749.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而同10年前比较,则增长了43.63倍。

近些年来,私营企业的新贡献在于成功地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和教育、卫生、影视产业。浙江省因势利导,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针,“政府资金掺合,民间资本唱戏”。杭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36公里),国内投资最高(达118亿元)的跨海大桥,是全国第一个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国家重点工程。在投资总额中,宋城、雅戈尔等17家企业占有50.26%的股份。在宁波市侥城高速公路36亿元的投资中,政府企业以20%的股份,引入80%的民间资本。上海市把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每99.35%的股份,以32.07亿元人民币转让给江苏福禧公司。通过转让,福禧公司享有30年的运营权,包括加油站、服务屋、广告、通行费及边际延伸收益的经营权,并负责快道改6车道的扩建工程。民间资本占85%的上海友联联合体,在公开竞标中夺得中国最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一日处理量达170万吨的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

浙江省的广厦集团以“造城运动”为己任,从单一的土建承包向市政、水电、路桥发展,向医疗、旅游、教育领域进军,不仅正在建造余杭的天都城(占地6579亩),而且还西进重庆建造广厦城(占地1050亩)。万向集团投资8亿元开发千岛湖,横店集团兴建影视域,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投资2亿元,发展集小学、中学到高等学历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产业。深圳天下行医疗集团斥资1.5 亿元,创办了“仁爱”和“万豪”两家民营医院,并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

随着民营影视企业的数量增多,实力增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民营资本投资电影摄制。1997年以后,民营影视企业逐步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上的“准入证”。2003年,民营资本拍投了96部电影,占全年140部国产电影出口量的68.5%。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有近80%是民营公司参与发行创造的。目前,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本以上,就业人数占到2/3。以音像市场为例,近年80%的原创音乐是民营公司开发的;音像市场的有效供给80%以上是由民营公司提供的。

4、从组织类型和产业结构看私营企业的内部构成

(1)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增加,实力增强,是私营企业组织类型的发展趋势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类型的特征,日益明显。到2003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达222.2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8.27万户,增长27.74%;户数占当年总数的73.96%,该比重比上年增加了2.51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3234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88%,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91.61%。投资者人数667.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7.4%,占私营企业投资者总数的86.36%。雇工人数2630。5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81%,占私营企业雇工总数的79.33%。

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增长的同时,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在下降。2003年,合伙企业为12.06万户,比上午同期减少4247户,下降3.4%;户数所占比重为4.01%。注册资本额52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投资者人数37.87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

6.31%。雇工人数169.72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7.37%。独资企业略有发展。同年,全国登记的独资企业为66.1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09%,户数所占比重为22.01%,比上年有所下降;注册资本额219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3%;投资者人数66.4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5.34%;雇工人数718.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0.67%(见表2)。

表2-1 私营企业组织类型表

(户、%) 年份

1994

1998

1999

2003

2003年比1994年增

独资企业 48.60 36.78 32.79 22.01 合伙企业 20.00 11.46 8.85 4.01 有限责任公司 31.40 51.76 58.36 73.96

(万户、万人、亿元、%) 年 份 户 数

绝对数 比重 从业人数 绝对数 比重 注册资本额 绝对数 比重

64.39 91.61 增减27.22 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2)在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占其总数的一半以上。

2003年,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为188.4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5.24%,户数所占比重为62.71%;从业人员2101。35万人,增长22.33%,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8.88%;注册资本额21748.38亿元,增长40.67%,注册资本额所占比重为61.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14.34万户,占第三产业总数的6067%。从本年度开业的80.51万户分布情况看,第一位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总数的36.8%;第二位是制造业,占26.2%;第三位是社会服务业,占16.9。在年度开业的社会服务业中,新兴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信息资询服务业4.07万户,计算机应用服务业2.22万户,合计所占比重为46.0%。(见表3)

在全国近10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有53851 户为私营企业。在国家8部委审定的重点龙头企业中,私营企业也占到40%以上。在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带动下,全国近1/3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每户增加收入约1000元。私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东南沿海地区,私营企业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中西部地区的私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速度也在加快。

表3-1 私营企业产业结构演变表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5.85 55.48 57.00 2003年比1994年增

16.86

(万户、万人、亿元、%) 户数

绝对数 比重 从业人数 绝对数 比重 注册资本额 绝对数 比重

55.44 61.60 增减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5、从区域分布和城乡结构看私营企业的空间布局

(1)区域分布不平衡,东强西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到2003年底,东部地区有私营企业208.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0.6万户,增长24.2 %,户数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8.9%上升到69.34%。其中,新增私营企业超过3万户的6个省、市都在东部地区。它们是:上海(新增67049户)、广东(新增64457户)、江苏(57481)、浙江(54869户)、山东(52591户)和北京(35932户)。这6个省、市新增私营企业16.78万户,占新增户数总量的41.3 %。同时,这6个省、市私营企业户数都在18万户以上,如:江苏(343680户)、广东(323077户)、浙江(302136户)、上海(291711户)、山东(2285544户)和北京(186805户)。这6个省、市共有私营企业176.6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55.76%。(见表4-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10年中,这6个省、市私营企业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在基数很大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较快的速度;二是江苏、上海和北京三省、市,增长幅度更大,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5.95倍的速度。

相比之下,2003年底,西部地区有私营企业40.6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91万户,增长了20.5%;户数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84%下降为13。51%。中部地区私营企业为51.5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9.51万户,增长22.64%;户数所占比重由17.25%下降为17.15%(见表4-2)。从总体看,1994~2003年,全国私营企业的地域分布有所变化,

表4—1 广东、江苏等6省市私营企业发展 (万户、倍、%) 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山东 北京 占全国总数 12122003年

比1994

年增长

倍数

11.4

表4—2 全国私营企业的地域分布 (%) 年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2.91

2003年比1994年增

减 资料来源:国家工育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即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发展较快,分别增加了3.01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减少了6.25个百分点。

(2)城乡差距拉大,城镇私营企业户数继绩增加。

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91.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4%;户数所占比重为63.75%,同1994年比较,增加了7.9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2338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注册资本额所占比重为66.25%;投资者人数519.9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0%;投资者人数所占比重为67.27%;雇工人数2025.1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23%;雇工人数所占比重为61.08%。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22.08万元,户均从业人员13.28人。

2003年,农村私营企业户数为108.9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户数所占比重为36.25%,同1994年比较,减少了7.9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1191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62%;投资者人数252.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27%;雇工人数1501.1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35%;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09.37万元;从业人员16.1人。 表5 全国私营企业的成份 (%)

城镇 农村

增减资料来源: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城镇私营企业不仅户数多,而且资本有机构成,技术含量较高,平均每户从业人员较少。农村私营企业则户数较少,且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二产业。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烦恼

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形成和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把思想意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实践,辨别是非,提高素质,排除烦恼,不断优化舆论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他们总会碰到不同的烦恼。这些烦恼像幽灵一样,同他们形影相随。之所以如此,都是源自于他们的自身特征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自身特征看,一是他们拥有较多的私有财产,二是这个阶层构成复杂,同质性程度低,且由于形成的时间不太长,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完成从原有身份到现代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够健全,权力部门还控制着很多资源,他们在生存、发展中,有时难免不出现非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

里,还有许多人的思想意识没有完全“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因此,私营企业主阶层最隐私,最秘密的私有财产,很容易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他们财产来源和积累手段合法性的质疑,经常被媒体炒作,被社会舆论津津乐道,这是最惹他们烦恼,忧虑和担心的事。

对私营企业主阶层来说,近些年是1992年以来,社会舆论最为不好的时候。先是出现了“原罪论”,接着又有“盗窃国家财产论”。所谓“原罪”,集中媒体上的各种说法,大意是一些私营企业创业者的“第一桶金”来路尴尬,或是非法利用国家财产在短期内积累起巨额财富。这种论调,如果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中期的内部学术讨论会,影响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今天是一个很不规范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很容易在媒体上任意炒作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正如一位学者所云,这是一个少数人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意见的时代,是一个很多人可以说话但又不负责任的时代。所以,这种舆论对中国私营企业主创层的生存和成长,危害极大。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不知道流言蜚语来自什么地方,只要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它就有可能变成事实;更为严重的是,再目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舆论很容易变成一种政治压力,阻碍私营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私营企业创业者有两大类型:一为内生型:即在家庭作坊或个体经营的基础上,更过“滚雪式”的资本积累,逐步成长壮大为私营企业。这里的初始资本,主要是家庭或个人的劳动,经营积累,不足部分由借贷弥补,如“傻子瓜子”这种类型的企业。二为外生型:即通过租赁,承包经营或收购公有企业,逐步 变为私营企业。对于这种类型要作具体分析。在管理层收购中,确实出现过一点问题,如:自卖自买、暗箱操作;以公有资产或产权作为融资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金融风险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损害投资者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等等。这样的改制过程,有可能成为企业职工被判夺的过程,成为一部分人的暴富过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呢,究竟是谁之过错?从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这类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权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交易品,是因为它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受制约的权力,才是产生“原罪”的根源。

要杜绝改制过程中的权钱交换,必须规范改制行为,这就需要:实现“阳光交易”,公开披露信息,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加强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对于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认识,举国上下已经行成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共识,这就是:经济地位重要,政治地位明确,现在不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加快发展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第四阶段,他们将以更快的速度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快速成长的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

张 厚 义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已达334.0万户,从业人员4714.0万人,注册资本总额42146.0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这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23.7%、32.34%和45.33%。而且在过去的10年中,私营企业主阶层都是以这样的速度成长着。2003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5万户,从业人员4088.65万人,注册资本总额35304.89亿元。同1994年比较,这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5.96倍、5.31倍和23.38倍。显然,私营企业主已成为当代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社会阶层。

(一)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轨迹

当我国的改革目标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私营经济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天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经济成份。而作为私营经济人格化的私营企业主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营规模的扩大,相应地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我们可以从私营经济的发展阶段,清楚地看出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轨迹。

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争论,至此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允许存在”的共识,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国务院于同年6月2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了私营企业的标准、类型、开办条件、登记内容、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对其实行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把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接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私营企业开展了登记、注册工作。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私营企业的登记数据,可以把过去的15年(1989~2003)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1993)。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私营企业开始登记、注册工作。从登记情况看,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私营企业的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62倍、1.45倍、1.25和7.05倍(见表1)。由于登记工作开展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舆论环境、执法环境由较为宽松转向过紧,许多私营企业戴上了“红帽子”、“小帽子”,隐形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中,没有如实登记、注册。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调查模底,估计1987年全国就有各类私营企业22.5万户,从业人员360.7万人。这个数字同1993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数字,不相上下。由于这个阶段的登记工作刚刚起步,基数过小,带有恢复性质,受到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它同后来的正常发展,具有不可比较性,故将其剔除在外。

第二阶段(1994~1998)。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人们的疑虑和困惑,私营企业继续快速成长。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他还提出:应该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的唯一标准,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接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则进一步提出: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78倍、1.97倍、1.54倍和3.97倍。

第三阶段(1999~2003)。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判断人们政治状况的“三看”标准,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从而明确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肯定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可以参加劳动模范的评选,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在这个阶段的5年中,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业主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了1.0倍、1.32 倍、 0.95倍和2.43倍。同第二阶比较,这个阶段增长的相对速度放慢了,但是,增长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了。

(二)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特点

我们将从阶层队伍、经济实力、经营范围、内部构成和空间布局等5个方面,分别描述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特点。

1、私营企业主阶层队伍逐年壮大,综合素质与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从1994~1998年的5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人数由88.9万人增加到263.8万人,增长了1.97倍,增加了174.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5.0万人。而第三阶段的5年中,私营企业主由332.4万人增加到772.8万人,增长了1.32倍,增加了440.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8.1万人,是第二阶段每年增加人数的1.52倍。2003年同2002年比较,更是增加了150万人。

表1 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三个阶段 (万户、万人、亿元)

一 阶

段 年 份 私营企业户数 业主人数雇工人数注册资本总额总产值 消费品零售额190.0 增长倍数 4.46

段 513.0 3059.0 增长倍数 4.96

段 4191.0 10035.4 增长倍

数 1.39

从职业构成和受教育水平看,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10年前的调查数据(2002年同1993年两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比较)显示,他们开业前的职业

构成,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其总数的59.9%),而现在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其总数的63.1%);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10年前比较,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由47.0%下降到19.7%,高中、中专则由35.9%上升到41.%,大学本科、专科由16.6%上升到33.5%,研究生由0.6%上升到4.9%。他们在创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中间的代表人士,被选举或被推荐为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人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行委员,被评选为各级劳动模范。据了解,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全国有9000多人,被推荐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的,全国有3万多人,担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的有233人(占其总数的56.0%),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有8人,担任省、市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会长的有3人。

而在2004年4月8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更是明确指出: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参加报考、公开选拔。

2、私营企业经营规模明显扩大,经济实力日渐增强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353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49亿元,增长工42.6%,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23.4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1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6%,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2.5倍。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500—1000万元的有8462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0920户;注册资本额1000万元以上的51830户,比上年同葫产加17530户;注册资本额在亿元以上的,有11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98户。私营企业集团3939户,分支机构28。16万户。而在199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超过100万元的为19538户,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880户。

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每户雇工人数在100—500人的,有34617户,500—1000人的有3334户,1000人以上的1130户。而在199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雇工人数在100—499人的,为2254户,雇工500人以上的仅271户。

3、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著,社会贡献突出

2003年,私营企业共创造工业产值18964.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3.64%和26.57%。同1994年比较,这两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5.64倍和18.56倍。同一时期,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7.02万户,是自1988年私营企业登记注册以来绝对数增加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2%。同1994年比较,增长了5.96倍。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2003年,私营企业雇工人数352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40万人,增长了26.56%,同1994年比较,则增长了5.3倍。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0万人,其中,有10万人作为投资者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03年,出口创汇的私营企业达到74443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6233户,增加3.1倍,而同10年前比较,则增长了23.96倍;2003年,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1749.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而同10年前比较,则增长了43.63倍。

近些年来,私营企业的新贡献在于成功地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和教育、卫生、影视产业。浙江省因势利导,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针,“政府资金掺合,民间资本唱戏”。杭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36公里),国内投资最高(达118亿元)的跨海大桥,是全国第一个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国家重点工程。在投资总额中,宋城、雅戈尔等17家企业占有50.26%的股份。在宁波市侥城高速公路36亿元的投资中,政府企业以20%的股份,引入80%的民间资本。上海市把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每99.35%的股份,以32.07亿元人民币转让给江苏福禧公司。通过转让,福禧公司享有30年的运营权,包括加油站、服务屋、广告、通行费及边际延伸收益的经营权,并负责快道改6车道的扩建工程。民间资本占85%的上海友联联合体,在公开竞标中夺得中国最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一日处理量达170万吨的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

浙江省的广厦集团以“造城运动”为己任,从单一的土建承包向市政、水电、路桥发展,向医疗、旅游、教育领域进军,不仅正在建造余杭的天都城(占地6579亩),而且还西进重庆建造广厦城(占地1050亩)。万向集团投资8亿元开发千岛湖,横店集团兴建影视域,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投资2亿元,发展集小学、中学到高等学历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产业。深圳天下行医疗集团斥资1.5 亿元,创办了“仁爱”和“万豪”两家民营医院,并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

随着民营影视企业的数量增多,实力增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民营资本投资电影摄制。1997年以后,民营影视企业逐步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上的“准入证”。2003年,民营资本拍投了96部电影,占全年140部国产电影出口量的68.5%。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有近80%是民营公司参与发行创造的。目前,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本以上,就业人数占到2/3。以音像市场为例,近年80%的原创音乐是民营公司开发的;音像市场的有效供给80%以上是由民营公司提供的。

4、从组织类型和产业结构看私营企业的内部构成

(1)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增加,实力增强,是私营企业组织类型的发展趋势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类型的特征,日益明显。到2003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达222.2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8.27万户,增长27.74%;户数占当年总数的73.96%,该比重比上年增加了2.51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3234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88%,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91.61%。投资者人数667.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7.4%,占私营企业投资者总数的86.36%。雇工人数2630。5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81%,占私营企业雇工总数的79.33%。

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增长的同时,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在下降。2003年,合伙企业为12.06万户,比上午同期减少4247户,下降3.4%;户数所占比重为4.01%。注册资本额52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投资者人数37.87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

6.31%。雇工人数169.72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7.37%。独资企业略有发展。同年,全国登记的独资企业为66.1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09%,户数所占比重为22.01%,比上年有所下降;注册资本额219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3%;投资者人数66.4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5.34%;雇工人数718.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0.67%(见表2)。

表2-1 私营企业组织类型表

(户、%) 年份

1994

1998

1999

2003

2003年比1994年增

独资企业 48.60 36.78 32.79 22.01 合伙企业 20.00 11.46 8.85 4.01 有限责任公司 31.40 51.76 58.36 73.96

(万户、万人、亿元、%) 年 份 户 数

绝对数 比重 从业人数 绝对数 比重 注册资本额 绝对数 比重

64.39 91.61 增减27.22 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2)在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占其总数的一半以上。

2003年,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为188.4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5.24%,户数所占比重为62.71%;从业人员2101。35万人,增长22.33%,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8.88%;注册资本额21748.38亿元,增长40.67%,注册资本额所占比重为61.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14.34万户,占第三产业总数的6067%。从本年度开业的80.51万户分布情况看,第一位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总数的36.8%;第二位是制造业,占26.2%;第三位是社会服务业,占16.9。在年度开业的社会服务业中,新兴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信息资询服务业4.07万户,计算机应用服务业2.22万户,合计所占比重为46.0%。(见表3)

在全国近10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有53851 户为私营企业。在国家8部委审定的重点龙头企业中,私营企业也占到40%以上。在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带动下,全国近1/3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每户增加收入约1000元。私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东南沿海地区,私营企业在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中西部地区的私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速度也在加快。

表3-1 私营企业产业结构演变表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5.85 55.48 57.00 2003年比1994年增

16.86

(万户、万人、亿元、%) 户数

绝对数 比重 从业人数 绝对数 比重 注册资本额 绝对数 比重

55.44 61.60 增减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5、从区域分布和城乡结构看私营企业的空间布局

(1)区域分布不平衡,东强西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到2003年底,东部地区有私营企业208.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0.6万户,增长24.2 %,户数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8.9%上升到69.34%。其中,新增私营企业超过3万户的6个省、市都在东部地区。它们是:上海(新增67049户)、广东(新增64457户)、江苏(57481)、浙江(54869户)、山东(52591户)和北京(35932户)。这6个省、市新增私营企业16.78万户,占新增户数总量的41.3 %。同时,这6个省、市私营企业户数都在18万户以上,如:江苏(343680户)、广东(323077户)、浙江(302136户)、上海(291711户)、山东(2285544户)和北京(186805户)。这6个省、市共有私营企业176.6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55.76%。(见表4-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10年中,这6个省、市私营企业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在基数很大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较快的速度;二是江苏、上海和北京三省、市,增长幅度更大,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5.95倍的速度。

相比之下,2003年底,西部地区有私营企业40.6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91万户,增长了20.5%;户数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84%下降为13。51%。中部地区私营企业为51.5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9.51万户,增长22.64%;户数所占比重由17.25%下降为17.15%(见表4-2)。从总体看,1994~2003年,全国私营企业的地域分布有所变化,

表4—1 广东、江苏等6省市私营企业发展 (万户、倍、%) 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山东 北京 占全国总数 12122003年

比1994

年增长

倍数

11.4

表4—2 全国私营企业的地域分布 (%) 年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2.91

2003年比1994年增

减 资料来源:国家工育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即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发展较快,分别增加了3.01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减少了6.25个百分点。

(2)城乡差距拉大,城镇私营企业户数继绩增加。

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91.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4%;户数所占比重为63.75%,同1994年比较,增加了7.9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2338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注册资本额所占比重为66.25%;投资者人数519.9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0%;投资者人数所占比重为67.27%;雇工人数2025.1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23%;雇工人数所占比重为61.08%。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22.08万元,户均从业人员13.28人。

2003年,农村私营企业户数为108.9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户数所占比重为36.25%,同1994年比较,减少了7.9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额1191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62%;投资者人数252.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27%;雇工人数1501.1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35%;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额109.37万元;从业人员16.1人。 表5 全国私营企业的成份 (%)

城镇 农村

增减资料来源: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统计资料汇编》。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城镇私营企业不仅户数多,而且资本有机构成,技术含量较高,平均每户从业人员较少。农村私营企业则户数较少,且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二产业。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快速成长的烦恼

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形成和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把思想意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实践,辨别是非,提高素质,排除烦恼,不断优化舆论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他们总会碰到不同的烦恼。这些烦恼像幽灵一样,同他们形影相随。之所以如此,都是源自于他们的自身特征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自身特征看,一是他们拥有较多的私有财产,二是这个阶层构成复杂,同质性程度低,且由于形成的时间不太长,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完成从原有身份到现代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够健全,权力部门还控制着很多资源,他们在生存、发展中,有时难免不出现非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

里,还有许多人的思想意识没有完全“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因此,私营企业主阶层最隐私,最秘密的私有财产,很容易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他们财产来源和积累手段合法性的质疑,经常被媒体炒作,被社会舆论津津乐道,这是最惹他们烦恼,忧虑和担心的事。

对私营企业主阶层来说,近些年是1992年以来,社会舆论最为不好的时候。先是出现了“原罪论”,接着又有“盗窃国家财产论”。所谓“原罪”,集中媒体上的各种说法,大意是一些私营企业创业者的“第一桶金”来路尴尬,或是非法利用国家财产在短期内积累起巨额财富。这种论调,如果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中期的内部学术讨论会,影响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今天是一个很不规范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很容易在媒体上任意炒作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正如一位学者所云,这是一个少数人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意见的时代,是一个很多人可以说话但又不负责任的时代。所以,这种舆论对中国私营企业主创层的生存和成长,危害极大。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不知道流言蜚语来自什么地方,只要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它就有可能变成事实;更为严重的是,再目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舆论很容易变成一种政治压力,阻碍私营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私营企业创业者有两大类型:一为内生型:即在家庭作坊或个体经营的基础上,更过“滚雪式”的资本积累,逐步成长壮大为私营企业。这里的初始资本,主要是家庭或个人的劳动,经营积累,不足部分由借贷弥补,如“傻子瓜子”这种类型的企业。二为外生型:即通过租赁,承包经营或收购公有企业,逐步 变为私营企业。对于这种类型要作具体分析。在管理层收购中,确实出现过一点问题,如:自卖自买、暗箱操作;以公有资产或产权作为融资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金融风险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损害投资者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等等。这样的改制过程,有可能成为企业职工被判夺的过程,成为一部分人的暴富过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呢,究竟是谁之过错?从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这类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权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交易品,是因为它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受制约的权力,才是产生“原罪”的根源。

要杜绝改制过程中的权钱交换,必须规范改制行为,这就需要:实现“阳光交易”,公开披露信息,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加强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对于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认识,举国上下已经行成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共识,这就是:经济地位重要,政治地位明确,现在不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加快发展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第四阶段,他们将以更快的速度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相关文章

  • 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2
  • 目 录 1.当前我国出现哪些新的社会阶层 ............................................................ 1 1.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 ...查看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分析 [内容摘要]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就会发现,阶层结构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在这三十多年中,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查看


  •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 作者:王斌 学术交流 200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F1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4)02-0100-0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 ...查看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还不相适应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从上文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还 仅仅是一 ...查看


  • 中共党章修改的背后
  • 据新华社报道,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将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10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总章程,集中 ...查看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
  • 作者:陆学艺 北京日报 2006年08期 社会阶层结构这个题目本来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问题,但若干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还在讲,但是一直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所以现在中国有哪些阶级,有哪些阶层,什么状况,不少人不是太了解. 十六届四中全会 ...查看


  • 社会分层与流动论文
  • 中国经济转型与精英阶层的更替 摘要:文章从中国经济转型前及经济转型中精英及阶层的形成特征和社会条件方面,分析了从再分配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精英的变化及更替路径. 关键词:经济转 精英阶层 精英复制 一.转型前的精英与精英阶层的状况 精英就 ...查看


  •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省委党校2000级科社专业在职研究生 [原文出处]江苏党校报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10日 [总 期 数]242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 ...查看


  • 农民工党建与党的执政基础
  • 马智宏 http://www.gmw.cn 2011-11-29 13:29:4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系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博士)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