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开拓新局面的中国共产党,更需要以“创新意识”武装头脑,指导改革发展实践。连日来,代表们围绕“增强创新意识”展开热烈讨论。
创新意识,引领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它开辟了一条引领13亿人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始终以创新意识自我加压、自我革新、自我批判、自我修正,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探索到科学发展的大胆实践,不断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 “把‘增强创新意识’写入十八大报告,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时代要求。”内蒙古包头市市长孙炜东代表说,“我们常讲永葆党的活力,这种活力就是‘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不安分。农村包围城市是创新,包产到户、‘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是创新,如今探索户籍改革、土地流转也是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尊重客观实际、善于开放理念,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意识”经得住实践与时间的检验。
“当年国企改革砸碎 ‘大锅饭’,很多人都惶恐,可20年过去了,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起来。加入WTO令许多行业如临大敌,10年后再看,各行各业都在国际竞争中愈战愈勇、愈勇愈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代表说,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社会稳定和谐,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持续了30年。“党的创新没有停歇,国家的发展未有止步。”
“尤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发挥乘数效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辛国斌代表说,近年来青海创新考核评级体系,减掉GDP和招商引资指标,增加社会发展指标,而今草肥水美、百姓欢喜。“制度创新的勇气,完全来自党的创新自觉。”
“‘创新意识’酝酿大政策,也体现在治国理政的细微处。”上海市闸北区区委书记方惠萍代表介绍,闸北区近年来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开展“打开防盗门、走进大社区”活动,提高群众自治热情,把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创新意识,担当新时期改革发展统筹重任
因循守旧是对以往成绩的消耗,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只有锐意进取、变革图强,才能领航中国迎接历史长河的荡涤。
“新的发展阶段,对党保持、增强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代表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突出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中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人们的思想多元复杂、诉求多样庞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凝聚民心、攒聚民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他说。
“对内蒙古来说,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代表认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内蒙古,各项党政工作都要“转向谋新”——服务“创新驱动”新战略,服务民生改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改革的攻坚期。”黑龙江省肇东市委书记张亚中代表认为,目前经济制度的创新,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以创新意识来统筹改革进程、提高改革效率,谋求协同效应。 创新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动能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就要颠覆以往不可持续、不协调的发展逻辑。没有意识上的创新,难有行动上的果敢坚毅。
“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冲锋号。‘增强创新意识’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和创新作为提出了新的检验标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代表说,公司将在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革故鼎新。“特别是要通过有说服力的创新成果,增强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立足岗位、处处都有创新的火花,都能体现创新的价值。”青海一机数控机床公司工人乔明明代表说,“增强创新意识,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创新的热情感染人、带动人,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具备创新意识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科技战线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代表结合天津科技发展实际指出,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尊重人才,拓宽开放创新的态势。
增强创新意识,能否提高创新包容性至关重要。孙炜东代表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既保护创新成就,也容忍创新“失败”。
“以创新意识治国,更要以创新意识治党。”张亚中代表说,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发展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善于去腐生肌,永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个以“创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政党,必将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永不褪色!采访中,代表们无不为这一新的党建要求而倍感自豪,同时更加坚定信念——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曲哲涵、张志峰、贺勇、张垚)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王君平 孟祥麟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1日 04 版)
11月10日20时,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戴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接受采访。
周济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个部门的协同创新,要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动力
本报记者 曲哲涵 贺勇 申琳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2日 06 版)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围绕创新驱动,十八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这些新部署使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必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
建设创新型国家,掌握发展主动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上世纪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新世纪的云计算„„一些发达国家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他们始终引领科技创新不无关系。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代表说。
科技创新是我们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战略选择。代表们一致认为,向国内看,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向国际看,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实力日益决定国家命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分正确。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大都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各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单纯依靠传统模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代表说。
“报告赋予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定位和责任,集中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我们相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旋律和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代表说,作为一名“老科技”,他对“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
冲破“科技封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代表们认为,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用技术控制市场和资源,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比较优势,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否则将会不断拉大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的,必须自力更生、奋发有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书记张建国代表难掩内心激动,“中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奇迹„„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迅猛发展的十年,正是自主创新捷报频传的十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地域广、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有效提升运输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包钢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历史,每一级向上攀升的台阶,都洒满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秉利代表说,近年来包钢依靠科技进步,产品不断升级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代表对创新的感受尤其深刻。“正是依靠十年来持续不断自主研发,龙芯中科打好了技术基础,未来三年我们有望跻身国内CPU龙头企业和产业支撑型企业。”
筑基而后自立,创新而后自强。创新驱动,不仅是冲破“科技封锁”、“科技要挟”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人自强自立精神发扬光大的体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更要以全
球视野审视科技创新的方向,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让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尽的动能。”周秉利说。
完善体制机制,让企业自觉成为创新主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代表们一致认为,完善且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重要保障。
“企业强则国家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必须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取得关键环节的新突破。”王洪章认为,加大创新驱动马力,必须完善创新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和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是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由于历史、资源等原因,各地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已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的地区来说,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是企业,要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徐南平介绍,江苏省计划到“十二五”末培育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科研是酝酿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土壤”。张杰认为,在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时,应统筹兼顾、放眼长远,提高基础科研的经费比例,让基层科技人员乐于坐“冷板凳”,扎扎实实打好科技大厦的“地基”。
“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科技进步,着眼于社会发展。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科技知识的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代表提出,要努力消除实际存在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统
一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设计和工艺,创新经营理念和商业服务模式,打造世界著名品牌和跨国经营企业。
“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创新驱动中国伟大飞跃!”代表们不约而同表达出美好期待。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代表
加快经济转型 谋求科学发展(代表心声)
本报记者 张志锋 付文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2日 07 版)
“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代表认为,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发展,必将指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新胜利。
王国生说,地处中部的湖北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坚定的立场、更优良的标准、更强劲的举措推进科学发展,增强区位优势、凸显后发优势。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借鉴东部地区经验与立足自身实际有机结合,把做大规模、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有机结合,在培育多点支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部崛起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加快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在加大民生投入、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成绩。
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开拓新局面的中国共产党,更需要以“创新意识”武装头脑,指导改革发展实践。连日来,代表们围绕“增强创新意识”展开热烈讨论。
创新意识,引领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它开辟了一条引领13亿人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始终以创新意识自我加压、自我革新、自我批判、自我修正,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探索到科学发展的大胆实践,不断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 “把‘增强创新意识’写入十八大报告,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时代要求。”内蒙古包头市市长孙炜东代表说,“我们常讲永葆党的活力,这种活力就是‘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不安分。农村包围城市是创新,包产到户、‘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是创新,如今探索户籍改革、土地流转也是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尊重客观实际、善于开放理念,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意识”经得住实践与时间的检验。
“当年国企改革砸碎 ‘大锅饭’,很多人都惶恐,可20年过去了,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起来。加入WTO令许多行业如临大敌,10年后再看,各行各业都在国际竞争中愈战愈勇、愈勇愈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代表说,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社会稳定和谐,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持续了30年。“党的创新没有停歇,国家的发展未有止步。”
“尤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发挥乘数效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辛国斌代表说,近年来青海创新考核评级体系,减掉GDP和招商引资指标,增加社会发展指标,而今草肥水美、百姓欢喜。“制度创新的勇气,完全来自党的创新自觉。”
“‘创新意识’酝酿大政策,也体现在治国理政的细微处。”上海市闸北区区委书记方惠萍代表介绍,闸北区近年来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开展“打开防盗门、走进大社区”活动,提高群众自治热情,把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创新意识,担当新时期改革发展统筹重任
因循守旧是对以往成绩的消耗,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只有锐意进取、变革图强,才能领航中国迎接历史长河的荡涤。
“新的发展阶段,对党保持、增强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代表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突出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中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人们的思想多元复杂、诉求多样庞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凝聚民心、攒聚民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他说。
“对内蒙古来说,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代表认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内蒙古,各项党政工作都要“转向谋新”——服务“创新驱动”新战略,服务民生改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改革的攻坚期。”黑龙江省肇东市委书记张亚中代表认为,目前经济制度的创新,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以创新意识来统筹改革进程、提高改革效率,谋求协同效应。 创新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动能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就要颠覆以往不可持续、不协调的发展逻辑。没有意识上的创新,难有行动上的果敢坚毅。
“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冲锋号。‘增强创新意识’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和创新作为提出了新的检验标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代表说,公司将在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革故鼎新。“特别是要通过有说服力的创新成果,增强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立足岗位、处处都有创新的火花,都能体现创新的价值。”青海一机数控机床公司工人乔明明代表说,“增强创新意识,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创新的热情感染人、带动人,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具备创新意识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科技战线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代表结合天津科技发展实际指出,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尊重人才,拓宽开放创新的态势。
增强创新意识,能否提高创新包容性至关重要。孙炜东代表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既保护创新成就,也容忍创新“失败”。
“以创新意识治国,更要以创新意识治党。”张亚中代表说,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发展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善于去腐生肌,永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个以“创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政党,必将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永不褪色!采访中,代表们无不为这一新的党建要求而倍感自豪,同时更加坚定信念——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曲哲涵、张志峰、贺勇、张垚)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王君平 孟祥麟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1日 04 版)
11月10日20时,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戴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接受采访。
周济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个部门的协同创新,要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动力
本报记者 曲哲涵 贺勇 申琳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2日 06 版)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围绕创新驱动,十八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这些新部署使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必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
建设创新型国家,掌握发展主动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上世纪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新世纪的云计算„„一些发达国家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他们始终引领科技创新不无关系。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代表说。
科技创新是我们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战略选择。代表们一致认为,向国内看,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向国际看,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实力日益决定国家命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分正确。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大都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各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单纯依靠传统模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代表说。
“报告赋予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定位和责任,集中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我们相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旋律和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代表说,作为一名“老科技”,他对“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
冲破“科技封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代表们认为,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用技术控制市场和资源,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比较优势,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否则将会不断拉大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的,必须自力更生、奋发有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书记张建国代表难掩内心激动,“中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奇迹„„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迅猛发展的十年,正是自主创新捷报频传的十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地域广、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有效提升运输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包钢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历史,每一级向上攀升的台阶,都洒满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秉利代表说,近年来包钢依靠科技进步,产品不断升级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代表对创新的感受尤其深刻。“正是依靠十年来持续不断自主研发,龙芯中科打好了技术基础,未来三年我们有望跻身国内CPU龙头企业和产业支撑型企业。”
筑基而后自立,创新而后自强。创新驱动,不仅是冲破“科技封锁”、“科技要挟”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人自强自立精神发扬光大的体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更要以全
球视野审视科技创新的方向,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让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尽的动能。”周秉利说。
完善体制机制,让企业自觉成为创新主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代表们一致认为,完善且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重要保障。
“企业强则国家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必须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取得关键环节的新突破。”王洪章认为,加大创新驱动马力,必须完善创新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和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是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由于历史、资源等原因,各地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已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的地区来说,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是企业,要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徐南平介绍,江苏省计划到“十二五”末培育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科研是酝酿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土壤”。张杰认为,在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时,应统筹兼顾、放眼长远,提高基础科研的经费比例,让基层科技人员乐于坐“冷板凳”,扎扎实实打好科技大厦的“地基”。
“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科技进步,着眼于社会发展。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科技知识的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代表提出,要努力消除实际存在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统
一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设计和工艺,创新经营理念和商业服务模式,打造世界著名品牌和跨国经营企业。
“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创新驱动中国伟大飞跃!”代表们不约而同表达出美好期待。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代表
加快经济转型 谋求科学发展(代表心声)
本报记者 张志锋 付文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2日 07 版)
“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代表认为,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发展,必将指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新胜利。
王国生说,地处中部的湖北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坚定的立场、更优良的标准、更强劲的举措推进科学发展,增强区位优势、凸显后发优势。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借鉴东部地区经验与立足自身实际有机结合,把做大规模、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有机结合,在培育多点支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部崛起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加快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在加大民生投入、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