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说课稿(10.25)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稿

(第二课时)

李双玲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卢沟桥的狮子》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 法

①品读重点词句与想象结合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画面,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②在朗读中体会体会狮子的不同形态,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2.学 法

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模式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歇后语吧。(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句歇后 语的意思是……(卢沟桥的狮子很多),(板书:多),过渡:卢沟桥的狮子不仅多,而且很有意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卢沟桥的狮子 。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课文中心,让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课件出示)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怎么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说说读课文后的感受。(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课件出示)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出示狮子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4)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教师指导朗读。

(1) 狮子会怎么长吼?它吼起来多么威武、神气,读得再有力一些。

(2) 这是一只文静的狮子。找个文静的女孩来读。

(3) 偎依在妈妈怀里时是什么感觉?让你的朗读唤起我们大家的美好回忆。

多幸福的小狮子。轻一点,你会吵醒它的。

(4) 你有过调皮的时候吗?妈妈怎么对付你?

(5)读着读着,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性的,让我们连起来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同时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卢沟桥的狮子的活泼,威武。)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 )欣赏画面。配画外音:是啊!这可爱的狮子,美丽的石桥,在柔和的月色里如诗如画,想去欣赏一下吗? (齐读)(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看课件)

(2)在这么美丽祥和气氛中,还有些狮子会在干什么呢?你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

填空:有的狮子( ),好像( )。

(3)这些千姿百态的狮子,为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生趣,怪不得有人曾赞叹:“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方法,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

(一)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2.跟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请说说最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图片资料。看录像。(战士们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5.理解“挑衅”。你理解什么叫挑衅了吗?日寇就是这样故意找借口挑起了战争。

(二)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觉得这时这些狮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失去了快乐和幸福的狮子,它们都在干什么?)

2.让我们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改写或补写课文好吗?拿出作业纸,任选一句写。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朝着远方长吼,好像( )。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有的( ),好像( )。

3.交流: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4.小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是最好的见证人啊!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交流“七七事变”资料,让学生了解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通过对卢沟桥狮子的改写,激发起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学完课文,你对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新的体会?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更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深情地赞美它——“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把最好的感受读出来,把难忘的感受读出来。)

2.学完了课文,老师在网上找了这么几句话,和大家交流我的感受,愿意读一读吗?

卢沟桥,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

一页凝固的历史,

一页光荣的历史,

一页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

板书设计

11、卢沟桥的狮子

数不清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我的板书体现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课堂作业:完成本课的语段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稿

(第二课时)

李双玲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卢沟桥的狮子》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 法

①品读重点词句与想象结合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画面,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②在朗读中体会体会狮子的不同形态,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2.学 法

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模式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歇后语吧。(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句歇后 语的意思是……(卢沟桥的狮子很多),(板书:多),过渡:卢沟桥的狮子不仅多,而且很有意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卢沟桥的狮子 。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课文中心,让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课件出示)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怎么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说说读课文后的感受。(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课件出示)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出示狮子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4)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教师指导朗读。

(1) 狮子会怎么长吼?它吼起来多么威武、神气,读得再有力一些。

(2) 这是一只文静的狮子。找个文静的女孩来读。

(3) 偎依在妈妈怀里时是什么感觉?让你的朗读唤起我们大家的美好回忆。

多幸福的小狮子。轻一点,你会吵醒它的。

(4) 你有过调皮的时候吗?妈妈怎么对付你?

(5)读着读着,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性的,让我们连起来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同时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卢沟桥的狮子的活泼,威武。)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 )欣赏画面。配画外音:是啊!这可爱的狮子,美丽的石桥,在柔和的月色里如诗如画,想去欣赏一下吗? (齐读)(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看课件)

(2)在这么美丽祥和气氛中,还有些狮子会在干什么呢?你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

填空:有的狮子( ),好像( )。

(3)这些千姿百态的狮子,为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生趣,怪不得有人曾赞叹:“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方法,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

(一)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2.跟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请说说最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图片资料。看录像。(战士们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5.理解“挑衅”。你理解什么叫挑衅了吗?日寇就是这样故意找借口挑起了战争。

(二)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觉得这时这些狮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失去了快乐和幸福的狮子,它们都在干什么?)

2.让我们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改写或补写课文好吗?拿出作业纸,任选一句写。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朝着远方长吼,好像( )。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有的( ),好像( )。

3.交流: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4.小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是最好的见证人啊!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交流“七七事变”资料,让学生了解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通过对卢沟桥狮子的改写,激发起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学完课文,你对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新的体会?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更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深情地赞美它——“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把最好的感受读出来,把难忘的感受读出来。)

2.学完了课文,老师在网上找了这么几句话,和大家交流我的感受,愿意读一读吗?

卢沟桥,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

一页凝固的历史,

一页光荣的历史,

一页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

板书设计

11、卢沟桥的狮子

数不清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我的板书体现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课堂作业:完成本课的语段阅读。


相关文章

  •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卢沟桥的狮子不但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有趣.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在读中展开想象. 3.对卢沟桥的狮子产生喜爱之情,为北京有这样的著名古建筑物而感到自豪. ...查看


  • 美哉!悲哉!雄哉!--多重解读"卢沟桥的狮子"
  • 美哉!悲哉!雄哉! --多重解读"卢沟桥的狮子" <卢沟桥>一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科学.设计精美,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卢沟桥又是"七七事变" ...查看


  •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 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 ...查看


  • 卢沟桥的狮子[图]
  • 卢沟桥的桥身两侧护栏上分别有望柱140根和141根,在每根望柱的顶上都雕有石狮,它们形态各异,几乎无一雷同.有的狮子背上,有的狮子腹下.爪边,甚至在毛发里还有小狮子,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1961年经过北京文物部门的清 ...查看


  • 游卢沟桥有感
  • 游卢沟桥有感 3月16日下午,我与爸爸妈妈一起驾车去了卢沟桥,走在宛平古城那历经沧桑的街道上,感受着周围浓厚的古代气息,我仿佛真正置身于古代.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恰好说明了卢沟桥的狮子很多, ...查看


  • 在卢沟桥上
  • □谢思鹏 我坐在去卢沟桥的公交车上,心绪静止于车窗外缓缓后移的行人与高楼之间.换了两次车,又因为早下了两站,而多走了二十来分钟之后,卢沟桥终于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站在铁栅栏这边,它横卧在那边早已干涸的永定河之上. 还没上卢沟桥,出现在我眼前的 ...查看


  • 关于桥的谚语:卢沟桥的石狮子
  • 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 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 芦沟桥上石狮子 数不清 骆驼过独木桥 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 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 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骑马过独木桥 难回头;回头难 骑自行车过 ...查看


  • 概括段落大意-副本
  •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的,要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一段的,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 归纳段落 ...查看


  • 关于桥的谚语:芦沟桥上石狮子
  •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麻秆搭桥,难过,担当不起.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骆驼过独木桥,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骑马过独木桥,难回头,回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