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1.1绵阳市新城市广场1#、2#、3#住宅楼的施工图纸
1. 2招投标文件
1.3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程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结构概况:
该工程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钢筋砼筏
板基础。主体结构以全现浇钢筋砼剪力墙、框架柱、梁、板为主,模板、钢筋工程量较大。砌筑±0.000以下采用240厚MU10页岩实心砖,±0.000以上除厨房,厕所隔墙采用120厚页岩实心砖砌体外,其余外墙体采用200厚加气砼块或内隔墙采用SMC墙板;外填充墙与短肢剪力墙外皮平,内填充墙居轴线中;在墙体-0.060处设一道防潮层,防潮层以下采用M5.0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实心砖砌体容重≤19KN/m,加气砼砌块容重≤7.0KN/m,内墙FGC墙板≤0.7KN/m,结构特点见下表。
333
3.筏板基础施工:
3.1筏板基础施工顺序:
:
3.2模板:筏板基础外侧四周模板采用砖模和钢模混用,砖模为砌筑240厚砖墙,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
3.3钢筋:
a.在垫层上绑扎筏板基础钢筋,为保证板钢筋的间距正确,采用5m长固定尺限位绑扎,待绑扎牢固后,拿去固定尺,以保证绑扎质量。
b.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和绑扎焊,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不应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
c.板上下部钢筋间加Z形撑筋,Φ14间距600mm,梅花形布置,钢筋保护层采用1:1水泥砂浆垫块,间距500mm,按图纸放线位置将柱、剪力墙插筋插准确检查无误后,与基础钢筋焊按牢固。
d.为保证钢筋在浇注砼时,钢筋不偏离设计位置,绑扎时,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e.剪力墙、柱插筋的固定:
为确保剪力墙、柱插筋位置准确,防止位移,墙、柱插筋采取以下固定措施:
(a)剪力墙插筋落至板底,以便于固定。
(b)加设定位箍,确保结构位置的准确。
3.4混凝土施工:施工前,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施工操作时,在钢筋网上铺设脚手板,利于施工人员操作,而不至钢筋因踩踏而变形。
混凝土浇筑从端头轴线开始往后、由远而近进行,见附图。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c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应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使砼表面更密实,并用木抹子两次抹平、压实,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3.5养护:
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即在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
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盖两层草袋,进行保温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6测温:
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所以应对混凝土内温度场情况进行监测。测温方法采用简易测温法进行温控,使用半导体测温计,其测温范围为0~100℃,反映时间为6S。其测温方法如下:
a.布点方法
简易测温时,在基础平面的中心及边缘的几处各埋置垂直于基础底面的通长φ50薄壁钢管,测点如图所示。
b.布点要求
钢管下口应密封不透水,在浇灌砼之前,将钢管内注满饮用水,用木塞或其他方法将钢管上口封闭,以免浇灌砼时堵塞,影响测温。钢管上口超出砼表面30cm,下口距底面10cm 。
c.施测方法
测温前将测温导线按要求标出尺寸,以便于测温时使用。测温仪表需经计量检定。在测温的触点处,用稍大于触头的钢管将其保护起来,同时可帮助其垂直下降。
在测量砼内部温度时,从砼上表面向下缓慢地将热敏触头放到砼内部的不同标高处,随时记录实测值,不得从基础底面往上测量砼内部的温度,以免出现误差。
d.测温点布置的位置
测温点按基础的高度布置数层,该工程基础高度为1100~2200 mm ,所以测温点层数为二层,见测温点布置图。
e.简易测温法的温度计算
用标准仪器测量砼的温度,与通过、水为媒介所测得的砼温度值不同,可通过简易测温法具体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砼不同标高处的实际温度。
计算公式为: T=T0-1.3
T—砼不同标高处的实际温度(℃);
T0—砼不同标高处用简易测温法测取的温度(℃)数据。 f.注意事项
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及安全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接。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4小时一次,测温时间不少于14d,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7后浇带处理:
因后浇带施工在其两侧砼浇筑完毕两个月后进行,所以在筏板砼浇筑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后浇带两侧砌筑240砖墙,高度到±0.00,保护后浇带以免落入杂物,难于清理。后浇带施工时采用高一级微膨胀砼浇筑。
1.编制依据
1.1绵阳市新城市广场1#、2#、3#住宅楼的施工图纸
1. 2招投标文件
1.3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程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结构概况:
该工程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钢筋砼筏
板基础。主体结构以全现浇钢筋砼剪力墙、框架柱、梁、板为主,模板、钢筋工程量较大。砌筑±0.000以下采用240厚MU10页岩实心砖,±0.000以上除厨房,厕所隔墙采用120厚页岩实心砖砌体外,其余外墙体采用200厚加气砼块或内隔墙采用SMC墙板;外填充墙与短肢剪力墙外皮平,内填充墙居轴线中;在墙体-0.060处设一道防潮层,防潮层以下采用M5.0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实心砖砌体容重≤19KN/m,加气砼砌块容重≤7.0KN/m,内墙FGC墙板≤0.7KN/m,结构特点见下表。
333
3.筏板基础施工:
3.1筏板基础施工顺序:
:
3.2模板:筏板基础外侧四周模板采用砖模和钢模混用,砖模为砌筑240厚砖墙,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
3.3钢筋:
a.在垫层上绑扎筏板基础钢筋,为保证板钢筋的间距正确,采用5m长固定尺限位绑扎,待绑扎牢固后,拿去固定尺,以保证绑扎质量。
b.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和绑扎焊,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不应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
c.板上下部钢筋间加Z形撑筋,Φ14间距600mm,梅花形布置,钢筋保护层采用1:1水泥砂浆垫块,间距500mm,按图纸放线位置将柱、剪力墙插筋插准确检查无误后,与基础钢筋焊按牢固。
d.为保证钢筋在浇注砼时,钢筋不偏离设计位置,绑扎时,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e.剪力墙、柱插筋的固定:
为确保剪力墙、柱插筋位置准确,防止位移,墙、柱插筋采取以下固定措施:
(a)剪力墙插筋落至板底,以便于固定。
(b)加设定位箍,确保结构位置的准确。
3.4混凝土施工:施工前,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施工操作时,在钢筋网上铺设脚手板,利于施工人员操作,而不至钢筋因踩踏而变形。
混凝土浇筑从端头轴线开始往后、由远而近进行,见附图。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c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应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使砼表面更密实,并用木抹子两次抹平、压实,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3.5养护:
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即在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
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盖两层草袋,进行保温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6测温:
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所以应对混凝土内温度场情况进行监测。测温方法采用简易测温法进行温控,使用半导体测温计,其测温范围为0~100℃,反映时间为6S。其测温方法如下:
a.布点方法
简易测温时,在基础平面的中心及边缘的几处各埋置垂直于基础底面的通长φ50薄壁钢管,测点如图所示。
b.布点要求
钢管下口应密封不透水,在浇灌砼之前,将钢管内注满饮用水,用木塞或其他方法将钢管上口封闭,以免浇灌砼时堵塞,影响测温。钢管上口超出砼表面30cm,下口距底面10cm 。
c.施测方法
测温前将测温导线按要求标出尺寸,以便于测温时使用。测温仪表需经计量检定。在测温的触点处,用稍大于触头的钢管将其保护起来,同时可帮助其垂直下降。
在测量砼内部温度时,从砼上表面向下缓慢地将热敏触头放到砼内部的不同标高处,随时记录实测值,不得从基础底面往上测量砼内部的温度,以免出现误差。
d.测温点布置的位置
测温点按基础的高度布置数层,该工程基础高度为1100~2200 mm ,所以测温点层数为二层,见测温点布置图。
e.简易测温法的温度计算
用标准仪器测量砼的温度,与通过、水为媒介所测得的砼温度值不同,可通过简易测温法具体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砼不同标高处的实际温度。
计算公式为: T=T0-1.3
T—砼不同标高处的实际温度(℃);
T0—砼不同标高处用简易测温法测取的温度(℃)数据。 f.注意事项
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及安全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接。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4小时一次,测温时间不少于14d,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7后浇带处理:
因后浇带施工在其两侧砼浇筑完毕两个月后进行,所以在筏板砼浇筑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后浇带两侧砌筑240砖墙,高度到±0.00,保护后浇带以免落入杂物,难于清理。后浇带施工时采用高一级微膨胀砼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