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 临床护理 •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
吴红霞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效果。方法 给予医院收治的84例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以及护理后,84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INR 达标时间为7~12 d,稳定在1.5~2.5,可维持12~26 d,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牙龈出血,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结论 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安全有效,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华法林;房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84-02
DOI:10.15912/j.cnki.gocm.2016.14.238
房颤为一种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治疗不及时,容易恶化为缺血性脑卒中,影响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但因抗凝治疗可能会出现出血风险,影响临床疗效。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同时结合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并结合护理实施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给予我院从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男48例,女36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2±0.5)岁,合并糖尿病25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29例。1.2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符合卫生部门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经确诊为心房颤动[3]。
1.3 方法: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d,用药第5天清晨,抽约2 mL静脉血,利用枸橼酸钠抗凝,检测INP ,并隔天再复查,依据INR 水平,调整所需华法林剂量。在INR >2.5时,华法林剂量减少到1/4,或者1/2,继续用药治疗;INR <2.5时,不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原剂量服药治疗。1.4 护理方法
1.4.1 血样采集注意事项: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证采血的准确,缩短采血时间,采集后立即放入到采集管中,轻轻晃动瓶子,使抗凝剂与血液样品均匀混合,不能剧烈摇晃,防止出现溶血,并及时送交检验。
1.4.2 减少有创检查、治疗:华法林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有创检查、治疗,静脉采血或穿刺时,止血带不能捆扎过紧,保证一次成
[2]
功。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约5 min,防止出血发生。吸氧时,鼻腔保持湿润,可预防鼻出血。
1.4.3 用药的临床观察:用药前,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病史,检测肝肾功能、凝血酶原、血小板数。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并留意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皮肤瘀斑、注射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预防出现颅内出血,女性患者要查看月经量。
1.4.4 用药期间,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西咪替丁、甲硝唑、乙胺碘呋酮、氯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同华法林合用时,可有效抑制华法林代谢,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甲磺丁脲、奎尼丁等药物同华法林合用时,会竞争性与血浆蛋白部位结合,提高血药浓度,提高其抗凝作用;华法林与广谱抗生素联用时,会产生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合成维生素K ,提高华法林抗凝作用;而采用螺内酯、利福平,以及维生素K ,则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下降。因此,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尽可能避免与上述药物合用。若必须合用,应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水平,并调整华法林剂量,预防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
1.4.5 心理护理:华法林治疗时间比较长,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用药治疗。因此,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是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将具体的用药方法、目的、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停止用药所产生的后果,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让他们了解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定期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用药前,对凝血酶原进行监测,用药后,每间隔3 d对凝血酶原检测一次,若凝血酶原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可延长为每周对凝血酶原检
关干预护理的作用尚无定论[4]。本研究在静脉PICC 置管及维护、静脉血栓护理和监测血糖的干预护理,结果显示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和降低不良反应。
采用肠外营养患者进行静脉PICC 或者CVC 置管,其诱发感染易继发全身的肺部或者泌尿系感染,加强干预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措施,有效改善感染情况。高渗溶液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因此建议采用PICC 或者CVC 置管,但也增加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有效采用血栓弹力袜和相应监护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血糖异常困扰危重患者的护理,定期检测血糖和电解质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显著改善肠外营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等代谢异常。根据文献报道和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干预护理是置管相关感染、静脉血栓和高血糖并发症的保护因素。
[3]
综上所述,加强ICU 危重患者肠外营养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 L iu ZJ,Liu GS,Chen YG,et al.Value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no acid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5,17(1):53-57. [2] 刘以娟, 朱丹. 肠外营养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11):635-636.[3] J ain AK,Wen JX,Arora S,et al.Validating hyperbilirubinemia and
gut mucosal atrophy with a novel ultramobile ambulator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iglet model[J].Nutr Res,2015,35(2):169-174.[4] S chneider SM,Hebuterne X.Nutrition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cancer
patient: long-term nutritional support[J].Nutrition,2015,31(4):617-618.
• 临床护理 •
285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及护理体会
李鸿雁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调查20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中有190例发生病房医院感染,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为94.1%。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机体抵抗力(48.4%),住院时间过长(37.4%),药物使用不当(30.0%),交叉感染(2.1%)等。经过针对性的护理,痊愈出院率为85.3%。结论 住院患者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机体抵抗力、住院时间、药物使用情况、交叉感染等,针对于此,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药物,改善医院环境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病房;医院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85-02
DOI:10.15912/j.cnki.gocm.2016.14.239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住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引起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住院患者受自己所患疾病的影响,本身的身体状态就不好,加之病房医院感染,会加重住院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对此,我院调查分析了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3.71±7.64)岁,住院时间10~60 d,平均住院时间(27.34±6.49)d 。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调查20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2 结 果
2.1 202例住院患者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通过调查显示,202例住院患者中有190例发生病房医院感染,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为94.1%。2.2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82例(43.2%),胃肠道37例
[1]
(19.5%),泌尿道49例(25.8%),口腔13例(6.8%),皮肤软组织9例(4.7%)。见表1。
表1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部位(n=190)感染部位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口腔皮肤软组织
例数(例) 823749139
所占比例(%)
43.219.525.86.84.7
2.3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190例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中,有92例主要由患者机体抵抗力引起的感染,占48.4%;有71例主要由住院时间引起的院内感染,占37.4%;有57例主要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占30.0%;有42例主要由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占22.1%。见表2。
表2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n=190)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自身机体抵抗力住院时间药物使用问题交叉感染
例数(例) 92715742
所占比例(%)
48.437.430.022.1
2.4 护理效果: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190例房医
测一次。出院后2周需检测一次凝血酶原,若检测结果超出可接受范围,将检监测时间缩短,并进行有效处理,控制在可接受范围。2 结 果
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后,84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INR 达标时间为7~12 d,稳定在1.5~2.5,可维持12~26 d,观察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牙龈出血,华法林剂量调整后,出血停止。3 讨 论
房颤为一种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统计,年龄越大,则该疾病的发生率越高。其发病后主要影响为,患者多合并心跳频率快且不整齐情况,随着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下降而不断消退,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等症状,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华法林用于治疗房颤,该药物作为一种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可有效抑制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减少患者体内还原性维生素K 含量,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功能,制止血栓形成,清除血栓。该药物在发挥抗凝作用时,
也合并相应出血风险。因此,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包括血样采集注意事项、减少有创检查、治疗、用药的临床观察、用药期间,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定期对凝血酶原水平进行复查,依据患者的症状变化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可有效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华法林治疗房颤期间,定期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华法林用药剂量,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出血情况,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参考文献
[1] 孟晓静, 贾燕.1例高龄神经痛房颤患者并发Ogilvie 综合征的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49-50.
[2] 郎华芳.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上旬版,2012,28(4):26-27.
[3] 曹亚平, 张亚华, 邬爱东. 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
护理杂志,2009,12(6):59.
284
• 临床护理 •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
吴红霞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效果。方法 给予医院收治的84例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以及护理后,84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INR 达标时间为7~12 d,稳定在1.5~2.5,可维持12~26 d,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牙龈出血,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结论 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安全有效,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华法林;房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84-02
DOI:10.15912/j.cnki.gocm.2016.14.238
房颤为一种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治疗不及时,容易恶化为缺血性脑卒中,影响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但因抗凝治疗可能会出现出血风险,影响临床疗效。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同时结合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并结合护理实施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给予我院从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男48例,女36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2±0.5)岁,合并糖尿病25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29例。1.2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符合卫生部门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经确诊为心房颤动[3]。
1.3 方法: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d,用药第5天清晨,抽约2 mL静脉血,利用枸橼酸钠抗凝,检测INP ,并隔天再复查,依据INR 水平,调整所需华法林剂量。在INR >2.5时,华法林剂量减少到1/4,或者1/2,继续用药治疗;INR <2.5时,不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原剂量服药治疗。1.4 护理方法
1.4.1 血样采集注意事项: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证采血的准确,缩短采血时间,采集后立即放入到采集管中,轻轻晃动瓶子,使抗凝剂与血液样品均匀混合,不能剧烈摇晃,防止出现溶血,并及时送交检验。
1.4.2 减少有创检查、治疗:华法林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有创检查、治疗,静脉采血或穿刺时,止血带不能捆扎过紧,保证一次成
[2]
功。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约5 min,防止出血发生。吸氧时,鼻腔保持湿润,可预防鼻出血。
1.4.3 用药的临床观察:用药前,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病史,检测肝肾功能、凝血酶原、血小板数。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并留意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皮肤瘀斑、注射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预防出现颅内出血,女性患者要查看月经量。
1.4.4 用药期间,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西咪替丁、甲硝唑、乙胺碘呋酮、氯霉素等肝药酶抑制剂同华法林合用时,可有效抑制华法林代谢,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甲磺丁脲、奎尼丁等药物同华法林合用时,会竞争性与血浆蛋白部位结合,提高血药浓度,提高其抗凝作用;华法林与广谱抗生素联用时,会产生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合成维生素K ,提高华法林抗凝作用;而采用螺内酯、利福平,以及维生素K ,则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下降。因此,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尽可能避免与上述药物合用。若必须合用,应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水平,并调整华法林剂量,预防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
1.4.5 心理护理:华法林治疗时间比较长,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用药治疗。因此,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是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将具体的用药方法、目的、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停止用药所产生的后果,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让他们了解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定期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用药前,对凝血酶原进行监测,用药后,每间隔3 d对凝血酶原检测一次,若凝血酶原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可延长为每周对凝血酶原检
关干预护理的作用尚无定论[4]。本研究在静脉PICC 置管及维护、静脉血栓护理和监测血糖的干预护理,结果显示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和降低不良反应。
采用肠外营养患者进行静脉PICC 或者CVC 置管,其诱发感染易继发全身的肺部或者泌尿系感染,加强干预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措施,有效改善感染情况。高渗溶液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因此建议采用PICC 或者CVC 置管,但也增加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有效采用血栓弹力袜和相应监护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血糖异常困扰危重患者的护理,定期检测血糖和电解质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显著改善肠外营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等代谢异常。根据文献报道和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干预护理是置管相关感染、静脉血栓和高血糖并发症的保护因素。
[3]
综上所述,加强ICU 危重患者肠外营养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 L iu ZJ,Liu GS,Chen YG,et al.Value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no acid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5,17(1):53-57. [2] 刘以娟, 朱丹. 肠外营养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11):635-636.[3] J ain AK,Wen JX,Arora S,et al.Validating hyperbilirubinemia and
gut mucosal atrophy with a novel ultramobile ambulator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iglet model[J].Nutr Res,2015,35(2):169-174.[4] S chneider SM,Hebuterne X.Nutrition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cancer
patient: long-term nutritional support[J].Nutrition,2015,31(4):617-618.
• 临床护理 •
285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及护理体会
李鸿雁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调查20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中有190例发生病房医院感染,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为94.1%。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机体抵抗力(48.4%),住院时间过长(37.4%),药物使用不当(30.0%),交叉感染(2.1%)等。经过针对性的护理,痊愈出院率为85.3%。结论 住院患者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机体抵抗力、住院时间、药物使用情况、交叉感染等,针对于此,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药物,改善医院环境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病房;医院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85-02
DOI:10.15912/j.cnki.gocm.2016.14.239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住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引起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住院患者受自己所患疾病的影响,本身的身体状态就不好,加之病房医院感染,会加重住院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对此,我院调查分析了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3.71±7.64)岁,住院时间10~60 d,平均住院时间(27.34±6.49)d 。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调查20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2 结 果
2.1 202例住院患者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通过调查显示,202例住院患者中有190例发生病房医院感染,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为94.1%。2.2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82例(43.2%),胃肠道37例
[1]
(19.5%),泌尿道49例(25.8%),口腔13例(6.8%),皮肤软组织9例(4.7%)。见表1。
表1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部位(n=190)感染部位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口腔皮肤软组织
例数(例) 823749139
所占比例(%)
43.219.525.86.84.7
2.3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190例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中,有92例主要由患者机体抵抗力引起的感染,占48.4%;有71例主要由住院时间引起的院内感染,占37.4%;有57例主要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占30.0%;有42例主要由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占22.1%。见表2。
表2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n=190)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自身机体抵抗力住院时间药物使用问题交叉感染
例数(例) 92715742
所占比例(%)
48.437.430.022.1
2.4 护理效果: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190例房医
测一次。出院后2周需检测一次凝血酶原,若检测结果超出可接受范围,将检监测时间缩短,并进行有效处理,控制在可接受范围。2 结 果
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后,84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INR 达标时间为7~12 d,稳定在1.5~2.5,可维持12~26 d,观察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牙龈出血,华法林剂量调整后,出血停止。3 讨 论
房颤为一种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统计,年龄越大,则该疾病的发生率越高。其发病后主要影响为,患者多合并心跳频率快且不整齐情况,随着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下降而不断消退,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等症状,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华法林用于治疗房颤,该药物作为一种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可有效抑制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减少患者体内还原性维生素K 含量,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功能,制止血栓形成,清除血栓。该药物在发挥抗凝作用时,
也合并相应出血风险。因此,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包括血样采集注意事项、减少有创检查、治疗、用药的临床观察、用药期间,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定期对凝血酶原水平进行复查,依据患者的症状变化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可有效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华法林治疗房颤期间,定期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华法林用药剂量,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出血情况,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参考文献
[1] 孟晓静, 贾燕.1例高龄神经痛房颤患者并发Ogilvie 综合征的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49-50.
[2] 郎华芳.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上旬版,2012,28(4):26-27.
[3] 曹亚平, 张亚华, 邬爱东. 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
护理杂志,2009,1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