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滩铁锡钨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摘 要]本文着重浅析了滇滩矿区的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关键词]控矿特征、条件、地层、岩浆岩、构造 成矿、规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变质及蚀变、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   中图分类号:G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58-02   滇滩铁、锡、钨、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锡、钨、铁、铜、铅锌多金属矿产重点区带。该矿带长60Km,宽约20Km,向北延入缅甸境内的班瓦。区内矿床(点)密集,目前磁铁矿控制储量及开采储量均为滇西第一。   1、控矿特征   (1)地层条件   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或直接赋存矿体的地层有上三叠统南梳坝组(T3n)、中三叠统河湾街组(T2h)、下二叠统东坡山群(P1d)、石炭系勐洪群(Cmh),由于受火成岩的侵蚀、断层破坏,地层支零破碎、残缺不全,往往呈断层接触或残留在岩体之上。为区内矽卡岩型铁、锡、钨、铜、锌、银多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2)岩浆岩条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活动时间长,从华力西―喜山期,分布面积广,占区内总面积的30%,岩石种类多,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活动以侵入为主,喷溢次之。其中以燕山早期至喜山早期的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对成矿较为有利,是区内重要的含矿母岩,形成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铁、锡、钨、铜、铅锌、铋等金属矿产。主要含矿岩体简略概述如下:   ①燕山期岩浆岩:本期岩体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怒江断裂以西的广大地区,总体呈北北西向带状夹持在高黎贡山断裂与怒江断裂之间,南北长近500Km,东西宽2~8Km,多呈带状岩基、岩株产出。区内主要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γ52),如腾冲滇滩岩体,侵位于石炭―二叠系地层中;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花岗闪长斑岩(γδ52),二长花岗岩(δ52),如贡山岩体,侵位于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中。岩体多呈岩株、岩基产出,岩性均为灰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它们多与上述赋矿地层呈侵入接触、少部份呈断层接触。由于该期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与碳酸盐类岩石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一方面使外接触带围岩明显蚀变,出现了一套接触交代矽卡岩。形成了与矽卡岩有关的磁铁、铅、锌、铜、锡、钨、等多金属矿化体及热液脉状含钨、锡磁铁矿体。   ②喜山期花岗岩(γ6):本期岩浆活动是继承燕山期后,区内又一次较强烈的岩浆活动时期,而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花岗质类侵入岩,其紧靠燕山晚期同类岩体西侧分布,包括猴桥岩体、黑泥塘岩体、狼牙山岩体等,呈南北带状向北向西延入缅甸境内,多呈岩基产出。岩体往往可分为边缘相、内部相,岩石化学成份SiO273.25、NaO+K2O7.53、K2O/Na2O1.46、微量元素含量Cr、Nb、Cu、Y、Zn、Sn、W、Co高出维氏值1.5-2倍。岩体围岩接触带蚀变明显,由云母角岩、透辉石二云母角岩,内接触带局部有云英岩化、电气石云英岩化,主要产高温热液脉状锡、铌、铍、铋等稀有金属矿产。   (3)构造条件   区内构造发育,位于五台山背斜之西燕洞―铜厂山向斜核部,背向斜轴线走向均近南北,长20多公里。背斜由石炭系勐洪群各段组成,向斜翼部为石炭系勐洪群,核部为二叠系下统。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和纵横断层的破坏,背向斜形态已不完整。燕洞之南、向斜东翼,发育F1断裂,该断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55―75°,石炭系勐洪群逆冲于下二叠统之上,其西侧(断层下盘)下二叠统广泛的矽卡岩化,主要的磁铁矿体即产于矽卡岩带中(图1:云南省腾冲县滇滩铁矿区地质简图)。   矿区西部,向斜西翼勐洪群、下二叠统与花岗岩接触,在接触带及其附近,勐洪群中富碳酸盐岩的夹层钙硅酸盐化,其中也有铁矿体产出。近东西向断层以燕洞附近的两条较为明显,其中形成地堑,致使燕洞矿体深埋地下,该断层形成于成矿之后。   2、成矿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燕山期――喜山期是主要的岩浆活动时期,同时也是内生矿产的主要成矿时期。其中,燕山期形成铁、铜、铅、锌,伴生钨、锡。喜山期以形成钨、锡、稀有金属为主。   (2)空间分布规律:矿床的空间分布与区内的构造岩浆带相吻合,总体呈带状南北向展布,从西往东大至可分为:小龙河―大松坡―癞痢山锡、钨成矿带和大硐厂―滇滩―马鞍山铁、锡、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组成。这两条矿带向北延经缅甸境内与贡山罗坡―昌凹锡、铁、钨、铜、铅、锌成矿带相连。   (3)变质及蚀变规律   沿成矿带分布主要有区域变质,次为热液接触变质,气成热液蚀变等。   ①区域变质岩:带内受区域变质的岩石主要属晚古生代,岩石变质程度低而较均匀,区域变质有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   热接触变质:该类岩石产出较多,一般出现在燕山―喜山期花岗岩体之外接触带,多为碎屑岩类变质而来,主要岩石有角岩化岩石、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角岩化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少量大理岩。   ②接触交代变质岩―矽卡岩:区内棋盘石、滇滩、干柴岭、大东厂、缅甸锡匠河等地均有出现,岩石多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呈透镜状、似层状、囊状赋存于外接触带或接触面破碎带中,其变质热液及物质成份来源于上述岩体及围岩,矽卡岩为浅色―暗绿色,具斑杂―致密块状构造,主要有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斜硅镁石磁铁矿矽卡岩及粒硅镁石磁铁矿矽卡岩。矽卡岩为区内主要铁、锡、钨、铅、锌、铜多金属矿的近矿围岩或者矿体。   ③气成热液蚀变岩―云英岩:云英岩产出地段与矽卡岩基本相同,往往出现在岩体外接触带或岩体边缘相,呈脉状产出,岩石类型有云母石英云英岩、黄玉石英云英、岩石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云英岩往往产高温气成热液锡、钨、铍矿床。   3、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位于固东―梁河南北向重力低度带及固东―腾冲―盈江南北向航磁正异常带中,重力低反映出矿区花岗岩低密度特征。   (2)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位于腾冲Sn、Tr、Pb、Zn异常带之明光Pb、Zn(Sn、W)多金属的异常带中,该异常带与古永至明光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带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为重要的成矿围岩。地球化学成果主要元素异常含量表明,Sn、W、Bi等有由西向东减弱,Cu、Pb、Zn、Ag等由西向东增强的变化趋势,显示了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热液矿床水平分带特征。主成矿元素为Pb(Zn)、Sn、W、Cu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带具有良好的铁、锡、钨、铅锌、铜多金属找矿前景。   4、矿物共生组合规律   矿区成矿元素多,矿物组合较复杂,但总体规律如下:   平面上从岩体―接触带―围岩,金属矿物组合为锡石、黑钨矿、磁铁矿―磁铁、锡石、白钨矿―磁铁矿、锡石、白钨、黄铜、铁闪锌矿―黄铜、黄铁、方铅、闪锌矿。垂向上有下锡钨,中铁、锡、钨,上铜、铅、锌的分带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汲清、任纪舜等著有“三江印支褶皱系”(1977、1980),李四光等著有.“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1978),陈国达等著有“滇西地洼”(1977).   [2] 地质矿产部“三江”专题组(1984)拟写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矿产志”.   [3] 云南省地矿局(1990)撰写的“云南省区域地质志”.   [4] 罗君烈的“滇西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及基本特征”(1990),叶庆同、罗建宁、莫宣学等编写的“三江地区七五地质研究成果”丛书(1992、1993).   [5] 西南有色地质研究所、昆明工学院、中南工业大学编写“兰坪―思茅地区铜矿找矿前景研究”.

  [摘 要]本文着重浅析了滇滩矿区的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关键词]控矿特征、条件、地层、岩浆岩、构造 成矿、规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变质及蚀变、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   中图分类号:G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58-02   滇滩铁、锡、钨、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锡、钨、铁、铜、铅锌多金属矿产重点区带。该矿带长60Km,宽约20Km,向北延入缅甸境内的班瓦。区内矿床(点)密集,目前磁铁矿控制储量及开采储量均为滇西第一。   1、控矿特征   (1)地层条件   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或直接赋存矿体的地层有上三叠统南梳坝组(T3n)、中三叠统河湾街组(T2h)、下二叠统东坡山群(P1d)、石炭系勐洪群(Cmh),由于受火成岩的侵蚀、断层破坏,地层支零破碎、残缺不全,往往呈断层接触或残留在岩体之上。为区内矽卡岩型铁、锡、钨、铜、锌、银多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2)岩浆岩条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活动时间长,从华力西―喜山期,分布面积广,占区内总面积的30%,岩石种类多,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活动以侵入为主,喷溢次之。其中以燕山早期至喜山早期的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对成矿较为有利,是区内重要的含矿母岩,形成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铁、锡、钨、铜、铅锌、铋等金属矿产。主要含矿岩体简略概述如下:   ①燕山期岩浆岩:本期岩体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怒江断裂以西的广大地区,总体呈北北西向带状夹持在高黎贡山断裂与怒江断裂之间,南北长近500Km,东西宽2~8Km,多呈带状岩基、岩株产出。区内主要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γ52),如腾冲滇滩岩体,侵位于石炭―二叠系地层中;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花岗闪长斑岩(γδ52),二长花岗岩(δ52),如贡山岩体,侵位于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中。岩体多呈岩株、岩基产出,岩性均为灰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它们多与上述赋矿地层呈侵入接触、少部份呈断层接触。由于该期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与碳酸盐类岩石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一方面使外接触带围岩明显蚀变,出现了一套接触交代矽卡岩。形成了与矽卡岩有关的磁铁、铅、锌、铜、锡、钨、等多金属矿化体及热液脉状含钨、锡磁铁矿体。   ②喜山期花岗岩(γ6):本期岩浆活动是继承燕山期后,区内又一次较强烈的岩浆活动时期,而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花岗质类侵入岩,其紧靠燕山晚期同类岩体西侧分布,包括猴桥岩体、黑泥塘岩体、狼牙山岩体等,呈南北带状向北向西延入缅甸境内,多呈岩基产出。岩体往往可分为边缘相、内部相,岩石化学成份SiO273.25、NaO+K2O7.53、K2O/Na2O1.46、微量元素含量Cr、Nb、Cu、Y、Zn、Sn、W、Co高出维氏值1.5-2倍。岩体围岩接触带蚀变明显,由云母角岩、透辉石二云母角岩,内接触带局部有云英岩化、电气石云英岩化,主要产高温热液脉状锡、铌、铍、铋等稀有金属矿产。   (3)构造条件   区内构造发育,位于五台山背斜之西燕洞―铜厂山向斜核部,背向斜轴线走向均近南北,长20多公里。背斜由石炭系勐洪群各段组成,向斜翼部为石炭系勐洪群,核部为二叠系下统。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和纵横断层的破坏,背向斜形态已不完整。燕洞之南、向斜东翼,发育F1断裂,该断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55―75°,石炭系勐洪群逆冲于下二叠统之上,其西侧(断层下盘)下二叠统广泛的矽卡岩化,主要的磁铁矿体即产于矽卡岩带中(图1:云南省腾冲县滇滩铁矿区地质简图)。   矿区西部,向斜西翼勐洪群、下二叠统与花岗岩接触,在接触带及其附近,勐洪群中富碳酸盐岩的夹层钙硅酸盐化,其中也有铁矿体产出。近东西向断层以燕洞附近的两条较为明显,其中形成地堑,致使燕洞矿体深埋地下,该断层形成于成矿之后。   2、成矿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燕山期――喜山期是主要的岩浆活动时期,同时也是内生矿产的主要成矿时期。其中,燕山期形成铁、铜、铅、锌,伴生钨、锡。喜山期以形成钨、锡、稀有金属为主。   (2)空间分布规律:矿床的空间分布与区内的构造岩浆带相吻合,总体呈带状南北向展布,从西往东大至可分为:小龙河―大松坡―癞痢山锡、钨成矿带和大硐厂―滇滩―马鞍山铁、锡、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组成。这两条矿带向北延经缅甸境内与贡山罗坡―昌凹锡、铁、钨、铜、铅、锌成矿带相连。   (3)变质及蚀变规律   沿成矿带分布主要有区域变质,次为热液接触变质,气成热液蚀变等。   ①区域变质岩:带内受区域变质的岩石主要属晚古生代,岩石变质程度低而较均匀,区域变质有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   热接触变质:该类岩石产出较多,一般出现在燕山―喜山期花岗岩体之外接触带,多为碎屑岩类变质而来,主要岩石有角岩化岩石、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角岩化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少量大理岩。   ②接触交代变质岩―矽卡岩:区内棋盘石、滇滩、干柴岭、大东厂、缅甸锡匠河等地均有出现,岩石多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呈透镜状、似层状、囊状赋存于外接触带或接触面破碎带中,其变质热液及物质成份来源于上述岩体及围岩,矽卡岩为浅色―暗绿色,具斑杂―致密块状构造,主要有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斜硅镁石磁铁矿矽卡岩及粒硅镁石磁铁矿矽卡岩。矽卡岩为区内主要铁、锡、钨、铅、锌、铜多金属矿的近矿围岩或者矿体。   ③气成热液蚀变岩―云英岩:云英岩产出地段与矽卡岩基本相同,往往出现在岩体外接触带或岩体边缘相,呈脉状产出,岩石类型有云母石英云英岩、黄玉石英云英、岩石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云英岩往往产高温气成热液锡、钨、铍矿床。   3、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位于固东―梁河南北向重力低度带及固东―腾冲―盈江南北向航磁正异常带中,重力低反映出矿区花岗岩低密度特征。   (2)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位于腾冲Sn、Tr、Pb、Zn异常带之明光Pb、Zn(Sn、W)多金属的异常带中,该异常带与古永至明光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带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为重要的成矿围岩。地球化学成果主要元素异常含量表明,Sn、W、Bi等有由西向东减弱,Cu、Pb、Zn、Ag等由西向东增强的变化趋势,显示了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热液矿床水平分带特征。主成矿元素为Pb(Zn)、Sn、W、Cu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带具有良好的铁、锡、钨、铅锌、铜多金属找矿前景。   4、矿物共生组合规律   矿区成矿元素多,矿物组合较复杂,但总体规律如下:   平面上从岩体―接触带―围岩,金属矿物组合为锡石、黑钨矿、磁铁矿―磁铁、锡石、白钨矿―磁铁矿、锡石、白钨、黄铜、铁闪锌矿―黄铜、黄铁、方铅、闪锌矿。垂向上有下锡钨,中铁、锡、钨,上铜、铅、锌的分带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汲清、任纪舜等著有“三江印支褶皱系”(1977、1980),李四光等著有.“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1978),陈国达等著有“滇西地洼”(1977).   [2] 地质矿产部“三江”专题组(1984)拟写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矿产志”.   [3] 云南省地矿局(1990)撰写的“云南省区域地质志”.   [4] 罗君烈的“滇西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及基本特征”(1990),叶庆同、罗建宁、莫宣学等编写的“三江地区七五地质研究成果”丛书(1992、1993).   [5] 西南有色地质研究所、昆明工学院、中南工业大学编写“兰坪―思茅地区铜矿找矿前景研究”.


相关文章

  •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报告
  •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 及成矿预测报告 学生姓名:梁航 专业班级:资勘13-1 学号:3130101108 指导老师:余勇 日期:2016年6月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一.引言 .......................... ...查看


  • 银矿特点成因,标准,市场需求类型
  • 一.矿物原料特点 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 ...查看


  •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查看


  • 浙江省淳安县潘家花岗岩体特征
  • [摘要]浙江省淳安县潘家花岗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为矽卡岩-接触交代型钨.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成矿热液充填于花岗岩株与围岩接触部位,并在有利容矿构造部位富集,与含矿层的钙质岩层发生渗滤和接触交代反应 ...查看


  •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系统研究
  • 第13卷第3期2006年5月 Eart 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查看


  • 中国铜矿床分布及其典型矿床特征
  •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 (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 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 ...查看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_吴良士
  • 2010年2月 Feb.,2010 矿 床 地 质MINERALDEPOSITS第29卷 第1期Vol.29 No.1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东与印度接壤,东 ...查看


  • 岩石成因分析
  • 甘肃省岷县寨上超大型金矿中构造对成矿 作用的意义研究 前人研究 西秦岭是我国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复杂的构造与丰富的矿产资源而 成为众多地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地区".在上世纪初,以赵亚曾.李春昱.黄 汲清.叶 ...查看


  •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_以冀北地区为例
  • 矿 床 地 质 1996年M IN ERA L DEPO SIT S 第15卷 第4期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以冀北地区为例 牛树银 李红阳 孙爱群 (河北地质学院, 石家庄) 罗殿文 叶东虎 王金锁(河北地勘局, 石家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