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过关 1. 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窥谷忘反: 2. 一词多义
①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③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3. 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 ②猛浪若奔 ③互相轩邈 4.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从流飘荡 ②水皆缥碧 ③一百许里 ④急湍甚箭 ⑤皆生寒树 ⑥好鸟相鸣 ⑦鸢飞戾天 8. 经纶世务者 9. 横柯上蔽 5. 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 填空。
1.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层总写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层紧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层承“奇山”二字,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
来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的感慨。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一层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 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5. 理解默写:
①《与朱元思书》总写富春江奇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
②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③写水清的句子: ④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⑥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6.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 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
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三. 问题探究。
1. 写山奇,主要表现在 写水异,作者抓住了 和 的特点。 2.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D. 【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5. 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3. 面对作者发出的 “息心” “忘反”的感慨,你认为自然山水真的能遏制人的功名欲望吗?作者这样说是为了什么?
四、比较阅读:
(一)甲文《三峡》、乙文《与朱元思书》 1.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 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3. 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 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6.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7.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21. 《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略 二. 填空。1. 略2. 书信,游记(散文),骈文。
3. 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澈,湍急,视觉,听觉,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5. 默写: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 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千丈见底” 幽静(或:寂静、静等) 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皆生寒树” 三.1. 山高,树多,景美;清澈,湍急。2.3. 略 四1.B 2.答: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强调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3.B 4. 湍急、清澈 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生机勃勃。 5.A. 6. 三峡的山高,林木的茂密。7.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22. 《五柳先生传》
一.基础知识 1. 一词多义
①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以 因以为号 以此自终 ③之 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④言 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⑤其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 词类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以乐其志 3.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 既.醉而退 (5)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 (6)造饮辄尽__________ __________
(7)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__________ (9)晏如__________ (10)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 (11)衔觞 12. 萧然 13. 短褐穿结 4. 重点句子翻译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二.填空。
1.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 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3.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4、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 5.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第一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 。 6、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9. 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 三. 问题探究
1.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哪两句话来概括?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 .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3.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4.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 这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6.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文】林尽水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 .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 .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 .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 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22. 《五柳先生传》答案
二.1.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 传记(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 2. 五柳先生 读书 荣利 乐道 得失 志趣 理想 3。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6.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忘怀得失) 7.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 8、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三 1.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2.五柳先生的志是追求世外桃源式的社会理想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6、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7、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四1.C 2.A 3.B 4. C
28\《观潮》练习题
一:给下面斜体字注音
雷霆( )京尹( )艨艟..( )( )乘骑( )履.( )倏.尔.( )一舸.( )善泅( )鲸波( )江干( )穹.( )僦赁..
(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伟观..( ) 2、既望..( )3、方.( ) 4、既而..( ) 5、际.天而来( ) 6、沃日..( ) 7、是也..( ) 8、艨艟..( )9、弄.旗( ) 10、标.枪( )11、履.( )12、倏尔..
( ) 13、人物( )14、略不..( )15、舸.
( ) 16、为.火所焚( )17、随波而逝.( )18、披发文.身( ) 19、而.旗尾略不沾湿( )20、以.此夸能( )21、溢.目( ) 22、穹.( )23、...僦赁( )24、虽.席地不容闲也。( ) 三、翻译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四、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五、阅读理解
1、这篇文章总领全文的一个词是 ,全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如当成四幅画的话,请你依次给四幅画命名: 、 、 、 。 2. 第一段首句和末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3. 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进行描写?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4. 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5. 第二段文字主要写水军演习的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6. 第二段主要写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7. 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四两段主要内容。
9. 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0. 上文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11.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六、本文(甲)与《酒泉子 长忆观潮》(乙)对比阅读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
2、甲文先用比喻写潮水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
写景的一句是 3、甲乙两文都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 乙文是 4、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分析:
(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分析:
《观潮》答案
一、二、三略 四、用文中原句填空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五、阅读理解. 1、伟观 ; 江潮伟观图 、 水军演习图 、 吴儿弄潮图 、 江干观潮图 。2. 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末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3、从形、色、声、势四方面来写。形:仅如银线 ;色: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声: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势:吞天沃日,势极雄豪。4、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5、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6、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7、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8、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第四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9、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10、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11、不偏离题目《观潮》。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偏离题目《观潮》。 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六、本文(甲)与《酒泉子 长忆观潮》(乙)对比阅读
1、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宋词,语言精练2、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吞天沃日,万面鼓声中3、旗尾略不沾湿,手把红旗旗不湿4、(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表现水兵作战英勇和娴熟的水上技巧。(2)运用夸张修辞,突出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从侧面来表现吴儿技艺的高超.
21. 《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过关 1. 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窥谷忘反: 2. 一词多义
①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③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3. 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 ②猛浪若奔 ③互相轩邈 4.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从流飘荡 ②水皆缥碧 ③一百许里 ④急湍甚箭 ⑤皆生寒树 ⑥好鸟相鸣 ⑦鸢飞戾天 8. 经纶世务者 9. 横柯上蔽 5. 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 填空。
1.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 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 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层总写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层紧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层承“奇山”二字,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
来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的感慨。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一层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 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5. 理解默写:
①《与朱元思书》总写富春江奇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
②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③写水清的句子: ④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⑥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6.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 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
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三. 问题探究。
1. 写山奇,主要表现在 写水异,作者抓住了 和 的特点。 2.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D. 【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5. 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3. 面对作者发出的 “息心” “忘反”的感慨,你认为自然山水真的能遏制人的功名欲望吗?作者这样说是为了什么?
四、比较阅读:
(一)甲文《三峡》、乙文《与朱元思书》 1.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 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3. 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 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6.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7.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21. 《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略 二. 填空。1. 略2. 书信,游记(散文),骈文。
3. 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澈,湍急,视觉,听觉,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5. 默写: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 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千丈见底” 幽静(或:寂静、静等) 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皆生寒树” 三.1. 山高,树多,景美;清澈,湍急。2.3. 略 四1.B 2.答: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强调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3.B 4. 湍急、清澈 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生机勃勃。 5.A. 6. 三峡的山高,林木的茂密。7.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22. 《五柳先生传》
一.基础知识 1. 一词多义
①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以 因以为号 以此自终 ③之 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④言 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⑤其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 词类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以乐其志 3.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 既.醉而退 (5)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 (6)造饮辄尽__________ __________
(7)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__________ (9)晏如__________ (10)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 (11)衔觞 12. 萧然 13. 短褐穿结 4. 重点句子翻译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二.填空。
1.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 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3.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4、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 5.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第一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 。 6、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9. 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 三. 问题探究
1.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哪两句话来概括?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 .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3.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4.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 这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6.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文】林尽水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 .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 .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 .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 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22. 《五柳先生传》答案
二.1.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 传记(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 2. 五柳先生 读书 荣利 乐道 得失 志趣 理想 3。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6.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忘怀得失) 7.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 8、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三 1.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2.五柳先生的志是追求世外桃源式的社会理想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6、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7、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四1.C 2.A 3.B 4. C
28\《观潮》练习题
一:给下面斜体字注音
雷霆( )京尹( )艨艟..( )( )乘骑( )履.( )倏.尔.( )一舸.( )善泅( )鲸波( )江干( )穹.( )僦赁..
(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伟观..( ) 2、既望..( )3、方.( ) 4、既而..( ) 5、际.天而来( ) 6、沃日..( ) 7、是也..( ) 8、艨艟..( )9、弄.旗( ) 10、标.枪( )11、履.( )12、倏尔..
( ) 13、人物( )14、略不..( )15、舸.
( ) 16、为.火所焚( )17、随波而逝.( )18、披发文.身( ) 19、而.旗尾略不沾湿( )20、以.此夸能( )21、溢.目( ) 22、穹.( )23、...僦赁( )24、虽.席地不容闲也。( ) 三、翻译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四、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五、阅读理解
1、这篇文章总领全文的一个词是 ,全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如当成四幅画的话,请你依次给四幅画命名: 、 、 、 。 2. 第一段首句和末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3. 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进行描写?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4. 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5. 第二段文字主要写水军演习的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6. 第二段主要写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7. 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四两段主要内容。
9. 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0. 上文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11.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六、本文(甲)与《酒泉子 长忆观潮》(乙)对比阅读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
2、甲文先用比喻写潮水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
写景的一句是 3、甲乙两文都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 乙文是 4、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分析:
(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分析:
《观潮》答案
一、二、三略 四、用文中原句填空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五、阅读理解. 1、伟观 ; 江潮伟观图 、 水军演习图 、 吴儿弄潮图 、 江干观潮图 。2. 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末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3、从形、色、声、势四方面来写。形:仅如银线 ;色: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声: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势:吞天沃日,势极雄豪。4、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5、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6、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7、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8、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第四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9、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10、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11、不偏离题目《观潮》。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偏离题目《观潮》。 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六、本文(甲)与《酒泉子 长忆观潮》(乙)对比阅读
1、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宋词,语言精练2、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吞天沃日,万面鼓声中3、旗尾略不沾湿,手把红旗旗不湿4、(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表现水兵作战英勇和娴熟的水上技巧。(2)运用夸张修辞,突出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从侧面来表现吴儿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