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将陆逊为何忧愤而亡
陆逊,本名陆仪,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世代为江东望族。在吴蜀争夺荆州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吴国杰出的后起之秀。
在赤壁之战后,关羽欲攻襄樊,而当时刘备拒不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破裂,而魏国趁机插入,劝说孙权抄袭关羽的后方,东吴大将认为关羽野心极大,是东吴的威胁,不如先同意魏国的要求。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准备趁机消灭关羽。
于是吕蒙为了掩盖企图,称病返回建业,在经过芜湖的时候,陆逊前去拜见,与吕蒙详谈,之后吕蒙便向孙权举荐陆逊,陆逊被封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攻袭关羽后方。
而陆逊到地方后,给关羽写信表示很尊敬关羽,不想与关羽为敌,导致关羽轻敌,只一心袭击曹操,军中有所异心均没有发现,之后关羽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再之后,刘备为了报仇,进攻吴国,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一举攻破四十余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经过几场战役之后,陆逊在东吴的威望很高,但却遭到了孙权的猜忌,因为陆逊出生望族,在官场中可谓是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愿意和他交好,而孙权之兄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在陆逊势大之后,也是隐形的威胁,所以在陆逊成为丞相没多久之后,孙权便借由立太子之名逼死了陆逊,一代名将的下场也是凄惨。
陆逊可谓是三国时期比较年轻的名将,只是仍旧免不了狡兔死走
狗烹的下场。
陆逊北伐
陆逊北伐指的是陆逊四次参与了东吴与曹魏的作战。四次战役的结果是陆逊三胜一平,伤亡情况却没有具体统计,不过曹魏要略大于东吴。而四次作战中,陆逊一方的主要指挥官是陆逊、诸葛瑾、全琮。
四次作战中,只有第一次石亭之战,是陆逊唯一一次奉命率领主力和曹魏作战,虽然战绩和蜀汉的兴势之战,而且只是一场反击战,但是陆逊和诸葛瑾全琮配合默契,大破魏国大司马曹休,并且获得牛马车辆万辆,也逼死了曹休,唯一可惜的是在追击时被贾逵吓退,丢了不少的辎重。
第二次是孙权北伐派陆逊和诸葛瑾进攻襄阳,当时孙权主力战况不好,诸葛瑾又看到水位下降,担忧孤军深入,所以和陆逊商量之后撤退,陆逊虚张声势,撤退非常顺利,但是他撤退之后又派兵马袭击县城,导致百姓血流成河,被后人所诟病。
第三次是进攻庐江,当时庐江虽小,但地理位置可有防守,但是陆逊在听到慢庞带兵进攻之后,慌忙撤退,双方算是平手。
第四次是陆逊占领了一个小镇。
这四次,陆逊大部分是不主张主动进攻,都是消极守城,所以他的战绩已经算是辉煌了。不过四次战役中,可以看出陆逊很少主动进攻,而且陆逊在和刘备对战的时候,也是先避其锋芒,之后寻找机会再火烧连营,由此也不难看出,陆逊此人,主张防守要多于进攻,而且喜欢用计,而不是硬拼。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陆逊不得不死。
在苏州娄门外五里许有个陆墓乡,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墓埋葬于此而得名。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赤壁市北边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修了陆逊墓。
陆逊,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约,是吴郡吴县人。曾经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陆家在江东是名门大族,陆逊自小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青年时期曾是江东远近闻名的书生,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孙策死后,孙权招揽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应召前去,并迅速展露头角,成为孙权极为重视的心腹幕僚。
孙权为了拉拢人心,将自己哥哥的次女许配给陆逊,在吕蒙死后,陆逊成为吴国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战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战,这是第一次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而陆逊为人小心谨慎,才堪负重,孙权曾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用于作战。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陆逊,虽然让他统领军事,却并没有给他军政大全。而在陆逊的晚年时期,更因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争而反复受孙权的责罚,多年郁郁,终于在245年3月19日陆逊忧愤而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辉煌从此也长埋地下。
陆逊的本名是陆议,历史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为何改名,何时改名,最大的猜测只是在他死后,由孙权赐名,改为陆逊,如今的陆
逊墓也正是如此。
东吴名将陆逊为何忧愤而亡
陆逊,本名陆仪,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世代为江东望族。在吴蜀争夺荆州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吴国杰出的后起之秀。
在赤壁之战后,关羽欲攻襄樊,而当时刘备拒不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破裂,而魏国趁机插入,劝说孙权抄袭关羽的后方,东吴大将认为关羽野心极大,是东吴的威胁,不如先同意魏国的要求。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准备趁机消灭关羽。
于是吕蒙为了掩盖企图,称病返回建业,在经过芜湖的时候,陆逊前去拜见,与吕蒙详谈,之后吕蒙便向孙权举荐陆逊,陆逊被封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攻袭关羽后方。
而陆逊到地方后,给关羽写信表示很尊敬关羽,不想与关羽为敌,导致关羽轻敌,只一心袭击曹操,军中有所异心均没有发现,之后关羽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再之后,刘备为了报仇,进攻吴国,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一举攻破四十余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经过几场战役之后,陆逊在东吴的威望很高,但却遭到了孙权的猜忌,因为陆逊出生望族,在官场中可谓是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愿意和他交好,而孙权之兄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在陆逊势大之后,也是隐形的威胁,所以在陆逊成为丞相没多久之后,孙权便借由立太子之名逼死了陆逊,一代名将的下场也是凄惨。
陆逊可谓是三国时期比较年轻的名将,只是仍旧免不了狡兔死走
狗烹的下场。
陆逊北伐
陆逊北伐指的是陆逊四次参与了东吴与曹魏的作战。四次战役的结果是陆逊三胜一平,伤亡情况却没有具体统计,不过曹魏要略大于东吴。而四次作战中,陆逊一方的主要指挥官是陆逊、诸葛瑾、全琮。
四次作战中,只有第一次石亭之战,是陆逊唯一一次奉命率领主力和曹魏作战,虽然战绩和蜀汉的兴势之战,而且只是一场反击战,但是陆逊和诸葛瑾全琮配合默契,大破魏国大司马曹休,并且获得牛马车辆万辆,也逼死了曹休,唯一可惜的是在追击时被贾逵吓退,丢了不少的辎重。
第二次是孙权北伐派陆逊和诸葛瑾进攻襄阳,当时孙权主力战况不好,诸葛瑾又看到水位下降,担忧孤军深入,所以和陆逊商量之后撤退,陆逊虚张声势,撤退非常顺利,但是他撤退之后又派兵马袭击县城,导致百姓血流成河,被后人所诟病。
第三次是进攻庐江,当时庐江虽小,但地理位置可有防守,但是陆逊在听到慢庞带兵进攻之后,慌忙撤退,双方算是平手。
第四次是陆逊占领了一个小镇。
这四次,陆逊大部分是不主张主动进攻,都是消极守城,所以他的战绩已经算是辉煌了。不过四次战役中,可以看出陆逊很少主动进攻,而且陆逊在和刘备对战的时候,也是先避其锋芒,之后寻找机会再火烧连营,由此也不难看出,陆逊此人,主张防守要多于进攻,而且喜欢用计,而不是硬拼。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陆逊不得不死。
在苏州娄门外五里许有个陆墓乡,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墓埋葬于此而得名。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赤壁市北边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修了陆逊墓。
陆逊,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约,是吴郡吴县人。曾经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陆家在江东是名门大族,陆逊自小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青年时期曾是江东远近闻名的书生,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孙策死后,孙权招揽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应召前去,并迅速展露头角,成为孙权极为重视的心腹幕僚。
孙权为了拉拢人心,将自己哥哥的次女许配给陆逊,在吕蒙死后,陆逊成为吴国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战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战,这是第一次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而陆逊为人小心谨慎,才堪负重,孙权曾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用于作战。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陆逊,虽然让他统领军事,却并没有给他军政大全。而在陆逊的晚年时期,更因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争而反复受孙权的责罚,多年郁郁,终于在245年3月19日陆逊忧愤而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辉煌从此也长埋地下。
陆逊的本名是陆议,历史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为何改名,何时改名,最大的猜测只是在他死后,由孙权赐名,改为陆逊,如今的陆
逊墓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