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的地理位置_一课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 年 第 3 期

初中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62) 何 平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上海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祖国篇”第一单元“疆域和人口”的开篇内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析图的技能,加上小学自然常识、中学的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概况都有介绍,所以在平时按部就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课堂读图活动的兴趣往往不高,对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学习多数依赖老师讲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识记地名和结论,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重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将教学目的从“学会”转化为“会学”,即从地理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围绕“正确的表述地理位置”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不足” 两种方法的学习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运用“教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

30年后的今天,2010年5月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出将喀什(东经73°~80°,北纬35°~40°)设为经济特区这一重要决策。这一决策无疑为新疆地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堪称是党和国家在西部大开发的历程中迈出的最铿锵有力的一步。 

在以描述深圳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为例介绍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的时候,教师示范性地提取了新闻中“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毗邻香港”的相关地理信息,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寻找广东省的南部,在毗邻香港的区域内找到深圳。接着在让学生运用老师示范的方法描述喀什的地理位置时,学生很自然的从新闻中找到了“喀什(东经73°~80°,北纬35°~40°)”“新疆”等地理信息,为快速地在地图上找到喀什和准确表述喀什的地理位置创造了条件。

2.收集和解读不同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的地理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及地图册和多媒体课件,选择性指导学生阅读了“珠江三角洲地图”,通过从总体到局部的方法找到深圳,并引导学生阅读图例,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包括深圳市区,还包括城市周边的一些地区,即在图中用红色斜线表示的部分。在“喀什地理位置的表述”学习活动中,除了学生从地图册中找出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教师还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补充“新疆行政区划图”,便于学生收集关于“喀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找出所有与喀什的相邻的国家,理解喀什位于我国西部边疆的地理位置特点。

3.收集和转换课本中的地理信息

课本中地理信息非常多,有效地加以收集和利用也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在让学生描述我国经纬度位置时,为了精确地读出我国的经纬度范围,教师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寻找到相关的地理信息“我国的四至点”,启发学生把我国“四至点”的经

一、利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和解读提高学生地理认知能力

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如迅速、准确地使用地图、地理数据、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描述和对地理文献正确理解的能力等。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能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快速地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解读和运用,是其地理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表现。

1.分析和收集新闻资料中的地理信息

本节课我运用“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引入新课,这一新闻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新闻资料: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我国确定将在新疆喀什建设我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5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的经济特区。它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经过30年发展,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全

20

初中地理

纬度,转换成我国经度和纬度的跨越范围;在“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参考课本第4页的课堂练习和第5页的阅读材料展开分析与比较,将图中俄罗斯、巴西图上标注的纬度转化为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三种不同的类型,从气温、农业、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分析得出结论,这种对课本上地理信息的收集与转换无形中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提高。

2012 年 第 3 期

2.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并迁移到分析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在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环节之后,首先指导学生一种常用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的方法——比较法(即选取一个或几个参照的地区,针对其中某一个项目如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特点展开对比,第一步选择一个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然后确定比较的项目,如纬度位置或海陆位置,第二步进行比较,如纬度位置对气温、降水、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海陆位置对降水、交通、贸易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任务布置及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让学生熟悉这种分析论证的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迁移至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的分析中,以此来论证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与原因,这样,学生运用比较法展开地理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地理学习方法的迁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

地理分析能力是指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的能力,如迅速准确地概括地理特征的能力,清晰地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却普遍不高,这一思维发展的特点提示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分析能力的难度。运用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并引导其从已知到未知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用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来评价学生地理分析能力高低。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把与我国地理位置相关的地理知识作为学生方法学习的一种载体,在指导描述、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之中,由“教师示范”到“学生模拟”再到“迁移分析”,经过两次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学习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1.学习表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迁移到我国地理位置的表述

在利用同学视频播报的“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引入新课后,提出“新闻中提到的深圳和喀什分别位于哪里?当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地名时,我们如何利用资料快速找到它的位置,又如何准确表述它的位置”等问题,然后教师以深圳为例,介绍了“从方位、经纬度、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入手来表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将地理位置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请学生参考新闻中关于喀什的资料,找一找喀什,模仿深圳地理位置的表述方法表述喀什的地理位置,以此让学生操练这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表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表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上”,请学生利用地图和课文,尝试表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将描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迁移至对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使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得到初步锻炼。

三、利用学习任务书的引导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

地理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一般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结果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学习任务书的设计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一课的“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纬度位置

国家

纬度位置特征

中  国

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纬度。

比较的国家名称 _______  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__纬度。

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学习任务2】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如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海陆位置

国家

海陆位置特征(用“√”表示)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中  国沿海国(     )内陆国(     )岛 国(     )

比较的国家名称________ 沿海国(     )内陆国(     )岛 国(     )

21

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喀什深圳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广东省的南部沿海

方位

西南部

北纬35°~40°、东经北纬22°~23°、

理经纬度位置

73°~80°东经113°~114°

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西临珠江口,南邻

相对位置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香港

克斯坦五国接壤

你们小组认为在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设立经济特区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特区

日本、哈萨克斯坦四国,而是“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如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给学生提出了自主选择的的机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三份学习任务书的学习结果部分,无论是“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还是“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意义”,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既可以谈“优点”,也可以说“不足”,学生选择的空间比较大,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在小组讨论中闪现创意的火花,在交流中将自己小组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

1.运用学习任务书中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表达的逻辑性

如在“学习任务书1”中运用“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纬度”的选择,来启发学生从纬度高低的角度分析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纬度位置上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书2”中运用属于“沿海国、内陆国、岛国”的选择启发学生从沿海国的角度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的方法作出了指导。有了这样一份学习任务书,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会从选择的国家说到其纬度位置特征和海陆位置特征,再到小组讨论的结论分步骤交流,从地理位置的阐述到地理特点的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2.运用学习任务书的表述用语引导学生全面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任务书1”和“学习任务书2”中,记录讨论结果部分为“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阐述”意味着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必须有理有据,不能仅仅只有结果,这就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地理分析能力,建立地图和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阐述”也意味着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或不足,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在“学习任务书3”中,在“你们小组认为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有”这一讨论的记录纸上,明确地画出了五条横线,并标注了数字序号,启发学生至少要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讨论。有了这样一份学习任务书,学生先将小组的观点整理、记录在任务单上,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组织自己的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全面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小组交流的质量。

3.运用学习任务的开放性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学习任务1”和“学习任务2”中,没有受课

四、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因其涉及的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 “问题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同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提高创新思维流畅性

在“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出发,分别选择一个对比的国家,探究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由于给了学生选择对比国家的自主权,学生的结论多种多样,出现了一些课文中没有出现的结论,如有的学生想到了我国和巴西的农作物种类的对比,认为我国的农作物主要以温带作物为主,而巴西主要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差别比较大;也有的学生在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海陆位置的比较中,想到了我国由于离海近,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而哈萨克斯坦由于深处内陆,距海远,故降水稀少的不同之处。这些答案突破了教材的要求,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比较的方法”独立创新思考的结果,学生创新思维更流畅了。

2.探究“我国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提高创新思维的独创性

在探究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之后,教师利用“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中呈现的冲突的情境——喀什是我国第六个也是西部第一个经济特区,而其他五个经济特区均在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西部边疆地区建设喀什经济特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活

(下转第25页)

22

初中地理

的国界?

生: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西部边界大致以北纬49度纬线作为国界。

生:美国海外阿拉斯加州的东部与加拿大的边界有一段以西经141度经线作为国界。

生:阿尔及利亚和马里、利比亚和乍得……师:这些国家的国界是以经纬线吗?生:不是,好像是两点之间的连线。

师:非洲有些国家的国界线就是两地之间的连线,称为几何国界,这是近代曾被西方殖民统治埋下的祸根。

(3)特殊的国界线

师:我们同学有没有找到一些特殊的国界线?生:地图册P4有国中之国莱索托王国、圣马力诺共和国、梵蒂冈、摩纳哥公国。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相当仔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做进一步探究。

【期望学生达到】读图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敢于质疑、共同解难。

4.讲讲

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哪些地理事物可作为国界线?

生:山脉、海峡、河流、湖泊、瀑布。生:经纬线、两点之间连线、铁丝网。生:界碑、敖包……

师:这么多的地理事物可以进行归类吗?

2012 年 第 3 期

生: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国界,界碑、经纬线、几何国界等人为国界。

(三 )聚焦中国

师:(过渡)平时,我们除了要放眼世界外,还要聚焦中国。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停顿)这张中国地图绘制的是否正确?

生:好像有点问题,我记得右下角有一幅小图。师: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就是位读图达人,右下角这幅附图上绘有我国的最南端——南海曾母暗沙。

请大家注意,南海的九段线代表着南海诸岛也是我国的领土。那该如何改正?一种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另一种主图的范围往南扩大到呈现南海诸岛。可见,国家领土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南海发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后,南海争端不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对于南海问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只要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但如果非要挑战底线,进而引发冲突和更严重的后果,中国也不怕。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就可以部署南海,保卫我国在南海领海主权,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期望学生达到】找到所示地图的错误,认识到南海诸岛是我国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感受国界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

(上接第22页)

动,要求学生比较喀什和深圳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我国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创新地从发展经济、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环境治理等方面对我国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一区域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创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3.两次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参与创新的自信心

在两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表扬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如在第一次探究活动的小结中,肯定了各小组交流的内容,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不是以结论性答案告知学生,而是以“参考”的形式展示出来,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老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全面的,让

学生在与“参考结论”对比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探究问题的自信心。

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交流中不全面的或不正确的内容,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学生的交流,而是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出发运用启发性的问题,婉转地指出不足之处。如在“日本与我国的海陆位置比较”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日本交通比我国更为方便,教师启发学生“欧洲人可以通过哪些交通工具去看日本爱知世博会?又可以通过哪些交通工具来上海看世博会呢?”鼓励学生思考我国在陆路交通上的优势,这种方式保护了该交流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自信心。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现工作于上海市昆明学校)

25

2012 年 第 3 期

初中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62) 何 平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上海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祖国篇”第一单元“疆域和人口”的开篇内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析图的技能,加上小学自然常识、中学的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概况都有介绍,所以在平时按部就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课堂读图活动的兴趣往往不高,对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学习多数依赖老师讲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识记地名和结论,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重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将教学目的从“学会”转化为“会学”,即从地理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围绕“正确的表述地理位置”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不足” 两种方法的学习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运用“教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

30年后的今天,2010年5月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出将喀什(东经73°~80°,北纬35°~40°)设为经济特区这一重要决策。这一决策无疑为新疆地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堪称是党和国家在西部大开发的历程中迈出的最铿锵有力的一步。 

在以描述深圳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为例介绍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的时候,教师示范性地提取了新闻中“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毗邻香港”的相关地理信息,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寻找广东省的南部,在毗邻香港的区域内找到深圳。接着在让学生运用老师示范的方法描述喀什的地理位置时,学生很自然的从新闻中找到了“喀什(东经73°~80°,北纬35°~40°)”“新疆”等地理信息,为快速地在地图上找到喀什和准确表述喀什的地理位置创造了条件。

2.收集和解读不同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的地理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及地图册和多媒体课件,选择性指导学生阅读了“珠江三角洲地图”,通过从总体到局部的方法找到深圳,并引导学生阅读图例,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包括深圳市区,还包括城市周边的一些地区,即在图中用红色斜线表示的部分。在“喀什地理位置的表述”学习活动中,除了学生从地图册中找出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教师还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补充“新疆行政区划图”,便于学生收集关于“喀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找出所有与喀什的相邻的国家,理解喀什位于我国西部边疆的地理位置特点。

3.收集和转换课本中的地理信息

课本中地理信息非常多,有效地加以收集和利用也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在让学生描述我国经纬度位置时,为了精确地读出我国的经纬度范围,教师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寻找到相关的地理信息“我国的四至点”,启发学生把我国“四至点”的经

一、利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和解读提高学生地理认知能力

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如迅速、准确地使用地图、地理数据、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描述和对地理文献正确理解的能力等。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能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快速地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解读和运用,是其地理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表现。

1.分析和收集新闻资料中的地理信息

本节课我运用“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引入新课,这一新闻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新闻资料: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我国确定将在新疆喀什建设我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5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立的经济特区。它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经过30年发展,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全

20

初中地理

纬度,转换成我国经度和纬度的跨越范围;在“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参考课本第4页的课堂练习和第5页的阅读材料展开分析与比较,将图中俄罗斯、巴西图上标注的纬度转化为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三种不同的类型,从气温、农业、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分析得出结论,这种对课本上地理信息的收集与转换无形中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提高。

2012 年 第 3 期

2.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并迁移到分析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在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环节之后,首先指导学生一种常用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的方法——比较法(即选取一个或几个参照的地区,针对其中某一个项目如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特点展开对比,第一步选择一个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然后确定比较的项目,如纬度位置或海陆位置,第二步进行比较,如纬度位置对气温、降水、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海陆位置对降水、交通、贸易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任务布置及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让学生熟悉这种分析论证的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迁移至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的分析中,以此来论证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与原因,这样,学生运用比较法展开地理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地理学习方法的迁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

地理分析能力是指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的能力,如迅速准确地概括地理特征的能力,清晰地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却普遍不高,这一思维发展的特点提示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分析能力的难度。运用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并引导其从已知到未知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用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来评价学生地理分析能力高低。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把与我国地理位置相关的地理知识作为学生方法学习的一种载体,在指导描述、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之中,由“教师示范”到“学生模拟”再到“迁移分析”,经过两次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学习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1.学习表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迁移到我国地理位置的表述

在利用同学视频播报的“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引入新课后,提出“新闻中提到的深圳和喀什分别位于哪里?当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地名时,我们如何利用资料快速找到它的位置,又如何准确表述它的位置”等问题,然后教师以深圳为例,介绍了“从方位、经纬度、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入手来表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将地理位置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请学生参考新闻中关于喀什的资料,找一找喀什,模仿深圳地理位置的表述方法表述喀什的地理位置,以此让学生操练这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表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表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上”,请学生利用地图和课文,尝试表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将描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迁移至对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使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得到初步锻炼。

三、利用学习任务书的引导提高学生地理表达能力

地理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一般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结果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学习任务书的设计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一课的“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纬度位置

国家

纬度位置特征

中  国

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纬度。

比较的国家名称 _______  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__纬度。

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学习任务2】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如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海陆位置

国家

海陆位置特征(用“√”表示)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中  国沿海国(     )内陆国(     )岛 国(     )

比较的国家名称________ 沿海国(     )内陆国(     )岛 国(     )

21

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喀什深圳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广东省的南部沿海

方位

西南部

北纬35°~40°、东经北纬22°~23°、

理经纬度位置

73°~80°东经113°~114°

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西临珠江口,南邻

相对位置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香港

克斯坦五国接壤

你们小组认为在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设立经济特区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特区

日本、哈萨克斯坦四国,而是“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如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给学生提出了自主选择的的机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三份学习任务书的学习结果部分,无论是“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还是“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意义”,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既可以谈“优点”,也可以说“不足”,学生选择的空间比较大,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在小组讨论中闪现创意的火花,在交流中将自己小组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

1.运用学习任务书中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表达的逻辑性

如在“学习任务书1”中运用“大部分领土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纬度”的选择,来启发学生从纬度高低的角度分析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纬度位置上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书2”中运用属于“沿海国、内陆国、岛国”的选择启发学生从沿海国的角度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的方法作出了指导。有了这样一份学习任务书,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会从选择的国家说到其纬度位置特征和海陆位置特征,再到小组讨论的结论分步骤交流,从地理位置的阐述到地理特点的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2.运用学习任务书的表述用语引导学生全面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任务书1”和“学习任务书2”中,记录讨论结果部分为“阐述你们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阐述”意味着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必须有理有据,不能仅仅只有结果,这就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地理分析能力,建立地图和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阐述”也意味着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或不足,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在“学习任务书3”中,在“你们小组认为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有”这一讨论的记录纸上,明确地画出了五条横线,并标注了数字序号,启发学生至少要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讨论。有了这样一份学习任务书,学生先将小组的观点整理、记录在任务单上,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组织自己的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全面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小组交流的质量。

3.运用学习任务的开放性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学习任务1”和“学习任务2”中,没有受课

四、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因其涉及的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 “问题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同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提高创新思维流畅性

在“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出发,分别选择一个对比的国家,探究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由于给了学生选择对比国家的自主权,学生的结论多种多样,出现了一些课文中没有出现的结论,如有的学生想到了我国和巴西的农作物种类的对比,认为我国的农作物主要以温带作物为主,而巴西主要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差别比较大;也有的学生在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海陆位置的比较中,想到了我国由于离海近,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而哈萨克斯坦由于深处内陆,距海远,故降水稀少的不同之处。这些答案突破了教材的要求,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比较的方法”独立创新思考的结果,学生创新思维更流畅了。

2.探究“我国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提高创新思维的独创性

在探究了“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之后,教师利用“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新闻中呈现的冲突的情境——喀什是我国第六个也是西部第一个经济特区,而其他五个经济特区均在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西部边疆地区建设喀什经济特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活

(下转第25页)

22

初中地理

的国界?

生: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西部边界大致以北纬49度纬线作为国界。

生:美国海外阿拉斯加州的东部与加拿大的边界有一段以西经141度经线作为国界。

生:阿尔及利亚和马里、利比亚和乍得……师:这些国家的国界是以经纬线吗?生:不是,好像是两点之间的连线。

师:非洲有些国家的国界线就是两地之间的连线,称为几何国界,这是近代曾被西方殖民统治埋下的祸根。

(3)特殊的国界线

师:我们同学有没有找到一些特殊的国界线?生:地图册P4有国中之国莱索托王国、圣马力诺共和国、梵蒂冈、摩纳哥公国。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相当仔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做进一步探究。

【期望学生达到】读图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敢于质疑、共同解难。

4.讲讲

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哪些地理事物可作为国界线?

生:山脉、海峡、河流、湖泊、瀑布。生:经纬线、两点之间连线、铁丝网。生:界碑、敖包……

师:这么多的地理事物可以进行归类吗?

2012 年 第 3 期

生: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国界,界碑、经纬线、几何国界等人为国界。

(三 )聚焦中国

师:(过渡)平时,我们除了要放眼世界外,还要聚焦中国。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停顿)这张中国地图绘制的是否正确?

生:好像有点问题,我记得右下角有一幅小图。师: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就是位读图达人,右下角这幅附图上绘有我国的最南端——南海曾母暗沙。

请大家注意,南海的九段线代表着南海诸岛也是我国的领土。那该如何改正?一种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另一种主图的范围往南扩大到呈现南海诸岛。可见,国家领土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南海发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后,南海争端不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对于南海问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只要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但如果非要挑战底线,进而引发冲突和更严重的后果,中国也不怕。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就可以部署南海,保卫我国在南海领海主权,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期望学生达到】找到所示地图的错误,认识到南海诸岛是我国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感受国界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

(上接第22页)

动,要求学生比较喀什和深圳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我国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创新地从发展经济、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环境治理等方面对我国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一区域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创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3.两次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参与创新的自信心

在两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表扬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如在第一次探究活动的小结中,肯定了各小组交流的内容,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不是以结论性答案告知学生,而是以“参考”的形式展示出来,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老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全面的,让

学生在与“参考结论”对比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探究问题的自信心。

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交流中不全面的或不正确的内容,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学生的交流,而是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出发运用启发性的问题,婉转地指出不足之处。如在“日本与我国的海陆位置比较”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日本交通比我国更为方便,教师启发学生“欧洲人可以通过哪些交通工具去看日本爱知世博会?又可以通过哪些交通工具来上海看世博会呢?”鼓励学生思考我国在陆路交通上的优势,这种方式保护了该交流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自信心。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现工作于上海市昆明学校)

25


相关文章

  •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技能的培养
  •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技能的培养 作者:石坚 指导教师:范全玲 摘要 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地理基本技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因为加强地理技能的培养对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积极 ...查看


  • 2016-2017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章主要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江苏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第二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做为本册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本章 ...查看


  • 地理教育比较研究--课程
  • 国内外学校地理课程比较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对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我国学者对课程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1)"学科"说(2)"进程"说(3)"教学内容&q ...查看


  •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计划
  •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计划 地理教育的任务是 一.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地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 ...查看


  •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1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 ...查看


  • 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 政史地教学 ZHENGSHIDIJIAOXUE 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郭红军 乡土地理知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与乡土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 ...查看


  • 中国民族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中学地理] 中国的民族 姓名:侯维 学校:长安区兴国中学 所属区县:西安市长安区 联系方式:[1**********]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长安区兴国中 ...查看


  •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瞿道峰 王超 [课题]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案例-张存善
  •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案例 珠街民族初级中学 张存善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编写以事实材料说话,安排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祖国的疆域特征.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