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整合课程资源,可实现经典阅读与时尚阅读的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开阔阅读视野,树立大语文观。
2、应用价值
本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读写结合‖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效率。―读写结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读和写自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方互动的情景和途径,让学习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的去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初理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读写魅力的生产过程。进而由被动转到主动,把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过程,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通过把阅读和写作变为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策略研究可以探索一套整合课程资源,轻负高效的读写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对写的支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多读多写是写好文章的‗诀窍‘。这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发表专著对读写 结合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认为:―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他曾提出的7条―读写对应规律‖,为学生的读写紧密结合训练创造条件,使读写之间的―学
习迁移‖更具有稳定的性质。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一)概念的界定
用阅读教学带动写作训练,是以阅读为起点,以写作为终点的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锻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课题实施策略是以已有的读写一体化的理论与经验为借鉴,对操作层面的读写结合作出一种扬弃与整合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使之覆盖到语文教学的多个层面,使学生写作方面逐步实现由积累到借鉴到拓展到独创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重新进行课时的调配,开足开好阅读欣赏课,改变传统的作文课的形式,逐渐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1、研究有关―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理论。
2、研究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状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
3、研究各个阶段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交接点。
4、研究新型有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切实可行的多种课型。
五、课题研究思想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思想
对读写相结合的研究,由以阅读和写作的自然结合型到读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辅相成型,最后到以读促写型,认识逐渐全面、深化。
我们的研究既是寻求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寻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希望借助于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广大师生对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要创新,在师生互动的创新中把语文学习变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师生能力的双向综合提升。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入到理想的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时,将写作意识贯穿于课文的教学之中,小到分析词句或材料,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写作联系‖、―如何迁移、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在写作教学时,结合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所学得的知识与技巧融入到写作与评改中,把所阅读的文章变成―源头活水‖。
1、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迁移和发散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1)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总结出能为初中教师群体可借鉴的阅读课、写作课的实际操作的多种课型。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喜于阅读,乐于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利用已取得的实验成效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备课组推荐篇目,让学生阅读时能够准确地品味语言,把握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文时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思路清晰,语言准确,选材得当,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特点鲜明,有创新。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阶段:初一以技能训练、理解性阅读、记叙文写作为主,初二以鉴赏性阅读、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以评价性阅读、议论文、文学性文章写作为主。每个阶段既兼顾了读写全方位训练,又有所侧重,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序列切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两年来,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有序阅读计划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中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初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10年初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又如初二语文备课组于2009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骆驼祥子》的经久魅力,诠释了《朝花夕拾》。让初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10年12月,我校举办了―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梦想、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民主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
.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初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追梦》、《花开的声音》等。柳娜老师在2010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七、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着由理论到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研究的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研究的点点滴滴有事实为证。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9—2010.2)
1、成立课题组, 明确成员职责及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调查分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因素,组织论证,起草并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4、制定课题研究规章与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3 –2011.2)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堂实践。
2、参加课题组活动,不断总结反思,组织交流。
3、进行个案追踪,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训练的有效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2—2010.5)
1、课题组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有益的反思、先进的经验,及时总结有价值的反思录、论文和案例。
2、做好结题工作,并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召开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会,并尝试在学校应用。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述如下:
(一)理论成果
1、我们更加认识到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结合点:读写结合点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挖掘,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下日益提高写作技能;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的情感升华文章的情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①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②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⑤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3、我们探索到―读写结合‖课型有:名著导读课、名著鉴赏课等。
4、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读促写‖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选择结合点时,一定要明确目的,不能为了写而写,所写的内容一定要为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而服务;
②教师教学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找到最佳的读写结合点; ③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
①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语文课题组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社会实践,还是课堂教学,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促进了语文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②教师在教学中能树立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研究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并在此层面上逐渐促进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人生品位。
③课题组老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有多篇论文获奖,多名老师在市、区、校级优质课比赛名列前茅。王金玉老师执教的《我阅读,我快乐》一课获省级优质比赛二等奖,柳娜老师执教的《原来作文可以这样教》均获市级优质比赛一等奖。教学案例和论文近百篇获奖,柳娜老师的论文《我拿什么扮靓我的题目》荣获市级一等奖,张阳老师的论文《如何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也获得一等奖。再如张瑶老师的论文《记叙文开头的归类总结及训练》获得了大家的一直认可。学校先后有黄迎霞、柳娜、、王金玉、王霞四位教师被评为阅读写作教学研究‖优秀指导教师2、学生写作兴趣日渐高涨,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2、学生方面
①学生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有极大提高。
②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成绩喜人。 ―以我手写我心‖已成为多数课题教师的教学理念,目前学生在各级作文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南阳市第三届小作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并有5个同学获一等奖,在―业之峰杯‖ 南阳晚报首届校际作文擂台赛中获作文名校称号,又有六人获奖。为此,《青年导报》、南阳电视台、《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作文指导报》都有报道。
3、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① 2009年学校被评为―南阳市第一届书香校园‖、 学生王心怡被评为―南阳市第二书香宝贝‖。学校的校报《琢玉》均由课题教师承办。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文海拾贝》、《文网荟萃》、《心有灵犀》等都由课题组承担,并博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②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正是大幅度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校园环境到办学条件,从师资结构到学生来源,从教学质量到社会反响,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此研究课题正激发着一大批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我校发展的智力保障。
十、课题研究需深化内容:
我们的课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因为时间紧促,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充实。如何再拟出各年级、各册教材读写结合的细目表,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以此全面推进读写结合策略的推广,这是今后的课堂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如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本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完美,不断发展。我们将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再有新的发展。
十一、课题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2、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努力完成研究任务,注重积累资料,及时分析总结。
3、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2、人员保证:在语文学科全面动员的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底蕴,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旺盛的经历和充足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员参与研究。
3、制度保证:课题组参研人员要定期进行集中的理论学习,参加研究活动、听课、评课,做好总结。
“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整合课程资源,可实现经典阅读与时尚阅读的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开阔阅读视野,树立大语文观。
2、应用价值
本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读写结合‖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效率。―读写结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读和写自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方互动的情景和途径,让学习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的去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初理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读写魅力的生产过程。进而由被动转到主动,把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过程,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通过把阅读和写作变为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策略研究可以探索一套整合课程资源,轻负高效的读写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对写的支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多读多写是写好文章的‗诀窍‘。这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发表专著对读写 结合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认为:―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他曾提出的7条―读写对应规律‖,为学生的读写紧密结合训练创造条件,使读写之间的―学
习迁移‖更具有稳定的性质。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一)概念的界定
用阅读教学带动写作训练,是以阅读为起点,以写作为终点的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锻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课题实施策略是以已有的读写一体化的理论与经验为借鉴,对操作层面的读写结合作出一种扬弃与整合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使之覆盖到语文教学的多个层面,使学生写作方面逐步实现由积累到借鉴到拓展到独创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重新进行课时的调配,开足开好阅读欣赏课,改变传统的作文课的形式,逐渐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1、研究有关―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理论。
2、研究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状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
3、研究各个阶段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交接点。
4、研究新型有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切实可行的多种课型。
五、课题研究思想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思想
对读写相结合的研究,由以阅读和写作的自然结合型到读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辅相成型,最后到以读促写型,认识逐渐全面、深化。
我们的研究既是寻求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寻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希望借助于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广大师生对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要创新,在师生互动的创新中把语文学习变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师生能力的双向综合提升。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入到理想的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时,将写作意识贯穿于课文的教学之中,小到分析词句或材料,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写作联系‖、―如何迁移、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在写作教学时,结合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所学得的知识与技巧融入到写作与评改中,把所阅读的文章变成―源头活水‖。
1、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迁移和发散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1)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总结出能为初中教师群体可借鉴的阅读课、写作课的实际操作的多种课型。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喜于阅读,乐于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利用已取得的实验成效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备课组推荐篇目,让学生阅读时能够准确地品味语言,把握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文时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思路清晰,语言准确,选材得当,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特点鲜明,有创新。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阶段:初一以技能训练、理解性阅读、记叙文写作为主,初二以鉴赏性阅读、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以评价性阅读、议论文、文学性文章写作为主。每个阶段既兼顾了读写全方位训练,又有所侧重,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序列切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两年来,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施有序阅读计划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中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初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10年初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又如初二语文备课组于2009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骆驼祥子》的经久魅力,诠释了《朝花夕拾》。让初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10年12月,我校举办了―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梦想、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民主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
.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初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追梦》、《花开的声音》等。柳娜老师在2010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七、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着由理论到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研究的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研究的点点滴滴有事实为证。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9—2010.2)
1、成立课题组, 明确成员职责及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调查分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因素,组织论证,起草并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4、制定课题研究规章与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3 –2011.2)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堂实践。
2、参加课题组活动,不断总结反思,组织交流。
3、进行个案追踪,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训练的有效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2—2010.5)
1、课题组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有益的反思、先进的经验,及时总结有价值的反思录、论文和案例。
2、做好结题工作,并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召开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会,并尝试在学校应用。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述如下:
(一)理论成果
1、我们更加认识到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结合点:读写结合点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挖掘,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下日益提高写作技能;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的情感升华文章的情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①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②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⑤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3、我们探索到―读写结合‖课型有:名著导读课、名著鉴赏课等。
4、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读促写‖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选择结合点时,一定要明确目的,不能为了写而写,所写的内容一定要为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而服务;
②教师教学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找到最佳的读写结合点; ③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
①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语文课题组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社会实践,还是课堂教学,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促进了语文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②教师在教学中能树立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研究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并在此层面上逐渐促进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和人生品位。
③课题组老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有多篇论文获奖,多名老师在市、区、校级优质课比赛名列前茅。王金玉老师执教的《我阅读,我快乐》一课获省级优质比赛二等奖,柳娜老师执教的《原来作文可以这样教》均获市级优质比赛一等奖。教学案例和论文近百篇获奖,柳娜老师的论文《我拿什么扮靓我的题目》荣获市级一等奖,张阳老师的论文《如何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也获得一等奖。再如张瑶老师的论文《记叙文开头的归类总结及训练》获得了大家的一直认可。学校先后有黄迎霞、柳娜、、王金玉、王霞四位教师被评为阅读写作教学研究‖优秀指导教师2、学生写作兴趣日渐高涨,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2、学生方面
①学生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有极大提高。
②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成绩喜人。 ―以我手写我心‖已成为多数课题教师的教学理念,目前学生在各级作文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南阳市第三届小作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并有5个同学获一等奖,在―业之峰杯‖ 南阳晚报首届校际作文擂台赛中获作文名校称号,又有六人获奖。为此,《青年导报》、南阳电视台、《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作文指导报》都有报道。
3、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① 2009年学校被评为―南阳市第一届书香校园‖、 学生王心怡被评为―南阳市第二书香宝贝‖。学校的校报《琢玉》均由课题教师承办。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文海拾贝》、《文网荟萃》、《心有灵犀》等都由课题组承担,并博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②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正是大幅度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校园环境到办学条件,从师资结构到学生来源,从教学质量到社会反响,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此研究课题正激发着一大批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我校发展的智力保障。
十、课题研究需深化内容:
我们的课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因为时间紧促,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充实。如何再拟出各年级、各册教材读写结合的细目表,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以此全面推进读写结合策略的推广,这是今后的课堂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如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本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完美,不断发展。我们将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再有新的发展。
十一、课题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2、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努力完成研究任务,注重积累资料,及时分析总结。
3、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2、人员保证:在语文学科全面动员的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底蕴,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旺盛的经历和充足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员参与研究。
3、制度保证:课题组参研人员要定期进行集中的理论学习,参加研究活动、听课、评课,做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