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音乐密码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音乐智能是人类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最早出现的。孩子们具有一种先天的节奏感,当他们还是胎儿时,就可以感受妈妈有节奏的心跳。出生以后,他们对各种声音更加敏感。那些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刺激开始激发孩子听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对音乐有了积极的反应。

  行动起来吧!读懂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音乐潜质。

  

  2~3岁托班阶段(成长阶梯1)

  

  积极主动的倾听者和模仿者

  

  这一阶段,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和听觉辨别能力,通过培养可获得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使他在这充满生机的世界里感受音乐的美妙

  

  发展特征

  ●具有一定的听觉辨别能力,通过培养可获得一定听觉感受能力。

  ●具有一定听觉记忆能力,可以逐渐模仿他听到的一小段歌曲。

  ●能认识韵律的变化,可以逐渐按照旋律敲击节拍。

  ●能重复自己喜欢的非常简短的儿歌和童谣。

  ●由简单地随音乐而动发展到可以用优美、饱含感情的身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

  

  点点的故事

  家里的猫咪经常和隔壁家的小狗在桌子底下吵架,“喵喵”“汪汪”……哈哈,我都学会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能区分环境中不同的声音,准确判断出声音的发源地,迅速分辨出不同音色,他们喜欢一遍遍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模仿声音的能力,加强孩子对声音的感受能力。)

  我学会了很多声音,如拉长嗓子学火车叫,撅着嘴学公鸡叫,就连妈妈的手机铃声“两只蝴蝶”都可以来一小段呢!(孩子们在反复发出某些感兴趣的、熟悉的声音的过程中发展了对声音的记忆。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开始能模仿歌曲中的片断。)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手鼓。每次我一敲,手鼓就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好玩极了!(在这一阶段,孩子逐渐对真实的乐器发生了兴趣,最适宜他们玩的是手鼓之类的打击乐器。因为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而打击乐器主要使用的恰恰是大肌肉动作,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合拍”。妈妈不妨为孩子购置一些打击乐器,满足他们的需要。)

  今天,我学会了一首歌,虽然歌词很短,但在给爸爸妈妈表演时,我还是忘记了一句。(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能够唱出旋律简单、节奏分明、歌词简短的儿歌,但他们还是经常出现遗忘歌词的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强化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激发孩子的表演欲。)

  

  妈妈的手机铃声是“两只蝴蝶”,每次妈妈接电话时,我喜欢伴随着音乐像蝴蝶一样跳舞……(随着听觉、语言以及动作的迅速发展,孩子们对音乐的反应开始由简单的肢体反应,如转圈、摆动手臂、点头,发展到可以用稍微复杂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开始尝试着伴随音乐“跳舞”。)

  在音乐活动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的本子上有很多符号,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圆圈,有的像一把号子……老师说那些都是音乐符号,小蝌蚪和圆圈是音符,“号子”是高音谱号,挺好玩的。(3岁左右,孩子的记忆力有了很大发展,可以利用图片等比较形象的方法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这对于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是非常可行的方法,也为以后音乐智能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爸爸妈妈的功课

  ●营造充满音乐的家庭环境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区”,放上各种操作简单的发声玩具,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欣赏的的音乐作品。每天在固定时间内重复播放,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次放四五遍最为适宜。

  ●和孩子一起聆听自然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郊外去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如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滴答的雨声……引导孩子去欣赏这些美妙的声音,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精心准备简单好玩的乐器

  为孩子提供一些专门为他们设计的打击乐器,如串铃、碰铃、木鱼、三角铁、手鼓等,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推荐

  ●摇篮曲:《摇啊摇》《小孩子要睡觉》《睡吧,布娃娃》

  摇篮曲亲切、温柔,最能满足这个阶段孩子对爱的渴望。当他们抱起心爱的布娃娃,唱起摇篮曲的时候,他们是安宁而满足的。

  ●有反复的歌:《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拔萝卜》

  多次反复的歌词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使他们在反复听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歌曲的曲调。

  行动起来吧!

  ●倾听游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两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例如铃铛、沙锤、钥匙串等)。可以先用手帕蒙住孩子的眼睛,然后,家长使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让孩子猜是哪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如果猜对了,换角色继续游戏。

  ●模仿动物声音游戏

  让孩子熟悉各种动物的声音,待孩子熟悉之后,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模仿游戏。爸爸说“小狗跑来了”,孩子就要发出“汪汪”声;妈妈说“小鸟飞来了”,孩子就要发出“叽叽”声,以此类推。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音乐模仿能力,还可以引导孩子爱护和关注小动物。

  

  3~4岁中班阶段(成长阶梯2)

  

  

   富有激情的表演者

  随着动作和思维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增强了,与此同时,借助于音乐进行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也大大增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智能开始发展了。

  

  发展特征

  ●能从听觉上去感受音乐中的节拍。

  ●音乐想象力有所发展,显示了其音乐创造能力的萌芽。

  ●可以欣赏内容较广泛,性质风格较多样的音乐作品,并能用动作加以表现。

  ●能掌握旋律或节奏变化都稍微复杂的歌曲。

  ●在律动中,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点点的故事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几张很好听的碟片,有巴赫的《好性情的键盘手》、莫扎特的《嬉游曲》,还有一些儿歌,如《摇啊摇》《小老鼠》等,我都很喜欢。(3岁多的孩子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音乐记忆能力,他们可以记住内容广泛、性质多样的音乐作品。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每天在固定时间内重复播放四五遍,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我喜欢跟着儿歌打拍子,还能模仿小兔子跳,大象甩鼻子呢。(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节奏感、动作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了,这种看似简单的律动有利于孩子节奏能力的发展。)

  我最喜欢改掉歌曲中的歌词,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在给爸爸妈妈表演《我是一个粉刷匠》时,我哼唱的就是自己改编过的歌词。他们都表扬我,说我是个聪明宝宝。(随着孩子音乐倾听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展示出自己的音乐创造能力。虽然他们的创造只是在现有儿歌或曲子的基础上做微小的变动,但家长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有利于孩子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

  我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你看!我听到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就精神抖擞地走步,听到柔和优美的摇篮曲就温柔地拍着娃娃睡觉,在欢快活泼的舞曲中就高兴地拍手……(3岁半的孩子开始注意那些用于表达音乐主题思想和情绪性质的音乐元素。对于特点鲜明的音乐,孩子虽不能准确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却能在动作中反映出明显的差别。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不同性质的音乐,鼓励他用语言、动作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的话……”这首歌挺好听的,但我唱着唱着怎么变得跟说话一样了。(3岁的孩子比较喜欢歌曲中生动、形象的象声词和多次重复的旋律和歌词,旋律简单的歌曲已经难不倒孩子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握不好音准,不能正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将唱歌变成了“说歌”。)

  

  我在跟着音乐跳舞,我一会儿向左转圈,一会儿又向右转圈,音乐快的时候就转得快一些,音乐慢的时候就转得慢一些。(3~4岁的孩子已经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能模仿很多律动动作,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舞蹈。成人应该有意引导孩子注意音乐的性质及速度变化,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而用相应的动作变化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爸爸妈妈的功课

  ●让音乐成为全家人的共同兴趣

  震惊世界的铃木音乐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即创设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模仿声音动作,及时鼓励指导等,铃木音乐教学法强调家长的积极参与,当音乐成为一家人的共同兴趣时,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地产生并维持下去了。

  ●带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

  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带着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听音乐会,观看芭蕾舞等,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趣,开阔艺术视野。

  ●与孩子一起讨论音乐

  围绕所听到的音乐,家长可以试着问孩子这样的问题:①你能听出来这段音乐里面有什么乐器吗?②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③你可以用动作表现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吗?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了解音乐的热情和愿望。

  音乐推荐

  ●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大马告诉我》

  孩子总是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既然他们那么爱问“为什么”,当然也就最爱唱一问一答并能教会他们许多常识的问答歌。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易唱易记,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问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认知与情感的教育。

  ●数数歌:《三条鱼》《数字歌》《一只蛤蟆》《看星》

  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对多和少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对于这一阶段正在学数数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歌曲可以满足他们学习数数的兴趣和将所学应用于歌唱的成就感。

  行动起来吧!

  ●《丢手绢》

  这种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游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开始游戏前,准备一条手绢,大家围坐成一圈。游戏开始时,大家一起唱《丢手绢》的儿歌,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在圈外绕圈走,伴随歌声悄悄地将手绢放在某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继续绕圈走。如果这个小朋友能在丢手绢的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前拍到他的后背,就可以继续游戏。如果不能,就必须到圈中央表演一个节目,然后继续游戏。

  ●“你快我快,你慢我慢”游戏

  准备节奏快慢鲜明的音乐,一家人站成一排,当听到音乐的快节奏部分时,大家一起向上举手,快速转动手腕;当听到慢节奏部分时,大家一起蹲下,两手做划船状。在这种简单愉快的游戏中,孩子练习了节奏感,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加深了关于上和下的方位知觉,最重要的是孩子体验了愉快的情绪,增强了对音乐的热爱。

  ●“画音乐”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该游戏目的是通过欣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去用心感受音乐。游戏前请家长准备好白纸、彩笔、不同风格的音乐碟片。随意选一首播放,让孩子展开想象,用蜡笔画出听音乐时浮现在脑海里的图案或情景,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网站推荐

  儿童歌曲下载网站:http://www.省略/ertong/gequ

  新儿歌网站:http://www.省略/all_music.asp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音乐智能是人类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最早出现的。孩子们具有一种先天的节奏感,当他们还是胎儿时,就可以感受妈妈有节奏的心跳。出生以后,他们对各种声音更加敏感。那些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刺激开始激发孩子听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对音乐有了积极的反应。

  行动起来吧!读懂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音乐潜质。

  

  2~3岁托班阶段(成长阶梯1)

  

  积极主动的倾听者和模仿者

  

  这一阶段,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和听觉辨别能力,通过培养可获得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使他在这充满生机的世界里感受音乐的美妙

  

  发展特征

  ●具有一定的听觉辨别能力,通过培养可获得一定听觉感受能力。

  ●具有一定听觉记忆能力,可以逐渐模仿他听到的一小段歌曲。

  ●能认识韵律的变化,可以逐渐按照旋律敲击节拍。

  ●能重复自己喜欢的非常简短的儿歌和童谣。

  ●由简单地随音乐而动发展到可以用优美、饱含感情的身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

  

  点点的故事

  家里的猫咪经常和隔壁家的小狗在桌子底下吵架,“喵喵”“汪汪”……哈哈,我都学会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能区分环境中不同的声音,准确判断出声音的发源地,迅速分辨出不同音色,他们喜欢一遍遍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模仿声音的能力,加强孩子对声音的感受能力。)

  我学会了很多声音,如拉长嗓子学火车叫,撅着嘴学公鸡叫,就连妈妈的手机铃声“两只蝴蝶”都可以来一小段呢!(孩子们在反复发出某些感兴趣的、熟悉的声音的过程中发展了对声音的记忆。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开始能模仿歌曲中的片断。)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手鼓。每次我一敲,手鼓就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好玩极了!(在这一阶段,孩子逐渐对真实的乐器发生了兴趣,最适宜他们玩的是手鼓之类的打击乐器。因为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而打击乐器主要使用的恰恰是大肌肉动作,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合拍”。妈妈不妨为孩子购置一些打击乐器,满足他们的需要。)

  今天,我学会了一首歌,虽然歌词很短,但在给爸爸妈妈表演时,我还是忘记了一句。(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能够唱出旋律简单、节奏分明、歌词简短的儿歌,但他们还是经常出现遗忘歌词的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强化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激发孩子的表演欲。)

  

  妈妈的手机铃声是“两只蝴蝶”,每次妈妈接电话时,我喜欢伴随着音乐像蝴蝶一样跳舞……(随着听觉、语言以及动作的迅速发展,孩子们对音乐的反应开始由简单的肢体反应,如转圈、摆动手臂、点头,发展到可以用稍微复杂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开始尝试着伴随音乐“跳舞”。)

  在音乐活动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的本子上有很多符号,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圆圈,有的像一把号子……老师说那些都是音乐符号,小蝌蚪和圆圈是音符,“号子”是高音谱号,挺好玩的。(3岁左右,孩子的记忆力有了很大发展,可以利用图片等比较形象的方法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这对于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是非常可行的方法,也为以后音乐智能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爸爸妈妈的功课

  ●营造充满音乐的家庭环境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区”,放上各种操作简单的发声玩具,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欣赏的的音乐作品。每天在固定时间内重复播放,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次放四五遍最为适宜。

  ●和孩子一起聆听自然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郊外去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如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滴答的雨声……引导孩子去欣赏这些美妙的声音,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精心准备简单好玩的乐器

  为孩子提供一些专门为他们设计的打击乐器,如串铃、碰铃、木鱼、三角铁、手鼓等,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推荐

  ●摇篮曲:《摇啊摇》《小孩子要睡觉》《睡吧,布娃娃》

  摇篮曲亲切、温柔,最能满足这个阶段孩子对爱的渴望。当他们抱起心爱的布娃娃,唱起摇篮曲的时候,他们是安宁而满足的。

  ●有反复的歌:《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拔萝卜》

  多次反复的歌词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使他们在反复听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歌曲的曲调。

  行动起来吧!

  ●倾听游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两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例如铃铛、沙锤、钥匙串等)。可以先用手帕蒙住孩子的眼睛,然后,家长使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让孩子猜是哪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如果猜对了,换角色继续游戏。

  ●模仿动物声音游戏

  让孩子熟悉各种动物的声音,待孩子熟悉之后,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模仿游戏。爸爸说“小狗跑来了”,孩子就要发出“汪汪”声;妈妈说“小鸟飞来了”,孩子就要发出“叽叽”声,以此类推。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音乐模仿能力,还可以引导孩子爱护和关注小动物。

  

  3~4岁中班阶段(成长阶梯2)

  

  

   富有激情的表演者

  随着动作和思维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增强了,与此同时,借助于音乐进行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也大大增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智能开始发展了。

  

  发展特征

  ●能从听觉上去感受音乐中的节拍。

  ●音乐想象力有所发展,显示了其音乐创造能力的萌芽。

  ●可以欣赏内容较广泛,性质风格较多样的音乐作品,并能用动作加以表现。

  ●能掌握旋律或节奏变化都稍微复杂的歌曲。

  ●在律动中,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点点的故事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几张很好听的碟片,有巴赫的《好性情的键盘手》、莫扎特的《嬉游曲》,还有一些儿歌,如《摇啊摇》《小老鼠》等,我都很喜欢。(3岁多的孩子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音乐记忆能力,他们可以记住内容广泛、性质多样的音乐作品。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每天在固定时间内重复播放四五遍,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我喜欢跟着儿歌打拍子,还能模仿小兔子跳,大象甩鼻子呢。(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节奏感、动作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了,这种看似简单的律动有利于孩子节奏能力的发展。)

  我最喜欢改掉歌曲中的歌词,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在给爸爸妈妈表演《我是一个粉刷匠》时,我哼唱的就是自己改编过的歌词。他们都表扬我,说我是个聪明宝宝。(随着孩子音乐倾听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展示出自己的音乐创造能力。虽然他们的创造只是在现有儿歌或曲子的基础上做微小的变动,但家长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有利于孩子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

  我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你看!我听到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就精神抖擞地走步,听到柔和优美的摇篮曲就温柔地拍着娃娃睡觉,在欢快活泼的舞曲中就高兴地拍手……(3岁半的孩子开始注意那些用于表达音乐主题思想和情绪性质的音乐元素。对于特点鲜明的音乐,孩子虽不能准确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却能在动作中反映出明显的差别。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不同性质的音乐,鼓励他用语言、动作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的话……”这首歌挺好听的,但我唱着唱着怎么变得跟说话一样了。(3岁的孩子比较喜欢歌曲中生动、形象的象声词和多次重复的旋律和歌词,旋律简单的歌曲已经难不倒孩子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握不好音准,不能正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将唱歌变成了“说歌”。)

  

  我在跟着音乐跳舞,我一会儿向左转圈,一会儿又向右转圈,音乐快的时候就转得快一些,音乐慢的时候就转得慢一些。(3~4岁的孩子已经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动作,能模仿很多律动动作,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舞蹈。成人应该有意引导孩子注意音乐的性质及速度变化,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而用相应的动作变化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爸爸妈妈的功课

  ●让音乐成为全家人的共同兴趣

  震惊世界的铃木音乐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即创设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模仿声音动作,及时鼓励指导等,铃木音乐教学法强调家长的积极参与,当音乐成为一家人的共同兴趣时,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地产生并维持下去了。

  ●带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

  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带着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听音乐会,观看芭蕾舞等,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趣,开阔艺术视野。

  ●与孩子一起讨论音乐

  围绕所听到的音乐,家长可以试着问孩子这样的问题:①你能听出来这段音乐里面有什么乐器吗?②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③你可以用动作表现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吗?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了解音乐的热情和愿望。

  音乐推荐

  ●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大马告诉我》

  孩子总是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既然他们那么爱问“为什么”,当然也就最爱唱一问一答并能教会他们许多常识的问答歌。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易唱易记,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问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认知与情感的教育。

  ●数数歌:《三条鱼》《数字歌》《一只蛤蟆》《看星》

  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对多和少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对于这一阶段正在学数数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歌曲可以满足他们学习数数的兴趣和将所学应用于歌唱的成就感。

  行动起来吧!

  ●《丢手绢》

  这种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游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开始游戏前,准备一条手绢,大家围坐成一圈。游戏开始时,大家一起唱《丢手绢》的儿歌,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在圈外绕圈走,伴随歌声悄悄地将手绢放在某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继续绕圈走。如果这个小朋友能在丢手绢的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前拍到他的后背,就可以继续游戏。如果不能,就必须到圈中央表演一个节目,然后继续游戏。

  ●“你快我快,你慢我慢”游戏

  准备节奏快慢鲜明的音乐,一家人站成一排,当听到音乐的快节奏部分时,大家一起向上举手,快速转动手腕;当听到慢节奏部分时,大家一起蹲下,两手做划船状。在这种简单愉快的游戏中,孩子练习了节奏感,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加深了关于上和下的方位知觉,最重要的是孩子体验了愉快的情绪,增强了对音乐的热爱。

  ●“画音乐”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该游戏目的是通过欣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去用心感受音乐。游戏前请家长准备好白纸、彩笔、不同风格的音乐碟片。随意选一首播放,让孩子展开想象,用蜡笔画出听音乐时浮现在脑海里的图案或情景,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网站推荐

  儿童歌曲下载网站:http://www.省略/ertong/gequ

  新儿歌网站:http://www.省略/all_music.asp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代价爱的收获_解读李宗盛歌词成功的_密...
  • 被誉为"音乐把小人物奋斗拼搏中的酸甜苦辣勾勒的惟妙惟肖.在他笔下,小人物是弱小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查看


  • 雅斯贝尔斯的大全学说
  •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阐释雅斯贝尔斯对超越和密码的寻求与理解,还原雅斯贝尔斯对追问有限存在的人如何认识无限的超越的态度,�R别他的哲学作为一种有神论的存在主义的超越特征. 关键词:自由:超越:密码 雅斯贝尔斯历来被誉为存在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查看


  • 高考作文完全解读
  • 高考作文完全解读 世纪蓝海语文组 陈欢 1全国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 ...查看


  •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doc
  •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 作者:郁 浩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8年第08期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和肖等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于1993年10月1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 ...查看


  •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曝光 可解三毛自杀之谜? - Qzone日志
  • 1991年1月4日凌晨,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总医院自杀身亡,掀起轩然大波.而三毛并未留下任何遗书,至今,三毛之死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20年之后的2011年1月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新书发布会,该书收 ...查看


  • 背诵文言文有技巧--王力的博客
  • 博客首页 ┆中华语文网 ┆作文库 ┆读书 ┆论坛 ┆教学资源中心 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文学大赛火爆启动 教师频道┆学生频道 王力的博客 http://wlyntx.blog.zhyww.cn/index.html 首页 ...查看


  • 解读"忠诚密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解读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的"忠诚密码" 师史馆前一堂课. 刘 永摄 编者按 "五一"前夕,习主席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接见了军区机关处以上干部和驻乌鲁木齐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师的前身, ...查看


  • 生命成长的潜规则
  • 生命成长的潜规则 ----根据孙瑞雪视频讲座编写 (一) 精神本相 中国人认为孩子出生以后完全什么都不知道,但西方教育科学却告诉我们,孩子出生后,大自然赋予人类一个精神胚胎,弗洛伊德称之为生命能量或自我,也有人称为生命力,道家称为元神,佛教 ...查看


  • 电脑使用小技巧集锦2
  • doc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与数据统计分析 73页 doc  电脑使用技巧大全[精品] 28页 pdf  Windows系统安装各种方法及技巧大全 50页 doc  电脑系统优化小贴士,让电脑跑起来 49页 doc  无需光驱和光盘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