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主办单位:市委党史办03
许竹官,原籍湖北省潜江
县。1942年7月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任江汉军区襄南三军分区排长;1948年8月任江汉军区教导营区队长;1948年11月任江汉军区襄南三军分区政治指导员;1951年8月任湖北荆州军区培训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1956年1月任湖北军区独立团参谋长;1962年8月任黄冈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校军衔,荣立大功三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李天才,1944年4月参加革命;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任华东荣军学校一〇分校排长、副政治指导员;1950年12月任华东炮兵三师十二团政治指导员、副教导员;1957年8月任炮三师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59年1月任武汉军区体工队队长;1961年5月任黄冈县人武部副部长、副政治委员;1970年1月任罗田县人武部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少校军衔。荣立大功两次、二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3年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抗战老兵许竹官:
记者贺想实习生黄晗杨雪通讯员徐拥军
抗战老兵李天才:
记者李奕漫通讯员徐拥军
难忘那枪林弹雨的岁月
历史的硝烟离去,无名字的英雄被荒草湮没,有名字的英雄被刻在了丹青史册上。在垂暮之年回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活着的英雄依然会被那腔热血点燃。
讲起抗战故事,91岁的老兵许竹官立刻变得慷慨激昂。情至激动处,掩饰不住当年的血性。
一张小纸片,一生战友情
李天才老人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片。纸片被夹在手帕最里层,多少年过去了一点折痕都没有。纸片上写着“1967年国庆与战友合影于天安门前”。
“这是我与战友王克程的唯一一张合影,刊登在一本书里,我剪下来一直保存着。”他还记得那一年是毛泽东主席接见部队军人,他是其中一员。
战友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这一片纸,李天才每每回忆起战争岁月都会拿出来,看一遍再看一遍。
“鬼子进村就烧房子、强奸妇女、牵走
耕牛,他们把耕牛拉到汉江边上将牛杀死就扔了。”许竹官说起来还义愤填膺,“眼见着鬼子进入江汉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就一个念头,当兵杀鬼子。”
1942年7月,许竹官在潜江参加了新四军,编入江汉第五师十二团三连。入伍三个月就被派去执行任务,押运钱物
到师部,半道上遭遇鬼子埋伏。他背着
包袱跑了三十多里路,回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胸口中枪,跑了那么久居然没感觉到疼。
后来才发现,是脖子前挂的枪和老虎钳救了他一命。子弹打穿了老虎钳打破了棉衣,最后卡在了胸前。至今还留下一块大伤疤。
左手虎口中弹,突围成功才想起痛
1927年3月,李天才出生于江
苏省涟水县。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深知只有自己奋斗才能换来家人的幸福生活。于是,当参军的号声响起,他第一个冲向征兵点,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肯吃苦,不怕死,总是第一个冲向危险地带。
当时,全村参军的人里没有一个党员。李天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部队里最快入党的新兵。他还记得那时战争紧迫,没有来得及举拳头宣誓,但是他默默在心里将入党誓词念了一遍又一遍,字字句句都是鼓励他继续向前的无限动力。
人不是铁打的,子弹却是冰冷强硬的。抗日战争时,李天才和部队在山东陇海路巴山作战,当时部队接到突围的命令,所有人义无反顾。他清晰地记得那个灰蒙蒙的
天,自己刚爬上墙,打算越过高墙从侧边突围。突然,枪声在耳边响起,子弹刷刷地迎面涌来。
太危急,他来不及躲,一颗子弹从左手虎口穿过。“砰”地一声,他后仰倒地。只觉得左手肘有些疼,他却来不及细想,继续突围。经过激烈地激战,一些战友受伤,整个部队终于突围成功。直到这时,他才想起手肘还在疼。原来左肘关节处因摔倒而脱臼,加上治疗不及时,导致伸直受限,落下终身残疾。
“这不算什么!”李天才右手指着左手的伤,满不在乎地说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相比牺牲的战友,李天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仅是手肘,他的大腿也在另一次战斗中被弹片击中。那份伤痛,他很少向家人说起。乐观豁达的他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许竹官记忆中,最惨烈的战斗在天门县的石家河。当时他所在的三连一共才只有84人,日本人只有一个小队,但是伪军却有三个连。早上6点多钟吃完早饭出去打游击,结果一出击就与敌人遇上了。
当时每个人手上只有7发半子弹,之所以有半发子弹是因为那发子弹是哑火,打不响的。战斗从早上6点持续到10点。为了节约子弹,连长命令所有人不准乱开枪,只要敌人一上来,听他口令一起打排枪。
“连长是四川人,确实很勇敢。”许竹
官说,鬼子发现了连长是指挥官便专打连
长,连长受伤后,鬼子就开始冲锋。我们压住敌人冲锋把连长抢回来,发现他肠子都流出来了。
许竹官当时是连部的通信员,指导员让他传令,一排送连长去医院,三排撤回师部,二排边打边撤掩护大家。许竹官跟着二排在石家河坚守阵地,子弹没了上刺刀,吹着冲锋号又吼又叫地向敌人冲击。那一仗挡住了鬼子和伪军,伪军吓得三个月不敢再来。但是因为药物匮乏,连长最后还是牺牲了。
爱读书、看报,退休当党的宣传员
那烽火与硝烟散去,山河重建,新中
国飞跃发展。如今离休的许竹官老人,膝下子孙环绕,四世同堂,欢乐祥和。
许竹官老人身体硬朗,声音洪亮。他现在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出门走走,偶尔会到黄商购物中心去逛逛,兴致来了就到
龙王山上去遛遛弯。
生活上,他给自己定了健康食谱。每天都必吃“三瓜”——苦瓜、黄瓜、冬瓜。许竹官老人说,苦瓜清凉、黄瓜解毒、冬瓜防癌。
军功章被收在书房抽屉里,李天才感激党和国家对自己的栽培。而今年迈,他仍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他烂熟于心。
谈起时下最热的“一带一路”,李天才像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是今年3月份提出来的,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我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而且习主席还提
出了5点意见,我都记在本子上了。”
原来老人不仅爱看报看新闻,还会经常记笔记。他说即使退休了,也是党的宣传员,自己不清楚怎么向别人宣传呢?而那些笔记本就在报纸和眼镜的旁边。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整的字迹,还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重点。
2015
主办单位:市委党史办03
许竹官,原籍湖北省潜江
县。1942年7月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任江汉军区襄南三军分区排长;1948年8月任江汉军区教导营区队长;1948年11月任江汉军区襄南三军分区政治指导员;1951年8月任湖北荆州军区培训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1956年1月任湖北军区独立团参谋长;1962年8月任黄冈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校军衔,荣立大功三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李天才,1944年4月参加革命;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任华东荣军学校一〇分校排长、副政治指导员;1950年12月任华东炮兵三师十二团政治指导员、副教导员;1957年8月任炮三师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59年1月任武汉军区体工队队长;1961年5月任黄冈县人武部副部长、副政治委员;1970年1月任罗田县人武部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少校军衔。荣立大功两次、二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3年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抗战老兵许竹官:
记者贺想实习生黄晗杨雪通讯员徐拥军
抗战老兵李天才:
记者李奕漫通讯员徐拥军
难忘那枪林弹雨的岁月
历史的硝烟离去,无名字的英雄被荒草湮没,有名字的英雄被刻在了丹青史册上。在垂暮之年回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活着的英雄依然会被那腔热血点燃。
讲起抗战故事,91岁的老兵许竹官立刻变得慷慨激昂。情至激动处,掩饰不住当年的血性。
一张小纸片,一生战友情
李天才老人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片。纸片被夹在手帕最里层,多少年过去了一点折痕都没有。纸片上写着“1967年国庆与战友合影于天安门前”。
“这是我与战友王克程的唯一一张合影,刊登在一本书里,我剪下来一直保存着。”他还记得那一年是毛泽东主席接见部队军人,他是其中一员。
战友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这一片纸,李天才每每回忆起战争岁月都会拿出来,看一遍再看一遍。
“鬼子进村就烧房子、强奸妇女、牵走
耕牛,他们把耕牛拉到汉江边上将牛杀死就扔了。”许竹官说起来还义愤填膺,“眼见着鬼子进入江汉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就一个念头,当兵杀鬼子。”
1942年7月,许竹官在潜江参加了新四军,编入江汉第五师十二团三连。入伍三个月就被派去执行任务,押运钱物
到师部,半道上遭遇鬼子埋伏。他背着
包袱跑了三十多里路,回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胸口中枪,跑了那么久居然没感觉到疼。
后来才发现,是脖子前挂的枪和老虎钳救了他一命。子弹打穿了老虎钳打破了棉衣,最后卡在了胸前。至今还留下一块大伤疤。
左手虎口中弹,突围成功才想起痛
1927年3月,李天才出生于江
苏省涟水县。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深知只有自己奋斗才能换来家人的幸福生活。于是,当参军的号声响起,他第一个冲向征兵点,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肯吃苦,不怕死,总是第一个冲向危险地带。
当时,全村参军的人里没有一个党员。李天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部队里最快入党的新兵。他还记得那时战争紧迫,没有来得及举拳头宣誓,但是他默默在心里将入党誓词念了一遍又一遍,字字句句都是鼓励他继续向前的无限动力。
人不是铁打的,子弹却是冰冷强硬的。抗日战争时,李天才和部队在山东陇海路巴山作战,当时部队接到突围的命令,所有人义无反顾。他清晰地记得那个灰蒙蒙的
天,自己刚爬上墙,打算越过高墙从侧边突围。突然,枪声在耳边响起,子弹刷刷地迎面涌来。
太危急,他来不及躲,一颗子弹从左手虎口穿过。“砰”地一声,他后仰倒地。只觉得左手肘有些疼,他却来不及细想,继续突围。经过激烈地激战,一些战友受伤,整个部队终于突围成功。直到这时,他才想起手肘还在疼。原来左肘关节处因摔倒而脱臼,加上治疗不及时,导致伸直受限,落下终身残疾。
“这不算什么!”李天才右手指着左手的伤,满不在乎地说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相比牺牲的战友,李天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仅是手肘,他的大腿也在另一次战斗中被弹片击中。那份伤痛,他很少向家人说起。乐观豁达的他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许竹官记忆中,最惨烈的战斗在天门县的石家河。当时他所在的三连一共才只有84人,日本人只有一个小队,但是伪军却有三个连。早上6点多钟吃完早饭出去打游击,结果一出击就与敌人遇上了。
当时每个人手上只有7发半子弹,之所以有半发子弹是因为那发子弹是哑火,打不响的。战斗从早上6点持续到10点。为了节约子弹,连长命令所有人不准乱开枪,只要敌人一上来,听他口令一起打排枪。
“连长是四川人,确实很勇敢。”许竹
官说,鬼子发现了连长是指挥官便专打连
长,连长受伤后,鬼子就开始冲锋。我们压住敌人冲锋把连长抢回来,发现他肠子都流出来了。
许竹官当时是连部的通信员,指导员让他传令,一排送连长去医院,三排撤回师部,二排边打边撤掩护大家。许竹官跟着二排在石家河坚守阵地,子弹没了上刺刀,吹着冲锋号又吼又叫地向敌人冲击。那一仗挡住了鬼子和伪军,伪军吓得三个月不敢再来。但是因为药物匮乏,连长最后还是牺牲了。
爱读书、看报,退休当党的宣传员
那烽火与硝烟散去,山河重建,新中
国飞跃发展。如今离休的许竹官老人,膝下子孙环绕,四世同堂,欢乐祥和。
许竹官老人身体硬朗,声音洪亮。他现在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出门走走,偶尔会到黄商购物中心去逛逛,兴致来了就到
龙王山上去遛遛弯。
生活上,他给自己定了健康食谱。每天都必吃“三瓜”——苦瓜、黄瓜、冬瓜。许竹官老人说,苦瓜清凉、黄瓜解毒、冬瓜防癌。
军功章被收在书房抽屉里,李天才感激党和国家对自己的栽培。而今年迈,他仍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他烂熟于心。
谈起时下最热的“一带一路”,李天才像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是今年3月份提出来的,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我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而且习主席还提
出了5点意见,我都记在本子上了。”
原来老人不仅爱看报看新闻,还会经常记笔记。他说即使退休了,也是党的宣传员,自己不清楚怎么向别人宣传呢?而那些笔记本就在报纸和眼镜的旁边。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整的字迹,还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