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7 2232 5d56b7b40102dupc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目标设置】

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2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 ( )贾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1、醉不成欢惨将别, 。

2、东船西舫悄无言, 。

3、 ,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

三、一词多义

言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命 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 )

为 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四、古今异义

因为 古义

今义

老大 古义

今义

向前 古义

今义

五、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遂命酒( )

商人重利轻离别( )

理解感悟

1、 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 段,内容

(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段,内容

(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 段,内容

(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课内探究学案

【目标设置】1.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

(一) 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第二课时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2、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当时的心情。

3、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

4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诗句 特点 手法

【课后练习与提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京官谪官恨

音乐(琵琶声)。

4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第二课时

1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2(1)琵琶女羞怯。(2)急切。

3转轴调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家风范 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 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郁不止 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娴熟 演奏名曲 4诗句 特

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浊重轻细 急促清脆 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

利 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幽咽冷涩 低沉暂歇 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愁恨暗生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鸦雀无声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课外拓展与提高

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7 2232 5d56b7b40102dupc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目标设置】

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2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 ( )贾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1、醉不成欢惨将别, 。

2、东船西舫悄无言, 。

3、 ,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

三、一词多义

言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命 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 )

为 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四、古今异义

因为 古义

今义

老大 古义

今义

向前 古义

今义

五、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遂命酒( )

商人重利轻离别( )

理解感悟

1、 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 段,内容

(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段,内容

(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 段,内容

(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课内探究学案

【目标设置】1.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

(一) 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第二课时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2、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当时的心情。

3、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

4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诗句 特点 手法

【课后练习与提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京官谪官恨

音乐(琵琶声)。

4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第二课时

1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2(1)琵琶女羞怯。(2)急切。

3转轴调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家风范 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 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郁不止 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娴熟 演奏名曲 4诗句 特

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浊重轻细 急促清脆 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

利 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幽咽冷涩 低沉暂歇 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愁恨暗生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鸦雀无声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课外拓展与提高

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琵琶行](必修三
  • <琵琶行>导学案 惠东荣超中学 杨巧玲 [教材分析]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 ...查看


  •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博苑 01-17 0619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 ...查看


  •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摘 要: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即要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动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采取创新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夸美纽思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查看


  • [琵琶行]教学反思
  • <琵琶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琵琶行>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qu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 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运用夸张的手 ...查看


  • 高中古诗词鉴赏要领
  • 18 第三章高中古诗词鉴赏要领 一.感知意象 (一)意象的含义 "意象"一词作为中国诗学的审美特征提出来最早出现在刘勰的<文心雕 龙·神思>中,刘勰将意象用于文学理论,他说:"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 ...查看


  •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
  • 学习目的: 1.认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学习时数: ...查看


  • 乡土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增强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应积极开发利用本土语文课程资源.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多有体现.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也是大势所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起来主要有: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