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4. (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总结 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归纳为如下图表:
人物形象
鉴赏形象 抒情主人公 情感
(对象) 景或物
炼字 含蓄
诗 鉴赏语言 炼句 平淡
特点 清新
绚丽
明快
自然
叙述 议论 说明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歌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融情于物 托物言志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议论、抒情句
描写 白描:勾勒轮廓 工笔:细节描写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鉴 鉴赏表达 比喻
技巧 借代
修辞方式 用典
比拟 夸张 对偶 双关 排比 反问
托物言志
点面结合
赏 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联想、想象)
烘托对比
借古讽今(讽喻)
动静结合
象征 用事 (借故抒怀)
用典 引用前人诗句
色彩(气氛)渲染
起兴 正面侧面 诗中有画 照应 抑扬褒贬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4. (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总结 诗歌鉴赏有关知识归纳为如下图表:
人物形象
鉴赏形象 抒情主人公 情感
(对象) 景或物
炼字 含蓄
诗 鉴赏语言 炼句 平淡
特点 清新
绚丽
明快
自然
叙述 议论 说明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歌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融情于物 托物言志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议论、抒情句
描写 白描:勾勒轮廓 工笔:细节描写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鉴 鉴赏表达 比喻
技巧 借代
修辞方式 用典
比拟 夸张 对偶 双关 排比 反问
托物言志
点面结合
赏 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联想、想象)
烘托对比
借古讽今(讽喻)
动静结合
象征 用事 (借故抒怀)
用典 引用前人诗句
色彩(气氛)渲染
起兴 正面侧面 诗中有画 照应 抑扬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