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绪论
一、什么是管理?
• 条件:
①共同劳动 亦是研究管理的起点
②规范性 即在一定的组织中中
• 管理的价值链:管理活动的逻辑过程
①价值的分析 明确组织生存发展的要求
②管理目标的指定 要求+组织的优势资源
③安排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定义: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三、《现代企业管理》的体系结构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结构的要求
1总结历史经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2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
3具体的结合我国的国情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四、《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
五、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一章 第一章 现代企业概论
第一节 现代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现代企业的概念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盈利组织)
2企业是自负盈亏。
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业务上经营的独立性:自主经营
(二)组织上的完整性
(三) 财务上独立核算
(四)具有法人资格
四、现代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经营范围
(二)企业规模
(三)企业所有制
(四)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
第二节 企业组织结构
一、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
(一) 精简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三)责、权、利对等原则
(四)有效的管理幅度
(五) 弹性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的形式
一)直线制 早期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职能制 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方法的一种全能式管理。
(三)直线职能制 以直线制为基础,并设立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四)事业部
(五)矩阵制
第三节 现代企业素质
一)现代企业素质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外在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素质
(二)影响企业素质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不可控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可控因素)
三)提高企业素质的途径 (讨论)
1、提高人员素质
2、改进企业设备
3、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三种模式
1、个人独资企业制度
2、合伙企业制度
3、公司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内涵与特征
含义
特征: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管理二重性理论和管理职能
一、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一)经营与管理区别
(二)经营与管理的联系
二、企业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理论
同一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
比如: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共性,也有个性。
三、指导意义
1有助于保证管理的效果。
2 能够指导我们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 通过立足于特定组织环境的管理方法的艺术化运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4 根据组织环境变化调整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总结:管理的二重性理论是整个管理理论的基石,是一切管理实践的方法指南,正
确认识对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阶段
1 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2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 孔茨——《走向现代管理的丛林》
•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企业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二)学习苏联作法阶段
(三)探索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路子阶段
(四)文革时期企业管理遭受破坏阶段
(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新局面阶段
第三节:现代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概念
广义: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狭义: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
习俗仪式、精神风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活动的总称。
二、构建三个层次
1 表层文化——物质文化。
2 制度行为——里层文化。
3 核心文化——精神文化。
日本松下电器“七精神”: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节谦让、
适应形势、感恩报国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精神:“IBM 就是服务”
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三自精神”:自豪之情、自知之明、自立之能
三、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积极因素
(二) 消极因素
四、企业文化的塑造
(一)改变领导作风与领导方式
(二)体现企业经营特色
(三)企业上、下达成共识
(四)应该党、政、工、团一起抓
五、员工如何学习企业文化
1故事:组织的故事通常讲述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人物。
2 仪式:公司仪式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
3 有形信条:创造组织个性方面,组织设施布局,员工穿着,提供给高层的轿车等 4 语言:许多组织用语言来标识一种文化中的成员
第三节:现代企业文化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概念
(二)核心:修炼
(三)内容
1 系统思考
2 心智模式
3 自我超越
4 共同愿景
5 团队学习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者与管理艺术
第一节 现代企业管理者
一、谁是管理者
二、管理者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礼仪象征性义务,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智能。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二) 信息传递方面: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三)决策制定方面:
企业家、危机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管理者素质
(一)品德素质
(二)知识素质
(三)心理素质
(四)能力素质
第二节 管理艺术
一、用人艺术
(一)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二)量才适用
(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善于激发广大员工才干。
二、运用时间的艺术
合理的运用时间,把每天要办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A 、B 、C 三类。
A ——最重要的需要及时处理的急事
B ——次之
C ——可以委托他人处理时间不急,暂缓处理
“机动性原则”
三、运用管理权的艺术
学会授权
适度用权
不要炫耀权利
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协调人与人之间认识上的分歧和利益上的冲突,处理相互间的矛盾。
“硬性因素”——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软性因素”——沟通上下级关系协调部门间冲突
很多常用的协调方式:
• 择机行事
• 适当迂回
公众裁决
五、会议管理的艺术
确定开会的必要性
可开可不开的,没有准备好的,没有明确议题的,议题太多的,议而不决的,马拉松式的会议可以不开。
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主持好会议
抓好回后的落实工作
第三节 管理者的绩效考核
一、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一)影响组织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出勤率、工作绩效、工作成果、工作行动、工作态度。
(二)作为人事决策的指标。
(三)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员工管理。
二、绩效评估主要方法
(一)要素评等法 (个人)
(二)序列评定法 (多人)
(三)配对比较法
(四 )模糊考评方法
第四章 战 略 管 理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兴起
“战略”原意为军事用语:作战的谋略。《辞海》定义: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
和指挥。它根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
二、企业经营战略概念
1 生产管理阶段
2 经营管理阶段
3 战略管理阶段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2、方向性
3、未来性
4、风险性
5、层次性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过程
(一)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二)分析环境:关键步骤
(1)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环境
(2)行业竞争分析——制定战略的基础
案例:海尔曼斯服饰
二、目前的局势
1、竞争环境的变化
2、替代品的冲击
3、消费需求的变化
三、识别机会和威胁
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
增长型战略(SO) 扭转型战略 (WO) 防御性战略(WT) 多种经营性战略(ST)
四、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现金牛:低的增长,高的市场份额。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现金的来源。
明星 :高的增长,高的市场份额。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主导的市场份额。
问号 :高的增长,低的市场份额。处于有吸引力的市场中,但只有较小的市场份额。“新业务”
瘦狗 :低的增长,低的市场份额。处于这个范畴的业务不产生/消耗着大量的现金。微利的甚至是亏损的存在的原因多是感情上的因素。
五、识别优势和劣势
案例:诺基亚的发展之路
分析:成功原因有哪些?
六、构造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一点战略
七、实施战略
如果不能成功实施等于纸上谈兵。
八、评估结果
控制过程讨论评估结果这个步骤。
第五章 市场调研与企业管理决策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
(一)定义
(二)分析
二、市场调查内容
(一)企业内部状况的调查
(二)企业外部状况的调查
三、市场调查的程序
(一)确定市场调查的主题-----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三)具体的调查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
五、市场调查的方法
问询法
观察法
实验法
第三节 市场预测
一、概念
所谓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资料,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事物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可能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简单讲:根据过去和现在来推测未来。
市场预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市场活动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一定的方法或者数学模型,对市场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市场预测的类型
(一)按照市场预测时间的长短
(二)按照预测的要求划分
(三)按照空间层次划分
(四)按照产品的层次划分
三、市场预测程序
(一)确定预测的目标。
(二)调查、搜集和分析有关的资料。
(三)选择预测的方法 因果关系的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四)建立预测的模型
时间序列的分析:区分趋势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周期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成分,抓住要变化成分建立数学模型。
(五)进行预测。
(六)评价预测结果。
(七)将预测结果交给决策者/计划人员。
四、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的分析方法
(二)定量预测法
第四节 经营决策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
“决策”——决定对策。
企业决策——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确定目标,然后拟定实现目标的所有的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决策的程序
(一)确定决策的目标。
(二)拟定实现目标的所有方案。
(三)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类型
(一)按照决策的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
(二)按照是否经常出现
(三)按照决策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经营决策的原则
民主原则
可行原则
满意原则
弹性原则
系统原则
五、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的分析方法 灵活简便,省时省力。
(二)定量的分析方法 “硬决策方法”
第六章:物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采购管理
一、采购的概念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采”采集、采摘。从众多对象中选择若干个。二是“购买”通过商品交易的手段把所选定的对象从对方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
所谓采购——商品采购、进货、选择与购买商品的一种业务活动。
二、日用消费品的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供应的人数多
(二)差异性、多变性
(三)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
(四)基于非专家购买(易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
(五)地区差别大
(六)季节差别大
三、日用消费品的特点
以销定进的原则
勤进快销的原则
以进促销的原则
经济核算的原则
四、采购的方法
(一)传统的采购
(二)科学的采购
1 订货点采购
2 MRP采购
3 JIT采购:准时化采购
4 供应链采购:一种供应链机制下的采购模式
5 电子商务采购
五 、商品采购时机的确定
(一)季节性商品的进货时机的确定
季节性的由来
2两种因素的影响远比第3种的影响大。
购买时机
(二)流行性商品时机的确定:成长期
六、集中、分散与准时化采购
(一)集中采购
(二)分散采购
(三)JIT 采购管理
第二节 供应链及其构成
一、概念
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机构。
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式
(一)线性分销模式
(二)非线性的分销模式
三、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
动态性
面向用户的需求
拉动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交叉性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
一、概念
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整合供货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使得商品能以正确
的数量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为的就是在一个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准下,使得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
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
有效的消费者响应
第七章 生 产 管 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一、生产管理的对象——生产过程
划分角度 过程内容
内容 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停歇等过程
工艺 基本工艺、辅助工艺和非工艺(由工序构成)
组织生产 生产技术准备、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服务
二、生产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任务 (保证顺利按计划生产、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 职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等)
三、生产系统及其构成
(一)定义: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系统转化的功能可以认为是生产的输入、转换、输出实物产品的过程。
(二)构成要素
四、生产的类型
1、影响企业生产过程运行方式的主要因素
2、三种类型:
3、划分生产类型的定量方法(工作地负荷系数)
4、不同类型组织管理的特征
五、生产管理
广义: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对企业全部的生产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
等。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全面的提高经济效益。 狭义: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相当于企业生产、调度部门所管辖的那部分管理工作。 六、现代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生产的组织形式 一、生产过程的空间、时间组织 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二、流水线的生产组织 (一)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和分类 (二)特征 三、流水线的种类 1、生产对象是否移动 2、生产对象数目划分 3、生产对象转换方式划分 4、连续程度 四、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五、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一)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二)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组织 (三)自动线 (四)生产平均化 第八章 库存管理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离开了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之前,处于暂时的停留(停)状态,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是时间上差距,保持必要的商品库存十分必要。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展开,也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库存,然而库存是有成本的,库存量过高,不仅占用大量资金,保管费用还会加大风险,如果库存量过少,可能会出现供应中断或延迟交货而失去市场机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第一节 库存管理概述 一、库存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一)定义 (二)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2、按生产过程的角度分类 3、按存货地点分类 4、按库存作用角度分类 二、库存管理的作用 (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二)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第二节 库存管理方法
第三节 一、经济订购批量法
第四节 二、允许缺货的经济订货批量
第五节 三、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
第六节 四、连续库存法(定量订货方式,订货点法) 第七节 五、定量维持方式 第九章 产品销售与配送管理 第一节 产品销售 一、概念 商业企业通过一定的物资技术装备,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出售商品,实现商品由实物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的一项业务活动。 二、商品销售的方式 (一)批发的销售方式 批发:商业企业江善拼卖给其它商业企业用于转卖或者给生产部门用作生产原材料的一种销售活动。 特点:1交易批量大,价格低。 2有两个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以合同交易为主。 3商品经过批发后,不一定进入了消费领域。 (二)零售销售方式 零售:企业把商品卖给城乡居民用作生活消费或者卖给社会集团用作各种非生产型消费的一种销售活动。 特点:①交易批量小,价格高。 ②以现货交易为主。 ③商品一旦经过零售环节,肯定进入消费领域。 三、顾客购买行为的研究 (一)顾客对商场的要求 (二)顾客到商场的目的 (三)顾客的购买动机 四、合理的组织商品的销售业务 (一)经营的商品品种齐全、数量充足、价廉物美、适销对路。 (二)合理的布局商业网点。 (三)合理地安排营业时间 (四)加强销售业务 (五)发扬社会主义商业道德 第二节 产品配送业务 一、概念 商品借助于各种运力,实现空间位置上的转移的一项业务活动。必要性: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决定的。 价值——购、销(所有权)——商流 实用价值——运、存(实体)——物流 特点:1、借助于企业外部力量 2、一笔业务要发生两次运输:购——运——存——销——运 二、货流 一定时期内货物运送的数量、结构、方向、距离、速度等的总称。 (一)货流的分类 (二)影响货流的因素 三、货运体系 (一)五种运输方式
四、均衡运输 (一)货流在方向上均衡 (二)货物在时间上的均衡 五、合法运输 (一)概念 (二)不合理的运输表现 (三)合理运输的组织
1 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运输
一批——二批——三批
2 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 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
六、考核运输路线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中的人被称为“人事”其管理职能是“人事管理”。假设:人是成本要减少这些要素,关注的是人的工作。管理的目的是节约以人力成本为主体的期间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知识经济中企业中人被定义为“人力资源”其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背后的假设:人是资源,关注的是人的工作和工作中的人。目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制度与体系。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一、体系
(一)企业必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核心的价值观。
(二)清晰职位描述和职位价值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人力资源测评。
(四)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报酬系统。
(五)培训开发与招聘选拔体系
二、人力资源的概念
广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狭义:劳动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人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念
宏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规,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促使人力资源形成。
微观:一个组织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管理。从“人”和“事”角度讲达到“人于事”“人与人”的和谐。
(二)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小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挑战性、战略性、前瞻性、决策性。
第二节 现代人力资源战略
现代企业发展战略
职能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一、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必要性 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保证 市场竞争的必然 员工素质的变化 就业的竞争压力 企业改革的需要 转变员工个性特点的需要 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出发点 (一)软性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硬性的人力资源战略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柔性管理:企业在市场竞争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 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 一、企业员工的招聘 过程: 岗位的分析 招聘途径的确定 确定人员的标准 甄选 面试 (一)岗位分析 首先:招聘员工的岗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岗位在企业中的作用如何?发展的 前景?今后会不会有新的要求? 再者:企业有没有合适的人?(人事匹配) 二)招聘途径确定 1、到哪里找? 2、怎样去找? 3、什么时候找? 选择求职者各种途径比较 二、员工的培训 介绍一个小孩从小偷盗被送上断头台的例子, 说明孩子要从小教育,那企业的职工也要重视“教育”。 (一)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 1、适应环境的变化 2、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3、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案例:快餐巨子麦当劳的员工培训 (二) 员工培训的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研究法 3、角色扮演法 4、行为模仿法
5、演示法
6、模拟法
三、企业员工的激励
(一) 员工激励的概念
动机—人们所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
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 企业重视激励动因
1、开发个人的潜能重要手段。
2、激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动力。
案例:日本狮子公司牙膏和牙刷的故事
(三)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公平理论
4、归因理论
(四) 激励手段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踢一脚管理方式:先对员工屁股踢一脚然后在进行激励
四、员工的流动
中国企业人才流动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内高层人才流动率达18%,一般人才流动率达
14%,远远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位于亚洲前列.
你是怎样看待人员流动?
五、薪酬制度
常见的几种薪酬模式
(1)底薪提成制
A 高底薪低提成
B 低底薪高提成
C 中底薪中提成
IBM:低端的岗位薪金定的高, 战略:精湛运营, 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
微软 :中高端薪金定的高. 战略:产品领先战略.
(2)个性薪酬制
A 瓜分制
B 浮动定额制
C 排序报酬法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绪论
一、什么是管理?
• 条件:
①共同劳动 亦是研究管理的起点
②规范性 即在一定的组织中中
• 管理的价值链:管理活动的逻辑过程
①价值的分析 明确组织生存发展的要求
②管理目标的指定 要求+组织的优势资源
③安排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定义: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三、《现代企业管理》的体系结构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结构的要求
1总结历史经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2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
3具体的结合我国的国情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四、《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
五、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一章 第一章 现代企业概论
第一节 现代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现代企业的概念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盈利组织)
2企业是自负盈亏。
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业务上经营的独立性:自主经营
(二)组织上的完整性
(三) 财务上独立核算
(四)具有法人资格
四、现代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经营范围
(二)企业规模
(三)企业所有制
(四)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
第二节 企业组织结构
一、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
(一) 精简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三)责、权、利对等原则
(四)有效的管理幅度
(五) 弹性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的形式
一)直线制 早期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职能制 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方法的一种全能式管理。
(三)直线职能制 以直线制为基础,并设立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四)事业部
(五)矩阵制
第三节 现代企业素质
一)现代企业素质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企业素质是外在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素质
(二)影响企业素质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不可控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可控因素)
三)提高企业素质的途径 (讨论)
1、提高人员素质
2、改进企业设备
3、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三种模式
1、个人独资企业制度
2、合伙企业制度
3、公司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内涵与特征
含义
特征: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管理二重性理论和管理职能
一、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一)经营与管理区别
(二)经营与管理的联系
二、企业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理论
同一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
比如: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共性,也有个性。
三、指导意义
1有助于保证管理的效果。
2 能够指导我们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 通过立足于特定组织环境的管理方法的艺术化运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4 根据组织环境变化调整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总结:管理的二重性理论是整个管理理论的基石,是一切管理实践的方法指南,正
确认识对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阶段
1 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2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 孔茨——《走向现代管理的丛林》
•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企业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二)学习苏联作法阶段
(三)探索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路子阶段
(四)文革时期企业管理遭受破坏阶段
(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新局面阶段
第三节:现代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概念
广义: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狭义: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
习俗仪式、精神风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活动的总称。
二、构建三个层次
1 表层文化——物质文化。
2 制度行为——里层文化。
3 核心文化——精神文化。
日本松下电器“七精神”: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节谦让、
适应形势、感恩报国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精神:“IBM 就是服务”
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三自精神”:自豪之情、自知之明、自立之能
三、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积极因素
(二) 消极因素
四、企业文化的塑造
(一)改变领导作风与领导方式
(二)体现企业经营特色
(三)企业上、下达成共识
(四)应该党、政、工、团一起抓
五、员工如何学习企业文化
1故事:组织的故事通常讲述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人物。
2 仪式:公司仪式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
3 有形信条:创造组织个性方面,组织设施布局,员工穿着,提供给高层的轿车等 4 语言:许多组织用语言来标识一种文化中的成员
第三节:现代企业文化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概念
(二)核心:修炼
(三)内容
1 系统思考
2 心智模式
3 自我超越
4 共同愿景
5 团队学习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者与管理艺术
第一节 现代企业管理者
一、谁是管理者
二、管理者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礼仪象征性义务,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智能。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二) 信息传递方面: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三)决策制定方面:
企业家、危机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管理者素质
(一)品德素质
(二)知识素质
(三)心理素质
(四)能力素质
第二节 管理艺术
一、用人艺术
(一)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二)量才适用
(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善于激发广大员工才干。
二、运用时间的艺术
合理的运用时间,把每天要办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A 、B 、C 三类。
A ——最重要的需要及时处理的急事
B ——次之
C ——可以委托他人处理时间不急,暂缓处理
“机动性原则”
三、运用管理权的艺术
学会授权
适度用权
不要炫耀权利
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协调人与人之间认识上的分歧和利益上的冲突,处理相互间的矛盾。
“硬性因素”——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软性因素”——沟通上下级关系协调部门间冲突
很多常用的协调方式:
• 择机行事
• 适当迂回
公众裁决
五、会议管理的艺术
确定开会的必要性
可开可不开的,没有准备好的,没有明确议题的,议题太多的,议而不决的,马拉松式的会议可以不开。
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主持好会议
抓好回后的落实工作
第三节 管理者的绩效考核
一、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一)影响组织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出勤率、工作绩效、工作成果、工作行动、工作态度。
(二)作为人事决策的指标。
(三)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员工管理。
二、绩效评估主要方法
(一)要素评等法 (个人)
(二)序列评定法 (多人)
(三)配对比较法
(四 )模糊考评方法
第四章 战 略 管 理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兴起
“战略”原意为军事用语:作战的谋略。《辞海》定义: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
和指挥。它根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
二、企业经营战略概念
1 生产管理阶段
2 经营管理阶段
3 战略管理阶段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2、方向性
3、未来性
4、风险性
5、层次性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过程
(一)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二)分析环境:关键步骤
(1)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环境
(2)行业竞争分析——制定战略的基础
案例:海尔曼斯服饰
二、目前的局势
1、竞争环境的变化
2、替代品的冲击
3、消费需求的变化
三、识别机会和威胁
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
增长型战略(SO) 扭转型战略 (WO) 防御性战略(WT) 多种经营性战略(ST)
四、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现金牛:低的增长,高的市场份额。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现金的来源。
明星 :高的增长,高的市场份额。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主导的市场份额。
问号 :高的增长,低的市场份额。处于有吸引力的市场中,但只有较小的市场份额。“新业务”
瘦狗 :低的增长,低的市场份额。处于这个范畴的业务不产生/消耗着大量的现金。微利的甚至是亏损的存在的原因多是感情上的因素。
五、识别优势和劣势
案例:诺基亚的发展之路
分析:成功原因有哪些?
六、构造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一点战略
七、实施战略
如果不能成功实施等于纸上谈兵。
八、评估结果
控制过程讨论评估结果这个步骤。
第五章 市场调研与企业管理决策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
(一)定义
(二)分析
二、市场调查内容
(一)企业内部状况的调查
(二)企业外部状况的调查
三、市场调查的程序
(一)确定市场调查的主题-----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三)具体的调查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
五、市场调查的方法
问询法
观察法
实验法
第三节 市场预测
一、概念
所谓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资料,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事物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可能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简单讲:根据过去和现在来推测未来。
市场预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市场活动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一定的方法或者数学模型,对市场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市场预测的类型
(一)按照市场预测时间的长短
(二)按照预测的要求划分
(三)按照空间层次划分
(四)按照产品的层次划分
三、市场预测程序
(一)确定预测的目标。
(二)调查、搜集和分析有关的资料。
(三)选择预测的方法 因果关系的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四)建立预测的模型
时间序列的分析:区分趋势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周期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成分,抓住要变化成分建立数学模型。
(五)进行预测。
(六)评价预测结果。
(七)将预测结果交给决策者/计划人员。
四、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的分析方法
(二)定量预测法
第四节 经营决策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
“决策”——决定对策。
企业决策——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确定目标,然后拟定实现目标的所有的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决策的程序
(一)确定决策的目标。
(二)拟定实现目标的所有方案。
(三)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类型
(一)按照决策的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
(二)按照是否经常出现
(三)按照决策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经营决策的原则
民主原则
可行原则
满意原则
弹性原则
系统原则
五、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的分析方法 灵活简便,省时省力。
(二)定量的分析方法 “硬决策方法”
第六章:物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采购管理
一、采购的概念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采”采集、采摘。从众多对象中选择若干个。二是“购买”通过商品交易的手段把所选定的对象从对方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
所谓采购——商品采购、进货、选择与购买商品的一种业务活动。
二、日用消费品的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供应的人数多
(二)差异性、多变性
(三)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
(四)基于非专家购买(易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
(五)地区差别大
(六)季节差别大
三、日用消费品的特点
以销定进的原则
勤进快销的原则
以进促销的原则
经济核算的原则
四、采购的方法
(一)传统的采购
(二)科学的采购
1 订货点采购
2 MRP采购
3 JIT采购:准时化采购
4 供应链采购:一种供应链机制下的采购模式
5 电子商务采购
五 、商品采购时机的确定
(一)季节性商品的进货时机的确定
季节性的由来
2两种因素的影响远比第3种的影响大。
购买时机
(二)流行性商品时机的确定:成长期
六、集中、分散与准时化采购
(一)集中采购
(二)分散采购
(三)JIT 采购管理
第二节 供应链及其构成
一、概念
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机构。
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式
(一)线性分销模式
(二)非线性的分销模式
三、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
动态性
面向用户的需求
拉动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交叉性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
一、概念
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整合供货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使得商品能以正确
的数量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为的就是在一个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准下,使得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
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
有效的消费者响应
第七章 生 产 管 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一、生产管理的对象——生产过程
划分角度 过程内容
内容 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停歇等过程
工艺 基本工艺、辅助工艺和非工艺(由工序构成)
组织生产 生产技术准备、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服务
二、生产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任务 (保证顺利按计划生产、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 职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等)
三、生产系统及其构成
(一)定义: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系统转化的功能可以认为是生产的输入、转换、输出实物产品的过程。
(二)构成要素
四、生产的类型
1、影响企业生产过程运行方式的主要因素
2、三种类型:
3、划分生产类型的定量方法(工作地负荷系数)
4、不同类型组织管理的特征
五、生产管理
广义: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对企业全部的生产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
等。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全面的提高经济效益。 狭义: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相当于企业生产、调度部门所管辖的那部分管理工作。 六、现代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生产的组织形式 一、生产过程的空间、时间组织 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二、流水线的生产组织 (一)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和分类 (二)特征 三、流水线的种类 1、生产对象是否移动 2、生产对象数目划分 3、生产对象转换方式划分 4、连续程度 四、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五、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一)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二)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组织 (三)自动线 (四)生产平均化 第八章 库存管理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离开了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之前,处于暂时的停留(停)状态,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是时间上差距,保持必要的商品库存十分必要。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展开,也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库存,然而库存是有成本的,库存量过高,不仅占用大量资金,保管费用还会加大风险,如果库存量过少,可能会出现供应中断或延迟交货而失去市场机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第一节 库存管理概述 一、库存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一)定义 (二)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2、按生产过程的角度分类 3、按存货地点分类 4、按库存作用角度分类 二、库存管理的作用 (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二)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第二节 库存管理方法
第三节 一、经济订购批量法
第四节 二、允许缺货的经济订货批量
第五节 三、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
第六节 四、连续库存法(定量订货方式,订货点法) 第七节 五、定量维持方式 第九章 产品销售与配送管理 第一节 产品销售 一、概念 商业企业通过一定的物资技术装备,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出售商品,实现商品由实物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的一项业务活动。 二、商品销售的方式 (一)批发的销售方式 批发:商业企业江善拼卖给其它商业企业用于转卖或者给生产部门用作生产原材料的一种销售活动。 特点:1交易批量大,价格低。 2有两个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以合同交易为主。 3商品经过批发后,不一定进入了消费领域。 (二)零售销售方式 零售:企业把商品卖给城乡居民用作生活消费或者卖给社会集团用作各种非生产型消费的一种销售活动。 特点:①交易批量小,价格高。 ②以现货交易为主。 ③商品一旦经过零售环节,肯定进入消费领域。 三、顾客购买行为的研究 (一)顾客对商场的要求 (二)顾客到商场的目的 (三)顾客的购买动机 四、合理的组织商品的销售业务 (一)经营的商品品种齐全、数量充足、价廉物美、适销对路。 (二)合理的布局商业网点。 (三)合理地安排营业时间 (四)加强销售业务 (五)发扬社会主义商业道德 第二节 产品配送业务 一、概念 商品借助于各种运力,实现空间位置上的转移的一项业务活动。必要性: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决定的。 价值——购、销(所有权)——商流 实用价值——运、存(实体)——物流 特点:1、借助于企业外部力量 2、一笔业务要发生两次运输:购——运——存——销——运 二、货流 一定时期内货物运送的数量、结构、方向、距离、速度等的总称。 (一)货流的分类 (二)影响货流的因素 三、货运体系 (一)五种运输方式
四、均衡运输 (一)货流在方向上均衡 (二)货物在时间上的均衡 五、合法运输 (一)概念 (二)不合理的运输表现 (三)合理运输的组织
1 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运输
一批——二批——三批
2 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 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
六、考核运输路线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中的人被称为“人事”其管理职能是“人事管理”。假设:人是成本要减少这些要素,关注的是人的工作。管理的目的是节约以人力成本为主体的期间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知识经济中企业中人被定义为“人力资源”其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背后的假设:人是资源,关注的是人的工作和工作中的人。目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制度与体系。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一、体系
(一)企业必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核心的价值观。
(二)清晰职位描述和职位价值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绩效评估、人力资源测评。
(四)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报酬系统。
(五)培训开发与招聘选拔体系
二、人力资源的概念
广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狭义:劳动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人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念
宏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规,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促使人力资源形成。
微观:一个组织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管理。从“人”和“事”角度讲达到“人于事”“人与人”的和谐。
(二)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小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挑战性、战略性、前瞻性、决策性。
第二节 现代人力资源战略
现代企业发展战略
职能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一、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必要性 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保证 市场竞争的必然 员工素质的变化 就业的竞争压力 企业改革的需要 转变员工个性特点的需要 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出发点 (一)软性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硬性的人力资源战略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柔性管理:企业在市场竞争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 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 一、企业员工的招聘 过程: 岗位的分析 招聘途径的确定 确定人员的标准 甄选 面试 (一)岗位分析 首先:招聘员工的岗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岗位在企业中的作用如何?发展的 前景?今后会不会有新的要求? 再者:企业有没有合适的人?(人事匹配) 二)招聘途径确定 1、到哪里找? 2、怎样去找? 3、什么时候找? 选择求职者各种途径比较 二、员工的培训 介绍一个小孩从小偷盗被送上断头台的例子, 说明孩子要从小教育,那企业的职工也要重视“教育”。 (一)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 1、适应环境的变化 2、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3、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案例:快餐巨子麦当劳的员工培训 (二) 员工培训的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研究法 3、角色扮演法 4、行为模仿法
5、演示法
6、模拟法
三、企业员工的激励
(一) 员工激励的概念
动机—人们所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
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 企业重视激励动因
1、开发个人的潜能重要手段。
2、激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动力。
案例:日本狮子公司牙膏和牙刷的故事
(三)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公平理论
4、归因理论
(四) 激励手段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踢一脚管理方式:先对员工屁股踢一脚然后在进行激励
四、员工的流动
中国企业人才流动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内高层人才流动率达18%,一般人才流动率达
14%,远远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位于亚洲前列.
你是怎样看待人员流动?
五、薪酬制度
常见的几种薪酬模式
(1)底薪提成制
A 高底薪低提成
B 低底薪高提成
C 中底薪中提成
IBM:低端的岗位薪金定的高, 战略:精湛运营, 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
微软 :中高端薪金定的高. 战略:产品领先战略.
(2)个性薪酬制
A 瓜分制
B 浮动定额制
C 排序报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