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程考研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考研笔记

第一章 绪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最早出现于报刊。

一、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2、鲜明的政治性;

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即使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方面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就事论事。

3、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使它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三、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解惑:

新闻评论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3、表态:

新闻评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论的立场和态度。

4、深化:

新闻评论可以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经过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虚实结合。

四、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评论工作者,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服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要求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同时加强职业

道德修养,最根本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评论工作者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累积和业务基本功能的训练,尽量做到既懂政治、学识渊博,又有熟练的业务基本功。

3、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首先要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政论实践

二、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1、西文殖民国家在我国宣传殖民主义的言论时期;

2、我们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宣传变法维新的言论时期;

3、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民主、反对封建的言论时期;

4、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和人民报刊逐渐兴起日益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进步的新闻事业,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言论时期。

5、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报刊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言论时期

三、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大与小结合)

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新闻与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专家与群众结合)

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朴素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文字评论与声像评论的结合)

第三章 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2、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重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针对性、新闻性和时代感)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立论的针对性表现:

①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②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③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论; ④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 ⑤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怎样才能增强立论的针对性:

① 评论作者增强评论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②作者重视理论和政策学习,全面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 ③作者注重体察民情,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④作者热诚关注当前的社会思想动态、宣传动态和舆论导向,善于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进行联想和思考。

2、新颖性:阅后能给予人们以新的养料、新的收获和思想启迪。

①论题新颖,且有独到见解;指的是评论提出的论题能触及新的矛盾,或能提出新的主张、见解。 ②与错谬或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③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3、准确性:

①包括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和准确; ②论据、引语的准确;

③语法、逻辑的准确; ④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等等。

违背准确性的表现:

①概念、论断不准确;②提法、分寸孤片面和绝对;③不合法规;④虚夸;⑤不合语法逻辑;

4、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察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具体包括: ①有一定的敏锐感;②洞察力;③预见性;

三、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1、调查研究的意义:只有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才能产生实事求是的论断和结论;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评论质量的关键;

2、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务求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3、调查研究的途径:博闻善学,注意知识、材料的积累;钻研党和政论的文件政策;注重阅读记者、通讯员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来稿来信;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一、新闻评论的标题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播出)的,用以揭示文章(或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标明议论范围、主要见解、作者意向和情感诉求。

1、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新闻标题相比较)

新闻报道以客观地记录事实为主,而新闻评论以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议论为主,在以下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①标题的任务不同;

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目的,即使以评论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

②拟题的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

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诘、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③标题的结构不同;

新闻(特别是消息)的标题结构较为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主题与辅题间的配合与补充,使新闻要素在标题中得以充分传达。

评论标题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极个别情况下才有辅题(多为副题)出现,显得一目了然。 ④写作的要求不同;

作为事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前提下一般较为具体,句式上也较为完整;

评论标题则相对显得抽象,虚题较多,句式上也较为灵活,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两个字,显得简捷、精炼。

2、评论标题的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多种,除提示文意外,还可以起到评价、吸引、感染、强调等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提示论题;

在新闻评论的标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以提示论题范围为主要任务,在标题中明确告诉受众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以论题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吸引受众的评论,经常采用这种拟题方式。

②体现论点;

以传递意见性信息为主要任务的新闻评论,在标题中直接体现中心论点是常有的做法。这种做法以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吸引受众、启迪思考,容易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③表明态度;

利用新闻评论的标题,直接表明作者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态度、意愿和价值取向,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④引发兴趣;

借助于新鲜的事例、新颖的手法、新巧的角度、鲜活的语言引发受众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的兴趣,也是它的一种很重要的职能。

3、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①贴切; 新闻评论标题的贴切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即评论的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

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词藻。 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误解。

②具体;

虽然新闻评论中的一些体裁经常就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但评论的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评论,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③鲜明;

作为一种直接发言的形式,评论类体裁的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④精炼;

评论标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精炼,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⑤生动

评论标题要想“先声夺人”,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

使标题生动的方法的方法: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谚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双关;对照;连珠;

4、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报刊、广播、电视):

①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报刊评论以文字符号作为传播手段,符号种类的单一和文字所特有的内涵丰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以及易于反复阅读、长久保存的优势,使报刊评论的标题在拟题方式、词语的运用和题意的开掘上有了较大的空间。

广播评论以声音符号作为传播手段,其标题以口播形式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广播评论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由于线性传播,广播评论的标题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因此在评论播出后重新播报评论的标题以加深受众的印象是可取的做法。

电视评论是传播符号最为丰富的评论形式,一般情况下,标题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播出,有时为了增强标题的传播效果,还配以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制成片头,在评论中重复播放。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使电视评论的标题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报刊评论中,评论的标题在版面编排时一般位于正文前面或最为显要的位置,以引人注目。

在广播评论中,标题通常在播送正文之前播报,为了受众收听需要及增强播出效果,有时在节目结束后重播评论的标题。

电视评论的标题可以在节目中出现一次或多次,除起到上述四种作用外,还可以起到调整评论节奏、划分节目层次、强调评论重点、调节受众情绪等作用。

③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

由于报刊评论的标题可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因而其标题可以较为深刻、隽永、语义丰富、富有哲理。

广播评论受众面广、受众的平均文化程度低且传播上稍纵即逝,其评论标题应该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电视评论传播手法立体多样,文字符号为主的标题辅之以必要的声音符号,容易补充和突出标题的内涵,但因同样以线性传播的方式播放,标题在讲究一定的文采和寓意的同时应不失简捷、明了。

二、新闻评论的结构

1、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

①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根据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评论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②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③评论的结构布局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应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2、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

①布局合理;

评论一般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议什么、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如何安排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三部分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等等,都应注意其协调性和合理性。

②层次明晰;

评论的结构从总体来看可分为三部分,但从各部分来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见解,都应有一个先后的顺序,也都应有或不同方面或不同深度上的差别,使评论的议论借此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地层层展开。

③逻辑顺畅

新闻评论要注重逻辑性,即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3、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

①归纳式: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即在开门见山、挑开话题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总论点。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评论,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②演绎式:这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析的结构方式,即先以鲜明的观点开宗明义,然后以相应的材料为论据证明论点。这种结构方式与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相适应,对于强调评论的主旨、突出评论的中心思想的所帮助。

③并列式:这是一种将总论点分解为两个以上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如果说前两种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的话,那么这种结构方式以横向展开为主。一般来说,对内涵较为丰富的事件或问题,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议论的全面与周密。

④递进式:这是一种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使议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方式。它把每一层分析都建立在上一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既是上一层意思的补充,又是上一层意思的深化。通过逐层分析,帮助受众对事物或问题的实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五章 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

一、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

1、论据与论点统一:

什么可以做论据:①事实论据;②理论论据;③数字论据;④故事、典故论据;

运用论据的注意点:①论据要正确、真实、可靠,要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②写作的背景和读者对象是选择和运用论据应当考虑的条件;

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

2、虚与实统一:虚,指的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指的是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写评论,要和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虚实并举,善于务虚。说理论述之所以要虚实统一,这是因为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提示抽象的本质方面。

3、破与立统一:立,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是反驳和纠正错误的观点。在一篇评论中两者要结合使用。

4、严肃与生动统一:在说理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严肃与生动怎样统一:

①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 ②平易近人、情理并茂;

③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二、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

1、配合报道的依托式议理; 2、输入新闻事例使之事理融合; 3、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三、比较说理的具体方法:

1、纵横对比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纵向比较,即以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横向比较,即以此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2、对照比较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明。

3、类比的方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四、怎样进行论辩明理:

1、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2、辨正的方法

3、批驳的方法:①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以正视听; ②釜底抽薪,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

③主动出击,就本质进行论辩; 巧用归谬的逻辑方法,机智地批驳谬说

五、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②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③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六、算账示理的方法:①统计算账;②对比算账;③推演算账;④折合算账;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2、要了解读者;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二、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1、巧喻善比;2、运用形象比的笔法和语言;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三、入情入理 情理交融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要有点幽默感

四、朴素精炼 要言不烦

1、道理要讲得实在;2、篇幅长短适度;3、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第七章 配发言论的效应与依据

一、配发言论的效应

1、强调的效应;新闻稿件有了言论的配合,有助于突出报道的意义和地位,而且能够使新闻宣传虚实结合,红花配绿叶,加重报道的分量,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显示报道的新闻价值,增强舆论的引导功能。

2、深化的效应;深化报道思想。深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在:

①开掘事物的本质,显示举一反三效应;②弥补报道之不足,防止负效应; ③延伸报道思想

3、协调的效应;可以从宣传报道的宏观上对报道发挥协调各平衡的功效。

①失利时鼓劲,胜利时提醒,以平衡人们心态; ②调剂舆论温度。降温;升温。

二、哪些新闻事实需要配评论

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决定于它是否值得评论的价值。

1、方向性新闻;指的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物、事物、经验、风尚、成就等客观现实。

2、批评性新闻;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侵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首先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件。

3、倾向性新闻;这类新闻着重报道有关落实政策中出现的涉及倾向性问题的事实。

4、对比性新闻:分为三种:

一种是同一新闻人物、单位、地区的自身的纵向对比,以反映人物和事物面貌的变化,通过事物的变化来提示党的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种是将同一类型的人和事而表现截然不同的新闻,用横向对比的报道方式或编排手法予以发表,以形成鲜明的是非对照,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评论的价值。

三种是将反映事物的矛盾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新闻有意识地加以对照编排,从矛盾双方的各自角度是非鲜明地新闻的同一主题思想,以促使矛盾的妥善解决。

下 篇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社论的重要地位

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可以发出号召,提出任务,阐明政策,表明态度,辩明是非,指导实践。

党报社论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

①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机关报来说,它更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

②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③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光辉传统。

二、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五种:

①阐述型:是社论中一种常用的类型,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②启迪型:它的任务着重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③评介型: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提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良好评介效应?

⑴立论要旨远意深,旗帜鲜明;

⑵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深入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力度。 ⑶正确掌握褒与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④论辩型: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⑤礼仪和纪念型:指有关评述和纪念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们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三、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规格: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新华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喉舌作用。它是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格为社论。它除了一部分以独立形式发表外,多数情况下是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结合形势任务而发,在运用上比较自由灵活。 形式:

①本报评论员文章: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是不署作者姓名或笔名。

②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了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

③观察家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写法上,它着重于评析和论辩,寓评论于“观察”

之中。

四、社论的写作要求

1、集思广益、精心写作:①集体研究,精心修改;②党委书记亲自写作或动手修改一些重要的社论;

2、面向干部与面向广大读者; 3、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

第九章 短评

一、短评的特点和要求

短评,指一种篇幅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

短评的形式:一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发表简短的评论;二是通常配合新闻报道,就实认虚,起深化报道、启迪一般的作用。

特点和要求:1、短小精悍:篇幅短,一般在五百字左右,内容、结构和行文语气集中。

2、新颖独到:

①要有新鲜引人的题目,对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评论; ②还得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3、生动活泼:

①主要表现在分析说理的生动引人,议论风生,构思的精巧引人;②还表现在体裁结构的活泼多样; ③更表现在表述方式纷呈异彩,运用自如。

4、就实论虚:短评多半配合新闻报道而发表的,以报道所提供的新鲜事实为由头、依托或论据,旨在画龙点睛,就实论虚,就事论理,从政策法规上、思想上、理论上提示事物意义,通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升华人们的认识,深化报道思想,以达到依托个别、引导一般的目的。

二、短评怎样才能短小精悍

1、立论以报道为依托,在深化上下功夫;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新一些;

3、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4、长话短说,评在实处;

第十章 编者按语

一、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功能

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人,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按语的性质:它是一种编者评论,它是编者对所编辑、刊(播)出的报道或文稿直接进行评介、议论的方式,也是编者在记者(或作者)和受众间架设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1、按性质和内容来分,编者按语大体可分为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

说明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可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背景材料,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播发)或转载的目的,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政论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简短和评介或议论性文字,可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依附于报道传达有关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也可以运用褒贬提示、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2、按语的功能:

①提示说明;可以对作者情况、背景材料在内的相关资料加以说明解释。

②评价表态;对于一些需调动舆论的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直截了当的褒贬评价,起到明辨是非、扶正袪邪的作用。

③提醒建议;对于尚未造成影响、尚未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尚未引起注意、尚未形成风气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配合报道予以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

④强调补充:对于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加以突出强调,以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可以运用编者按语补充报道思想,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帮助受众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二、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依据编者按语在和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的编排位置,自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文前按语:也称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显得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字体排出,需要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特点:①编排位置显著突出;

②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新闻材料,也不必展开论证,只需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③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既不署名,也不必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三字即可。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打上括号,加上“编者按”、“编者”或“按”字,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有时还可以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等。

特点:①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我错即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容易避免副作用。

③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领会和理解其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或文稿锦上添花。

特点:①发表形式有所不同,它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不同,它接近随感或短评,不仅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的侧重点略有差异。它引申、生发的作用较为普遍,以使受众有所思考、有所回味。

三、编者按语的写作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按语做到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超脱而不游离于报道,具体指,编者按语依据的主要由头或论据,应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编者按语的见解或观点,应是报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同时,还应是报道思想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或深化。

2、迅速及时,轻便灵活;

按语可以针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

3、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由于有现成的新闻报道或文稿同时刊出(或播出),因而可以省却为介绍由头或论据而花费的笔墨,直截了当地对事件或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看法,使言简成为可能

4、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编者按语虽然短小,但态度应鲜明正确,手法应明快犀利,或褒扬、或针砭、或提倡、或反对,按语中都应有明确的态度和倾向性。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是发表的评论。这一评论体裁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早已有之。不过,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实践而言,逐渐重视这一体裁实则始于“文革”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随着新闻改革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而日趋繁荣。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

一、专栏评论的特点

1、稳定性:就作者的构成而言,不管是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类型,其栏目总是相对固定的。

2、时代感:主要表现在它积极地反映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引导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发展当前的改革和现实、

3、群言型: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并不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属于非专家型权威性言论,而是群言型言论。

二、专栏小言论

也称新闻小言论。它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特性:

①群言型:它可以由报社人员所写,但多数系广大读者来稿。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言,并不直接以编辑部的身份选题立论。 ②微型化:一般是三五百字篇幅。

③新闻性:评论总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立论,使之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讲究时效性。 ④形象感:成功的小言论,不仅要增强新闻性,还应具有形象感这一特性。 选择和运用由头

由头,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专栏小言论,更多的情况是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好处是:

1、有了新闻事实作为由头,便于丰富内容,吸引读者。 2、借助由头便于挑开话题,引发议论。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由头:

1、最好是新近发生的,作者所见所闻,具有一些新闻要素又能反映事物变动和矛盾转化信息的事实;

2、表面看来小事一桩,微不足道,但能切中时弊,又能以小见大,反映事物的矛盾或变化发展趋势的事实;

3、看来情节单纯,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启迪性的事实或信息。

三、论坛评论

属于新闻性、政论性和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的专栏评论。

特点:

1、它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必要补充,是小言论的必要扩展和深化,它跟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各显神通。

2、它以个人身份撰文立论自由投稿,比小言论在写作是回旋自如,议论风生,可以展开必要的引证、论辩和说理,有效地扩展了专栏小言论的议论深度和广度。

3、它既能适应并加强建立群众性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也为新闻评论园地增添了层次,赋予了新的光彩,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势:

1、在人称上,论坛评论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法,将“我”置身评论之中,以个人身份独自发表见解,这就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言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

4、便于就不同的偏颇的或不全面的见解展开必要的同志式的论辩、探讨、商榷、建议和补充,从而形成互补共生的态势,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四、专题式论坛评论:它是为配合特定的宣传任务和宣传需要而辟设,属于短期性或临时性的论坛专栏。它随着政治或社会活动的展开而辟设,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刊,因而具有明显的配合性、目的性和灵活性。办好它,写好它将会有助于吸引读者参与,活跃民主气氛,拓展导向功能。

特点:

1、配合特定的宣传任务和宣传需要,属于短期性或临时性的专栏评论。它随着政治或社会活动的展开而辟设,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止;

2、在举办专题式论坛专栏时,务求发稿紧凑,文稿简练,重视刊登的连续性,围绕专题,天天见文不中断,

和风细雨润心田。

3、举办专题式论坛专栏,贵在报社内外的评论作者携手协作。

1、议政性专题论坛:配合重大政治运动,结合当前宣传重点,旨在活跃民主气氛,沟通舆论,增强时代使命感。

2、群言型专题论坛:配合重大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思想境界,引导舆论,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社会性专题论坛:依据众所关切的某项迫切的社会问题,旨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交流认识,献计献策,以促进社会矛盾的妥善解决。

五、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写作要求和方法:

1、 立论的针砭性;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3、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第十二章 新闻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它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它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述评是一种传统的评论形式,我们报刊在“五四”运动前后已经有了这样的栏目。

一、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评述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就是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加以阐明。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从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主要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归宿。

二、述评的类型(按述评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性质)

1、工作述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新闻媒介或记者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辩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2、形势述评: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它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形势。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群众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3、事件述评: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4、思想述评:评述新近发生在思想领域中的问题的。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和问题进行评述,特点是对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现象,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建立健康、美好的精神世界。

三、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

述评写作必须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述评所评述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述评有新颖的立意,才能使读者有新鲜的感觉,并从中得到教益。

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它通过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述评的优势在于既摆事实,又讲道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道理。只有对新闻事实做出入情入理的分析 ,才能给读者以启迪,令人信服。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叙就是叙述新闻事实和有关的材料;议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夹叙夹议就是把叙述和议论,把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道理,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第十三章 杂文

一、什么是杂文

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它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它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的政论。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

1、敏锐地反映现实斗争:①“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②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③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锋利隽永的文风:①“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②“砭锢弊常取类型“ ③内容与技巧并进

3、简洁多样的形式:①简洁而有骨力

②画眼睛,抓要害

③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

三、杂文的写作笔法(写作要求或特色)

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2、突出重点,具体分析;

3、形象说理,善取类型 ;4、主题严肃,论述风趣;

第十四章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评论是通过声音传递内容,将有声语言和音响直接诉诸受众的听觉器官,借助于声音符号传播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它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的具体运用。它是广播电台的旗帜和灵魂,它体现着媒介的立场和观点,在表明态度、解惑示趋、引导舆论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与报纸、电视评论是一致的。

一、广播评论的特点

①快捷:广播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快。

②浅显:表述上浅显明快,语言上通俗易懂。

③平易:第一层含义:广播评论把自己当作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

④生动:各种现场音响和背景音响的运用,现场谈话,给人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感人。

二、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

1、广播谈话: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介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有些广播谈话并没有完整的文字稿,是以交谈或访谈的方式直接“谈”出来的,这是广播谈话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般来说,广播谈话的话题,应该是听众感兴趣的或普遍关心的事件或问题;广播谈话的议论,应该采用听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广播谈话的结构,应该顺应听众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逻辑;广播谈话的形式,应该考虑听众的接收状态和接受心理。具体说来,广播谈话可分为:漫谈式广播谈话、对话式广播谈话 ①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口吻,由播音员或主持人面对听众展开一种拟态交流。即在写作和播出广播谈话时,把听众既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者;在叙述事实、分析议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理解程度和可能提出的想法和问题,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激发参与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

②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通常是一男一女)对播,它不仅可以消除一人口播的单调感,而且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响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评论的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意图。

2、评论员(主持人)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它的评论不是直接代表媒介发言,而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因而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评论员播讲的是自己写作的评论,有助于写作与播出方式的协调一致,使文字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更准确地传述评论的内涵;第三,它比口播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现场直播或热线直播节目中的即席分析与点评,更容易发挥广播快捷、灵活的优势。它比一般的广播谈话的规格要高一些。

3、音响评论: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音响类别:环境音响、现场谈话、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

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 2、提供论据,佐证论点

3、参与议论,烘托主题 4、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三、广播评论的写作与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集文字、声音与图像符号于一身的声画合一、视听结合的新闻评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它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与包括报纸、广播评论在内的一般新闻评论在地位、作用、基本特点及一部分体裁、样式上相同或相近之外,又因传播特点和传播手段、方式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电视评论的特点

1、视听结合的评论;融图像、声音与文字于一体。

2、形象化的政论

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二、电视评论的形式

一类是源于报刊评论,样式与广播评论相仿的口播评论,包括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这类评论一般代表电视台编辑部或编导者的态度和意见,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在播出方式上,基本采用由播音员播诵的方式,屏幕上只出播音员图像及评论体裁或标题的字幕。

另一类是视听结合的评论,即更加注意电视自身传播特性的评论。其节目形态可分三种: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这些评论已超出一般的代表电视台意志和编辑部意见的口播评论的范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体现声画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1、谈话体评论: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它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在这类评论节目中,谈话者之间直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探讨、争鸣或论辩。在人际交流的情境中,有利于谈话者畅所欲言,也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和参与感,营造出一种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氛围。有时为了内容的需要,还可以在谈话过程中插入预告编辑好的新闻画面,使议论更有针对性。

电视谈话主要包括的三种形式:

①访谈式(或对话式):它是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与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访谈或对话的

谈话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谈话者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其访谈对象,多为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或某方面的专家及权威人士,谈话中容易营造较为和谐的交流气氛。

②座谈式:它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论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③论坛式: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在西方国家,这类节目称之为“脱口秀”。与访谈或座谈式节目的显著区别在于,现场观众的介入,使节目的人际交流氛围与现场参与感大幅度增强。特邀嘉宾与现场观众既是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代表性人士,也可以是不同意见的代表者,因而在谈话过程中,可以有同类意见的补充与共鸣,也可以有不同意见的论辩与争鸣,讨论的气氛比前两种形式更为轻松、活跃和热烈。

2、主持人评论: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电视评论的新样式,和以往由播音员口播的评论不同之处在于,主持人不只是新闻评论的播报者,他还可以直接参与评论的策划与写作,并直接以个人的身份、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和见解。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杂志化和栏目化,新闻主持人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他不仅可以发挥组织、串连、协调的作用,而且通过及时、到位的分析、评点,起到沟通、辨析、表态、引导等作用。而主持人评论既可以与前后节目无关,由主持人有感而发,也可以配合前后节目缘事而议。其写法有些类似报纸上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或署名评论员文章,与记者的广播谈话也比较相近;除表达上的口语化和交流感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人格化的特征,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 主持人评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主持人无论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因其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学识专长等诸方面的不同的而形成的。

主持人评论还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与代表媒介的口播评论不同的是,发出评论的不是抽象的媒介,而是具象的个体,是有名有姓、有感情有性格的人。

观众通过主持人评论认识了主持人,又通过个性化的主持人接受了人格化的主持人评论。虽然它同样反映着媒介的立场和态度,但这种个性化与人格化的评论,接近了与观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具有更强的易受性和感情冲击力。

3、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虽然在篇幅上述多于评,但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在夹叙夹议、述评结合中,以评驭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电视述评与报纸、广播述评不同之外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四、电视评论的构成要素

1、电视评论的画面:指用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在银幕、屏幕或感光材料上呈现的形象。 现场画面;资料画面;后期制作的图表、图像

2、电视评论的同期声: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

3、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是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①补充、说明;②提示、强调;③提炼、升华

4、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是对节目内容的补充性介绍及评价、分析与议论,具体表现为画外音和主持人(或记者)出镜点评。

特点和要求:①似断实连,与画面、同期声互为补充

②简捷流畅,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③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新闻评论教程考研笔记

第一章 绪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最早出现于报刊。

一、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新闻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2、鲜明的政治性;

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即使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方面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就事论事。

3、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使它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三、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解惑:

新闻评论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3、表态:

新闻评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论的立场和态度。

4、深化:

新闻评论可以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经过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虚实结合。

四、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评论工作者,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服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要求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同时加强职业

道德修养,最根本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评论工作者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累积和业务基本功能的训练,尽量做到既懂政治、学识渊博,又有熟练的业务基本功。

3、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首先要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

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政论实践

二、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1、西文殖民国家在我国宣传殖民主义的言论时期;

2、我们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宣传变法维新的言论时期;

3、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民主、反对封建的言论时期;

4、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和人民报刊逐渐兴起日益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进步的新闻事业,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言论时期。

5、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报刊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言论时期

三、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大与小结合)

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新闻与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专家与群众结合)

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朴素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文字评论与声像评论的结合)

第三章 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一、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2、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重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针对性、新闻性和时代感)

二、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立论的针对性表现:

①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②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③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论; ④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 ⑤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怎样才能增强立论的针对性:

① 评论作者增强评论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②作者重视理论和政策学习,全面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 ③作者注重体察民情,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④作者热诚关注当前的社会思想动态、宣传动态和舆论导向,善于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进行联想和思考。

2、新颖性:阅后能给予人们以新的养料、新的收获和思想启迪。

①论题新颖,且有独到见解;指的是评论提出的论题能触及新的矛盾,或能提出新的主张、见解。 ②与错谬或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③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3、准确性:

①包括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和准确; ②论据、引语的准确;

③语法、逻辑的准确; ④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等等。

违背准确性的表现:

①概念、论断不准确;②提法、分寸孤片面和绝对;③不合法规;④虚夸;⑤不合语法逻辑;

4、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察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具体包括: ①有一定的敏锐感;②洞察力;③预见性;

三、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1、调查研究的意义:只有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才能产生实事求是的论断和结论;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评论质量的关键;

2、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务求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3、调查研究的途径:博闻善学,注意知识、材料的积累;钻研党和政论的文件政策;注重阅读记者、通讯员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来稿来信;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一、新闻评论的标题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播出)的,用以揭示文章(或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标明议论范围、主要见解、作者意向和情感诉求。

1、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新闻标题相比较)

新闻报道以客观地记录事实为主,而新闻评论以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议论为主,在以下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①标题的任务不同;

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目的,即使以评论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

②拟题的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

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诘、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③标题的结构不同;

新闻(特别是消息)的标题结构较为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主题与辅题间的配合与补充,使新闻要素在标题中得以充分传达。

评论标题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极个别情况下才有辅题(多为副题)出现,显得一目了然。 ④写作的要求不同;

作为事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前提下一般较为具体,句式上也较为完整;

评论标题则相对显得抽象,虚题较多,句式上也较为灵活,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两个字,显得简捷、精炼。

2、评论标题的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多种,除提示文意外,还可以起到评价、吸引、感染、强调等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提示论题;

在新闻评论的标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以提示论题范围为主要任务,在标题中明确告诉受众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以论题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吸引受众的评论,经常采用这种拟题方式。

②体现论点;

以传递意见性信息为主要任务的新闻评论,在标题中直接体现中心论点是常有的做法。这种做法以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吸引受众、启迪思考,容易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③表明态度;

利用新闻评论的标题,直接表明作者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态度、意愿和价值取向,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④引发兴趣;

借助于新鲜的事例、新颖的手法、新巧的角度、鲜活的语言引发受众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的兴趣,也是它的一种很重要的职能。

3、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①贴切; 新闻评论标题的贴切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即评论的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

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词藻。 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误解。

②具体;

虽然新闻评论中的一些体裁经常就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但评论的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评论,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③鲜明;

作为一种直接发言的形式,评论类体裁的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④精炼;

评论标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精炼,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⑤生动

评论标题要想“先声夺人”,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

使标题生动的方法的方法: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谚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双关;对照;连珠;

4、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报刊、广播、电视):

①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报刊评论以文字符号作为传播手段,符号种类的单一和文字所特有的内涵丰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以及易于反复阅读、长久保存的优势,使报刊评论的标题在拟题方式、词语的运用和题意的开掘上有了较大的空间。

广播评论以声音符号作为传播手段,其标题以口播形式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广播评论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由于线性传播,广播评论的标题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因此在评论播出后重新播报评论的标题以加深受众的印象是可取的做法。

电视评论是传播符号最为丰富的评论形式,一般情况下,标题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播出,有时为了增强标题的传播效果,还配以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制成片头,在评论中重复播放。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使电视评论的标题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报刊评论中,评论的标题在版面编排时一般位于正文前面或最为显要的位置,以引人注目。

在广播评论中,标题通常在播送正文之前播报,为了受众收听需要及增强播出效果,有时在节目结束后重播评论的标题。

电视评论的标题可以在节目中出现一次或多次,除起到上述四种作用外,还可以起到调整评论节奏、划分节目层次、强调评论重点、调节受众情绪等作用。

③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

由于报刊评论的标题可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因而其标题可以较为深刻、隽永、语义丰富、富有哲理。

广播评论受众面广、受众的平均文化程度低且传播上稍纵即逝,其评论标题应该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电视评论传播手法立体多样,文字符号为主的标题辅之以必要的声音符号,容易补充和突出标题的内涵,但因同样以线性传播的方式播放,标题在讲究一定的文采和寓意的同时应不失简捷、明了。

二、新闻评论的结构

1、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

①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根据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评论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②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③评论的结构布局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应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2、新闻评论的结构要求:

①布局合理;

评论一般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议什么、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如何安排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三部分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等等,都应注意其协调性和合理性。

②层次明晰;

评论的结构从总体来看可分为三部分,但从各部分来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见解,都应有一个先后的顺序,也都应有或不同方面或不同深度上的差别,使评论的议论借此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地层层展开。

③逻辑顺畅

新闻评论要注重逻辑性,即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3、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

①归纳式: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即在开门见山、挑开话题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总论点。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评论,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②演绎式:这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析的结构方式,即先以鲜明的观点开宗明义,然后以相应的材料为论据证明论点。这种结构方式与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相适应,对于强调评论的主旨、突出评论的中心思想的所帮助。

③并列式:这是一种将总论点分解为两个以上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如果说前两种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的话,那么这种结构方式以横向展开为主。一般来说,对内涵较为丰富的事件或问题,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议论的全面与周密。

④递进式:这是一种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使议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方式。它把每一层分析都建立在上一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既是上一层意思的补充,又是上一层意思的深化。通过逐层分析,帮助受众对事物或问题的实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五章 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

一、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

1、论据与论点统一:

什么可以做论据:①事实论据;②理论论据;③数字论据;④故事、典故论据;

运用论据的注意点:①论据要正确、真实、可靠,要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②写作的背景和读者对象是选择和运用论据应当考虑的条件;

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

2、虚与实统一:虚,指的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指的是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写评论,要和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虚实并举,善于务虚。说理论述之所以要虚实统一,这是因为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提示抽象的本质方面。

3、破与立统一:立,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是反驳和纠正错误的观点。在一篇评论中两者要结合使用。

4、严肃与生动统一:在说理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严肃与生动怎样统一:

①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 ②平易近人、情理并茂;

③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二、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

1、配合报道的依托式议理; 2、输入新闻事例使之事理融合; 3、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

三、比较说理的具体方法:

1、纵横对比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纵向比较,即以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横向比较,即以此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2、对照比较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明。

3、类比的方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四、怎样进行论辩明理:

1、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2、辨正的方法

3、批驳的方法:①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以正视听; ②釜底抽薪,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

③主动出击,就本质进行论辩; 巧用归谬的逻辑方法,机智地批驳谬说

五、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②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③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六、算账示理的方法:①统计算账;②对比算账;③推演算账;④折合算账;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2、要了解读者;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二、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1、巧喻善比;2、运用形象比的笔法和语言;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三、入情入理 情理交融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要有点幽默感

四、朴素精炼 要言不烦

1、道理要讲得实在;2、篇幅长短适度;3、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第七章 配发言论的效应与依据

一、配发言论的效应

1、强调的效应;新闻稿件有了言论的配合,有助于突出报道的意义和地位,而且能够使新闻宣传虚实结合,红花配绿叶,加重报道的分量,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显示报道的新闻价值,增强舆论的引导功能。

2、深化的效应;深化报道思想。深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在:

①开掘事物的本质,显示举一反三效应;②弥补报道之不足,防止负效应; ③延伸报道思想

3、协调的效应;可以从宣传报道的宏观上对报道发挥协调各平衡的功效。

①失利时鼓劲,胜利时提醒,以平衡人们心态; ②调剂舆论温度。降温;升温。

二、哪些新闻事实需要配评论

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决定于它是否值得评论的价值。

1、方向性新闻;指的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物、事物、经验、风尚、成就等客观现实。

2、批评性新闻;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侵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首先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件。

3、倾向性新闻;这类新闻着重报道有关落实政策中出现的涉及倾向性问题的事实。

4、对比性新闻:分为三种:

一种是同一新闻人物、单位、地区的自身的纵向对比,以反映人物和事物面貌的变化,通过事物的变化来提示党的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种是将同一类型的人和事而表现截然不同的新闻,用横向对比的报道方式或编排手法予以发表,以形成鲜明的是非对照,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评论的价值。

三种是将反映事物的矛盾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新闻有意识地加以对照编排,从矛盾双方的各自角度是非鲜明地新闻的同一主题思想,以促使矛盾的妥善解决。

下 篇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社论的重要地位

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可以发出号召,提出任务,阐明政策,表明态度,辩明是非,指导实践。

党报社论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

①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机关报来说,它更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

②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③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光辉传统。

二、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五种:

①阐述型:是社论中一种常用的类型,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②启迪型:它的任务着重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③评介型: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提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良好评介效应?

⑴立论要旨远意深,旗帜鲜明;

⑵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深入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力度。 ⑶正确掌握褒与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④论辩型: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⑤礼仪和纪念型:指有关评述和纪念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们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三、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规格: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新华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喉舌作用。它是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格为社论。它除了一部分以独立形式发表外,多数情况下是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结合形势任务而发,在运用上比较自由灵活。 形式:

①本报评论员文章: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是不署作者姓名或笔名。

②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冠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了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

③观察家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写法上,它着重于评析和论辩,寓评论于“观察”

之中。

四、社论的写作要求

1、集思广益、精心写作:①集体研究,精心修改;②党委书记亲自写作或动手修改一些重要的社论;

2、面向干部与面向广大读者; 3、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

第九章 短评

一、短评的特点和要求

短评,指一种篇幅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

短评的形式:一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发表简短的评论;二是通常配合新闻报道,就实认虚,起深化报道、启迪一般的作用。

特点和要求:1、短小精悍:篇幅短,一般在五百字左右,内容、结构和行文语气集中。

2、新颖独到:

①要有新鲜引人的题目,对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评论; ②还得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3、生动活泼:

①主要表现在分析说理的生动引人,议论风生,构思的精巧引人;②还表现在体裁结构的活泼多样; ③更表现在表述方式纷呈异彩,运用自如。

4、就实论虚:短评多半配合新闻报道而发表的,以报道所提供的新鲜事实为由头、依托或论据,旨在画龙点睛,就实论虚,就事论理,从政策法规上、思想上、理论上提示事物意义,通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升华人们的认识,深化报道思想,以达到依托个别、引导一般的目的。

二、短评怎样才能短小精悍

1、立论以报道为依托,在深化上下功夫; 2、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新一些;

3、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4、长话短说,评在实处;

第十章 编者按语

一、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功能

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人,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按语的性质:它是一种编者评论,它是编者对所编辑、刊(播)出的报道或文稿直接进行评介、议论的方式,也是编者在记者(或作者)和受众间架设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1、按性质和内容来分,编者按语大体可分为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

说明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可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背景材料,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播发)或转载的目的,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政论性按语: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简短和评介或议论性文字,可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依附于报道传达有关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也可以运用褒贬提示、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2、按语的功能:

①提示说明;可以对作者情况、背景材料在内的相关资料加以说明解释。

②评价表态;对于一些需调动舆论的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直截了当的褒贬评价,起到明辨是非、扶正袪邪的作用。

③提醒建议;对于尚未造成影响、尚未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尚未引起注意、尚未形成风气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配合报道予以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

④强调补充:对于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加以突出强调,以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可以运用编者按语补充报道思想,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帮助受众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二、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依据编者按语在和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的编排位置,自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文前按语:也称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显得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字体排出,需要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特点:①编排位置显著突出;

②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新闻材料,也不必展开论证,只需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③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既不署名,也不必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三字即可。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打上括号,加上“编者按”、“编者”或“按”字,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有时还可以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等。

特点:①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我错即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容易避免副作用。

③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领会和理解其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或文稿锦上添花。

特点:①发表形式有所不同,它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不同,它接近随感或短评,不仅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的侧重点略有差异。它引申、生发的作用较为普遍,以使受众有所思考、有所回味。

三、编者按语的写作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按语做到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超脱而不游离于报道,具体指,编者按语依据的主要由头或论据,应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编者按语的见解或观点,应是报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同时,还应是报道思想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或深化。

2、迅速及时,轻便灵活;

按语可以针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

3、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由于有现成的新闻报道或文稿同时刊出(或播出),因而可以省却为介绍由头或论据而花费的笔墨,直截了当地对事件或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看法,使言简成为可能

4、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编者按语虽然短小,但态度应鲜明正确,手法应明快犀利,或褒扬、或针砭、或提倡、或反对,按语中都应有明确的态度和倾向性。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是发表的评论。这一评论体裁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早已有之。不过,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实践而言,逐渐重视这一体裁实则始于“文革”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随着新闻改革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而日趋繁荣。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

一、专栏评论的特点

1、稳定性:就作者的构成而言,不管是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类型,其栏目总是相对固定的。

2、时代感:主要表现在它积极地反映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引导当前的改革和现实,发展当前的改革和现实、

3、群言型: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并不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属于非专家型权威性言论,而是群言型言论。

二、专栏小言论

也称新闻小言论。它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特性:

①群言型:它可以由报社人员所写,但多数系广大读者来稿。它都是署名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言,并不直接以编辑部的身份选题立论。 ②微型化:一般是三五百字篇幅。

③新闻性:评论总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立论,使之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讲究时效性。 ④形象感:成功的小言论,不仅要增强新闻性,还应具有形象感这一特性。 选择和运用由头

由头,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专栏小言论,更多的情况是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好处是:

1、有了新闻事实作为由头,便于丰富内容,吸引读者。 2、借助由头便于挑开话题,引发议论。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由头:

1、最好是新近发生的,作者所见所闻,具有一些新闻要素又能反映事物变动和矛盾转化信息的事实;

2、表面看来小事一桩,微不足道,但能切中时弊,又能以小见大,反映事物的矛盾或变化发展趋势的事实;

3、看来情节单纯,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启迪性的事实或信息。

三、论坛评论

属于新闻性、政论性和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的专栏评论。

特点:

1、它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必要补充,是小言论的必要扩展和深化,它跟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各显神通。

2、它以个人身份撰文立论自由投稿,比小言论在写作是回旋自如,议论风生,可以展开必要的引证、论辩和说理,有效地扩展了专栏小言论的议论深度和广度。

3、它既能适应并加强建立群众性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也为新闻评论园地增添了层次,赋予了新的光彩,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势:

1、在人称上,论坛评论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法,将“我”置身评论之中,以个人身份独自发表见解,这就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言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

4、便于就不同的偏颇的或不全面的见解展开必要的同志式的论辩、探讨、商榷、建议和补充,从而形成互补共生的态势,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四、专题式论坛评论:它是为配合特定的宣传任务和宣传需要而辟设,属于短期性或临时性的论坛专栏。它随着政治或社会活动的展开而辟设,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刊,因而具有明显的配合性、目的性和灵活性。办好它,写好它将会有助于吸引读者参与,活跃民主气氛,拓展导向功能。

特点:

1、配合特定的宣传任务和宣传需要,属于短期性或临时性的专栏评论。它随着政治或社会活动的展开而辟设,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止;

2、在举办专题式论坛专栏时,务求发稿紧凑,文稿简练,重视刊登的连续性,围绕专题,天天见文不中断,

和风细雨润心田。

3、举办专题式论坛专栏,贵在报社内外的评论作者携手协作。

1、议政性专题论坛:配合重大政治运动,结合当前宣传重点,旨在活跃民主气氛,沟通舆论,增强时代使命感。

2、群言型专题论坛:配合重大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思想境界,引导舆论,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社会性专题论坛:依据众所关切的某项迫切的社会问题,旨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交流认识,献计献策,以促进社会矛盾的妥善解决。

五、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写作要求和方法:

1、 立论的针砭性;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3、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第十二章 新闻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它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它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述评是一种传统的评论形式,我们报刊在“五四”运动前后已经有了这样的栏目。

一、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评述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就是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加以阐明。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从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主要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归宿。

二、述评的类型(按述评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性质)

1、工作述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新闻媒介或记者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辩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2、形势述评: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它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形势。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群众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3、事件述评: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4、思想述评:评述新近发生在思想领域中的问题的。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和问题进行评述,特点是对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现象,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建立健康、美好的精神世界。

三、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

述评写作必须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述评所评述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述评有新颖的立意,才能使读者有新鲜的感觉,并从中得到教益。

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它通过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述评的优势在于既摆事实,又讲道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道理。只有对新闻事实做出入情入理的分析 ,才能给读者以启迪,令人信服。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叙就是叙述新闻事实和有关的材料;议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夹叙夹议就是把叙述和议论,把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道理,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第十三章 杂文

一、什么是杂文

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它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它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的政论。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

1、敏锐地反映现实斗争:①“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②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③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锋利隽永的文风:①“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②“砭锢弊常取类型“ ③内容与技巧并进

3、简洁多样的形式:①简洁而有骨力

②画眼睛,抓要害

③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

三、杂文的写作笔法(写作要求或特色)

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2、突出重点,具体分析;

3、形象说理,善取类型 ;4、主题严肃,论述风趣;

第十四章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评论是通过声音传递内容,将有声语言和音响直接诉诸受众的听觉器官,借助于声音符号传播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它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的具体运用。它是广播电台的旗帜和灵魂,它体现着媒介的立场和观点,在表明态度、解惑示趋、引导舆论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与报纸、电视评论是一致的。

一、广播评论的特点

①快捷:广播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快。

②浅显:表述上浅显明快,语言上通俗易懂。

③平易:第一层含义:广播评论把自己当作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

④生动:各种现场音响和背景音响的运用,现场谈话,给人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感人。

二、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

1、广播谈话: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介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有些广播谈话并没有完整的文字稿,是以交谈或访谈的方式直接“谈”出来的,这是广播谈话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般来说,广播谈话的话题,应该是听众感兴趣的或普遍关心的事件或问题;广播谈话的议论,应该采用听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广播谈话的结构,应该顺应听众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逻辑;广播谈话的形式,应该考虑听众的接收状态和接受心理。具体说来,广播谈话可分为:漫谈式广播谈话、对话式广播谈话 ①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口吻,由播音员或主持人面对听众展开一种拟态交流。即在写作和播出广播谈话时,把听众既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者;在叙述事实、分析议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理解程度和可能提出的想法和问题,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激发参与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

②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通常是一男一女)对播,它不仅可以消除一人口播的单调感,而且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响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评论的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意图。

2、评论员(主持人)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它的评论不是直接代表媒介发言,而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因而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评论员播讲的是自己写作的评论,有助于写作与播出方式的协调一致,使文字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更准确地传述评论的内涵;第三,它比口播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现场直播或热线直播节目中的即席分析与点评,更容易发挥广播快捷、灵活的优势。它比一般的广播谈话的规格要高一些。

3、音响评论: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音响类别:环境音响、现场谈话、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

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 2、提供论据,佐证论点

3、参与议论,烘托主题 4、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三、广播评论的写作与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集文字、声音与图像符号于一身的声画合一、视听结合的新闻评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它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与包括报纸、广播评论在内的一般新闻评论在地位、作用、基本特点及一部分体裁、样式上相同或相近之外,又因传播特点和传播手段、方式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电视评论的特点

1、视听结合的评论;融图像、声音与文字于一体。

2、形象化的政论

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二、电视评论的形式

一类是源于报刊评论,样式与广播评论相仿的口播评论,包括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这类评论一般代表电视台编辑部或编导者的态度和意见,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在播出方式上,基本采用由播音员播诵的方式,屏幕上只出播音员图像及评论体裁或标题的字幕。

另一类是视听结合的评论,即更加注意电视自身传播特性的评论。其节目形态可分三种: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这些评论已超出一般的代表电视台意志和编辑部意见的口播评论的范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体现声画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1、谈话体评论: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它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在这类评论节目中,谈话者之间直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探讨、争鸣或论辩。在人际交流的情境中,有利于谈话者畅所欲言,也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和参与感,营造出一种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氛围。有时为了内容的需要,还可以在谈话过程中插入预告编辑好的新闻画面,使议论更有针对性。

电视谈话主要包括的三种形式:

①访谈式(或对话式):它是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与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访谈或对话的

谈话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谈话者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其访谈对象,多为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或某方面的专家及权威人士,谈话中容易营造较为和谐的交流气氛。

②座谈式:它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论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③论坛式: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在西方国家,这类节目称之为“脱口秀”。与访谈或座谈式节目的显著区别在于,现场观众的介入,使节目的人际交流氛围与现场参与感大幅度增强。特邀嘉宾与现场观众既是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代表性人士,也可以是不同意见的代表者,因而在谈话过程中,可以有同类意见的补充与共鸣,也可以有不同意见的论辩与争鸣,讨论的气氛比前两种形式更为轻松、活跃和热烈。

2、主持人评论: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电视评论的新样式,和以往由播音员口播的评论不同之处在于,主持人不只是新闻评论的播报者,他还可以直接参与评论的策划与写作,并直接以个人的身份、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和见解。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杂志化和栏目化,新闻主持人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他不仅可以发挥组织、串连、协调的作用,而且通过及时、到位的分析、评点,起到沟通、辨析、表态、引导等作用。而主持人评论既可以与前后节目无关,由主持人有感而发,也可以配合前后节目缘事而议。其写法有些类似报纸上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或署名评论员文章,与记者的广播谈话也比较相近;除表达上的口语化和交流感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人格化的特征,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 主持人评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主持人无论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因其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学识专长等诸方面的不同的而形成的。

主持人评论还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与代表媒介的口播评论不同的是,发出评论的不是抽象的媒介,而是具象的个体,是有名有姓、有感情有性格的人。

观众通过主持人评论认识了主持人,又通过个性化的主持人接受了人格化的主持人评论。虽然它同样反映着媒介的立场和态度,但这种个性化与人格化的评论,接近了与观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具有更强的易受性和感情冲击力。

3、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虽然在篇幅上述多于评,但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在夹叙夹议、述评结合中,以评驭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电视述评与报纸、广播述评不同之外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四、电视评论的构成要素

1、电视评论的画面:指用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在银幕、屏幕或感光材料上呈现的形象。 现场画面;资料画面;后期制作的图表、图像

2、电视评论的同期声: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

3、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是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①补充、说明;②提示、强调;③提炼、升华

4、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是对节目内容的补充性介绍及评价、分析与议论,具体表现为画外音和主持人(或记者)出镜点评。

特点和要求:①似断实连,与画面、同期声互为补充

②简捷流畅,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③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相关文章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参考书目 (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初试)(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 新闻传播史论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 ...查看


  • 2017中传新闻学考研复试科目及参考书有哪些?
  • 2017中传新闻学考研复试科目及参考 书有哪些?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学硕士考研复试参考书,就业前景,考研难度,中传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新闻学考研分数线,中传新闻学考研专业课等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 ...查看


  • 中传新闻学硕士就业前景怎么样?
  • 中传新闻学硕士就业前景怎么样?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学硕士就业前景,考研难度,中传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新闻学考研参考书,中传新闻学考研专业课等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 ...查看


  •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毕业适合从事的工作推荐
  •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毕业适合从事 的工作推荐 有志于考取人大的同学看过来,大家对于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信息了解还不是很全面,小编给大家找出一些对于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对大家的学习也是种帮助 ...查看


  •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专业方向
  •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专业方向 经过整理凯程中传广播电视学老师总结了以下关于考研专业内容,希望通过以下内容,同学们更加了解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规划好学习计划!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各细分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 ...查看


  • 人民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报考比例.参考书解析-育明考研
  • 人民大学传播学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 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 一.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 传播 ...查看


  • 新闻传播领域的书和研究者
  • 考研站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好的书和最有实力的研究者笔记 一. 传播理论 最好的书: 赛佛林:郭镇之译本; 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 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查看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大纲内容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大纲内容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 ...查看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大纲内容推荐
  •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大纲内容推 荐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