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阳明

一生俯首拜阳明——谈谈“心学”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第一次知道王阳明是在政治课学习哲学的时候,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的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老师在讲主观唯心主义时狠狠地批判了他,我们一直定为王阳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在学历史的时候明朝的思想家,在脑海中我们认为王阳明一个皓首穷经的书呆子,没多大注意,课本上说的也很浅薄,并没有深入探究。细读《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发现王阳明并还不是书呆子,反而还是个全才,不仅在哲学上,在文学、书法,甚至在导引术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更出人意料的是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军事上很有天赋,也是明朝的军事家,仅用三十五天的时间平叛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历史上不乏文武双全的名人,像沈括、岳飞、辛弃疾等等,但是在立言立德立功都有成就的,恐怕很难再找第二人了吧!

王阳明是一位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近代史,而且传至朝鲜半岛、日本,风靡东南亚。当日本天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以劣势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天皇为他举办庆功宴,面对一片赞美之词,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自己的腰牌示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字:一生俯首王阳明。

虽然王阳明的“心学”是唯心主义,但是就其精华部分“致良知”、“知行合一” 仍可为当今时代所学习。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他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达到的,并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与佛家中“万物皆有佛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格物致知做出了新的解说,他认为“心即理”,认为人心中的里就是良知,除了良知在没有其他的知识。“格”“正也”,纠正心中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品行,使自己的私欲不被任何私欲蒙蔽,去恶行善,呵护心中的良知。这不正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一直吗?笔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是最值得现代人所学习的,如果人人都在“格”自己的心,呵护自己的良知,处处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违背道德伦理,这样犯罪率还能居高不下吗,人心还能冷漠吗?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两良知展示出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自己“格”的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批判了“先知后行”和“重知轻行”的观点。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学问,因为知与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 这

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左传》云:“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意思是懂得一件事的道理并不难,难得是按照道理去做。大道理人人都懂,虽知不行,就是没有认识到,真正懂得了,谁人不行?纵观古今中外,但凡两者做全者,无一不是成功之人。国人何须热崇国外成功学,只需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上溯伏羲,悠悠七千载;追源黄帝,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贡献给世人的不仅是雄壮的长城,伟大的四大发明,有气功中医还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现代人应当普及一下传统文化 ,从重解读,使之继续为当代服务。

在这里我还要驳斥一下有关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学的错解,他们认为明朝的灭亡是与心学有莫大的关联。他们说士大夫柬书不观,学问空疏只言心言性言理,把好端端的大明也言丢了。其实明朝灭亡的原因可以归为那些把持朝政的只会空谈的言官,空谈误国!其实王阳明极其讨厌空谈,他认为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的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怎能以有限的精力去,投入到没有用的虚文中呢?所以他们断章取义了,这是片面的说法。

总之我们当代要认真的学习心学的积极方面,致良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就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品行,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一生俯首拜阳明

一生俯首拜阳明——谈谈“心学”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第一次知道王阳明是在政治课学习哲学的时候,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的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老师在讲主观唯心主义时狠狠地批判了他,我们一直定为王阳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在学历史的时候明朝的思想家,在脑海中我们认为王阳明一个皓首穷经的书呆子,没多大注意,课本上说的也很浅薄,并没有深入探究。细读《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发现王阳明并还不是书呆子,反而还是个全才,不仅在哲学上,在文学、书法,甚至在导引术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更出人意料的是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军事上很有天赋,也是明朝的军事家,仅用三十五天的时间平叛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历史上不乏文武双全的名人,像沈括、岳飞、辛弃疾等等,但是在立言立德立功都有成就的,恐怕很难再找第二人了吧!

王阳明是一位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近代史,而且传至朝鲜半岛、日本,风靡东南亚。当日本天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以劣势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天皇为他举办庆功宴,面对一片赞美之词,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自己的腰牌示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字:一生俯首王阳明。

虽然王阳明的“心学”是唯心主义,但是就其精华部分“致良知”、“知行合一” 仍可为当今时代所学习。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他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达到的,并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与佛家中“万物皆有佛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格物致知做出了新的解说,他认为“心即理”,认为人心中的里就是良知,除了良知在没有其他的知识。“格”“正也”,纠正心中的恶念,端正自己的品行,使自己的私欲不被任何私欲蒙蔽,去恶行善,呵护心中的良知。这不正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一直吗?笔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是最值得现代人所学习的,如果人人都在“格”自己的心,呵护自己的良知,处处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违背道德伦理,这样犯罪率还能居高不下吗,人心还能冷漠吗?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两良知展示出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自己“格”的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批判了“先知后行”和“重知轻行”的观点。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学问,因为知与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 这

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左传》云:“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意思是懂得一件事的道理并不难,难得是按照道理去做。大道理人人都懂,虽知不行,就是没有认识到,真正懂得了,谁人不行?纵观古今中外,但凡两者做全者,无一不是成功之人。国人何须热崇国外成功学,只需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上溯伏羲,悠悠七千载;追源黄帝,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贡献给世人的不仅是雄壮的长城,伟大的四大发明,有气功中医还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现代人应当普及一下传统文化 ,从重解读,使之继续为当代服务。

在这里我还要驳斥一下有关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学的错解,他们认为明朝的灭亡是与心学有莫大的关联。他们说士大夫柬书不观,学问空疏只言心言性言理,把好端端的大明也言丢了。其实明朝灭亡的原因可以归为那些把持朝政的只会空谈的言官,空谈误国!其实王阳明极其讨厌空谈,他认为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的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怎能以有限的精力去,投入到没有用的虚文中呢?所以他们断章取义了,这是片面的说法。

总之我们当代要认真的学习心学的积极方面,致良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就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品行,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一生俯首拜阳明


相关文章

  • 历史人物简介及评价
  • 周武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1],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作业题目: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摘要:孔子的圣学,以仁为中心主旨,以行仁为最高理想,以成仁为最高 ...查看


  • 10.王阳明故居
  • 王阳明故居 <明朝那些事>有如下描述: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 ...查看


  • 想要和你一起嗨
  • 文:雾满拦江 (01) 昨天是父亲节,几个朋友同时给我推送这样一条微信: 据说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最新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 1.生命的觉醒开悟; 2.一颗自由.喜悦.充满爱的心; 3.走遍天下的气魄 ; 4.回归大自 ...查看


  • 荒唐皇帝朱厚照与妓女刘美人的故事刘美人是谁?
  • 荒唐皇帝朱厚照与妓女刘美人的故事 刘美人是谁? 只要打开电脑,输入"荒唐皇帝",肯定可以看到明武宗的大名.他之所以会榜上有名,不外有它,主要是他纵容宦官乱政和贪恋美色. 说到明武宗的纵情声色,那是到了无以复加的" ...查看


  • 王阳明讲稿
  • <四明鸿儒王阳明>讲稿 张实龙 (2012年3月26日下午 校图书馆报告厅) 诸位,下午好!我的讲题是<四明鸿儒王阳明>.於院长对我说:"张老师,你来讲王阳明吧!"长者之令不敢辞,于是我欣然接受. ...查看


  •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六次重要转折点:读[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 在说本书<王阳明的六次突围>之前,不得不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的名字的来历便是来自于王阳明的"心学".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quo ...查看


  • 文明礼仪手抄报:两个文明,一种品性
  • 王朝乱世,统治衰微,君主荒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义旗四举. 有这样俩位文人,他们的时代同是黑暗腐败,同是动乱不断,社会百姓隐含下的是难以名状的暴悸与疯狂,整个国家的马车犹如脱缰般咯吱咯吱,走到哪里?兴许只有悬崖. 也许枭雄举荐高呼,可以义 ...查看


  • 王阳明如何跨越状元父亲这座高山?
  • 郦波  文汇报2017-09-15第7版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王阳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史留下了重要记录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王阳明的少年时代却并没有让他的状元父亲省心.如果生活在今天,王阳明很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问题少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