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1998. 2

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分析

农业部信息中心   李伟克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马晓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产品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在供求的综合因素作用下, 农产品的价格表现出季节变动的特点。研究农产品价格季节性变动趋势, 特别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能使我们提前预知价格变动, 更好地为宏观、微观决策服务。

一、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从总体来看, 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趋势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粮食和肉类产品价格表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 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中国, 由于受体制变更和经济高增长的影响, 粮食价格在收获季节之后仍然上升。由于肉类产品价格与粮食有较强的关联性, 与粮食的比价关系逐渐稳定, 因而肉类价格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尽管如此, 粮食和肉类价格在逐年上涨的长期趋势中也仍然有些小的季节波动, 只是不如其他产品那样明显, 并且经常会被其他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所掩盖(见图1、2、3) 。

(2) 蔬菜、水果、禽蛋和水产类农产品几乎都共同表现出了典型的季节变动特征。尽管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上升趋势, 但不如肉类和粮食类表现的明显(见图4)

图1 小麦议购价与面粉零售价变动趋势

图2

 粳蹈议购价与大米零售价变动趋势

图趋势

  (3) 多数年份中农产品城市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农村收购价格。城市消费价格的上涨在时间上先于农村收购价格的上涨, 尤其以粮食表现最为明显。

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不同特点产生的原因, 有以下一些主要因素:

(1) 人口增长过快, 而土地减少, 使粮食供给能力提高不快, 粮食供求的长期趋势是以短缺为主。加之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构成了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客观因素。

(2) 90年代以来, 通货膨胀率较高, 也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先实行市场放开的政策, 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发挥的比较彻底, 故上涨幅度较小一点。而粮油产品尚未放开经营, 工农产品比价的差异, 难于通过市场消化, 使这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大, 形成了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多元化格局。此外, 由于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消费需求的拉动, 造成了消费者价格上涨先于农村收购价格上涨的情况。

(3)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 特别是正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 各种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 使得价格总体水平呈现线性发展状态。国家连年实行粮棉购销价格的调整, 逐步放开粮油价格和购销, 过去长期被压低的粮油价格迅速从低价向市场均衡价格靠近。其中, 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定购价格近年来两次提价幅度分别达到44. 4%和42%左右, 对棉花定购价格分两次由每50公斤330元提高到700元, 提价幅度为15%。这些解决定购价格偏低的措施, 使市场价格在高位上逐年上升(见图5、6、7)

图5 1985-1996年稻谷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

图6 1985-1996年小麦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

基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所呈现的上升趋势, 我们要做季节分析工作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排除这种价格上升不规则变动, 计算出一年中各月主要随季节而变动的指数, 也就是季节指数, 把它作为对各类农产品季节变动的测定指标。在此

基础上, 运用季节指数, 分析不同农产品季节变动

图7 1985-1996年玉米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规律性, 进行短期预测。

二、部分农产品季节指数的建立

目前中国粮食价格资料中, 能较好地反映市场关系的主要有零售价格和议购价格两种。零售价格就是居民消费的价格, 在中国, 一般使用居民城市消费者价格, 这也是决策者最关心的

价格。在中国也有各种农产品的批发价格, 但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清淡, 价格代表性不强。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资料收集的时间较短, 地区间的差异较大, 季节变动研究的条件尚不足。本研

究重点针对主要农产品的零售价格进行季节性分析, 并对粮油议购价格的季节变动进行测定。我们选用1991-1996年“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月报”和1987年-1997年“全国农副产品议购价格月报”作为资料, 重点分析三类农产品:一类是肉类, 包括生猪、牛肉和羊肉; 一类是粮食, 包括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和面粉; 还有一类是蔬菜, 包括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芹菜、豆角。

针对中国改革时期的总体价格水平不断提高的价格变动现象, 价格分析模型关键在于要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已有的月度的时间序列价格数据进行计算, 建立价格的季节指数。从数量关系上来说, 以P 代表实际价格数据序列, 以C 代表周期趋势, S 代表季节变动, U 代表不规则变动, 则有:P =C +S +U

季节指数S 的建立就是要从实际数P 中, 剔除长期趋势C 和不规则变动U 。

对于如何剔除长期趋势, 统计学中有不同的方法, 根据剔除长期趋势的不同方法又形成不同的季节变动模型。我们在此采用年居中移动平均的办法, 先确定价格变动趋势再加以剔除。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首先采用居中12个月的移动平均数(Centered 12-m onth mov ing average) , 结合再次的2个月移动平均对价格实际数进行平滑。即:对某个农产品的价格数据序列P, 进行12个月移动平均, 移动平均值放在12个月的中间, 即对于第一年就放在其6月与7月之间, 这样形成一列新的数据序列。由于12个月份是偶数, 无法居中在6月与7月之间, 只有再对这一新数据序列进行2个月移动平均, 从而形成相对与实际数序列P 的趋势值序列C ;

a+5

a+6

C a ={∑P a ÷12+a-6

a+5

∑P ÷12}÷2

a-5

a

a+6

=

∑P ÷12+P

a-5

a

÷24+P a-6÷24

(2) 把各年同月的价格和移动平均数列C 先分别进行简单平均, 然后把价格数列P 的月平均数除以移动平均数列C 的月平均数得到S , 然后再将各月的指数总和调整到12, 最终得到各月的季节指数S 。

季节指数的计算可以运用多年的月度价格数据, 并在每年运用新的数据更新计算结果, 以更新价格指数。这些计算可以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或TSP 软件中进行。我们据此对上文所列的主要农产品进行了测算, 计算得出的季节指数结果列表如下。

部分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表

一月

牛肉猪肉羊肉大米面粉大白菜黄瓜芹菜豆角

0. 8870. 9280. 9140. 7940. 8590. 6901. 7250. 9861. 274

二月0. 9210. 9330. 9270. 8330. 8540. 7651. 7671. 1311. 530

三月0. 9030. 8990. 9190. 8400. 8460. 7441. 3740. 9221. 585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

1. 0781. 1211. 0901. 1381. 0950. 7341. 4991. 0301. 242

0. 8820. 8800. 8610. 8390. 8760. 8640. 8630. 8630. 8650. 8770. 9140. 9951. 0940. 7090. 8080. 8201. 4511. 088

0. 8741. 1280. 8331. 0600. 8641. 1530. 8651. 2010. 8861. 2020. 9831. 5590. 4110. 3950. 7880. 9160. 5470. 466

1. 1311. 1221. 1251. 1421. 1151. 1071. 1831. 1681. 1751. 1381. 6411. 4460. 4940. 6101. 0251. 3210. 5210. 591

1. 1121. 0831. 1421. 1161. 0991. 0741. 1391. 1121. 1141. 0890. 8860. 6430. 7991. 1231. 2461. 0060. 6931. 013

部分农产品议购价格指数表

一月

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

0. 9600. 9680. 9560. 9530. 9510. 971

二月0. 9620. 9530. 9550. 9420. 9370. 961

三月0. 9690. 9460. 9670. 9580. 9410. 953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

1. 0071. 0341. 0101. 0141. 0291. 075

0. 9740. 9770. 9580. 9770. 9810. 9730. 9620. 9600. 9580. 9750. 9290. 904

0. 9861. 0610. 9581. 0490. 9681. 0460. 9791. 0710. 9671. 0680. 9040. 987

1. 0461. 0291. 0591. 0451. 0381. 0371. 0391. 0451. 0531. 0471. 0521. 078

1. 0181. 0091. 0221. 0311. 0341. 0361. 0411. 0361. 0451. 0291. 0951. 092

  注:零售价格为1991-1995年, 议购价格为1987~1996年。生猪价格为农村集市贸易价格, 其他为国营商贸议购价格。

三、季节变动分析和短期预测的运用

1. 对不同农产品的季节指数分析

各类农产品季节指数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是由其特定的供求关系和政策背景的影响所决定的, 三类农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而在同类农产品内部却都表现了明显的相似性。

(1) 肉类:猪、牛。对两种农产品季节指数变动图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见图8、9) 两种农产品在一年中呈多次起伏波动。其共同趋势是:2、3月份价格水平较高, 以后到6、7月份都处于低的水平, 8月份价格又呈明显上升趋势。猪肉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 此后, 价格逐渐回落, 往往在11月份以后又开始回升。总体来看, 一年中出现两次波峰, 两次波谷。第一次波峰是2、3月份, 另一次是10月份以后; 两次波谷一次是6、7月份, 一次是11月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3月和10月份是春节和国庆, 需求量大, 因而受需求拉动价格处于高峰水平。而6、7月份价格下降, 主要是由于在夏季中国居民消费肉类少、而市场冻肉供应量也减少所至。11月

份价格处于低谷是由于市场供应量上升但市场需求变化不大所引起的。

图8 猪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图9 牛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2) 粮食:小麦、稻谷、玉米和面粉。对粮食类产品的季节指数变动图形进行比较(见图10

-13) 。

通常情况下, 粮食在收获季节后价格应该是开始下降, 来年春季供应短缺价格又攀升。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粮食议购和零售价格季节变动的共同趋势是:1-6月份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而7月到10月之间处于最高水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国家为了稳

定粮食生产而不断提高收购价格, 由于提高价格的政策往往都是在收获季节开始实施的, 因此就形成了随着7月份以后粮食的收购价格突然上升, 而后逐渐平稳回落, 随着收购接近尾声,

价格下滑到较低的水平。

图10 1987-1997年小麦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1 1987-1997年梗稻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2 1987-1997年玉米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3 面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3) 蔬菜:大白菜、黄瓜、芹菜、豆角。蔬菜类农产品表现出的季节变动现象最明显, 由于2、3月份是春节, 因而受需求拉动多数蔬菜品种的价格处于高峰水平, 而夏季是供应高峰, 价格处于低谷。现在通过季节指数的图形比较可以看出:(见图14-17) 黄瓜与豆角有明显的相似性, 在6月到9月间都是处于价格的最低水平, 这是由于这两种蔬菜夏季大田栽培的产量大, 在6月到9月间供应量大的缘故。整体波动趋势表现为从11月份以后逐步上升, 到了2、3月份处于最高水平, 以后则逐步下降。

  大白菜表现的现象有点相反。7、8月份是处于价格的最高水平, 而在11月份则最低, 这主要是大白菜大量上市在秋冬季的缘故。总体波动趋势表现为从11月份以后, 价格逐步上升, 这期间4月到6月基本持平, 到7

月份上升到最高水平。

 

 

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分析

图16 大白菜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图17 芹菜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而芹菜总体上看季节变动不大, 主要是在2月份左右价格处于最高水平, 而在其他时候则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 农民大量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性的蔬菜, 蔬菜的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幅度将逐渐缩小。

2. 短期预测与季节指数的关联

有了季节指数除了使我们能够分析得出各类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外,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进行预测。如果我们已知某月的实际价格, 就可以利用价格的季节指数预测此后一个月的价格, 具体公式是:

预测季节指数

被预测月价格=×已知月实际价格

已知月季节指数

比如, 我们已知三月份的黄瓜零售价格为4. 3元/公斤, 我们希望预测五月份的价格。由于我们已知三月份和五月份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 37和0. 71, 由此我们可利用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结果为:

×三月价格4. 3/公斤

三月指数1. 37

这种运用价格季节指数的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特别是预测最近月份的价格比较理想。由于季节指数本身剔除了价格的长期趋势, 因此, 如果运用于长期预测, 那么所预测出

五月价格2. 22元=

来的结果实际上也反映不了价格的长期趋势。而对于短期预测, 则是可行的。

四、建  议

加强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深入研究, 对正确地判断市场供给变化和预测价格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意义。注意这种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对于判定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很重要, 可以避免将季节性波动误作中长期波动, 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同样, 也可以避免因政策影响正常的价格季节性波动而产生的负面效果。农民是根据粮食市场价格运动方向来确定自己的种植面积的, 而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在收获时是高峰、播种前却是低谷, 完全不是供求情况的真实反映, 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不利的。我们要结合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的实施, 对政府定购和议购价格制度实行一定的改革, 稳定政府价格几年不变, 减少年际间的波动。而当政府价格政策调整时, 尽可能使提价执行时间放在播种季节前, 保持价格正常的季节波动, 以利用价格信息指导农民安排生产。

(责任编辑:杨 敏)

中国农村观察1998. 2

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分析

农业部信息中心   李伟克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马晓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产品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在供求的综合因素作用下, 农产品的价格表现出季节变动的特点。研究农产品价格季节性变动趋势, 特别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能使我们提前预知价格变动, 更好地为宏观、微观决策服务。

一、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从总体来看, 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趋势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粮食和肉类产品价格表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 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中国, 由于受体制变更和经济高增长的影响, 粮食价格在收获季节之后仍然上升。由于肉类产品价格与粮食有较强的关联性, 与粮食的比价关系逐渐稳定, 因而肉类价格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尽管如此, 粮食和肉类价格在逐年上涨的长期趋势中也仍然有些小的季节波动, 只是不如其他产品那样明显, 并且经常会被其他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所掩盖(见图1、2、3) 。

(2) 蔬菜、水果、禽蛋和水产类农产品几乎都共同表现出了典型的季节变动特征。尽管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上升趋势, 但不如肉类和粮食类表现的明显(见图4)

图1 小麦议购价与面粉零售价变动趋势

图2

 粳蹈议购价与大米零售价变动趋势

图趋势

  (3) 多数年份中农产品城市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农村收购价格。城市消费价格的上涨在时间上先于农村收购价格的上涨, 尤其以粮食表现最为明显。

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不同特点产生的原因, 有以下一些主要因素:

(1) 人口增长过快, 而土地减少, 使粮食供给能力提高不快, 粮食供求的长期趋势是以短缺为主。加之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构成了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客观因素。

(2) 90年代以来, 通货膨胀率较高, 也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先实行市场放开的政策, 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发挥的比较彻底, 故上涨幅度较小一点。而粮油产品尚未放开经营, 工农产品比价的差异, 难于通过市场消化, 使这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大, 形成了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多元化格局。此外, 由于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消费需求的拉动, 造成了消费者价格上涨先于农村收购价格上涨的情况。

(3)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 特别是正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 各种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 使得价格总体水平呈现线性发展状态。国家连年实行粮棉购销价格的调整, 逐步放开粮油价格和购销, 过去长期被压低的粮油价格迅速从低价向市场均衡价格靠近。其中, 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定购价格近年来两次提价幅度分别达到44. 4%和42%左右, 对棉花定购价格分两次由每50公斤330元提高到700元, 提价幅度为15%。这些解决定购价格偏低的措施, 使市场价格在高位上逐年上升(见图5、6、7)

图5 1985-1996年稻谷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

图6 1985-1996年小麦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

基于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所呈现的上升趋势, 我们要做季节分析工作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排除这种价格上升不规则变动, 计算出一年中各月主要随季节而变动的指数, 也就是季节指数, 把它作为对各类农产品季节变动的测定指标。在此

基础上, 运用季节指数, 分析不同农产品季节变动

图7 1985-1996年玉米国家定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规律性, 进行短期预测。

二、部分农产品季节指数的建立

目前中国粮食价格资料中, 能较好地反映市场关系的主要有零售价格和议购价格两种。零售价格就是居民消费的价格, 在中国, 一般使用居民城市消费者价格, 这也是决策者最关心的

价格。在中国也有各种农产品的批发价格, 但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清淡, 价格代表性不强。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资料收集的时间较短, 地区间的差异较大, 季节变动研究的条件尚不足。本研

究重点针对主要农产品的零售价格进行季节性分析, 并对粮油议购价格的季节变动进行测定。我们选用1991-1996年“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月报”和1987年-1997年“全国农副产品议购价格月报”作为资料, 重点分析三类农产品:一类是肉类, 包括生猪、牛肉和羊肉; 一类是粮食, 包括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和面粉; 还有一类是蔬菜, 包括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芹菜、豆角。

针对中国改革时期的总体价格水平不断提高的价格变动现象, 价格分析模型关键在于要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已有的月度的时间序列价格数据进行计算, 建立价格的季节指数。从数量关系上来说, 以P 代表实际价格数据序列, 以C 代表周期趋势, S 代表季节变动, U 代表不规则变动, 则有:P =C +S +U

季节指数S 的建立就是要从实际数P 中, 剔除长期趋势C 和不规则变动U 。

对于如何剔除长期趋势, 统计学中有不同的方法, 根据剔除长期趋势的不同方法又形成不同的季节变动模型。我们在此采用年居中移动平均的办法, 先确定价格变动趋势再加以剔除。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首先采用居中12个月的移动平均数(Centered 12-m onth mov ing average) , 结合再次的2个月移动平均对价格实际数进行平滑。即:对某个农产品的价格数据序列P, 进行12个月移动平均, 移动平均值放在12个月的中间, 即对于第一年就放在其6月与7月之间, 这样形成一列新的数据序列。由于12个月份是偶数, 无法居中在6月与7月之间, 只有再对这一新数据序列进行2个月移动平均, 从而形成相对与实际数序列P 的趋势值序列C ;

a+5

a+6

C a ={∑P a ÷12+a-6

a+5

∑P ÷12}÷2

a-5

a

a+6

=

∑P ÷12+P

a-5

a

÷24+P a-6÷24

(2) 把各年同月的价格和移动平均数列C 先分别进行简单平均, 然后把价格数列P 的月平均数除以移动平均数列C 的月平均数得到S , 然后再将各月的指数总和调整到12, 最终得到各月的季节指数S 。

季节指数的计算可以运用多年的月度价格数据, 并在每年运用新的数据更新计算结果, 以更新价格指数。这些计算可以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或TSP 软件中进行。我们据此对上文所列的主要农产品进行了测算, 计算得出的季节指数结果列表如下。

部分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表

一月

牛肉猪肉羊肉大米面粉大白菜黄瓜芹菜豆角

0. 8870. 9280. 9140. 7940. 8590. 6901. 7250. 9861. 274

二月0. 9210. 9330. 9270. 8330. 8540. 7651. 7671. 1311. 530

三月0. 9030. 8990. 9190. 8400. 8460. 7441. 3740. 9221. 585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

1. 0781. 1211. 0901. 1381. 0950. 7341. 4991. 0301. 242

0. 8820. 8800. 8610. 8390. 8760. 8640. 8630. 8630. 8650. 8770. 9140. 9951. 0940. 7090. 8080. 8201. 4511. 088

0. 8741. 1280. 8331. 0600. 8641. 1530. 8651. 2010. 8861. 2020. 9831. 5590. 4110. 3950. 7880. 9160. 5470. 466

1. 1311. 1221. 1251. 1421. 1151. 1071. 1831. 1681. 1751. 1381. 6411. 4460. 4940. 6101. 0251. 3210. 5210. 591

1. 1121. 0831. 1421. 1161. 0991. 0741. 1391. 1121. 1141. 0890. 8860. 6430. 7991. 1231. 2461. 0060. 6931. 013

部分农产品议购价格指数表

一月

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

0. 9600. 9680. 9560. 9530. 9510. 971

二月0. 9620. 9530. 9550. 9420. 9370. 961

三月0. 9690. 9460. 9670. 9580. 9410. 953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

1. 0071. 0341. 0101. 0141. 0291. 075

0. 9740. 9770. 9580. 9770. 9810. 9730. 9620. 9600. 9580. 9750. 9290. 904

0. 9861. 0610. 9581. 0490. 9681. 0460. 9791. 0710. 9671. 0680. 9040. 987

1. 0461. 0291. 0591. 0451. 0381. 0371. 0391. 0451. 0531. 0471. 0521. 078

1. 0181. 0091. 0221. 0311. 0341. 0361. 0411. 0361. 0451. 0291. 0951. 092

  注:零售价格为1991-1995年, 议购价格为1987~1996年。生猪价格为农村集市贸易价格, 其他为国营商贸议购价格。

三、季节变动分析和短期预测的运用

1. 对不同农产品的季节指数分析

各类农产品季节指数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是由其特定的供求关系和政策背景的影响所决定的, 三类农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而在同类农产品内部却都表现了明显的相似性。

(1) 肉类:猪、牛。对两种农产品季节指数变动图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见图8、9) 两种农产品在一年中呈多次起伏波动。其共同趋势是:2、3月份价格水平较高, 以后到6、7月份都处于低的水平, 8月份价格又呈明显上升趋势。猪肉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 此后, 价格逐渐回落, 往往在11月份以后又开始回升。总体来看, 一年中出现两次波峰, 两次波谷。第一次波峰是2、3月份, 另一次是10月份以后; 两次波谷一次是6、7月份, 一次是11月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3月和10月份是春节和国庆, 需求量大, 因而受需求拉动价格处于高峰水平。而6、7月份价格下降, 主要是由于在夏季中国居民消费肉类少、而市场冻肉供应量也减少所至。11月

份价格处于低谷是由于市场供应量上升但市场需求变化不大所引起的。

图8 猪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图9 牛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2) 粮食:小麦、稻谷、玉米和面粉。对粮食类产品的季节指数变动图形进行比较(见图10

-13) 。

通常情况下, 粮食在收获季节后价格应该是开始下降, 来年春季供应短缺价格又攀升。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粮食议购和零售价格季节变动的共同趋势是:1-6月份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而7月到10月之间处于最高水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国家为了稳

定粮食生产而不断提高收购价格, 由于提高价格的政策往往都是在收获季节开始实施的, 因此就形成了随着7月份以后粮食的收购价格突然上升, 而后逐渐平稳回落, 随着收购接近尾声,

价格下滑到较低的水平。

图10 1987-1997年小麦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1 1987-1997年梗稻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2 1987-1997年玉米议购价格季节指数 

 

图13 面粉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3) 蔬菜:大白菜、黄瓜、芹菜、豆角。蔬菜类农产品表现出的季节变动现象最明显, 由于2、3月份是春节, 因而受需求拉动多数蔬菜品种的价格处于高峰水平, 而夏季是供应高峰, 价格处于低谷。现在通过季节指数的图形比较可以看出:(见图14-17) 黄瓜与豆角有明显的相似性, 在6月到9月间都是处于价格的最低水平, 这是由于这两种蔬菜夏季大田栽培的产量大, 在6月到9月间供应量大的缘故。整体波动趋势表现为从11月份以后逐步上升, 到了2、3月份处于最高水平, 以后则逐步下降。

  大白菜表现的现象有点相反。7、8月份是处于价格的最高水平, 而在11月份则最低, 这主要是大白菜大量上市在秋冬季的缘故。总体波动趋势表现为从11月份以后, 价格逐步上升, 这期间4月到6月基本持平, 到7

月份上升到最高水平。

 

 

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分析

图16 大白菜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图17 芹菜零售价格季节指数

  而芹菜总体上看季节变动不大, 主要是在2月份左右价格处于最高水平, 而在其他时候则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 农民大量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性的蔬菜, 蔬菜的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幅度将逐渐缩小。

2. 短期预测与季节指数的关联

有了季节指数除了使我们能够分析得出各类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外,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进行预测。如果我们已知某月的实际价格, 就可以利用价格的季节指数预测此后一个月的价格, 具体公式是:

预测季节指数

被预测月价格=×已知月实际价格

已知月季节指数

比如, 我们已知三月份的黄瓜零售价格为4. 3元/公斤, 我们希望预测五月份的价格。由于我们已知三月份和五月份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 37和0. 71, 由此我们可利用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结果为:

×三月价格4. 3/公斤

三月指数1. 37

这种运用价格季节指数的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特别是预测最近月份的价格比较理想。由于季节指数本身剔除了价格的长期趋势, 因此, 如果运用于长期预测, 那么所预测出

五月价格2. 22元=

来的结果实际上也反映不了价格的长期趋势。而对于短期预测, 则是可行的。

四、建  议

加强中国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深入研究, 对正确地判断市场供给变化和预测价格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意义。注意这种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对于判定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很重要, 可以避免将季节性波动误作中长期波动, 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同样, 也可以避免因政策影响正常的价格季节性波动而产生的负面效果。农民是根据粮食市场价格运动方向来确定自己的种植面积的, 而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在收获时是高峰、播种前却是低谷, 完全不是供求情况的真实反映, 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不利的。我们要结合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的实施, 对政府定购和议购价格制度实行一定的改革, 稳定政府价格几年不变, 减少年际间的波动。而当政府价格政策调整时, 尽可能使提价执行时间放在播种季节前, 保持价格正常的季节波动, 以利用价格信息指导农民安排生产。

(责任编辑:杨 敏)


相关文章

  • 期货投资咨询-期货投资分析1_(4)
  • 第三章 期货投资基本面分析 Jius 知识点1.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区域下降的原因: 1. 不同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 2. 存在收入效应--价格上升时,可购买的数量减少了,支出减少 知识点2.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 ...查看


  • 论需求价格弹性与定价决策 (1)
  • 论需求价格弹性与定价决策 一.前言 随着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越来越多的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所接受和应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探讨了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也考虑到价格弹性理论在实际定价应用 ...查看


  •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国家信息中心 祝宝良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短期需求管理)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 物价和国际收支为稳定指标.经济和就业 为增长指标 实际经济增长围绕 ...查看


  • 期货投资分析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 TopSage.com大家网1 / 41 第一章 概论 1. 期货价格有特定性,远期性,预期性和波动敏感性. 特定性是指期货价格都是特指某一地区,某一交易所,某一特定交割时间和品种规格的期货合约的成交价格. 远期性指期货价格是依据未来信息或 ...查看


  • 学历考试--经济统计学题目及答案
  • <经济统计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统计学是怎样一门学科?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各有什么特点?举出常用的三种统计分析 方法和统计学在工商管理领域的两种应用. 2. 简要说明的标准差S与离散系数的作用和适用场合 3. 设计一份大学毕 ...查看


  • 统计学习题库(一)
  • <统计学>习题库(一)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 D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 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D.统计学.统 ...查看


  • 免疫诊断试剂产品价格分析
  • 免疫诊断试剂产品价格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www.chinamrn.com 目 录 免疫诊断试剂产品价格分析 ................................................ ...查看


  • 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
  • 期货市场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期货市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一. 期货市场的产生 二. 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 期货品种的发展 (二) 期货市场发展趋势与格局 三. 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一) 期货市场的理论探索与试点 ...查看


  • 中国高山反季节蔬菜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中国高山反季节蔬菜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高山反季节蔬菜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夏季炎热,月平均温度常在28℃以上,最高达35℃以上,许多喜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