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的整合,课程与教学是统一的,是师生在教育情景中共同创造的教学事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材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让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从而不断激发课堂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在新课程实施中,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突破了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品位。
那么,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不能离开学生这个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爱好、学生的差异甚至是学生的错误来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要“投其所好”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教学风格、人格魅力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发挥群体合力,有效进行多学科渗透,极大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有效资源,延伸德育课堂的价值。学校无闲地,处处皆教育。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可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例如,餐厅、宿舍、图书馆等场所,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兴趣活动等,教师要随时发现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感染。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些更富有说服力,能增强教育的深度。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在丰富学生“视听”的同时引入时事资料作为背景,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但在资料的选取上,要做好取舍。
二、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以陕教版九年级教材《社会需要正义》一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弄清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的原因。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很多信息难辨良莠,再加之文化多元化,使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给班上的“新闻发烧友”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当时富有教育意义的热点事件并准备好资料或视频。他们找的是当时热议的“小悦悦”事件。怎样用好这则新闻,达到预期效果,我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要理性地认识到此类问题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过往行人的冷漠和拾荒老太的感人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学生自发讨论起来。这时,我抛出提前准备好的三道讨论题:(1)你认为视频中的行人为何会漠然视之?(2)如果你是路过“小悦悦”身边的第18位路人,你会怎么做?(3)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个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各抒己见。对于问题(1),学生说是“素质低下”和“害怕”,我继续问:害怕什么?答:害怕被冤枉,害怕承担责任……我又问:“如果‘小悦悦们’不再为医药费发愁,你会伸出援手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理性思考而不只是感慨世风日下。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解决这一现象仅仅靠道德谴责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想伸手援救的人不再有后顾之忧,那样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真、善、美的行为才会更多。这次的课程资源开发非常成功,使课堂焕发了灵动与生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辨的能力。
三、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首先,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需要教师及时整合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尤其是结合思想品德课时效性强的特点,补充大量的时事热点、乡土新闻,这样既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参与的热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学实效助一臂之力。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绝不能做课堂的“学霸”。要允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思想和观点。同时,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的“杂音”而剥夺学生表达的权利,要因势利导,教师要善于倾听,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与开发学生智慧的学园。
最后,用智慧点燃智慧,催生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才是灵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充分肯定,给予学生自信心、存在的价值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中学)
编辑 刘青梅
摘 要: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的整合,课程与教学是统一的,是师生在教育情景中共同创造的教学事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材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让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从而不断激发课堂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在新课程实施中,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突破了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品位。
那么,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不能离开学生这个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爱好、学生的差异甚至是学生的错误来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要“投其所好”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教学风格、人格魅力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发挥群体合力,有效进行多学科渗透,极大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有效资源,延伸德育课堂的价值。学校无闲地,处处皆教育。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可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例如,餐厅、宿舍、图书馆等场所,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兴趣活动等,教师要随时发现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感染。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些更富有说服力,能增强教育的深度。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在丰富学生“视听”的同时引入时事资料作为背景,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但在资料的选取上,要做好取舍。
二、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以陕教版九年级教材《社会需要正义》一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弄清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的原因。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很多信息难辨良莠,再加之文化多元化,使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给班上的“新闻发烧友”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当时富有教育意义的热点事件并准备好资料或视频。他们找的是当时热议的“小悦悦”事件。怎样用好这则新闻,达到预期效果,我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要理性地认识到此类问题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过往行人的冷漠和拾荒老太的感人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学生自发讨论起来。这时,我抛出提前准备好的三道讨论题:(1)你认为视频中的行人为何会漠然视之?(2)如果你是路过“小悦悦”身边的第18位路人,你会怎么做?(3)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个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各抒己见。对于问题(1),学生说是“素质低下”和“害怕”,我继续问:害怕什么?答:害怕被冤枉,害怕承担责任……我又问:“如果‘小悦悦们’不再为医药费发愁,你会伸出援手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理性思考而不只是感慨世风日下。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解决这一现象仅仅靠道德谴责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想伸手援救的人不再有后顾之忧,那样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真、善、美的行为才会更多。这次的课程资源开发非常成功,使课堂焕发了灵动与生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辨的能力。
三、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首先,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需要教师及时整合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尤其是结合思想品德课时效性强的特点,补充大量的时事热点、乡土新闻,这样既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参与的热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学实效助一臂之力。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绝不能做课堂的“学霸”。要允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思想和观点。同时,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的“杂音”而剥夺学生表达的权利,要因势利导,教师要善于倾听,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与开发学生智慧的学园。
最后,用智慧点燃智慧,催生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才是灵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充分肯定,给予学生自信心、存在的价值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