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落地生根的四个着力点

  近年来,万州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的工作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城乡支部手拉手”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以“万名党员心连心”为平台,统筹城乡党员帮扶群众机制;以“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为载体,统筹城乡便民服务;以“党内帮一帮温暖工程”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党员互助关怀;以“城乡干部换位历练”为抓手,统筹城乡干部素质提升……这些探索,有效地打破了城乡界限,整合了组织资源,完善了服务网络,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系列以城乡统筹为主题的基层党建新探索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让基层党建落地生根。回顾万州区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模式的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基层党建落地生根,必须始终着眼解决问题,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始终突出群众满意,始终强化改革创新。

  

  ■ 始终着眼解决问题,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层党的建设出现了流动党员管理难、干部作风转变难、城乡党组织资源分散、党建工作助推不力、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等新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区委以“城乡支部手拉手”为切入点,实现了448个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解决了城乡党组织资源脱节的问题,完善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机制;以区、乡(镇)、村三级干部联动的“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为抓手,变坐在机关等群众上门为走出机关围着群众需求转,解决了乡镇干部作风机关化、服务群众弱化的问题;以身入群众、心入群众、融入群众的“万名乡村党员入户”、“三项制度”服务群众、“1+10”干部联系群众(即每个干部与10个以上普通党员和群众交朋友)等活动为平台,解决了机关干部脱离群众等热点问题,改进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以“服务三农下派一批、指导社区派驻一批、培养锻炼上派一批、更新知识培训一批、动态培养储备一批、帮促工作抽调一批”等“六个一批”为载体,选派干部帮促移民、信访、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解决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助推了“500亿万州”建设。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区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深入实施,既巩固了各类活动的成果、保证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又从更高层面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

  实践证明,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众多突出问题,而且催生了一大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制度。“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形成一套成熟制度”,这种工作模式,能够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落地生根。

  

  ■ 始终坚持面向基层,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大实际

  

  区县一级党组织直接服务基层,是党建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执行者。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从基层这一最大实际出发,绝不能脱离基层实际搞虚无飘缈的“口号党建”、海市蜃楼的“花样党建”。近年来,万州党建工作所取得的实效,都是面向基层的结果。比如,撤乡并镇以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级组织缺乏阵地,村干部服务没地方,群众办事不方便,面对这一基础薄弱的基层实际,区委、区政府从2007年以来,将扶贫、移民、计生、文化体育、卫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打捆使用,采取区级财政投入一点、乡镇投入一点和“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集2000多万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4个,在建127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488个,剩下的12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110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明年将全部建成。面对万州下岗工人、低保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困难移民多的基层现状,区委不断深化“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完善一对一的“输血”和“造血”机制,使全区3万余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亲”,帮助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走上创业致富路。立足农村基层实际,探索出“组织围绕产业建、干部围绕能人选、活动围绕行业转、活力围绕发展变”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建立协会党组织25个、产业党组织37个;立足社区基层实际,重构组织设置,建立社区党委38个、楼宇党小组106个、夕阳红党小组47个;立足机关基层实际,深入开展“强作风,保增长”活动;立足“两新”组织实际,新建党组织575个,基层组织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实践证明,只要面向基层,面向党员和群众,就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基层实际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就一定能让党建工作始终植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

  

  ■ 始终突出群众满意,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最高标准

  

  基层党建贵在扎实落地。这里的“地”,就是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在基层党的建设中,我们开展的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做好“上与下”的结合,既要“两眼向上”,吃透上情,紧扣中心,更要“两眼向下”,摸清下情,服务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和检验尺度。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分离等现象,削弱了党建工作的成效。我们很快采取措施纠正这一不良倾向,以追求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找到了党员经常受教育与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

  基于群众对部分干部作风不满意,我们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周末行动,带动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久拖未决的矛盾,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基于群众的呼声,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大力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了“低保听证”、“廉租房听证”,开通了“三风热线”,公开公平公正地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赢得了群众的理解。

  这些活动取得的突出效果,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大事!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基层党建工作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 始终强化改革创新,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开拓开放,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我们从基层群众期盼、党员欢迎、干部乐意的事情做起,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结合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实践中,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举措,创新活动载体。比如,我们创造性地开展的“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1+10”干部联系群众等活动,无不是勇于创新的结果。又如,在落实全市部署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时,我们结合万州实际,大胆创新,创设了联动机制,将村级党组织书记接访、班子成员走访、群众意见办理反馈延伸到乡镇、街道和部局机关,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联动接访、捆绑走访、合力办理意见和解决问题,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再如,我们探索出“自己推、干部推、区领导推”和“群众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区委委员评”的“三推三评”方式,挑选乡镇和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探索无穷尽,创新无止境,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探索创新空间。这就需要不断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既能落地生根,又能开花结果,真正起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作者系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近年来,万州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的工作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城乡支部手拉手”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以“万名党员心连心”为平台,统筹城乡党员帮扶群众机制;以“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为载体,统筹城乡便民服务;以“党内帮一帮温暖工程”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党员互助关怀;以“城乡干部换位历练”为抓手,统筹城乡干部素质提升……这些探索,有效地打破了城乡界限,整合了组织资源,完善了服务网络,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系列以城乡统筹为主题的基层党建新探索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让基层党建落地生根。回顾万州区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模式的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基层党建落地生根,必须始终着眼解决问题,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始终突出群众满意,始终强化改革创新。

  

  ■ 始终着眼解决问题,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层党的建设出现了流动党员管理难、干部作风转变难、城乡党组织资源分散、党建工作助推不力、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等新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区委以“城乡支部手拉手”为切入点,实现了448个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解决了城乡党组织资源脱节的问题,完善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机制;以区、乡(镇)、村三级干部联动的“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为抓手,变坐在机关等群众上门为走出机关围着群众需求转,解决了乡镇干部作风机关化、服务群众弱化的问题;以身入群众、心入群众、融入群众的“万名乡村党员入户”、“三项制度”服务群众、“1+10”干部联系群众(即每个干部与10个以上普通党员和群众交朋友)等活动为平台,解决了机关干部脱离群众等热点问题,改进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以“服务三农下派一批、指导社区派驻一批、培养锻炼上派一批、更新知识培训一批、动态培养储备一批、帮促工作抽调一批”等“六个一批”为载体,选派干部帮促移民、信访、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解决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助推了“500亿万州”建设。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区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深入实施,既巩固了各类活动的成果、保证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又从更高层面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

  实践证明,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众多突出问题,而且催生了一大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制度。“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形成一套成熟制度”,这种工作模式,能够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落地生根。

  

  ■ 始终坚持面向基层,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大实际

  

  区县一级党组织直接服务基层,是党建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执行者。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从基层这一最大实际出发,绝不能脱离基层实际搞虚无飘缈的“口号党建”、海市蜃楼的“花样党建”。近年来,万州党建工作所取得的实效,都是面向基层的结果。比如,撤乡并镇以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级组织缺乏阵地,村干部服务没地方,群众办事不方便,面对这一基础薄弱的基层实际,区委、区政府从2007年以来,将扶贫、移民、计生、文化体育、卫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打捆使用,采取区级财政投入一点、乡镇投入一点和“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集2000多万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4个,在建127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488个,剩下的12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110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明年将全部建成。面对万州下岗工人、低保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困难移民多的基层现状,区委不断深化“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完善一对一的“输血”和“造血”机制,使全区3万余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亲”,帮助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走上创业致富路。立足农村基层实际,探索出“组织围绕产业建、干部围绕能人选、活动围绕行业转、活力围绕发展变”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建立协会党组织25个、产业党组织37个;立足社区基层实际,重构组织设置,建立社区党委38个、楼宇党小组106个、夕阳红党小组47个;立足机关基层实际,深入开展“强作风,保增长”活动;立足“两新”组织实际,新建党组织575个,基层组织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实践证明,只要面向基层,面向党员和群众,就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基层实际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就一定能让党建工作始终植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

  

  ■ 始终突出群众满意,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最高标准

  

  基层党建贵在扎实落地。这里的“地”,就是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在基层党的建设中,我们开展的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做好“上与下”的结合,既要“两眼向上”,吃透上情,紧扣中心,更要“两眼向下”,摸清下情,服务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和检验尺度。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分离等现象,削弱了党建工作的成效。我们很快采取措施纠正这一不良倾向,以追求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找到了党员经常受教育与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

  基于群众对部分干部作风不满意,我们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周末行动,带动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久拖未决的矛盾,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基于群众的呼声,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大力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了“低保听证”、“廉租房听证”,开通了“三风热线”,公开公平公正地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赢得了群众的理解。

  这些活动取得的突出效果,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大事!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基层党建工作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 始终强化改革创新,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开拓开放,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我们从基层群众期盼、党员欢迎、干部乐意的事情做起,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结合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实践中,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举措,创新活动载体。比如,我们创造性地开展的“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1+10”干部联系群众等活动,无不是勇于创新的结果。又如,在落实全市部署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时,我们结合万州实际,大胆创新,创设了联动机制,将村级党组织书记接访、班子成员走访、群众意见办理反馈延伸到乡镇、街道和部局机关,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联动接访、捆绑走访、合力办理意见和解决问题,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再如,我们探索出“自己推、干部推、区领导推”和“群众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区委委员评”的“三推三评”方式,挑选乡镇和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探索无穷尽,创新无止境,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探索创新空间。这就需要不断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既能落地生根,又能开花结果,真正起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作者系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相关文章

  • 2015年国土资源局工作计划
  • 2015年,我局将以XX市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入贯彻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 ...查看


  • 武警部队党委1号文件要求做好抓建基层工作
  •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陈丽平责任编辑:刘航2016-02-05 00:060 武警部队党委下发1号文件 扎实做好抓建基层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强军目标在武警部队落地生根,促进基层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近日,武警部队党委 ...查看


  • 突出"五个第一"理念 确保主体责任落地生根_黑龙江新闻网
  • 黑龙江新闻网齐齐哈尔3月17日讯(赵亮)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党委负主体责任",依安县委又是怎 ...查看


  •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讲话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今年年初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四个全面"战略 ...查看


  • "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让党建责任制"落地生根"
  • 述职.测评.考核的一系列程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每年年终必须完成的"功课".从去年开始,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党组织书记却面临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而这场考试在今后将作为长效机制,成为书记们每年必须要认 ...查看


  • 玩儿独家公文材料小标题(二)
  • 场景11:某省属国企一把手述职述廉报告 一.增强政治定力,在经济领域里为党站好岗守好责 一是自觉紧跟核心. 二是始终坚定信心. 三是坚持不忘初心. 二.坚持政治引领,为党的领导筑好"根"塑好"魂" 一 ...查看


  • 2016年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 2016年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当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正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一种崭新的政治话语形式和意识形态表达,引发淮安海事干部群众的热议和关切.淮安海事创新方式方 ...查看


  • 改革,要落地生根
  • 改革,铺开了全面深化的路线和愿景.民众,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期盼和想象.简政放权.公车改革.拆除户籍制度藩篱.降低工商注册门槛.央企高管薪酬设限.打破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我们看到了重槌敲鼓,渐次开花.同时,我们也不应 ...查看


  • 切实担负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努力开创我省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 本报济南12月16日讯 今天,省委召开2014年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省委书记姜异康主持会议并作点评,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牢记党要管党.从严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