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儒家文化(讲课版)

弘扬儒家文化,激发领导干部的内驱力

先由一个案例引出这专题:

2014年9月24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且做了重要讲话

早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参观儒家圣地曲阜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翻阅,说要“读一读”;孔子学院院长:杨朝明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汤一介是著名哲学家汤用彤的儿子,汤用彤哈佛三杰(陈寅恪,吴宓)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精神领袖人物,是唯一还活着的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人。他最在的贡献就是提出集全国之力编撰《儒藏》

一、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儒家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归

(1)传统文化被丢掉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把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扫进历史的垃圾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在倡导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遭到错杀。在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哈就像一个糊涂的老太„„”。

(2)传统文化丢失恶果显现:

道德缺失:没有公德,亲戚到台湾旅游的见闻;自己去河边看见随手垃圾

人情淡漠,人性冷漠:举老人跌没人扶,不敢扶,扶了被老人讹诈;上海80多岁的老人无人养,自己生活。一个小伙出车祸很多人围观,无人打120,自己打电话。各地杀父母的案例层出不穷。钱文忠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自己为了讲《弟子规》让学生为他准备杀父母的案例,足了一包纸,再谈一些标题就够吓人:

心灵空虚,信仰缺失:

举例1:假活佛行骗,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位自称活佛的人白玛马奥色为张铁林坐床的视频,说张铁林成活佛了,最后四川甘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认定此人为假活佛,就是一个商人。 举例2:于丹现象:2006年十一黄金周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论语》短短7天就红遍大江南北,形成了种于丹现象,于丹成了学术超女,学术明星。但是很多专家对于丹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比如我们的老师陈卫平,就指出了很多的硬伤:比如,于丹把孔子说成了指引人们精神心灵的至圣先师,事实上,孔子的理解并不为人所知,有如丧家之犬,到处碰壁,他们的弟子也没有于丹讲的那么忠从,广为传播孔子思想,其实陈蔡绝粮之时,孔子的很多弟子都离开了,孔子的两大心腹弟子子贡和冉求都离他而去。

教育去中国化:举例:强化英语的作用,强制所有人学习英语,而不是选修。而中文却被边缘化,古文很多人都读不懂了,就连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读不懂。举例:画家陈丹青2000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博导,4年招不到一个硕士,博士因为英语分数不够而无法录取,最后愤而辞去了清华大学职务。鲁讯老先生的文章被请了出去,现在连古诗词都放删除(上海小学一年级课本删除所有诗词)。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比如对物植物的介绍都有问题。

教育重技能,轻文化,举例,比如,中国的文字是很有文化意义的,但是现在的新华字典却把它简单化,比如清朝一个学堂叫“澄衷蒙学堂”,校长自己编了一个语言课本,叫《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四卷八册,选3291个汉字,插图762篇,天。《新华字典》释义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气候;季节、时节;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们居住的地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至高无上曰天”,然后对十一岁以上学生这样解释天空

——“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俞远则愈薄。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物,《新华字典》解释有二:东西;“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为,凡生天地之间者皆曰物,分动物、植物、矿物。党:《新华字典》的首要义项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义项为——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第三义项为偏袒,最后一个是——旧时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五百家为党,如乡党、党人”;这是对十岁以下,对十一岁以上的更进一步:“周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党,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则为偏党朋党之党。”前者没有知识,自始至终不告诉读者“党”的本义,由近及远远而无根;后者由知识生发意义,令人信服。

2.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核心

道家是一种“出世”之学,大多都是事业不顺心,受到挫折,家庭不幸福的人往往容易从道家思想中找到心灵的共鸣,从现世退出来,回到原来的的简单状态。东晋时代的大隐士陶渊明三次为官不顺最后才辞官出世。

佛教既不是入世之说,也不是出世之说,而是修“来世”。有一个宗教学的同学读研期间出家为僧的例子。还未入世何来出世,更不要谈修来世。

二、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历史悠久,从孔子创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儒家有十三部经典,儒家本来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把火就把《乐经》给烧了,就只剩下五经了。

《左传》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也是文学名著;《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两部著作。

《礼记》西汉时期的戴圣对秦汉以前的汉族礼仪的记录;

《孝经》是孔子后人记录的关于孝的伦理思想的书。

《尔雅》是辞书之祖,第一部词典,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

1.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儒家文化对于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与规范体现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而核心就是仁,我们学习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就是理解仁。对仁的解释孔子、孟子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孔子把仁做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孔子论述仁是与弟子颜渊(颜回)的一段对话,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进一步追问,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仁的内容:这就是仁的内容,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认为他做到了仁。规范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者要有五种品德,保持尊严和恭敬,就不会招到侮辱;待人要宽厚,支使百姓,百姓不怨恨,以团结更多的人;言出令从,具有威信,这样别人才愿意为你任用;善于思考,行动果断,这样在工作中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善于给别人带来实惠和好处,就可以使人尽力地工作。

孝悌:孔子认为恢复周礼就是仁,而周礼是建立在宗法“亲亲”的基础上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做为仁的基础和前提,要做一个仁者,首先必须懂得孝悌,行孝悌。孝悌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行,孝就是对父母还报以爱,对父母孝顺,悌就是对兄弟姐妹的友爱,爱护兄弟姐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首先要孝悌,学习都是次要的。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了孝悌的品德,这就是君子的本,立了本,就入了道。

有人对孔子的孝道认为是迂腐的,落后的,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实是对孔子的误解,是后人对孔子的刻意改造。孔子对孝的认识很全面。孝悌并不是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孝悌也不是单方面只是儿子的事。孝悌是双方的,是互动的,“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另外,孝悌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是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兄长,父母兄长做得符合礼仪的,要听从,如果父母做说得话做得事不符合礼仪规范。这个时候怎么做呢?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

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几,微也,父母如果有过,应当向父母进谏,但是进谏的方式应该是和气悦色,以温柔的声音微微表露自己的意见,只要让父母觉察到自己的观点即可,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有道理,就大声训斥父母,指出他们的不对,并要求父母该如何如何,这样做是孔子不允许的。是不符合孝的。

领导干部不尽孝道例子: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死刑,有1300多万的非法财产,却不尽孝道,父母和弟妹却很清贫,父母住的破房子,弟弟是个临时工,妹妹是农民。但是他却对妻子的亲属很照顾,两个妻弟都因为他得到提拔。

领导干部尽“孝”的例子:周永康修祖坟。

(2)仁是主动的,自觉的德性。不需要我们去费力去到处找,不用到书中求,也不用向别人学,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尔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喜爱仁道的人和憎恶不仁道的人。真正喜爱仁道的人,他觉得世上再没有比仁道更可爱的事物了。真正憎恶不仁道的人,他实行仁道,不使不仁道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真有人肯花一天的功夫用力在仁道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这种人,但是我还没见过啊!所以,孔子承认人性的缺点,人人都有欲望,但是人人都有做好事,做正确的事的能力,孔子不是要消除人性的不足和缺点,这是办不到的,而是要让人保持做好事,做符合仁德的愿望,所以,孔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有这种自觉做仁义之事的自觉愿望。孟子说讲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怜悯之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这就是一种本能,一种本心,孟子说,如果你连这种本心也没有,那你就不是人,没有达到做人的最低标准。反观现在,我们在讨论一个老人跌到要不要扶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伪命题,老人跌倒,你看见了,你就应该有测隐之心,出于道德的本能你就应该去扶一下,而不是考虑对方是不是要讹我。现在我们给道德加上了太多的功利主义让道德蒙上一层灰。

道德应当是一种自觉,而不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举一个电车难题。

实现仁的方法:那么如何实现仁呢,孔子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雍也》)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你就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需求要满足。反过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我不愿意他人如何对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孔子认为仁者简单说就是爱别人,这一点孟子做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

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 义利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义利关系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处理好义利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必要认真学习儒家的义利观。

义、利含义:所谓义就是道义、道德、公正、正义;利就是私利,个人利益。

(1)见利思义。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呢,这是义利观的核心,孔孟认为,人不可不重义,也不能离开利,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应当是统率和从属的关系,应当用义来统率利,用义节制利,个人的利获取应当符合义的原则,应当有助于促进义的实现,为了利而失义是绝对不允许的。子路问成人,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就是说子路问如何才是完美的人,孔子说,有如藏武仲(鲁国大夫)的智慧,公绰之(孟公绰chuo)寡欲,卞庄子的勇武,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文饰,可以成为一个完人,又说,现在完人不必如此,见有利可图,就要想到是否符合道义,见到紧急情况勇于献出生命,与他人的约定,时间虽久,但不忘当初许下的谎言,做到这些就成为完人了。

(2)重义轻利。孔子赞赏自己的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强调的是道德上的幸福感,而不是物质的享受。领导干部要向颜回学习啊,清淡饮食,简装素行。彭更曾问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回答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孟子的意思是只要符合道,吃多少都行,否则,一碗饭也不行,领导干部可以爱财,但要取之有道,贪污受贿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不可取。如果义利可以兼得最好,这也是理想的境界,但如果两者不能两全,有冲突的话,必须先义后利,舍义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孟子就有一个比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舍利取义。朱熹在义利选择上,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利永远在义后,获得道德上的满足感。

3. 追求“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的最高追求

儒家文化虽然庞杂,但其基本精神可以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一直以来都是历代读书人和为官都追求的最高目标,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庄子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儒家吸纳了这一思想,孔子讲“学而优则仕”实则讲内圣外王,孟子讲人性皆善,将其推广社会范围,实行仕政,也就是外王。但是宋以前,正统儒家基本不采用这一术语,但这一思想还是有的。宋代理

学大师程颢最先采用这一术语,以后开始广泛使用,尤其到了近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家们更是喜欢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家思想。

(1)内圣外王的内涵。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贤达的人,外王就是身任天下,利济群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俗地讲就是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政治抱负。两者是不可分的,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和前提,外王是内圣的目的与理想。追求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最高目标,如果能实现当然最好,但是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做到内圣,待时机成熟时再寻求外王。所以,孟子说:“究其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追求内圣外王一直以来都是古代读书人和为官的人追求的人生信条和最高理想,也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东汉的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还要现在比较热的曾国藩和陈庭敬,曾国藩学问做得好,官做得也大,是内圣外王的典型代表。是领导干部要学习的榜样。还有一个人是陈廷敬,这个人知道的人可能少些,是因为王岐山在卸任北京市市长时给领导干部推荐读一本书,就是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写就是清朝反腐名臣陈廷敬,陈廷敬被康熙皇帝称为完人,是最接近儒家内圣外王的人。

讲一下陈廷敬的事迹。陈廷敬治理腐败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也是王极力推荐的原因。比如打老虎要从身边人先开始,一步步打掉大老虎。推荐领导干部读一读,陈廷敬晚年告老还乡总结他为官之道,用了五个字:等、忍、稳、狠、隐。

(2)内圣外王的时代发展。我们要对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做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不能教条,要把它的精华吸引进来。内圣外王的思想也是一直在进步,不断地被后人赋予新的内含。 最突出的就是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学对内圣外王思想的发展,提出:“返本开新”,返本就是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新就是开当代科学、民主之新,给外王赋予民主科学的新内涵。随时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也应当有所发展,关键是我们如何解读它。

三、领导干部如何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内驱力

1. 领导干部先做一个合格的“人”

做一个合格的人看似是再简单不过,实则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却并非易事,甚至有的人穷其一生都达不到做一个合格的人的要求。

举例: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说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太简单了,于是就答应了可是渐渐地国王发现,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总数是2的64次方减1,需要全世界两千多年全部的小麦都不够。

(1)领导干部要有“四心”。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如果从政的人对老百姓实施的是仁政,能够怜悯体恤百姓,那你管理国家就像掌控手掌里运转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怎么做到呢,其实不难就是人要有四心,即:测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如果人连这四心都没有,那就不能称其为人了。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四心,都不能称其为人,举例2014年2月11号,河南沁阳的一种公路上两辆车相撞,其中一辆车里坐的就是本地市公安局纪检书记,在这次车祸中被撞身亡了,可气的是车上还坐着另外三位领导干部,他们在发现车祸以后没有选择救人,而是悄悄离开,直到一年半以后警察调查以后才承认此事。这些领导干部连最起码的测隐之心都没有。山西女贪官杨晓波、张秀萍与多人通奸,长期与多名上下级官员保持男女关系,这就是官妓,杨晓波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张秀萍是哲学博士,真是讽刺,难道哲学就是教你如何与别人通奸吗?这些领导干部哪里还有点点孟子讲的羞恶之心。

(2)处理好家庭关系。儒家文化中对家庭关系看得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才有家各万事兴的说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近些年出现的绝大部分腐败案件都是因为家庭出了问题,或者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导致官场失利。 举例: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李春城,令计划这些大老虎的落马多多少少都和他们的家庭出问题有关系,如果能处理好家庭关系有可能挽救他们的政治生命。咱们黑龙江走出去的衣俊卿,已经做到了中央编译局局长,前途无量,可惜一个女博士常艳从半路杀出来,大好前程尽毁,实在是太可惜了。

孝敬父母。孝道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仁的重要组成。

这个孝首先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不应该把孝作个样子给别人看。举例:

爱护兄弟姐妹。我们能有兄弟姐妹已经是一种福气了,以后80后、90后。00后想要兄弟姐妹也没了了。这一点领导干部往往更难一些,因为亲情和事业往往会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就要坚持原则了,必要时要大义灭亲。

2. 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义利关系

(1)追求政治的物质利益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

重庆丰都一个美女公务员29岁秦丽,利用晚上时间摆地摊赚点钱,减轻房贷压力。父亲是局长,这应当是合理的。

(2)义利发生冲突时要重义轻利。

3. 领导干部要追求“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之道作为儒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地以来都是古人毕生追求的理想,我们领导

干部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1)追求与内圣外王与我们的信仰并不矛盾。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就包含高尚的道德要求,如果我们实现的共产主义是道德低下的人,这样的共产主义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举例,有的领导干部刚开始也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因为有人给你送钱,你收了钱,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慢慢地你就放弃了以前的念头,慢慢就真变成一个道德沦丧的坏人。举例一个

当你事业有成时,你别忘了胸怀天下,帮助别人。而当你人生不如意,不顺时,千万不能自报自弃,更应当注重自己的品行,提高道德修养,尽可能成为一个圣贤之人,如果有机会,你还是会再一次成功的。举一个古代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秋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领导干部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对道德品行的修炼,不能因一两次挫折就放弃。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上一届的学员帮助职业学院的贫困学生。 总结:儒家文化十分博大精深,我们领导干部要学习儒家文化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文化变成一种自觉的内驱力。

弘扬儒家文化,激发领导干部的内驱力

先由一个案例引出这专题:

2014年9月24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且做了重要讲话

早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参观儒家圣地曲阜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翻阅,说要“读一读”;孔子学院院长:杨朝明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汤一介是著名哲学家汤用彤的儿子,汤用彤哈佛三杰(陈寅恪,吴宓)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精神领袖人物,是唯一还活着的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人。他最在的贡献就是提出集全国之力编撰《儒藏》

一、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儒家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归

(1)传统文化被丢掉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把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扫进历史的垃圾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在倡导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遭到错杀。在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哈就像一个糊涂的老太„„”。

(2)传统文化丢失恶果显现:

道德缺失:没有公德,亲戚到台湾旅游的见闻;自己去河边看见随手垃圾

人情淡漠,人性冷漠:举老人跌没人扶,不敢扶,扶了被老人讹诈;上海80多岁的老人无人养,自己生活。一个小伙出车祸很多人围观,无人打120,自己打电话。各地杀父母的案例层出不穷。钱文忠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自己为了讲《弟子规》让学生为他准备杀父母的案例,足了一包纸,再谈一些标题就够吓人:

心灵空虚,信仰缺失:

举例1:假活佛行骗,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位自称活佛的人白玛马奥色为张铁林坐床的视频,说张铁林成活佛了,最后四川甘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认定此人为假活佛,就是一个商人。 举例2:于丹现象:2006年十一黄金周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论语》短短7天就红遍大江南北,形成了种于丹现象,于丹成了学术超女,学术明星。但是很多专家对于丹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比如我们的老师陈卫平,就指出了很多的硬伤:比如,于丹把孔子说成了指引人们精神心灵的至圣先师,事实上,孔子的理解并不为人所知,有如丧家之犬,到处碰壁,他们的弟子也没有于丹讲的那么忠从,广为传播孔子思想,其实陈蔡绝粮之时,孔子的很多弟子都离开了,孔子的两大心腹弟子子贡和冉求都离他而去。

教育去中国化:举例:强化英语的作用,强制所有人学习英语,而不是选修。而中文却被边缘化,古文很多人都读不懂了,就连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读不懂。举例:画家陈丹青2000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博导,4年招不到一个硕士,博士因为英语分数不够而无法录取,最后愤而辞去了清华大学职务。鲁讯老先生的文章被请了出去,现在连古诗词都放删除(上海小学一年级课本删除所有诗词)。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比如对物植物的介绍都有问题。

教育重技能,轻文化,举例,比如,中国的文字是很有文化意义的,但是现在的新华字典却把它简单化,比如清朝一个学堂叫“澄衷蒙学堂”,校长自己编了一个语言课本,叫《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四卷八册,选3291个汉字,插图762篇,天。《新华字典》释义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气候;季节、时节;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们居住的地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至高无上曰天”,然后对十一岁以上学生这样解释天空

——“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俞远则愈薄。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物,《新华字典》解释有二:东西;“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为,凡生天地之间者皆曰物,分动物、植物、矿物。党:《新华字典》的首要义项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义项为——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第三义项为偏袒,最后一个是——旧时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五百家为党,如乡党、党人”;这是对十岁以下,对十一岁以上的更进一步:“周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党,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则为偏党朋党之党。”前者没有知识,自始至终不告诉读者“党”的本义,由近及远远而无根;后者由知识生发意义,令人信服。

2.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核心

道家是一种“出世”之学,大多都是事业不顺心,受到挫折,家庭不幸福的人往往容易从道家思想中找到心灵的共鸣,从现世退出来,回到原来的的简单状态。东晋时代的大隐士陶渊明三次为官不顺最后才辞官出世。

佛教既不是入世之说,也不是出世之说,而是修“来世”。有一个宗教学的同学读研期间出家为僧的例子。还未入世何来出世,更不要谈修来世。

二、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历史悠久,从孔子创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儒家有十三部经典,儒家本来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把火就把《乐经》给烧了,就只剩下五经了。

《左传》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也是文学名著;《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两部著作。

《礼记》西汉时期的戴圣对秦汉以前的汉族礼仪的记录;

《孝经》是孔子后人记录的关于孝的伦理思想的书。

《尔雅》是辞书之祖,第一部词典,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

1.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儒家文化对于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与规范体现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而核心就是仁,我们学习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就是理解仁。对仁的解释孔子、孟子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孔子把仁做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孔子论述仁是与弟子颜渊(颜回)的一段对话,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进一步追问,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仁的内容:这就是仁的内容,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认为他做到了仁。规范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者要有五种品德,保持尊严和恭敬,就不会招到侮辱;待人要宽厚,支使百姓,百姓不怨恨,以团结更多的人;言出令从,具有威信,这样别人才愿意为你任用;善于思考,行动果断,这样在工作中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善于给别人带来实惠和好处,就可以使人尽力地工作。

孝悌:孔子认为恢复周礼就是仁,而周礼是建立在宗法“亲亲”的基础上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做为仁的基础和前提,要做一个仁者,首先必须懂得孝悌,行孝悌。孝悌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行,孝就是对父母还报以爱,对父母孝顺,悌就是对兄弟姐妹的友爱,爱护兄弟姐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首先要孝悌,学习都是次要的。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了孝悌的品德,这就是君子的本,立了本,就入了道。

有人对孔子的孝道认为是迂腐的,落后的,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实是对孔子的误解,是后人对孔子的刻意改造。孔子对孝的认识很全面。孝悌并不是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孝悌也不是单方面只是儿子的事。孝悌是双方的,是互动的,“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另外,孝悌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是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兄长,父母兄长做得符合礼仪的,要听从,如果父母做说得话做得事不符合礼仪规范。这个时候怎么做呢?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

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几,微也,父母如果有过,应当向父母进谏,但是进谏的方式应该是和气悦色,以温柔的声音微微表露自己的意见,只要让父母觉察到自己的观点即可,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有道理,就大声训斥父母,指出他们的不对,并要求父母该如何如何,这样做是孔子不允许的。是不符合孝的。

领导干部不尽孝道例子: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死刑,有1300多万的非法财产,却不尽孝道,父母和弟妹却很清贫,父母住的破房子,弟弟是个临时工,妹妹是农民。但是他却对妻子的亲属很照顾,两个妻弟都因为他得到提拔。

领导干部尽“孝”的例子:周永康修祖坟。

(2)仁是主动的,自觉的德性。不需要我们去费力去到处找,不用到书中求,也不用向别人学,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尔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喜爱仁道的人和憎恶不仁道的人。真正喜爱仁道的人,他觉得世上再没有比仁道更可爱的事物了。真正憎恶不仁道的人,他实行仁道,不使不仁道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真有人肯花一天的功夫用力在仁道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这种人,但是我还没见过啊!所以,孔子承认人性的缺点,人人都有欲望,但是人人都有做好事,做正确的事的能力,孔子不是要消除人性的不足和缺点,这是办不到的,而是要让人保持做好事,做符合仁德的愿望,所以,孔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有这种自觉做仁义之事的自觉愿望。孟子说讲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怜悯之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这就是一种本能,一种本心,孟子说,如果你连这种本心也没有,那你就不是人,没有达到做人的最低标准。反观现在,我们在讨论一个老人跌到要不要扶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伪命题,老人跌倒,你看见了,你就应该有测隐之心,出于道德的本能你就应该去扶一下,而不是考虑对方是不是要讹我。现在我们给道德加上了太多的功利主义让道德蒙上一层灰。

道德应当是一种自觉,而不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举一个电车难题。

实现仁的方法:那么如何实现仁呢,孔子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雍也》)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你就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需求要满足。反过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我不愿意他人如何对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孔子认为仁者简单说就是爱别人,这一点孟子做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

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 义利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义利关系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处理好义利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必要认真学习儒家的义利观。

义、利含义:所谓义就是道义、道德、公正、正义;利就是私利,个人利益。

(1)见利思义。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呢,这是义利观的核心,孔孟认为,人不可不重义,也不能离开利,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应当是统率和从属的关系,应当用义来统率利,用义节制利,个人的利获取应当符合义的原则,应当有助于促进义的实现,为了利而失义是绝对不允许的。子路问成人,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就是说子路问如何才是完美的人,孔子说,有如藏武仲(鲁国大夫)的智慧,公绰之(孟公绰chuo)寡欲,卞庄子的勇武,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文饰,可以成为一个完人,又说,现在完人不必如此,见有利可图,就要想到是否符合道义,见到紧急情况勇于献出生命,与他人的约定,时间虽久,但不忘当初许下的谎言,做到这些就成为完人了。

(2)重义轻利。孔子赞赏自己的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强调的是道德上的幸福感,而不是物质的享受。领导干部要向颜回学习啊,清淡饮食,简装素行。彭更曾问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回答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孟子的意思是只要符合道,吃多少都行,否则,一碗饭也不行,领导干部可以爱财,但要取之有道,贪污受贿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不可取。如果义利可以兼得最好,这也是理想的境界,但如果两者不能两全,有冲突的话,必须先义后利,舍义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孟子就有一个比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舍利取义。朱熹在义利选择上,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利永远在义后,获得道德上的满足感。

3. 追求“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的最高追求

儒家文化虽然庞杂,但其基本精神可以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一直以来都是历代读书人和为官都追求的最高目标,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庄子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儒家吸纳了这一思想,孔子讲“学而优则仕”实则讲内圣外王,孟子讲人性皆善,将其推广社会范围,实行仕政,也就是外王。但是宋以前,正统儒家基本不采用这一术语,但这一思想还是有的。宋代理

学大师程颢最先采用这一术语,以后开始广泛使用,尤其到了近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家们更是喜欢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家思想。

(1)内圣外王的内涵。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贤达的人,外王就是身任天下,利济群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俗地讲就是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政治抱负。两者是不可分的,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和前提,外王是内圣的目的与理想。追求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最高目标,如果能实现当然最好,但是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做到内圣,待时机成熟时再寻求外王。所以,孟子说:“究其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追求内圣外王一直以来都是古代读书人和为官的人追求的人生信条和最高理想,也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东汉的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还要现在比较热的曾国藩和陈庭敬,曾国藩学问做得好,官做得也大,是内圣外王的典型代表。是领导干部要学习的榜样。还有一个人是陈廷敬,这个人知道的人可能少些,是因为王岐山在卸任北京市市长时给领导干部推荐读一本书,就是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写就是清朝反腐名臣陈廷敬,陈廷敬被康熙皇帝称为完人,是最接近儒家内圣外王的人。

讲一下陈廷敬的事迹。陈廷敬治理腐败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也是王极力推荐的原因。比如打老虎要从身边人先开始,一步步打掉大老虎。推荐领导干部读一读,陈廷敬晚年告老还乡总结他为官之道,用了五个字:等、忍、稳、狠、隐。

(2)内圣外王的时代发展。我们要对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做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不能教条,要把它的精华吸引进来。内圣外王的思想也是一直在进步,不断地被后人赋予新的内含。 最突出的就是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学对内圣外王思想的发展,提出:“返本开新”,返本就是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新就是开当代科学、民主之新,给外王赋予民主科学的新内涵。随时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也应当有所发展,关键是我们如何解读它。

三、领导干部如何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内驱力

1. 领导干部先做一个合格的“人”

做一个合格的人看似是再简单不过,实则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却并非易事,甚至有的人穷其一生都达不到做一个合格的人的要求。

举例: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说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太简单了,于是就答应了可是渐渐地国王发现,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总数是2的64次方减1,需要全世界两千多年全部的小麦都不够。

(1)领导干部要有“四心”。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如果从政的人对老百姓实施的是仁政,能够怜悯体恤百姓,那你管理国家就像掌控手掌里运转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怎么做到呢,其实不难就是人要有四心,即:测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如果人连这四心都没有,那就不能称其为人了。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四心,都不能称其为人,举例2014年2月11号,河南沁阳的一种公路上两辆车相撞,其中一辆车里坐的就是本地市公安局纪检书记,在这次车祸中被撞身亡了,可气的是车上还坐着另外三位领导干部,他们在发现车祸以后没有选择救人,而是悄悄离开,直到一年半以后警察调查以后才承认此事。这些领导干部连最起码的测隐之心都没有。山西女贪官杨晓波、张秀萍与多人通奸,长期与多名上下级官员保持男女关系,这就是官妓,杨晓波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张秀萍是哲学博士,真是讽刺,难道哲学就是教你如何与别人通奸吗?这些领导干部哪里还有点点孟子讲的羞恶之心。

(2)处理好家庭关系。儒家文化中对家庭关系看得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才有家各万事兴的说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近些年出现的绝大部分腐败案件都是因为家庭出了问题,或者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导致官场失利。 举例: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李春城,令计划这些大老虎的落马多多少少都和他们的家庭出问题有关系,如果能处理好家庭关系有可能挽救他们的政治生命。咱们黑龙江走出去的衣俊卿,已经做到了中央编译局局长,前途无量,可惜一个女博士常艳从半路杀出来,大好前程尽毁,实在是太可惜了。

孝敬父母。孝道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仁的重要组成。

这个孝首先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不应该把孝作个样子给别人看。举例:

爱护兄弟姐妹。我们能有兄弟姐妹已经是一种福气了,以后80后、90后。00后想要兄弟姐妹也没了了。这一点领导干部往往更难一些,因为亲情和事业往往会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就要坚持原则了,必要时要大义灭亲。

2. 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义利关系

(1)追求政治的物质利益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

重庆丰都一个美女公务员29岁秦丽,利用晚上时间摆地摊赚点钱,减轻房贷压力。父亲是局长,这应当是合理的。

(2)义利发生冲突时要重义轻利。

3. 领导干部要追求“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之道作为儒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地以来都是古人毕生追求的理想,我们领导

干部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1)追求与内圣外王与我们的信仰并不矛盾。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就包含高尚的道德要求,如果我们实现的共产主义是道德低下的人,这样的共产主义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举例,有的领导干部刚开始也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因为有人给你送钱,你收了钱,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慢慢地你就放弃了以前的念头,慢慢就真变成一个道德沦丧的坏人。举例一个

当你事业有成时,你别忘了胸怀天下,帮助别人。而当你人生不如意,不顺时,千万不能自报自弃,更应当注重自己的品行,提高道德修养,尽可能成为一个圣贤之人,如果有机会,你还是会再一次成功的。举一个古代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秋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领导干部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对道德品行的修炼,不能因一两次挫折就放弃。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上一届的学员帮助职业学院的贫困学生。 总结:儒家文化十分博大精深,我们领导干部要学习儒家文化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文化变成一种自觉的内驱力。


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习近平总书记谈中华传统文化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夲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 ...查看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 2013-04-27 11:27:01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3年4月28日第2版 4月27日,2013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隆重开讲,此次孟 ...查看


  • 诵读弟子规活动方案
  • 徐楼中心校诵读<二十四孝>.学做文明人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 ...查看


  •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xx中学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88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竞放,四季如春,是传承文明的学园,培育英才的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校精神和连年高位运行的教育教 ...查看


  • 精选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颇深.特向党组织汇报.xx在xx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 ...查看


  •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14-02-01<学习论坛>(郑州)2013年7期 牛安生 核心提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 ...查看


  • 国学应用大师
  • 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国学应用智慧(1)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各位菩萨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来自西马拉雅山这样的佛学大师在同台上演讲.其实在每年都很激动,因为这不仅是学习的盛会,也是交朋友的盛会.我跟刘景斓在讲,每年年终岁首,辞旧迎新的时候 ...查看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查看


  •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 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 ⑴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 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