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室友满意度调查的综述

关于大学生室友满意度调查的综述

摘要: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1国外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由于国外与我国在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学生来源、宿舍人数构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综合所查到的外文资料,国外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早期研究比较关注抑郁症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Sue Ann Ludwig Burchiil 等(1988)的研究表明,室友对抑郁学生表现了更多的拒绝、厌恶和避免接触。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问的互动涉及许多个人信息(较多的负面自我表露) ,并且不如非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间的互动积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双方原本不太好的心情可以得到改善.Jack E.Hokanson 等(1989)的研究表明,只与抑郁症学生有关的精神社会特征包括:(1)与室友较低的社会交往。(2)在这些社会交往中体验到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3)具有较高的生活事件压力。室友们报告了他们对与抑郁症学生之问关系的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及他们对抑郁室友较高水平的攻击行为。SharonJ .Siegel 等(1990)的研究表明,患抑郁症的男生受到了来自室友的消极评价和情感反应,而患抑郁症的女生却报告了她们对正常室友的更多的消极反应。有抑郁症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人际影响是负面的,而他们的室友却认为自己的人际影响是完全积极的嘲.Thomas B Joiner等(1992)的研究表明,在男生中,如果轻度抑郁的学生强烈地寻找认同并具有较低自尊时,他们就会受到室友的拒绝,反之则不会。不会给予别人帮助、不会容忍别人或缺乏移情能力的室友会对那些有较低自尊、寻找认同的抑郁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拒绝忉.Thomas E .JoinerJr .(2003)的调查表明,选择住在一起的室友们自杀指数上填写的内容比被分配住在一起的室友们所填写的内容更接近.宿舍人际关系的压力增加了室友们自杀水平的相似性。

第二,从社会知觉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Shawn E .McNulty 等(1994)对大学新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两项纵向研究。在研究中,被试最初的自我看法能够预测观察者对他们评价的变化,观察者最初的评价能够预测被试自我看法的变化。William B.Swarm,Jr .等(1997)对大学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一次纵向调查,结果表明人际知觉中的信心和准确性经常是分离的。例如,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增强人际知觉的信心,但这两个变量不会增加他们对同伴知觉的准确性.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丰富人际知觉的内容,这种丰富性会建立人际知觉的信心。这种信心一准确性的分离会增加一种可能性:即使在与准确性分离的情况下,信心有时也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町.Emily Pronin(2001)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同伴的了解胜过同伴对他们的了解。其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室友们认为他们对自身的了解超过室友对自身的了解。 第三,有关同伴效应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Ralph Stincbrickncr等(2006)利用大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研究了同伴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他在文中指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表现受到室友的可观测的学业特征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同伴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不重要,只是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同伴效应的方法。Ralph Stinebrickner 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成绩和退学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学习时间的质量和他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上述这些因素在短

期内会受到同伴行为和信念的影响。这一结果也与近期内其他一些研究相一致。例如,Krcmer 和Levy(2003)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与其室友在上大学前的饮酒行为有密切相关。Stinebrickner 和Stinebfickner(2005)的研究发现,如果随机分来的室友把电子游戏带到学校,那么同宿舍学生的学业成绩会较低,并且提出证据证明了成绩的下降是由于打电子游戏使学生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减少。

第四,有关不同种族室友间关系的研究。Colcttc Van Laar 等(2005)考查了和不同种族的室友居住对大学生所持偏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随机分配和自愿结合的情况下,大学生与其室友之间都能减少彼此的偏见。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随机分配还是自愿结合,亚裔美国学生对其他种族室友的态度更倾向于消极。TamaraTowl .Schwen 等(2006)的研究表明随机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种族的大一新生的室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相互之间共同活动少;与那些随机组合在一起的白人学生相比,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不稳定。当白人新生和黑人新生被随机分配到一起时,预测他们之间关系长短的因素是白人新生自动激活的种族态度,而不是他们用来控制具有偏见性反应的动机.

1.2国国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1.2.1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给宿舍人际关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认为: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杨荣(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根据下定义的标准来看,第一个定义比较繁琐,而且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晰。而第二个定义仅仅将宿舍成员之间的联结限定在宿舍。其实,不仅仅是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同宿舍成员共同上课、上自习、吃饭和上街等等都会有利于建立宿舍人际关系.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中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

1.2.2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研究者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姚本先(1995)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融洽型,一种为淡漠型。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类型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从微观上来看,宿舍单个成员问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李宏翰(2004)指出入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人际相处障碍类型从轻到重可以分为人际失谐(或称人际紧张) 、人际敌视(或称人际僵局) 、人际冲突(或称人际争斗) .

1.2.3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合适的、统一的在信效度方面较为理想的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问卷和量表.孙西军(1985)利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探讨。毛小玲等(2005)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与宿舍的特点,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问卷题目包含四个因子: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性、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杨荣(2005)在硕士论文中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第二部分调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和归因倾向:第三部分调查应对方式.同时,她还对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同学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进行改编,制定出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

1.2.4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2.4.1个人背景因素

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都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性别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男生对宿舍交往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与学习方面;女生对宿舍交往与学习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方面。毛小玲等(2005)认为在宿舍人际关系性别比较中,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人际冲突和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际和谐和亲融性上略高于男生。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宿舍交往情况要优于男生;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交谈;男女生在宿舍冲突的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冲突的激烈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宿舍的际冲突要比女生激烈胁1。杨荣(2005)的研究表明: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对男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另外“性格内向”、“害羞”、“擅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对男生的影响也较女生大。但“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更大。

年级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有年级差异,一年级问题最多,二、三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少。赵富才等(1999)和古吉慧(2003)等对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中重要的一项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毛小玲等(2005)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二、大一学生融洽,其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

城乡差异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照顾体贴他人方面强于城市大学生.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恤1.卢宁(2005)的研究表明,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较大程度的自我和谐。因此,有必要强调对农村大学生的早期关注.

经济状况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高的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学生,其次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上等的大学生,而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下等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低啪。

1.2.4.2管理制度

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有班干部的宿舍管理优于无班干部的宿舍,不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气氛好于相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不同专业的混合宿舍,其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优于同班学生宿舍,因此建议学校实行互补式的搭配住宿方式。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学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会化水平、院系辅导员的重视、班级自身的管理等并没有成为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系的大学生对外来因素介入宿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个体化宿舍生活的趋向明显。总体上显示出学生对调整宿舍的要求并不迫切,但也反映出人们对宿舍组成上的一些认知取向,如对自主调整、自由组合、生活习惯相近的重视,期望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减少宿舍生活的适应成本,而对成员是否是同乡、老师来主导宿舍的构成等不太同意。

1.2.4.3心理社会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既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中,除了一般人际吸引的因素,如时空的接近、态度的相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外表相悦、个性吸引等因素外。研究者们还发现了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

岳庆利等(2004)对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宿舍成员的相互

沟通对宿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降低宿舍人际交往压力的重要手段㈨.杨荣(2005)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师专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

李林英(2005)在个案报告中指出,缺乏自我表露是导致当事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Shalina CHW ,Bond MH(1099)的研究也表明,缺乏自我表露会导致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噙1。

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体育系的大学生在对自我和室友的感知方向存在差异。感受到室友的生活和存在给自己造成压力的比例大大超过感到自己给室友造成压力的比例。对宿舍成员间相互理解互动的认识也存在明显不同,总认为自己能够经常主动地理解室友,而认为室友对自己的理解总是很少,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有类似之处。

1.2.5宿舍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陈青萍(2002)对大学生宿舍生活常出现的心理适应障碍表现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表明,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而脆弱,认识能力不完善、充满激情而难以自控的特点,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出现一些偏颇行为。大学生常出现的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偏头疼等都与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有关。

李宏翰(2004)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文中指出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人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而人际相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更微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更突出。肖建伟(2005)对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6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采用团体辅导或团体咨询的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的比较多,效果也很好删,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并不多。杨荣(2005)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对同质组和异质组的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对改善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主要能有效地改善当前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的学生,对其他正常者也能起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李林英(2005)报告了一个个案研究.在研究中她选取了自我表露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策略,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认识并改变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知,认识到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具体运用,从而使来访者摆脱了心理压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卢宁(2005)采用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了大学生宿舍团体咨询。结果表明,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

1.3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宿舍人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缺乏以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较复杂,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没有一个系统、标准的评定,各研究者所自编的问卷角度不同,因而只从某一侧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同时,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宿舍文化与宿舍管理方面,其中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干预研究更少.例如,杨荣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对存在宿舍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进行了干预,但这个研究缺乏对照组检验其有效性,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

综合以上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有必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评定宿舍人际关系的指标系统;第二,进一步规范实验程序,以确实检验干预研究的效果与可信度;第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把握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之前及早介入;第四,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正在重视同伴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其中宿舍室友之间的互相影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把握同伴关系理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室友满意度调查的综述

摘要: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1国外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由于国外与我国在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学生来源、宿舍人数构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综合所查到的外文资料,国外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早期研究比较关注抑郁症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Sue Ann Ludwig Burchiil 等(1988)的研究表明,室友对抑郁学生表现了更多的拒绝、厌恶和避免接触。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问的互动涉及许多个人信息(较多的负面自我表露) ,并且不如非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间的互动积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双方原本不太好的心情可以得到改善.Jack E.Hokanson 等(1989)的研究表明,只与抑郁症学生有关的精神社会特征包括:(1)与室友较低的社会交往。(2)在这些社会交往中体验到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3)具有较高的生活事件压力。室友们报告了他们对与抑郁症学生之问关系的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及他们对抑郁室友较高水平的攻击行为。SharonJ .Siegel 等(1990)的研究表明,患抑郁症的男生受到了来自室友的消极评价和情感反应,而患抑郁症的女生却报告了她们对正常室友的更多的消极反应。有抑郁症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人际影响是负面的,而他们的室友却认为自己的人际影响是完全积极的嘲.Thomas B Joiner等(1992)的研究表明,在男生中,如果轻度抑郁的学生强烈地寻找认同并具有较低自尊时,他们就会受到室友的拒绝,反之则不会。不会给予别人帮助、不会容忍别人或缺乏移情能力的室友会对那些有较低自尊、寻找认同的抑郁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拒绝忉.Thomas E .JoinerJr .(2003)的调查表明,选择住在一起的室友们自杀指数上填写的内容比被分配住在一起的室友们所填写的内容更接近.宿舍人际关系的压力增加了室友们自杀水平的相似性。

第二,从社会知觉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Shawn E .McNulty 等(1994)对大学新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两项纵向研究。在研究中,被试最初的自我看法能够预测观察者对他们评价的变化,观察者最初的评价能够预测被试自我看法的变化。William B.Swarm,Jr .等(1997)对大学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一次纵向调查,结果表明人际知觉中的信心和准确性经常是分离的。例如,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增强人际知觉的信心,但这两个变量不会增加他们对同伴知觉的准确性.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丰富人际知觉的内容,这种丰富性会建立人际知觉的信心。这种信心一准确性的分离会增加一种可能性:即使在与准确性分离的情况下,信心有时也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町.Emily Pronin(2001)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同伴的了解胜过同伴对他们的了解。其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室友们认为他们对自身的了解超过室友对自身的了解。 第三,有关同伴效应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Ralph Stincbrickncr等(2006)利用大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研究了同伴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他在文中指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表现受到室友的可观测的学业特征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同伴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不重要,只是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同伴效应的方法。Ralph Stinebrickner 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成绩和退学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学习时间的质量和他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上述这些因素在短

期内会受到同伴行为和信念的影响。这一结果也与近期内其他一些研究相一致。例如,Krcmer 和Levy(2003)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与其室友在上大学前的饮酒行为有密切相关。Stinebrickner 和Stinebfickner(2005)的研究发现,如果随机分来的室友把电子游戏带到学校,那么同宿舍学生的学业成绩会较低,并且提出证据证明了成绩的下降是由于打电子游戏使学生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减少。

第四,有关不同种族室友间关系的研究。Colcttc Van Laar 等(2005)考查了和不同种族的室友居住对大学生所持偏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随机分配和自愿结合的情况下,大学生与其室友之间都能减少彼此的偏见。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随机分配还是自愿结合,亚裔美国学生对其他种族室友的态度更倾向于消极。TamaraTowl .Schwen 等(2006)的研究表明随机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种族的大一新生的室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相互之间共同活动少;与那些随机组合在一起的白人学生相比,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不稳定。当白人新生和黑人新生被随机分配到一起时,预测他们之间关系长短的因素是白人新生自动激活的种族态度,而不是他们用来控制具有偏见性反应的动机.

1.2国国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1.2.1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给宿舍人际关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认为: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杨荣(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根据下定义的标准来看,第一个定义比较繁琐,而且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晰。而第二个定义仅仅将宿舍成员之间的联结限定在宿舍。其实,不仅仅是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同宿舍成员共同上课、上自习、吃饭和上街等等都会有利于建立宿舍人际关系.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中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

1.2.2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研究者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姚本先(1995)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融洽型,一种为淡漠型。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类型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从微观上来看,宿舍单个成员问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李宏翰(2004)指出入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人际相处障碍类型从轻到重可以分为人际失谐(或称人际紧张) 、人际敌视(或称人际僵局) 、人际冲突(或称人际争斗) .

1.2.3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合适的、统一的在信效度方面较为理想的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问卷和量表.孙西军(1985)利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探讨。毛小玲等(2005)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与宿舍的特点,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问卷题目包含四个因子: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性、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杨荣(2005)在硕士论文中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第二部分调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和归因倾向:第三部分调查应对方式.同时,她还对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同学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进行改编,制定出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

1.2.4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2.4.1个人背景因素

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都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性别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男生对宿舍交往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与学习方面;女生对宿舍交往与学习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方面。毛小玲等(2005)认为在宿舍人际关系性别比较中,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人际冲突和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际和谐和亲融性上略高于男生。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宿舍交往情况要优于男生;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交谈;男女生在宿舍冲突的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冲突的激烈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宿舍的际冲突要比女生激烈胁1。杨荣(2005)的研究表明: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对男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另外“性格内向”、“害羞”、“擅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对男生的影响也较女生大。但“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更大。

年级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有年级差异,一年级问题最多,二、三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少。赵富才等(1999)和古吉慧(2003)等对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中重要的一项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毛小玲等(2005)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二、大一学生融洽,其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

城乡差异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照顾体贴他人方面强于城市大学生.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恤1.卢宁(2005)的研究表明,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较大程度的自我和谐。因此,有必要强调对农村大学生的早期关注.

经济状况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高的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学生,其次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上等的大学生,而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下等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低啪。

1.2.4.2管理制度

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有班干部的宿舍管理优于无班干部的宿舍,不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气氛好于相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不同专业的混合宿舍,其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优于同班学生宿舍,因此建议学校实行互补式的搭配住宿方式。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学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会化水平、院系辅导员的重视、班级自身的管理等并没有成为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系的大学生对外来因素介入宿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个体化宿舍生活的趋向明显。总体上显示出学生对调整宿舍的要求并不迫切,但也反映出人们对宿舍组成上的一些认知取向,如对自主调整、自由组合、生活习惯相近的重视,期望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减少宿舍生活的适应成本,而对成员是否是同乡、老师来主导宿舍的构成等不太同意。

1.2.4.3心理社会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既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中,除了一般人际吸引的因素,如时空的接近、态度的相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外表相悦、个性吸引等因素外。研究者们还发现了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

岳庆利等(2004)对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宿舍成员的相互

沟通对宿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降低宿舍人际交往压力的重要手段㈨.杨荣(2005)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师专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

李林英(2005)在个案报告中指出,缺乏自我表露是导致当事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Shalina CHW ,Bond MH(1099)的研究也表明,缺乏自我表露会导致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噙1。

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体育系的大学生在对自我和室友的感知方向存在差异。感受到室友的生活和存在给自己造成压力的比例大大超过感到自己给室友造成压力的比例。对宿舍成员间相互理解互动的认识也存在明显不同,总认为自己能够经常主动地理解室友,而认为室友对自己的理解总是很少,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有类似之处。

1.2.5宿舍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陈青萍(2002)对大学生宿舍生活常出现的心理适应障碍表现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表明,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而脆弱,认识能力不完善、充满激情而难以自控的特点,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出现一些偏颇行为。大学生常出现的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偏头疼等都与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有关。

李宏翰(2004)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文中指出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人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而人际相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更微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更突出。肖建伟(2005)对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6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采用团体辅导或团体咨询的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的比较多,效果也很好删,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并不多。杨荣(2005)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对同质组和异质组的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对改善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主要能有效地改善当前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的学生,对其他正常者也能起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李林英(2005)报告了一个个案研究.在研究中她选取了自我表露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策略,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认识并改变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知,认识到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具体运用,从而使来访者摆脱了心理压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卢宁(2005)采用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了大学生宿舍团体咨询。结果表明,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

1.3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宿舍人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缺乏以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较复杂,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没有一个系统、标准的评定,各研究者所自编的问卷角度不同,因而只从某一侧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同时,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宿舍文化与宿舍管理方面,其中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干预研究更少.例如,杨荣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对存在宿舍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进行了干预,但这个研究缺乏对照组检验其有效性,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

综合以上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有必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评定宿舍人际关系的指标系统;第二,进一步规范实验程序,以确实检验干预研究的效果与可信度;第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把握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之前及早介入;第四,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正在重视同伴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其中宿舍室友之间的互相影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把握同伴关系理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关于大学生寝室关系的调查报告
  • 关于大学生寝室关系的 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01班 姓名学号:阮庆丰 20136901 李枭虓 20136901 指导老师:胡悟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5月20日 一.前言 步入大学后,班级的涵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 ...查看


  •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年 级:成型112 学 号: 11080300xx 11080300xx 11080300xx 学生姓名:李xx ...查看


  • 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调查
  • 学院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目录 调查正式部分 ........................................................................................... ...查看


  • 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 武汉科技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调查 报 告 书 题目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姓名 ××× 专业 ××× 班级 ×××班 学号 ××× ××××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20 ...查看


  • 关于大学生网购现象的市场调研
  • 关于大学生网购现象的市场调研 英141班 沈静雯149134021马晴晴149134020 唐宏燕149134023孙书琦149134022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简介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 ...查看


  • 大一新生适应性调查报告
  • 大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任务报告 院 别: 专 业: 2015级 完 成 人: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告别了高中,踏进了新的大学生活,一切都是如此新鲜,我相信很多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总是充 ...查看


  • ()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 商业褫角 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一汤俊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f摘要]本文从顾客满意的基本理论.影响因素.与顾客忠诚的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还回顾了国内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顾客满意的基础理论研究 ...查看


  • 宿舍人际关系为何如此复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透视①
  •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透视① 宿舍人际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近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状况,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对宿舍关系表示满意,其他选择更多是抱怨. ...查看


  •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自我(self )是心理学中最早出现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起点.由于它独一无二地代表着个体的存在,因而, 长期受到学者们的热情关注,而其中的自尊( self-estee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