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doc

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

蔡维灿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福建三明 365000)

内容提要: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文章分析比较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阐述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若干特点。针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明确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文章最后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本文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为创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机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其发展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一度兴起针对企业责任的研究,并逐步分化为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前者的基本理念是股东拥有企业,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相关者利益。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同时也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当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提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时,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创建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企业一般管理层面,站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少量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绩效,而很少见以此为视角讨论企业财务战略,即少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蔡维灿(1959-),男,福建三明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内控系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法等。

1

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有何影响和启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战略与传统的财务战略有何区别?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框架应如何构建?采取何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实现?这正是本文着力尝试研究的内容,作者希望能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做出有益探索,同时对企业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二、文献回顾、研究假设及基本框架

利益相关者思想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他认为只有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种“共赢”关系时,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地运转,他在《道德情操理论》(2004年)与《国富论》(2003年)中都曾有这样的观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现实背景有着紧密关系的。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其经济制度与法律框架体系中企业推行“股东至上”的美英等国的经济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而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有更多体现利益相关者思想的新生经济体的德日等国的经济却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诸多学者认为形成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奉行“股东至上”企业治理模式,强调股东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企业运行必须且只能为股东利润最大化服务。但是, 这一模式运行的结果可能损害公司雇员等相关者利益,甚至可能丧失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利益相关者各方开始积极行动, 促使美国许多州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考虑相关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修改公司法, 从而促进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也就是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 2002) 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 其活动能够影响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本文赞同此观点。中外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在企业本质界定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客户等, 这些主体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来越强的今天, 特别是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的新型企业, 人力资本的投资者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 Zingales,1997);在企业目标的界定上,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有效的创造财富。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体现和运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刚刚起步,李心合(2003)、尹卿(2002)、张秋来(2011)、刘冬荣(2009)等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并围绕其进行规范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假设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都符合其定义要求,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不是均等重要,企业财务战略重心放在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阶段,并且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论文基本框架:首先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其次从不同方面论证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辨析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若干特点,接着构建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最后探讨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整个研究的逻辑思路是:提出研究目标的假设---规范论证研究目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指出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内容的运用---实施的保障机制。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具体从企业契约理论、新产权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从企业契约理论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企业是不同个人之间一组复杂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这种契约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的契约,而且包括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在企业这个契约交汇实体中,利益相关者与企业都签订了契约,包括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契约背后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是平等和独立的关系。既然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跟企业签订了契约,也都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和承担着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理所当然应分享相应的企业收益份额。

按照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重视这些相关者利益,便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纵向一体化,降低了交易频度,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减轻交易摩擦,从而节约交易费用,增强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重视其利益相关者,与其保持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灵契约,形成长期的信任关系,从而节省企业交易成本,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和潜在的利益,进而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一个契约参与者都向企业提供了特殊的资源,而且契约各方都有平等谈判的权利,因而企业应该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战略,努力平衡和协调相关者利益。

(二)从新产权理论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投入的物质资本构成的,因而企业产权全部归股东所有,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新产权理论即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产权并不能归股东唯一所有,不能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因为企业本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产权主体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财产是投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债权人的借贷形成的债权以及雇员劳动创造的财产

增值和企业无形资产等共同组成的公司法人财产。公司是凭借法人财产获得相对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的,并由此得以成为人格化的永续的独立法人实体,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只是拥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中的一类,他们只拥有企业的部分资产所有权,而不是全部资产所有权。传统产权理论把作为所有者的一切权利和责任赋予股东,并非出于企业产权的权利和责任必然归属,只不过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惯例而已。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股东的利益会或者应该优先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三)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其内涵也随着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加强而逐步丰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道德和慈善方面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长期隐形契约的内在要求。企业作为“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必须以社会责任为依据,认真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开展对利益相关者负社会责任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必要的相关投资和捐助项目。企业在开展创利活动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公众、社区、自然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担负社会责任的经营者,才能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创利”活动,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从企业伦理价值观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伦理是指任何企业以合法手段经营时应遵循的伦理规则,是企业在处理内部雇员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任务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基本准则主要有公平、公正、诚信、负责。“伦理经营”是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新理念和新趋势,是以人为本,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导向,以超越法律的自律精神,积极负责地、合乎伦理地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CAUX圆桌会议企业商务原则》(1994)指出的商业伦理的基本准则:即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基于以“共生”和“人的尊严”为基点的伦理观念中。这种基本的伦理观念应该得到所有企业的普遍尊重和严格遵守。持有企业伦理价值观的学者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每一种权利对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都有可能产生支持或抵制、积极或消极的不同影响,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企业伦理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伦理管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开展伦理管理,要做到以德治企,以“双赢”策略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内赢得雇员的忠诚,建立良好的雇员关系,对外赢得公众支持、顾客满意、投资者青睐和供应商信任。佩因曾指出:衡量企 CAUX圆桌会议认为:“共生”是指为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使相互合作、共存共荣与正当、公平的竞争两者并存;“人的尊严”则是指把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真正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作为达到他人的目的或获得过半票数的手段,即实现真正的“人性化”。

22

业业绩的最新标准就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和财务两个维度的卓越标准,即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时必须坚持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因此,从企业伦理价值角度看,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五)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看,企业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财富创造的核心动力,在企业创利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人才战略管理理论告诉人们,企业竞争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雇员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公司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企业治理的参与者中,企业雇员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的不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还有雇员投入的专用性人力资产。随着企业物质资本价值重要性的下降,知识资源等人力资本价值的上升,企业各契约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拥有人力资本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力量在增强,股东利益至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去了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根据“谁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谁就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所有者”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公理,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参与公司的治理,并享有相应的权益。因此从人力资本重要性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当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主要代表着股东的利益,企业是应该站在股东的立场上为其服务,保证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站在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上,使企业长期各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投资者,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它突出了股东的地位,强调企业财务战略要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的主体不仅是股东,也包括债权人、雇员、顾客、供

应商、政府、社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投资和承担了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剩余”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

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者利益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共同治理”

业业绩的最新标准就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和财务两个维度的卓越标准,即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时必须坚持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因此,从企业伦理价值角度看,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五)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看,企业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财富创造的核心动力,在企业创利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人才战略管理理论告诉人们,企业竞争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雇员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公司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企业治理的参与者中,企业雇员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的不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还有雇员投入的专用性人力资产。随着企业物质资本价值重要性的下降,知识资源等人力资本价值的上升,企业各契约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拥有人力资本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力量在增强,股东利益至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去了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根据“谁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谁就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所有者”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公理,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参与公司的治理,并享有相应的权益。因此从人力资本重要性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当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主要代表着股东的利益,企业是应该站在股东的立场上为其服务,保证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站在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上,使企业长期各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投资者,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它突出了股东的地位,强调企业财务战略要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的主体不仅是股东,也包括债权人、雇员、顾客、供

应商、政府、社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投资和承担了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剩余”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

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者利益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共同治理”

模式。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与股东一样,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都承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故应分享公司的所有权,股东、特别是分散和被动的股东在一个大型公司通常处于劣势地位,但其他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公司雇员都可能处于一个优势地位来行使与所有者相关的权力和职责。基于以上原因,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要扬弃“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并据此强调公司实行“相关者利益至上”的“共同治理”模式,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此应设计一套契约安排和治理模式,同时把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分配给所有利益相关者,以便参与共同治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这一“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强调了“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利益

麦克尼尔的关系契约论(1994)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组关系契约,是由利益相关者签订的一系列契约集合体。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与股东和经理人员有关,而且与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和政府等紧密相关。契约背后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是平等和独立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增强,经营风险不断扩大,风险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雇员等利益相关者。既然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投资,也都承担着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理所当然应分享相应的企业收益份额。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符合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利益的制度安排,适应当代企业的所有权利益分享的实际状况。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尊重和体现了人力资本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它们各自在企业体现了不同价值和承担了不同风险。从体现的价值角度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成为了企业准租金的源泉,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本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下降,与此相反,掌握了专门知识、技术、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人力资本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使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逐步上升。从承担的风险角度看,物质资本所有者可以在形势恶劣时转移资本,以逃避损失和风险,而且不会遭到冷遇或贬值。与此相反,人力资本却由于其专用性和群体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一个企业或行业滞留时间越长,对该企业或行业的依赖性越强,导致他们在企业或行业之间的流动越难,并且人力资本一旦退出企业其价值或降低或荡然无存。因此,他们也承担着企业经营风险。既然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资资本所有者在现代公司中都体现了价值和承担了风险,那么公司在进行制度安排时,就应尊重和体现了人力资本价值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

(五)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强调(2008):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在实现其经济利益和企业价值的同时还应当为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承担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以及对雇、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维护的责任。企业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无益,对企业来说同样无益,其结果必定损害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涵盖了企业的社会效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同样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最高目标就是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短期内可能减少企业的利润,但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和谐的内外关系,是所有企业在未来能够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五、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思路构建

通过分析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区别点,为企业相关者利益的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指明了方向,其重点是:

(一)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实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企业资本经营的含义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化,作为营运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与流动,参与市场的分配,进行有效的组织经营和投资运营,以实现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值(袁勇志,傅大友,宋典,2001)。企业资本经营由物质资本经营和人力资本经营组成。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资本经营是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关注的是资本使用效益和增值。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 资本的优化组合,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为经营方法,以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本量或资产价值的快速增值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有些西方经济学者甚至称资本运营为“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的魔方”。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财务战略时,要创新观念,开拓思维,冲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尽可能使企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优质产品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向经营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在资本经营战略中,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均是营运对象,彻底克服了传统产品(商品)经营模式只重有形资产管理,而忽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企业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告诉我们企业财务战略应改变只注重物质资本经营,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的做法,要认识到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的统一体,企业人力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实施人力资

本和物质资本的组合,以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两大资本要统一协调运作,才符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要求,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

(二)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以落实收益分配政策

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角度来思考和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来优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主要内容:一是是否发放股利,即将当年税后的盈余全部或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还是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不发放股利;二是股利发放策略,即采取固定股利政策,还是采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三是股利支付的形式,即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或其他形式股利;四是股利支付率。至于企业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融资要求来确定。企业要规范股利分配形式,遵循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的分配原则,并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另外,要改变只注重对物质资本分配的传统收益分配制度,建立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的收益分配制度。

(三)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

筹措必要的资金是资本经营战略实施的前提。筹资策略应根据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和走势,对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资本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力求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应维持一个适度和稳健的财务比率,以保持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充足的借贷能力;应制定一个适当的、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增长的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首选举债,迫不得已时再发行股票。推行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既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又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既可以保证资本经营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防止债务融资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真正的成本领先应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优势。成本领先的实质是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在市场上让顾客受益,提高市场占有率。通常情况下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很大的威慑力,使其放弃进入该市场的企图。因此企业如果能够成功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行业中现有的竞争对

手而言,低成本的企业就可以做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如果竞争对手采用进攻型的价格策略时,企业由于成本低,边际利润高,可以进行价格跟进;如果竞争对手采用防御型的价格策略时,企业可以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发起价格战,向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总之,在面对市场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有利于企业,受益于顾客。

(五)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与竞争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将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雇员整体满意度及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制度在吸引、保留和激励雇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薪酬管理内容主要有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基于竞争战略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和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工具的固有效能。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要让企业雇员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即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通过对雇员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据,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企业雇员的回报和激励作用,体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发挥薪酬杠杆作用,鼓励雇员为企业多做贡献,同时也给企业雇员的晋升提供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雇员共同利益最大化。

(六)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顾客导向”的相关名词如顾客关注、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顾客高兴、顾客关系、顾客忠诚以及顾客价值等,归纳起来反映的是同一思想,那就是“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顾客”,“企业应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企业应建立“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注重顾客价值,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价值理论认为利益和成本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并行存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顾客也是经常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在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拿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价值。利益和成本间的认知比较就是通常的感知价值,而当比较中包含有竞争性选择时,就是相对价值或顾客价值。无论感知价值还是相对价值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是顾客理性价值观的表现,强调的是实质需求得以满足的价值,而顾客消费价值则是感性价值观的表现,更注重精神需求得以满足的价值。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相联系。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需求,只有顾客需求满足了,顾客价值才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

足状况,进而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因此顾客价值驱动着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在新经济时代,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顾客资源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和健康发展。顾客资源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资源,从长远看顾客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战略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顾客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要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并建立基于顾客资产的竞争战略,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高顾客资源管理能力,依靠顾客资源驱动财务成果,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利益最大化。

(七)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绿色理财是综合考虑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企业盈利的一种理财模式。绿色理财活动主要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树立下列理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和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和谐;经济盈余、生态盈余、社会盈余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理财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需要,是企业参予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理财要求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环境诸方面得到综合利用;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 在追求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者利益,实现各方“共赢”。因此企业应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六、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

平衡型的公司治理和相关者利益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处于失衡状态。因此,为了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企业需要设立利益相关者管理专门机构。美国许多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都已经设立了这种类似的内部机构。该机构主要是负责平衡和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各类间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具体包括负责考察各种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内容是否发生了改变,其利益要求的实现渠道是否通畅,实现程度是否令其满意,一旦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汇报给高层管理人员,以恰当处理失衡危机。企业应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考核办法等内容。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考核评价一般可采用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参见表1)。

表1 考核评价指标一览表

七、结语

当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提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时,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从企业契约理论、新产权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价值观和人力资本理论等角度,论证了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并就依据的产权理论不同、实施的利益分享方式不同、遵循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对不同资本的重视程度不同、追求的效益不同等方面,分析比较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了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构建,明确了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最后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

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财务战略构建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述,揭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发现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通过比较阐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区别点,为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指明方向;通过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构建的研究,明确了其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目前少有文献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作出有益的探索,同

时对企业有效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该研究内容贴近中国国情,符合现阶段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引导企业“和谐理财”、“绿色理财”、“可持续发展理财”等财务活动的开展。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问题进行研究,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因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非主流的企业理论,本身的理论体系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企业实践运用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阅读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学术界多数的研究还是转述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资料多数集中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等方面。其次是由于本人的研究和认识能力有限,因此本文的结论可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北京:经济研究,2004,(4)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3]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5,(8)

[4]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5]蔡维灿.基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战略思路探讨[J]. 北京:商业会计, 2010,(18)

[6]张秋来. 利益相关者管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4)

[7]刘永春,张宗益,朱健.公司治理要“单边治理”还是要“共同治理”[J].北京:经济体制改革, 2005,

(3)

[8]蒋伏心,李家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与启示[J].北京:经济学动态, 2004,(12)

[9]刘冬荣,贺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财务契约与财务冲突[J].武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2)

[10]尹卿.从利益相关者合作角度重新确定企业财务目标[J].武汉:财会通讯, 2002,(5)

[11]马文·布朗.公司诚信[M].罗仲伟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12]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13]袁勇志,傅大友,宋典.论企业资本经营──关于企业资本经营理论框架[J].桂林:社会科学家, 2001,

(4)

The Financial Strategy Which Based on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Cai Weichan1, Li Chunyu2

(1. Sanm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anming, Fujian Province, 365000

(2.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CASS, Beijing, 100836)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intended to do a targeted research on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stakeholder to the area of financial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n the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First of all,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the corporate contract theory, 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ethical values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pany will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to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and justification for the financial strategy, puts forward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maximization i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y and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trategies that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ies related to a number of features, on this basis, the busines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up financi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makes clear that its key directions are: capital management, a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moderate debt financing, cost leadership, performance pay, the customer resource-driven, green finance and so 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financial strategy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ancial strategy, studies many issues of stakeholder theory,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co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trategy that maximizes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enterprise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selection of financial strategy on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strategy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akeholder theory;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Build up the financial strategy; Protection mechanism

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

蔡维灿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福建三明 365000)

内容提要: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文章分析比较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阐述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若干特点。针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明确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文章最后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本文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为创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机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其发展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一度兴起针对企业责任的研究,并逐步分化为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前者的基本理念是股东拥有企业,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相关者利益。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同时也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当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提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时,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创建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企业一般管理层面,站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少量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绩效,而很少见以此为视角讨论企业财务战略,即少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蔡维灿(1959-),男,福建三明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内控系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法等。

1

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有何影响和启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战略与传统的财务战略有何区别?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框架应如何构建?采取何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实现?这正是本文着力尝试研究的内容,作者希望能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做出有益探索,同时对企业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二、文献回顾、研究假设及基本框架

利益相关者思想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他认为只有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种“共赢”关系时,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地运转,他在《道德情操理论》(2004年)与《国富论》(2003年)中都曾有这样的观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现实背景有着紧密关系的。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其经济制度与法律框架体系中企业推行“股东至上”的美英等国的经济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而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有更多体现利益相关者思想的新生经济体的德日等国的经济却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诸多学者认为形成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奉行“股东至上”企业治理模式,强调股东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企业运行必须且只能为股东利润最大化服务。但是, 这一模式运行的结果可能损害公司雇员等相关者利益,甚至可能丧失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利益相关者各方开始积极行动, 促使美国许多州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考虑相关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修改公司法, 从而促进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也就是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 2002) 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 其活动能够影响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本文赞同此观点。中外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在企业本质界定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客户等, 这些主体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来越强的今天, 特别是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的新型企业, 人力资本的投资者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 Zingales,1997);在企业目标的界定上,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有效的创造财富。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体现和运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刚刚起步,李心合(2003)、尹卿(2002)、张秋来(2011)、刘冬荣(2009)等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并围绕其进行规范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假设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都符合其定义要求,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不是均等重要,企业财务战略重心放在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阶段,并且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论文基本框架:首先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命题设想,其次从不同方面论证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辨析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若干特点,接着构建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最后探讨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整个研究的逻辑思路是:提出研究目标的假设---规范论证研究目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指出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内容的运用---实施的保障机制。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具体从企业契约理论、新产权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从企业契约理论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企业是不同个人之间一组复杂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这种契约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的契约,而且包括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在企业这个契约交汇实体中,利益相关者与企业都签订了契约,包括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契约背后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是平等和独立的关系。既然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跟企业签订了契约,也都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和承担着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理所当然应分享相应的企业收益份额。

按照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重视这些相关者利益,便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纵向一体化,降低了交易频度,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减轻交易摩擦,从而节约交易费用,增强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重视其利益相关者,与其保持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心灵契约,形成长期的信任关系,从而节省企业交易成本,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和潜在的利益,进而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一个契约参与者都向企业提供了特殊的资源,而且契约各方都有平等谈判的权利,因而企业应该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战略,努力平衡和协调相关者利益。

(二)从新产权理论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投入的物质资本构成的,因而企业产权全部归股东所有,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新产权理论即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产权并不能归股东唯一所有,不能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因为企业本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产权主体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财产是投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债权人的借贷形成的债权以及雇员劳动创造的财产

增值和企业无形资产等共同组成的公司法人财产。公司是凭借法人财产获得相对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的,并由此得以成为人格化的永续的独立法人实体,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只是拥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中的一类,他们只拥有企业的部分资产所有权,而不是全部资产所有权。传统产权理论把作为所有者的一切权利和责任赋予股东,并非出于企业产权的权利和责任必然归属,只不过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惯例而已。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股东的利益会或者应该优先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三)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其内涵也随着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加强而逐步丰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道德和慈善方面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长期隐形契约的内在要求。企业作为“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必须以社会责任为依据,认真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开展对利益相关者负社会责任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必要的相关投资和捐助项目。企业在开展创利活动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公众、社区、自然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担负社会责任的经营者,才能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创利”活动,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从企业伦理价值观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伦理是指任何企业以合法手段经营时应遵循的伦理规则,是企业在处理内部雇员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任务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基本准则主要有公平、公正、诚信、负责。“伦理经营”是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新理念和新趋势,是以人为本,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导向,以超越法律的自律精神,积极负责地、合乎伦理地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CAUX圆桌会议企业商务原则》(1994)指出的商业伦理的基本准则:即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基于以“共生”和“人的尊严”为基点的伦理观念中。这种基本的伦理观念应该得到所有企业的普遍尊重和严格遵守。持有企业伦理价值观的学者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每一种权利对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都有可能产生支持或抵制、积极或消极的不同影响,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企业伦理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伦理管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开展伦理管理,要做到以德治企,以“双赢”策略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内赢得雇员的忠诚,建立良好的雇员关系,对外赢得公众支持、顾客满意、投资者青睐和供应商信任。佩因曾指出:衡量企 CAUX圆桌会议认为:“共生”是指为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使相互合作、共存共荣与正当、公平的竞争两者并存;“人的尊严”则是指把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真正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作为达到他人的目的或获得过半票数的手段,即实现真正的“人性化”。

22

业业绩的最新标准就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和财务两个维度的卓越标准,即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时必须坚持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因此,从企业伦理价值角度看,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五)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看,企业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财富创造的核心动力,在企业创利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人才战略管理理论告诉人们,企业竞争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雇员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公司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企业治理的参与者中,企业雇员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的不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还有雇员投入的专用性人力资产。随着企业物质资本价值重要性的下降,知识资源等人力资本价值的上升,企业各契约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拥有人力资本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力量在增强,股东利益至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去了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根据“谁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谁就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所有者”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公理,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参与公司的治理,并享有相应的权益。因此从人力资本重要性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当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主要代表着股东的利益,企业是应该站在股东的立场上为其服务,保证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站在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上,使企业长期各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投资者,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它突出了股东的地位,强调企业财务战略要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的主体不仅是股东,也包括债权人、雇员、顾客、供

应商、政府、社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投资和承担了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剩余”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

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者利益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共同治理”

业业绩的最新标准就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和财务两个维度的卓越标准,即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时必须坚持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因此,从企业伦理价值角度看,财务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五)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看,企业战略应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财富创造的核心动力,在企业创利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人才战略管理理论告诉人们,企业竞争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雇员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公司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企业治理的参与者中,企业雇员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的不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还有雇员投入的专用性人力资产。随着企业物质资本价值重要性的下降,知识资源等人力资本价值的上升,企业各契约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拥有人力资本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力量在增强,股东利益至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去了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根据“谁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谁就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所有者”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公理,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有权参与公司的治理,并享有相应的权益。因此从人力资本重要性角度看,企业财务战略应当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主要代表着股东的利益,企业是应该站在股东的立场上为其服务,保证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站在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上,使企业长期各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新古典产权学派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投资者,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由股东单方面享有。它突出了股东的地位,强调企业财务战略要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产权理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的主体不仅是股东,也包括债权人、雇员、顾客、供

应商、政府、社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投资和承担了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剩余”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

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者利益至上”理论逻辑下的的“共同治理”

模式。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与股东一样,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都承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故应分享公司的所有权,股东、特别是分散和被动的股东在一个大型公司通常处于劣势地位,但其他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公司雇员都可能处于一个优势地位来行使与所有者相关的权力和职责。基于以上原因,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要扬弃“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并据此强调公司实行“相关者利益至上”的“共同治理”模式,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此应设计一套契约安排和治理模式,同时把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分配给所有利益相关者,以便参与共同治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遵循了这一“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强调了“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利益

麦克尼尔的关系契约论(1994)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组关系契约,是由利益相关者签订的一系列契约集合体。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与股东和经理人员有关,而且与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和政府等紧密相关。契约背后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是平等和独立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增强,经营风险不断扩大,风险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雇员等利益相关者。既然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投资,也都承担着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理所当然应分享相应的企业收益份额。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符合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利益的制度安排,适应当代企业的所有权利益分享的实际状况。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尊重和体现了人力资本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它们各自在企业体现了不同价值和承担了不同风险。从体现的价值角度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成为了企业准租金的源泉,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本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下降,与此相反,掌握了专门知识、技术、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人力资本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使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逐步上升。从承担的风险角度看,物质资本所有者可以在形势恶劣时转移资本,以逃避损失和风险,而且不会遭到冷遇或贬值。与此相反,人力资本却由于其专用性和群体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一个企业或行业滞留时间越长,对该企业或行业的依赖性越强,导致他们在企业或行业之间的流动越难,并且人力资本一旦退出企业其价值或降低或荡然无存。因此,他们也承担着企业经营风险。既然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资资本所有者在现代公司中都体现了价值和承担了风险,那么公司在进行制度安排时,就应尊重和体现了人力资本价值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

(五)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强调(2008):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在实现其经济利益和企业价值的同时还应当为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承担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以及对雇、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维护的责任。企业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无益,对企业来说同样无益,其结果必定损害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涵盖了企业的社会效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同样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最高目标就是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短期内可能减少企业的利润,但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和谐的内外关系,是所有企业在未来能够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五、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思路构建

通过分析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区别点,为企业相关者利益的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指明了方向,其重点是:

(一)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实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企业资本经营的含义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化,作为营运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与流动,参与市场的分配,进行有效的组织经营和投资运营,以实现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值(袁勇志,傅大友,宋典,2001)。企业资本经营由物质资本经营和人力资本经营组成。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资本经营是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关注的是资本使用效益和增值。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 资本的优化组合,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为经营方法,以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本量或资产价值的快速增值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有些西方经济学者甚至称资本运营为“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的魔方”。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财务战略时,要创新观念,开拓思维,冲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尽可能使企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优质产品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向经营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在资本经营战略中,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均是营运对象,彻底克服了传统产品(商品)经营模式只重有形资产管理,而忽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企业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告诉我们企业财务战略应改变只注重物质资本经营,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的做法,要认识到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的统一体,企业人力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实施人力资

本和物质资本的组合,以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两大资本要统一协调运作,才符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要求,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

(二)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以落实收益分配政策

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角度来思考和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来优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主要内容:一是是否发放股利,即将当年税后的盈余全部或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还是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不发放股利;二是股利发放策略,即采取固定股利政策,还是采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三是股利支付的形式,即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或其他形式股利;四是股利支付率。至于企业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融资要求来确定。企业要规范股利分配形式,遵循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的分配原则,并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另外,要改变只注重对物质资本分配的传统收益分配制度,建立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的收益分配制度。

(三)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

筹措必要的资金是资本经营战略实施的前提。筹资策略应根据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和走势,对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资本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力求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应维持一个适度和稳健的财务比率,以保持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充足的借贷能力;应制定一个适当的、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增长的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首选举债,迫不得已时再发行股票。推行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既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又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既可以保证资本经营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防止债务融资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真正的成本领先应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优势。成本领先的实质是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在市场上让顾客受益,提高市场占有率。通常情况下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很大的威慑力,使其放弃进入该市场的企图。因此企业如果能够成功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行业中现有的竞争对

手而言,低成本的企业就可以做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如果竞争对手采用进攻型的价格策略时,企业由于成本低,边际利润高,可以进行价格跟进;如果竞争对手采用防御型的价格策略时,企业可以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发起价格战,向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总之,在面对市场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有利于企业,受益于顾客。

(五)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与竞争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将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雇员整体满意度及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制度在吸引、保留和激励雇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薪酬管理内容主要有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基于竞争战略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和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工具的固有效能。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要让企业雇员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即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通过对雇员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据,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企业雇员的回报和激励作用,体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发挥薪酬杠杆作用,鼓励雇员为企业多做贡献,同时也给企业雇员的晋升提供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雇员共同利益最大化。

(六)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顾客导向”的相关名词如顾客关注、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顾客高兴、顾客关系、顾客忠诚以及顾客价值等,归纳起来反映的是同一思想,那就是“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顾客”,“企业应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企业应建立“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注重顾客价值,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价值理论认为利益和成本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并行存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顾客也是经常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在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拿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价值。利益和成本间的认知比较就是通常的感知价值,而当比较中包含有竞争性选择时,就是相对价值或顾客价值。无论感知价值还是相对价值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是顾客理性价值观的表现,强调的是实质需求得以满足的价值,而顾客消费价值则是感性价值观的表现,更注重精神需求得以满足的价值。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相联系。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需求,只有顾客需求满足了,顾客价值才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

足状况,进而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因此顾客价值驱动着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在新经济时代,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顾客资源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和健康发展。顾客资源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资源,从长远看顾客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战略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顾客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要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并建立基于顾客资产的竞争战略,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高顾客资源管理能力,依靠顾客资源驱动财务成果,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利益最大化。

(七)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绿色理财是综合考虑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企业盈利的一种理财模式。绿色理财活动主要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树立下列理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和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和谐;经济盈余、生态盈余、社会盈余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理财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需要,是企业参予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理财要求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环境诸方面得到综合利用;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 在追求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者利益,实现各方“共赢”。因此企业应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六、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

平衡型的公司治理和相关者利益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处于失衡状态。因此,为了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企业需要设立利益相关者管理专门机构。美国许多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都已经设立了这种类似的内部机构。该机构主要是负责平衡和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各类间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具体包括负责考察各种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内容是否发生了改变,其利益要求的实现渠道是否通畅,实现程度是否令其满意,一旦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汇报给高层管理人员,以恰当处理失衡危机。企业应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考核办法等内容。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考核评价一般可采用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参见表1)。

表1 考核评价指标一览表

七、结语

当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提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时,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从企业契约理论、新产权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价值观和人力资本理论等角度,论证了企业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定为财务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并就依据的产权理论不同、实施的利益分享方式不同、遵循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对不同资本的重视程度不同、追求的效益不同等方面,分析比较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了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构建,明确了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最后探讨了实施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保障机制。

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财务战略构建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述,揭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发现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理性选择;通过比较阐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区别点,为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指明方向;通过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构建的研究,明确了其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目前少有文献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作出有益的探索,同

时对企业有效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该研究内容贴近中国国情,符合现阶段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引导企业“和谐理财”、“绿色理财”、“可持续发展理财”等财务活动的开展。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问题进行研究,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因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非主流的企业理论,本身的理论体系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企业实践运用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阅读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学术界多数的研究还是转述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资料多数集中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等方面。其次是由于本人的研究和认识能力有限,因此本文的结论可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北京:经济研究,2004,(4)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3]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5,(8)

[4]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5]蔡维灿.基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务战略思路探讨[J]. 北京:商业会计, 2010,(18)

[6]张秋来. 利益相关者管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4)

[7]刘永春,张宗益,朱健.公司治理要“单边治理”还是要“共同治理”[J].北京:经济体制改革, 2005,

(3)

[8]蒋伏心,李家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与启示[J].北京:经济学动态, 2004,(12)

[9]刘冬荣,贺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财务契约与财务冲突[J].武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2)

[10]尹卿.从利益相关者合作角度重新确定企业财务目标[J].武汉:财会通讯, 2002,(5)

[11]马文·布朗.公司诚信[M].罗仲伟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12]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13]袁勇志,傅大友,宋典.论企业资本经营──关于企业资本经营理论框架[J].桂林:社会科学家, 2001,

(4)

The Financial Strategy Which Based on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Cai Weichan1, Li Chunyu2

(1. Sanm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anming, Fujian Province, 365000

(2.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CASS, Beijing, 100836)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intended to do a targeted research on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stakeholder to the area of financial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n the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First of all,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the corporate contract theory, 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ethical values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pany will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to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and justification for the financial strategy, puts forward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maximization i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y and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trategies that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ies related to a number of features, on this basis, the busines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up financi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makes clear that its key directions are: capital management, a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moderate debt financing, cost leadership, performance pay, the customer resource-driven, green finance and so 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financial strategy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ancial strategy, studies many issues of stakeholder theory,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co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trategy that maximizes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enterprise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selection of financial strategy on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strategy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akeholder theory;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Build up the financial strategy; Protection mechanism


相关文章

  •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DOC 14页)
  • 一.解读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查看


  • 财务管理结课论文
  • 基于CFO角度的战略之路:FSS 摘 要 财务共享服务(FSS)是近年来新兴的集中化处理财务业务和服务客户的管理模式.埃森哲调研表明,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90%以上的企业表示采用了共享服务模式,随着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财务管理难度的增 ...查看


  • 17组设计书 中国移动绩效考核 陈娟
  •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绩效考核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组长姓名: 陈 娟 1109014117 组员姓名: 余子希 1109014152 陈翁强 1109014155 学 科 部: 工商管理学科部 ...查看


  • 案例分析的基本理论(高级财务管理)
  • 1.企业集团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企业集团的本质从其宗旨出发是实现资源聚集整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其基本特征也是由此出发的,有如下四点: (1)企业集团的最大优势体现为资源聚集整合性和管理协同性: (2)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它成员企业 ...查看


  •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房地产企业绩效战略探讨
  • 48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0.7.048 重庆建筑 ChongqingArchitecture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房地产企业绩效战略探讨 TheRealEstateEnterpriseAchiev ...查看


  • 00207自考高级财务管理简答论述
  •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投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成本率之差,再乘以投资成本.(1分)计算公式为:经济利润=投资成本x(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界定经济利润的另一途径是,税后净利润减去公司所用的资本费用.(1分) 2.零基预 ...查看


  • 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简答题名词解释已排序
  • B3.并购的资金规划?(1)增资扩股(2)股权置换(3)金融机构信贷(4)卖方融资(推迟支付)(5)杠杆收购. 19.比较资本型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战略目标. 对于资本型企业集团,拟并购其它企业(目标公司)的动机,常常是基于目标公司的价格便 ...查看


  • 高级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 心得一:高级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当中,老师将这门复杂的课程学习内容用最简单明了的案例教授给我们,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方面对这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总结. 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一共 ...查看


  • 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
  • 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德阳会计从业资格网上公布相关战略财务计划-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等内容总结如下: 关于预算起点,目前学术界存在着生产起点观.销售起点观.利润起点观.不同阶段不同起点观.这些观点是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