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发展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我主动参加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的反思性教学活动,使我开始在“教师发展”的理论下思考着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我理解的“反思性教学”
通过学习,我理解到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技能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同时也是教师借助仔细推敲的判断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总而言之,它能使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身能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很热衷于这样的教学研究。
同时,反思性教学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它可使教师在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所以我主动参与这项活动,毫不隐瞒,我同大家一样希望自己进步更快,努力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二、我设计与实施的“反思性教学”
我讲的一节课是“10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是我设计了8个反思性教学环节。
a) 独自备课,重点要解决突破问题是“引课”。
b) 在本教研组活动中,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
c)授课。有教师听课,并录象。
d)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
e)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和遗憾。
f)独自看录相,再次反思。
g)与同学一起看录象,并进行交谈。
h)与本教研组教师共同看录象,并听取意见。
三、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 课后我的最初感觉是:“还不错,有点紧张”。当自己看完录象后的第一感觉便是:“不好!”
2. 同组教师给我的反馈:
课前:设计方案基本通过。大家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教学思路清楚,考虑到了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特点有所不同。大家也建议我思考怎样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提醒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也有的老师担心我讲多了学生不消化,建议强调“三个状态,二个过程”,习题放在下节课,希望我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使用。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新的内容。
课后:我们谈到了怎样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课堂,怎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概念。
3. 和学生一起看录象学生的反映:
学生认为我内容讲述快,反应不过来。教师提的问题有的难、有的不准确、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师声音落差大,有时听不清老师讲话内容。例如,一句话开始声音大,而后半句,则声音小。前半堂课听
得明白,后半堂课有点糊涂。有的实验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当我说道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时,有的学生问我:“怎么养成?”
4.我的反思: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我的思考远远超出了“引课”。教学内容怎样才能精要简练,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有练的机会,怎样能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以前我的课随意性比较强,没有组里的老师想的那么多那么细,现在想了这些问题后,我都觉得不知道课该怎么教了。其实,讲一堂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复看录象的时候,我曾想:这么差的学生真的不能再教了,问什么问题不跟你配合,没养成和老师配合的习惯。听了学生的反馈,我意识到我不能用我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成人明白了,不等于学生就明白了。成人明白了,课就成功了吗?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学习。难道跟教师配合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更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助手、服务者。今后我要摸索学生的思维,多想一想七、八岁的孩子能不能理解,与学生相互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前我瞧不起公开课,我这次做反思性教学公开课想了好多问题,以后每堂课都要多想。
四、我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研究方式,它需要参与者有开放意识,作为一名参与者,还必须具有合作的胸襟:包括与同、与学生合作。而且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有所追求的人,勇于自我批判和与人交流的人,才能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我的反思性教学刚刚开始,我想把课用文字实录下来深刻反思,平时的课都用这种态度上。
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事的交流,我会有很大的提高,我希望自己能站稳这三尺讲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追求教数学的幸福感。
主动参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发展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我主动参加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的反思性教学活动,使我开始在“教师发展”的理论下思考着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我理解的“反思性教学”
通过学习,我理解到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技能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同时也是教师借助仔细推敲的判断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总而言之,它能使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身能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很热衷于这样的教学研究。
同时,反思性教学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它可使教师在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所以我主动参与这项活动,毫不隐瞒,我同大家一样希望自己进步更快,努力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二、我设计与实施的“反思性教学”
我讲的一节课是“10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是我设计了8个反思性教学环节。
a) 独自备课,重点要解决突破问题是“引课”。
b) 在本教研组活动中,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
c)授课。有教师听课,并录象。
d)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
e)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和遗憾。
f)独自看录相,再次反思。
g)与同学一起看录象,并进行交谈。
h)与本教研组教师共同看录象,并听取意见。
三、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 课后我的最初感觉是:“还不错,有点紧张”。当自己看完录象后的第一感觉便是:“不好!”
2. 同组教师给我的反馈:
课前:设计方案基本通过。大家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教学思路清楚,考虑到了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特点有所不同。大家也建议我思考怎样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提醒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也有的老师担心我讲多了学生不消化,建议强调“三个状态,二个过程”,习题放在下节课,希望我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使用。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新的内容。
课后:我们谈到了怎样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课堂,怎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概念。
3. 和学生一起看录象学生的反映:
学生认为我内容讲述快,反应不过来。教师提的问题有的难、有的不准确、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师声音落差大,有时听不清老师讲话内容。例如,一句话开始声音大,而后半句,则声音小。前半堂课听
得明白,后半堂课有点糊涂。有的实验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当我说道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时,有的学生问我:“怎么养成?”
4.我的反思: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我的思考远远超出了“引课”。教学内容怎样才能精要简练,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有练的机会,怎样能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以前我的课随意性比较强,没有组里的老师想的那么多那么细,现在想了这些问题后,我都觉得不知道课该怎么教了。其实,讲一堂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复看录象的时候,我曾想:这么差的学生真的不能再教了,问什么问题不跟你配合,没养成和老师配合的习惯。听了学生的反馈,我意识到我不能用我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成人明白了,不等于学生就明白了。成人明白了,课就成功了吗?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学习。难道跟教师配合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更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助手、服务者。今后我要摸索学生的思维,多想一想七、八岁的孩子能不能理解,与学生相互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前我瞧不起公开课,我这次做反思性教学公开课想了好多问题,以后每堂课都要多想。
四、我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研究方式,它需要参与者有开放意识,作为一名参与者,还必须具有合作的胸襟:包括与同、与学生合作。而且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有所追求的人,勇于自我批判和与人交流的人,才能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我的反思性教学刚刚开始,我想把课用文字实录下来深刻反思,平时的课都用这种态度上。
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事的交流,我会有很大的提高,我希望自己能站稳这三尺讲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追求教数学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