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GeorgeH 发布于: 2015-01-27 23:35

这是一部关于真实与虚无的电影,“to be or not to be”便是姜文在两者间抉择的彷徨。

电影开场,他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莎士比亚式的质问:是面对真实的“这样”,还是面对虚无的“那样”?而之后的130多分钟便是姜文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自以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然而真实的生活离我们的内心很远很远;与此同时,那份真实又其实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但我们却往往甘愿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不能自拔。

马走日和项飞田(相飞田),象棋中两个重要的棋子,以不同的生存法则游走在现实的棋局之中,有时候他们会相互配合、精诚合作,有时候又得牺牲彼此,刀光剑影,一切的一切都为了保“将”,为了求活。不同的生活观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一个为真实走向了死亡,一个因虚无赢得了“胜利”

马走日外表浮夸张扬,但仍有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他对事业犹如“孩童”(花域总统大选充满着浪漫主义,同时舒淇饰演的“完颜”这个女真族大清国后裔的历史寓意不言而喻);他对兄弟有情有义(在求人自救和救项飞田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他对爱情忠诚真挚(虽然片中有那么多的嬉笑怒骂,唯有与武六的情节处理得那么干净和纯粹,甚至有点青涩与唯美;他清醒时,对完颜决口不提“I DO”,最后是在吸食鸦片迷幻时才说的,我想他应是早早地爱上了武六);他对虚无手足无措(让他“谋杀”重现,他下不了手;面对王天王的话剧杜撰、造谣诽谤,他又忍无可忍);他对善恶憎恶分明(容不得完颜将钱捐给那个混蛋“钟三儿”),如此种种的一切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马走日为人处事的真诚态度,他对世俗的人与物永远都那么真实坦诚,实事求是,就连完颜到底是不是他杀的,他也不会感情用事地呼喊自己的无辜,而是悲鸣长叹地坦言“我不记得了”。真实至此,由衷钦佩。

相反,项飞田满口仁义道德,但长着一颗见利忘义的心。他墨索里尼的扮相似乎寓意他是罪恶的帮凶;得救时对马走日满言的知恩图报,得利时对马走日句句的斩草除根;片中他被大帅惩罚要退化到猴,或许暗指的就是他代表的虚无让世间社会失去了真实;他和武七的勾结最终杀害了走日,喻示着虚假阴谋的世俗胜利。如此等等的描绘也从各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虚无的社会最为荒诞的一面,他对生活永远是逢场作戏,利字当头,这般虚伪,恨之入骨。

由此可见,马走日与项飞田的人物塑造完整构建了故事内在的一条主线——真实与虚无的博弈,一对人生挥之不去的矛盾,一个我们永远需要面对的选择。如果说电影是现实的缩影,那姜文描绘的现实显然失衡:“真实”的一派是弱势的——马走日戴着面具任凭众人的诬蔑却无可奈何,最终已死亡告终,武六和完颜两个心存真实的人物也最终面对爱人之死和自身之死的命运,坚守真实意味着道路的艰辛和悲惨的结果;而“虚无”的一派是强势的——项飞田阿谀奉承,死里逃生,后福不浅。武七纨绔子弟,大难不死,阴谋得逞。大帅和他老婆也是用世俗的价值观生存得唤风得雨,解释得振振有词。这些描绘,都揭露出现实中我们抛弃真实,沉迷虚无的荒诞性。

当然,姜文的内心还是对真实的世界心怀理想的。当马走日最终还是被枪毙了之后,他顿时飞向了天堂,没有任何的悲悯,而走日关心的还是武六,那个他“真”爱的女人,那个和他一起坚持“真实”的另一半。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巨大的现实命题,事关人生的道路,事关历史的延续,事关社会的走向。电影中大量默片的运用,显然是增强历史感,但当我们看到默片中的故事或是杜撰、或是谣传、又或是阴谋时,我们是否应该对抒写历史真实的自己进行反省与思考呢?姜文知道要选择真实,但他却通过一个虚无战胜真实的故事来警示迷失于虚无的我们,也提醒我们真实近在咫尺、只有一步之遥,只是我们甘愿迷失在虚无之中,享受着荒诞的浮华。

有人说,电影中那些默片,那些打扮,那些口吻都是对前者的致敬,这真是有点看低了姜文。以姜文的性格和气质,他绝不会做这种哗众取宠的事,致敬也绝不会这么泛滥成灾。片中每个表达手法的运用都是有所指涉的,直射当下的社会。

总之,姜文电影的内在气质,一直以来都是严肃的。他擅长于嬉笑怒骂的表达方式,但每部电影的归旨绝非娱乐大众那么简单,他的笑总是笑里藏刀,他的骂往往大快人心,《让子弹飞》便是再好不过的例证,如果大家注意一下《一步之遥》的英文片名《Gone with the Bullets》,便很容易了解这部电影是上部的延续与升华。也正是如此,他的电影才会那么耐看,为人称道。然而,这部新作却遭遇了观众口碑的滑铁卢,无论是一些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似乎对它并没有预期中那样满意。接受采访时,姜文反省似的回答:“看来这次药下猛了!”可当真正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感姜文这句话的谦虚。《一步之遥》绝对是一部堪称文艺佳作的好电影,依然展现出姜文本人思想的深邃和对艺术的尊重,笑还是那么的尖锐、骂还是那么的痛快。若非要斥责他的“猛”在哪里,那只能说他在处理电影思想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中倾向了前者。他对思想的阐述太认真了,正因为认真,他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现实荒诞的虚无,也因为认真,他无可厚非地牺牲了一批聊以消遣的观众。

我深信,电影本身的隐喻还不仅于此。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文艺作品,或许若干年过去,《一步之遥》的价值才能被更好地解读与对待,他的现实意义依然会历久弥新!

本帖来源:时光网社区> 博客> georgeh的博客>日志.>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GeorgeH 发布于: 2015-01-27 23:35

这是一部关于真实与虚无的电影,“to be or not to be”便是姜文在两者间抉择的彷徨。

电影开场,他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莎士比亚式的质问:是面对真实的“这样”,还是面对虚无的“那样”?而之后的130多分钟便是姜文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自以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然而真实的生活离我们的内心很远很远;与此同时,那份真实又其实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但我们却往往甘愿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不能自拔。

马走日和项飞田(相飞田),象棋中两个重要的棋子,以不同的生存法则游走在现实的棋局之中,有时候他们会相互配合、精诚合作,有时候又得牺牲彼此,刀光剑影,一切的一切都为了保“将”,为了求活。不同的生活观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一个为真实走向了死亡,一个因虚无赢得了“胜利”

马走日外表浮夸张扬,但仍有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他对事业犹如“孩童”(花域总统大选充满着浪漫主义,同时舒淇饰演的“完颜”这个女真族大清国后裔的历史寓意不言而喻);他对兄弟有情有义(在求人自救和救项飞田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他对爱情忠诚真挚(虽然片中有那么多的嬉笑怒骂,唯有与武六的情节处理得那么干净和纯粹,甚至有点青涩与唯美;他清醒时,对完颜决口不提“I DO”,最后是在吸食鸦片迷幻时才说的,我想他应是早早地爱上了武六);他对虚无手足无措(让他“谋杀”重现,他下不了手;面对王天王的话剧杜撰、造谣诽谤,他又忍无可忍);他对善恶憎恶分明(容不得完颜将钱捐给那个混蛋“钟三儿”),如此种种的一切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马走日为人处事的真诚态度,他对世俗的人与物永远都那么真实坦诚,实事求是,就连完颜到底是不是他杀的,他也不会感情用事地呼喊自己的无辜,而是悲鸣长叹地坦言“我不记得了”。真实至此,由衷钦佩。

相反,项飞田满口仁义道德,但长着一颗见利忘义的心。他墨索里尼的扮相似乎寓意他是罪恶的帮凶;得救时对马走日满言的知恩图报,得利时对马走日句句的斩草除根;片中他被大帅惩罚要退化到猴,或许暗指的就是他代表的虚无让世间社会失去了真实;他和武七的勾结最终杀害了走日,喻示着虚假阴谋的世俗胜利。如此等等的描绘也从各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虚无的社会最为荒诞的一面,他对生活永远是逢场作戏,利字当头,这般虚伪,恨之入骨。

由此可见,马走日与项飞田的人物塑造完整构建了故事内在的一条主线——真实与虚无的博弈,一对人生挥之不去的矛盾,一个我们永远需要面对的选择。如果说电影是现实的缩影,那姜文描绘的现实显然失衡:“真实”的一派是弱势的——马走日戴着面具任凭众人的诬蔑却无可奈何,最终已死亡告终,武六和完颜两个心存真实的人物也最终面对爱人之死和自身之死的命运,坚守真实意味着道路的艰辛和悲惨的结果;而“虚无”的一派是强势的——项飞田阿谀奉承,死里逃生,后福不浅。武七纨绔子弟,大难不死,阴谋得逞。大帅和他老婆也是用世俗的价值观生存得唤风得雨,解释得振振有词。这些描绘,都揭露出现实中我们抛弃真实,沉迷虚无的荒诞性。

当然,姜文的内心还是对真实的世界心怀理想的。当马走日最终还是被枪毙了之后,他顿时飞向了天堂,没有任何的悲悯,而走日关心的还是武六,那个他“真”爱的女人,那个和他一起坚持“真实”的另一半。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巨大的现实命题,事关人生的道路,事关历史的延续,事关社会的走向。电影中大量默片的运用,显然是增强历史感,但当我们看到默片中的故事或是杜撰、或是谣传、又或是阴谋时,我们是否应该对抒写历史真实的自己进行反省与思考呢?姜文知道要选择真实,但他却通过一个虚无战胜真实的故事来警示迷失于虚无的我们,也提醒我们真实近在咫尺、只有一步之遥,只是我们甘愿迷失在虚无之中,享受着荒诞的浮华。

有人说,电影中那些默片,那些打扮,那些口吻都是对前者的致敬,这真是有点看低了姜文。以姜文的性格和气质,他绝不会做这种哗众取宠的事,致敬也绝不会这么泛滥成灾。片中每个表达手法的运用都是有所指涉的,直射当下的社会。

总之,姜文电影的内在气质,一直以来都是严肃的。他擅长于嬉笑怒骂的表达方式,但每部电影的归旨绝非娱乐大众那么简单,他的笑总是笑里藏刀,他的骂往往大快人心,《让子弹飞》便是再好不过的例证,如果大家注意一下《一步之遥》的英文片名《Gone with the Bullets》,便很容易了解这部电影是上部的延续与升华。也正是如此,他的电影才会那么耐看,为人称道。然而,这部新作却遭遇了观众口碑的滑铁卢,无论是一些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似乎对它并没有预期中那样满意。接受采访时,姜文反省似的回答:“看来这次药下猛了!”可当真正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感姜文这句话的谦虚。《一步之遥》绝对是一部堪称文艺佳作的好电影,依然展现出姜文本人思想的深邃和对艺术的尊重,笑还是那么的尖锐、骂还是那么的痛快。若非要斥责他的“猛”在哪里,那只能说他在处理电影思想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中倾向了前者。他对思想的阐述太认真了,正因为认真,他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现实荒诞的虚无,也因为认真,他无可厚非地牺牲了一批聊以消遣的观众。

我深信,电影本身的隐喻还不仅于此。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文艺作品,或许若干年过去,《一步之遥》的价值才能被更好地解读与对待,他的现实意义依然会历久弥新!

本帖来源:时光网社区> 博客> georgeh的博客>日志.>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相关文章

  • 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流派梳理
  • 外国文学史(下) 三大板块,众多流派 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 )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 长 ...查看


  • [有话好好说]影评
  • <有话好好说>影评 <有话好好说>是一部以北京青年赵小帅为主人公的城市荒诞轻喜剧,节奏明快,通过简单的吵架冲突发展到一个荒诞不经的境地的故事,表现了人在社会上难免有些矛盾冲突,影片的拍摄风格十分独特. 电影开始时,赵 ...查看


  • 西西弗斯的幸福
  • 西西弗斯的幸福 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西西弗斯的故事,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确如加缪所言,西西弗斯是一个荒诞的英雄.在我看来,此荒诞并非形容西西弗斯本人之词,而是一种对于广义人生的高度的概括.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像其他青年人一样,我也曾经苦苦 ...查看


  • 绝望者的希望:解读[V.]中的严峻乐观精神
  • 内容摘要:托马斯・品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一经问世就因其不同凡响而备受瞩目,并一举获得当年的"福克纳最佳小说处女作奖".以往的评论大多围绕着小说的追寻模式和熵主题来展开论述,认为该小说的基调是悲观绝望,极 ...查看


  • 楚门的世界影评
  • <The Truman Show>影评 <The Truman Show>,以其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把我带入了它的世界.这部电影,充斥着太多元素,虚假与真实,美好与残酷,刺激与平淡,荒诞与惊奇.当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是以 ...查看


  • 东方文学史
  •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以<砂女>为例 文学院2010级汉本四班 洪雪惠 [1**********]9 [摘要]:<砂女>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以极富有现实感而又充 ...查看


  • 考研精品资料外国文学人物形象总结笔记
  • 考研资料:外国文学人物形象总结笔记(3) 四.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 ...查看


  • 朝花夕拾剖析
  •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 ...查看


  • 选修课教案
  • 选秀课<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吴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电影的欣赏和评价,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欣赏电影作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