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3.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5·12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和事迹。

(2)为全班每人打印一份歌颂谭千秋的散文《天使的翅膀》。

2.学生准备:(1)读课文,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搜集了解谭千秋的事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播放2008年当时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羽介绍谭千秋老师的视频《谭千秋生命最后的姿势——张开臂膀护学生》。

3.导入新课: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在危难时刻,以一个饱含大爱的姿势感动了所有人。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打开书,看第6课《最后的姿势》,(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谭千秋,去领略他灵魂的高尚与圣洁,去感受他的平凡与伟大吧!

二、自读课文,互检字词

(一) 自由朗读课文,可采用查字典、词典、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理解词语。

(二) 组内合作分享,互相考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预习笔记,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1)对照屏幕上没带拼音的生字表,互考生字的读音。

(2)读大屏幕上带拼音的生字。

(3)对照大屏幕,联系上下文,重点识记和理解以下生词。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 倒下来。

诠释:说明;解释。

震撼:震动,摇撼。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妙语连珠:妙语像珍珠一样接连出来。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3.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5·12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和事迹。

(2)为全班每人打印一份歌颂谭千秋的散文《天使的翅膀》。

2.学生准备:(1)读课文,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搜集了解谭千秋的事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播放2008年当时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羽介绍谭千秋老师的视频《谭千秋生命最后的姿势——张开臂膀护学生》。

3.导入新课: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在危难时刻,以一个饱含大爱的姿势感动了所有人。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打开书,看第6课《最后的姿势》,(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谭千秋,去领略他灵魂的高尚与圣洁,去感受他的平凡与伟大吧!

二、自读课文,互检字词

(一) 自由朗读课文,可采用查字典、词典、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理解词语。

(二) 组内合作分享,互相考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预习笔记,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1)对照屏幕上没带拼音的生字表,互考生字的读音。

(2)读大屏幕上带拼音的生字。

(3)对照大屏幕,联系上下文,重点识记和理解以下生词。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 倒下来。

诠释:说明;解释。

震撼:震动,摇撼。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妙语连珠:妙语像珍珠一样接连出来。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