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比较研究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 报告名称:学校名称:长沙民政学院

小组成员:王锦曦,向思思,杨旭丰,赵帅,罗志喜,高朝,专业班级:计网指导老师:唐召云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比较研究 骆峰,张云彬,李家豪 1433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2015年5月

“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

报告名称 : “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比较研究

一、 选题意义及价值

总有一些巧合让人们特别关注。2012年底,奥巴马的胜选感言是《为了永远的美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很显然,两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国家梦,都在本国国民中产生共鸣。为什么要有国家梦,梦想中蕴含着什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和推进中国梦,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时关心自己命运者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思想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梦不仅仅指众多怀揣梦想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人们探讨中国梦的同时,也使人们联想到当时风靡全球的美国梦,十九世纪美国梦的提出曾经鼓舞了无数年轻人向着理想前进,如今中国梦的提出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深思。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集体主义的思想为主,而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以个人主义的思想为主,这就必定导致中国梦与美国梦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应该怎样借助美国梦,助力中国梦,这值得我们探究。

二、 该主题目前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学界对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对中国梦进行了详细的深入研究,分别对中国梦的提出,寓意,内涵,特质和实现方针等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但相对缺少对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及价值的研究。

2.对美国梦的历史,由来,现状的缺陷不足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评价,但有些评价研究并不客观。

3.对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和现状都有研究,但并不全面,部分研究并不是和客观。

综上所述,选择对“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比较研究作为主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三、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1.中国梦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提出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何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

在总书记这里,中国梦概念具有特定的指称,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为了明示这个特定指称,在总书记很多讲话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了固定表述。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天之后,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这一“内涵”,总书记后来又称之为“本质”。2013年5月31日,他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中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梦的特色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

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一个人梦想的实现,可能是因为他能力出众,但如果许多人的梦想能够实现,那必然有时代和社会的支撑。流动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保障覆盖;开放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梦想实现的途径,信息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渠道。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的支撑下,使每个人的梦变为现实。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会努力拥有广阔的空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社会。有了梦想,有了机会,有了奋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实现。这样就把民族和个人梦联系在了一起,超越了中国梦单纯的意识形态色彩。

就目前的中国国情来说,国家的发展应与每个家庭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就此而言,“中国梦”也就包含了每个家庭和个人所追求的幸福和梦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一个人,工作可能很平凡,但社会同样应该给他提供发挥特长的舞台。“中国梦”对于国家来讲,是一种责任;对一个家庭来讲,可以给其自由发挥正能量的空间,当这些正能量发挥出来了,社会的正能量就得到了充实,社会也就具有了活力。

中国梦与个人梦两者之间息息相吸、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的梦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构建,也为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只有当中国梦和个人梦同频共振,才能够使两者加速绽放。只有当中国梦和个人梦融合统一,我们才能在推动时代车轮向前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2)“美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1.美国梦的诠释

美国梦(英语:American Dream)源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2.美国梦的由来及演变

300多年前,当一部分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 花号”木帆船横穿大西洋来到美洲寻找新大陆时,他们是想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并在此建立新的国家。随着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统治者的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梦”便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早期的“美国梦”只是属于欧洲移民,而不属于被他们杀戮的印第安人。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为“美国梦”的形成构建了精神和物质支撑。从欧洲来的移民中,涌现出了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等不少出身贫寒、依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传奇人物,也使得“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 1931年,亚当斯完成了著作《美国的史诗》,其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 梦”。当时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的关键时刻,亚当斯提出的“美国梦”感染、激励了很多人。 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个总统罗斯福和里根也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并以69岁高龄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当然,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1963年的那次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也激起不少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认同和向往。 而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当今时代“美国梦”的新偶像。

奥巴马在2006年出版了《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一书,讲述了自己奋斗故事。2012年9月,其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表演说称赞丈夫实现了“美国梦”,并将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从林肯、里根再到奥巴马,这些美国总统都在通过“美国梦”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

“对美国人来说,美国梦意味着,只要你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目前,不少美国人仍然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国家想象成鼓励社会等级纵向流动的化身与代言人。

3.美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对比研究及综合借鉴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虽然“美国梦”和“中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先,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涵盖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梦”替代每个人的个人梦想。要借鉴“美国梦”中对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尊重,我们需要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其次,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奥巴马强调,“美国梦”要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也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借鉴的。

第三,实现“中国梦”要客观公正评价我们的历史和伟人。“美国梦”强调对美国历史的自豪感和国家的忠诚,强调并不断教育人们要尊重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等美国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实现“美国梦”的根基。但在当今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又开始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有的人在所谓“反思历史”的名义下,怀疑甚至否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我们要看清楚,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蓄意歪曲历史就是为了制造思想混乱,他们否定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否定现实。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第四,要多塑造一些能凸显“中国梦”的时代符号。要大力宣扬像罗阳、杨善洲、袁隆平、郭明义等那样的新时期优秀典范,各行业以及体现新时期时代特点的优秀人物,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使更多的人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梦”的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的发展模式。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要看到,“中国梦”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早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中国梦”。

四、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时对“美国梦”的内涵了解不太深入;

2.部分人不知道怎么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融汇统一。

(2)下一步研究设想

开展对“我的梦”与“中国梦”如何统一相融的课题研究,并开展专题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中国梦、个人梦的实现积累知识。

五、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1)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深入的了解了“中国梦”的各个方面知识,知道了“美国梦”的历史及发展历程,体会到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及它们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2)学习到了许多学习研究方法

除了在网上查阅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及专家请教,做社会调查问卷等方法来研究学习。

(3)学会了团队协作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碰到过一些麻烦,在团队的力量下才得以解决,这让我们明白,在一个小组里面要懂得协调队友,不能自顾自的做事,要有商有量,这样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间要多沟通才会把事情完成的更好。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 报告名称:学校名称:长沙民政学院

小组成员:王锦曦,向思思,杨旭丰,赵帅,罗志喜,高朝,专业班级:计网指导老师:唐召云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比较研究 骆峰,张云彬,李家豪 1433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2015年5月

“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

报告名称 : “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比较研究

一、 选题意义及价值

总有一些巧合让人们特别关注。2012年底,奥巴马的胜选感言是《为了永远的美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很显然,两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国家梦,都在本国国民中产生共鸣。为什么要有国家梦,梦想中蕴含着什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和推进中国梦,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时关心自己命运者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思想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梦不仅仅指众多怀揣梦想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人们探讨中国梦的同时,也使人们联想到当时风靡全球的美国梦,十九世纪美国梦的提出曾经鼓舞了无数年轻人向着理想前进,如今中国梦的提出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深思。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集体主义的思想为主,而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以个人主义的思想为主,这就必定导致中国梦与美国梦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应该怎样借助美国梦,助力中国梦,这值得我们探究。

二、 该主题目前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学界对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对中国梦进行了详细的深入研究,分别对中国梦的提出,寓意,内涵,特质和实现方针等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但相对缺少对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及价值的研究。

2.对美国梦的历史,由来,现状的缺陷不足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评价,但有些评价研究并不客观。

3.对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和现状都有研究,但并不全面,部分研究并不是和客观。

综上所述,选择对“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比较研究作为主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三、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1.中国梦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提出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何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

在总书记这里,中国梦概念具有特定的指称,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为了明示这个特定指称,在总书记很多讲话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了固定表述。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天之后,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这一“内涵”,总书记后来又称之为“本质”。2013年5月31日,他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中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梦的特色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

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一个人梦想的实现,可能是因为他能力出众,但如果许多人的梦想能够实现,那必然有时代和社会的支撑。流动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保障覆盖;开放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梦想实现的途径,信息社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渠道。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的支撑下,使每个人的梦变为现实。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会努力拥有广阔的空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社会。有了梦想,有了机会,有了奋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实现。这样就把民族和个人梦联系在了一起,超越了中国梦单纯的意识形态色彩。

就目前的中国国情来说,国家的发展应与每个家庭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就此而言,“中国梦”也就包含了每个家庭和个人所追求的幸福和梦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一个人,工作可能很平凡,但社会同样应该给他提供发挥特长的舞台。“中国梦”对于国家来讲,是一种责任;对一个家庭来讲,可以给其自由发挥正能量的空间,当这些正能量发挥出来了,社会的正能量就得到了充实,社会也就具有了活力。

中国梦与个人梦两者之间息息相吸、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的梦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的构建,也为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只有当中国梦和个人梦同频共振,才能够使两者加速绽放。只有当中国梦和个人梦融合统一,我们才能在推动时代车轮向前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2)“美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1.美国梦的诠释

美国梦(英语:American Dream)源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2.美国梦的由来及演变

300多年前,当一部分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 花号”木帆船横穿大西洋来到美洲寻找新大陆时,他们是想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并在此建立新的国家。随着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统治者的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梦”便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早期的“美国梦”只是属于欧洲移民,而不属于被他们杀戮的印第安人。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为“美国梦”的形成构建了精神和物质支撑。从欧洲来的移民中,涌现出了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等不少出身贫寒、依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传奇人物,也使得“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 1931年,亚当斯完成了著作《美国的史诗》,其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 梦”。当时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的关键时刻,亚当斯提出的“美国梦”感染、激励了很多人。 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个总统罗斯福和里根也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并以69岁高龄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当然,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1963年的那次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也激起不少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认同和向往。 而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当今时代“美国梦”的新偶像。

奥巴马在2006年出版了《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一书,讲述了自己奋斗故事。2012年9月,其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表演说称赞丈夫实现了“美国梦”,并将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从林肯、里根再到奥巴马,这些美国总统都在通过“美国梦”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

“对美国人来说,美国梦意味着,只要你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目前,不少美国人仍然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国家想象成鼓励社会等级纵向流动的化身与代言人。

3.美国梦与个人的关系

“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中国梦”与个人关系和“美国梦”与个人关系的对比研究及综合借鉴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虽然“美国梦”和“中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先,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涵盖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梦”替代每个人的个人梦想。要借鉴“美国梦”中对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尊重,我们需要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其次,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奥巴马强调,“美国梦”要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也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借鉴的。

第三,实现“中国梦”要客观公正评价我们的历史和伟人。“美国梦”强调对美国历史的自豪感和国家的忠诚,强调并不断教育人们要尊重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等美国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实现“美国梦”的根基。但在当今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又开始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有的人在所谓“反思历史”的名义下,怀疑甚至否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我们要看清楚,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蓄意歪曲历史就是为了制造思想混乱,他们否定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否定现实。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第四,要多塑造一些能凸显“中国梦”的时代符号。要大力宣扬像罗阳、杨善洲、袁隆平、郭明义等那样的新时期优秀典范,各行业以及体现新时期时代特点的优秀人物,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使更多的人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梦”的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的发展模式。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要看到,“中国梦”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早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中国梦”。

四、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时对“美国梦”的内涵了解不太深入;

2.部分人不知道怎么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融汇统一。

(2)下一步研究设想

开展对“我的梦”与“中国梦”如何统一相融的课题研究,并开展专题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中国梦、个人梦的实现积累知识。

五、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1)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深入的了解了“中国梦”的各个方面知识,知道了“美国梦”的历史及发展历程,体会到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及它们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2)学习到了许多学习研究方法

除了在网上查阅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及专家请教,做社会调查问卷等方法来研究学习。

(3)学会了团队协作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碰到过一些麻烦,在团队的力量下才得以解决,这让我们明白,在一个小组里面要懂得协调队友,不能自顾自的做事,要有商有量,这样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间要多沟通才会把事情完成的更好。


相关文章

  •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 ...查看


  •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 作者:凌文辁郑晓明方俐洛 心理学报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849:C91 1 社会规范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1.1 社会规范概念的界定 "规范"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orma",原义指木匠手中的& ...查看


  • 文化维度理论
  • 文化维度理论 一 参加了公司的跨文化培训后,其中对郝夫斯特(Hofstede)/强皮纳斯 (Trompenaars)的文化架构理论的印象非常深刻.郝夫斯特把文化抽象为5 个跨 文化维度: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 ...查看


  • 16春学期[心理.行为与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 16春学期<心理.行为与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主要次级集团的缔结原理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B. 中国历史上非亲属自然性团体缺乏活力 C. 中国 ...查看


  • 中美札记丨两国领导人交朋友.定调子,双边关系拨云见日
  • 据新华社电,当地时间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会晤,就中美双边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了意见. 此外,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商务部长罗斯 ...查看


  • 美国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特点评析
  • 作者:徐志啸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0年04期 从总体上说,美国学者(或广义地说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诗学,出于其身处西方及所使用语言的局限,比较多的一个层面是翻译.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和诗论(以诗歌为主,这当中自然还会涉及一些与古代诗歌和诗 ...查看


  • 李开复北大演讲
  •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北大演讲稿:从优秀到卓越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又来到北大,每次来到北大都是很担心,又是很快乐,快乐的是有一批非常聪明的学生,担心的是又会有问题,把我考倒了.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科技人才和教育,就像石校长所说的我在32年 ...查看


  • 解放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 作者:时殷弘 近代史研究 1995年12期 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政治转变时期,也是美国对华干预达到空前规模的时期.在中国社会革命处于决定阶段和超级大国对抗迅速形成的双重背景下,当时的中美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政治 ...查看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1.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早期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比较注重研究具体的文学事实,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和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梵•第根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