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为师之本 师者须德高

营盘滩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材料——师德修养篇

德为师之本 师者须德高

——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论为师之道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教师节前夕,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首场报告在北京举行。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报告团的部分成员,他们是:杨瑞清,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行知小学校长,全国青联委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蔡改,四川省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特级教师,200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王宪军,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英语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大田,陕西省煤炭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四位教师从师德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畅谈了新世纪为师之道。

为师须存奉献心。今年教师节杨瑞清老师因为荣誉的接踵而来显得很忙碌,先是作为全国十杰教师接受了颁奖,然后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成员之一向北京市4000名教师报告了自己的事迹,之后开始了全国部分省市的巡回报告。

杨老师认为,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他说,我国农村人口多,扶贫致富的出路就在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出路就是要有一大批师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愿意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教师。乡村教育看似平凡,但是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

杨老师谈到自己在留城与下乡、从政与从教几次重大选择面前,每一次都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偏僻农村为农民子弟办学校时,说:“有人说我如果不辞去团县委的工作,现在有可能当上更高级别的领导,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我认为,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在职位的高低,更不在于享受的多少。乡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完全可以体现出崇高的人生价值。”

回首20年的执教生涯,杨老师总结道,做教师首先要正确定位,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选择好人生的立足点;还要高效投入,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创造出人生的制高点;最后要不断超越,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把握住人生的平衡点。

爱生者生恒爱之。蔡改,一个很有气魄的名字,但你绝对想不到,有着这样男性化名字的人会是位身体单薄瘦弱的中年女教师。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蔡老师笑笑说:“我1952年出生,正好赶上土改。”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蔡老师说:“永远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

蔡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是真诚的教育。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做老师的都感到很头疼,怕扯全班的后腿,有的老师就或歧视,或劝其离开自己的班级。蔡改老师很坦诚地承认也走过这样的弯路。十几年前,在她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劝说过一位学习吃力的学生降级。那个学生的自卑感很强,总是认为,老师不要的孩子就很差,降级后学什么都没有信心,小学毕业后就再也不愿进学校的大门了。这件事成了蔡老师的一面镜子,让她悟出: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和歧视的做法对待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学生,蔡老师总是坚持多给孩子一些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灵的呵护。

蔡老师说,自己是一个不习惯向家长告状的老师,对于特别淘气的学生,她有一个口头禅:给你一个机会,然后再寻找时机正面地耐心地加以引导。

欲正人必先正己。王宪军老师很健谈,言语配合着手势,很有感染力。可以想象,学生上他的课,一定不会觉得枯燥。

王老师说,人字的两笔,第一笔是由父母写的,第二笔则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教师的担子不轻。正人先正己,教育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先当楷模,这就是为人师表。王老师介绍,在当教师的最初几年,自己的思想还很肤浅,总觉得只要有知识,把课教好了,就是好老师。但有一件事对他震动很大。一天早晨,学生还没起床,他来到学生宿舍,见到一地的烟头,询问烟是哪来的,谁抽的,没有人敢承认,整个宿舍的人都挨了批评。有一天,其中一位同学对他说:“其实我们抽烟还是跟你学的呢!”王老师心里一震,对学生说:“从今天起我戒烟。”这件事以后,每当学生犯了错,王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在学生犯的这个错误上,做老师的有没有错,该承担什么责任。

王老师说,老师,在社会上看,它是一种职业;但在学生眼里它似乎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角色,老师应该自觉、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定位。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和模仿、学习的对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一切环节,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张大田老师在陕西煤炭工业学校工作了20年。张老师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有着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增加了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难度。如何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张老师一直实践和探讨的问题。

张老师认为,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些被人们认为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入脑入心,影响最深的教育,它直接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可以消除,正气就可以树立。

张老师教的是财会专业,学生将来都要和钱打交道,职业道德教育对财会人员来讲很重要。一次,他的一位学生联系到一个单位,当领导提出能否做假账时,他犹豫不决,因为现在就业很困难,他不愿失去这样的一个就业机会,就前来找张老师商量。张老师告诉他,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客观真实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最终,这位学生毅然放弃了这个岗位。

张老师认为,教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育人的一种手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中国教育报

营盘滩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材料——师德修养篇

德为师之本 师者须德高

——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论为师之道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教师节前夕,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首场报告在北京举行。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报告团的部分成员,他们是:杨瑞清,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行知小学校长,全国青联委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蔡改,四川省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特级教师,200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王宪军,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英语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大田,陕西省煤炭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四位教师从师德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畅谈了新世纪为师之道。

为师须存奉献心。今年教师节杨瑞清老师因为荣誉的接踵而来显得很忙碌,先是作为全国十杰教师接受了颁奖,然后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成员之一向北京市4000名教师报告了自己的事迹,之后开始了全国部分省市的巡回报告。

杨老师认为,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他说,我国农村人口多,扶贫致富的出路就在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出路就是要有一大批师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愿意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教师。乡村教育看似平凡,但是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

杨老师谈到自己在留城与下乡、从政与从教几次重大选择面前,每一次都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偏僻农村为农民子弟办学校时,说:“有人说我如果不辞去团县委的工作,现在有可能当上更高级别的领导,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我认为,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在职位的高低,更不在于享受的多少。乡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完全可以体现出崇高的人生价值。”

回首20年的执教生涯,杨老师总结道,做教师首先要正确定位,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选择好人生的立足点;还要高效投入,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创造出人生的制高点;最后要不断超越,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把握住人生的平衡点。

爱生者生恒爱之。蔡改,一个很有气魄的名字,但你绝对想不到,有着这样男性化名字的人会是位身体单薄瘦弱的中年女教师。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蔡老师笑笑说:“我1952年出生,正好赶上土改。”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蔡老师说:“永远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

蔡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是真诚的教育。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做老师的都感到很头疼,怕扯全班的后腿,有的老师就或歧视,或劝其离开自己的班级。蔡改老师很坦诚地承认也走过这样的弯路。十几年前,在她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劝说过一位学习吃力的学生降级。那个学生的自卑感很强,总是认为,老师不要的孩子就很差,降级后学什么都没有信心,小学毕业后就再也不愿进学校的大门了。这件事成了蔡老师的一面镜子,让她悟出: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和歧视的做法对待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学生,蔡老师总是坚持多给孩子一些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灵的呵护。

蔡老师说,自己是一个不习惯向家长告状的老师,对于特别淘气的学生,她有一个口头禅:给你一个机会,然后再寻找时机正面地耐心地加以引导。

欲正人必先正己。王宪军老师很健谈,言语配合着手势,很有感染力。可以想象,学生上他的课,一定不会觉得枯燥。

王老师说,人字的两笔,第一笔是由父母写的,第二笔则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教师的担子不轻。正人先正己,教育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先当楷模,这就是为人师表。王老师介绍,在当教师的最初几年,自己的思想还很肤浅,总觉得只要有知识,把课教好了,就是好老师。但有一件事对他震动很大。一天早晨,学生还没起床,他来到学生宿舍,见到一地的烟头,询问烟是哪来的,谁抽的,没有人敢承认,整个宿舍的人都挨了批评。有一天,其中一位同学对他说:“其实我们抽烟还是跟你学的呢!”王老师心里一震,对学生说:“从今天起我戒烟。”这件事以后,每当学生犯了错,王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在学生犯的这个错误上,做老师的有没有错,该承担什么责任。

王老师说,老师,在社会上看,它是一种职业;但在学生眼里它似乎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角色,老师应该自觉、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定位。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和模仿、学习的对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一切环节,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张大田老师在陕西煤炭工业学校工作了20年。张老师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有着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增加了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难度。如何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张老师一直实践和探讨的问题。

张老师认为,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些被人们认为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入脑入心,影响最深的教育,它直接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可以消除,正气就可以树立。

张老师教的是财会专业,学生将来都要和钱打交道,职业道德教育对财会人员来讲很重要。一次,他的一位学生联系到一个单位,当领导提出能否做假账时,他犹豫不决,因为现在就业很困难,他不愿失去这样的一个就业机会,就前来找张老师商量。张老师告诉他,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客观真实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最终,这位学生毅然放弃了这个岗位。

张老师认为,教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育人的一种手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 "台下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仅是成功的艺术家们深刻精妙的经典总结,它同样适合中学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有三:传导.授业:解惑.由此看来,要想做一名真正 ...查看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平时在家都是父母监护,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 ...查看


  • 征文[教师之路,爱的奉献]
  • 教师之路,爱的奉献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科122班,卢秋华 优秀教师汪学凯曾说过:"我不是迷人的桃花,无力为山川增添盛装:更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无力为城市带去芬芳美丽:我愿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留下 ...查看


  • 中继教学习心得体会
  • 中继教学习心得体会 Xx中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 ...查看


  • 2016学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 篇一:2016-2017年度教师师德师风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 教师师德师风 单位: 姓名: 时间:个 人 总 结2016年x月x日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德育之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之中都在潜移默 ...查看


  • 师德演讲稿-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 师德师风建设演讲稿 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 ...查看


  • 愿做好教师,共筑中国梦
  • 愿做好教师,共筑中国梦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查看


  • 师德师风演讲稿:用爱搭建教育的蓝天
  •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搭建教育的蓝天>.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从小,我就梦想有一天我也能像妈妈一样,立足三尺讲台,手持三寸粉笔,画出天地方圆,写尽学海茫茫.后来,我读到这样一首诗: ...查看


  • 教师是兴国之本
  • 教师是兴国之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这块基石的奠基者.国以人立,教以人兴.习近平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