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社会建设滞后(3)

2010-05-20 14:25:33新华网 【大中小】

因此中国未来改革的视角不仅要关注财富增长,更要关注财富分配。建立与国家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实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增收”的同步性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将是促进财富增长,解决财富分配的不二法门。

中国需要一次财富分配的革命,应立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果共享、增进和谐”的原则,打破“鼓励生产、抑制消费”的制度性约束,通过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启动终端消费,释放内需增长潜能。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政策力度;调整资本要素所得和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并提高国有企业分红的范围和比例,增加对居民的再分配力度,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进行抵押、入股、融资,逐步调整城乡收入分配二元格局,使农民获得要素资本赋权;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控制价格和税收调节垄断企业利润率;完善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降低税负,提高个税起征点,通过结构性减税,以减保增、以减促加。主持人:有人把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比喻成美国上世纪30年代危机重重的阶段,还有人把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比喻成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代,我想请教您这样的对比是否正确?又有何差异呢?

张茉楠: 的确,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确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房价高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利率、低消费率、高储蓄率。但是中国和日本又有着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日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发展空间很小。而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 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市场广阔, 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金融自由化,日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中国金融管制较严,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股市、房地产受限;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国际化程度较低,影响力也较小。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也远远小于当年日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从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到20%,而“广场协议”之后的三、四年中,日元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了70%。

三是政府应对泡沫的态度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完成了追赶任务,经济进入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从政治家到普通国民都对泡沫的警惕与认识不足;泡沫膨胀后,日本政府采取了“硬着陆”措施,导致泡沫迅速破灭。中国政府对泡沫的危害具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 多次重申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频频出台政策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表明了政府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四是未来经济走势不同。目前中国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现象,资产价格高涨属增长性泡沫、结构性泡沫,与日本过剩性的泡沫经济不同。中国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调整空间,即便出现泡沫经济,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只要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市场陷入低迷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日本当年内部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不大,决定了其在遭受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以后进入经济衰退。因此,我国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步日本当年后尘的概率较低。

五是房地产资产负债率不同。从不动产市场投资主体的负债比率来看,当前中国亦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不同。从贷款与GDP的比率来看,中国目前在110%~120%左右,与上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日本相近。而80年代末,日本这一数字为180%。中国目前这一数字仍属于较低水准。80年代后半期,日本企业大量举债用于投资,结果泡沫破灭后,不仅企业长期受制于债务问题而导致企业投资萎缩,由此产生的大量银行不良债权更使日本经济如陷沼泽。“但中国公司则有所不同。目前他们支出的资金来源中内部储备比率较高,降低了未来债务超重的风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资产泡沫不会对经济产生危害。在过剩流动性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泡沫很可能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更大的危害是导致社会财富的二级分化,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这些都必须高度警惕。主持人:目前老百姓都是谈房色变,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对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是飞速上涨,前不久在网上还流传了一份关于中日对比的房市崩盘时间表,另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也相继针对房价发表社论。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请教张老师,中国的房市泡沫到底是怎样的程度?是政策原因还是炒作的原因?目前已经实施的调控政策到底是隔靴搔痒还是釜底抽薪?您有何建议?

2010-05-20 14:25:33新华网 【大中小】

因此中国未来改革的视角不仅要关注财富增长,更要关注财富分配。建立与国家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实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增收”的同步性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将是促进财富增长,解决财富分配的不二法门。

中国需要一次财富分配的革命,应立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果共享、增进和谐”的原则,打破“鼓励生产、抑制消费”的制度性约束,通过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启动终端消费,释放内需增长潜能。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政策力度;调整资本要素所得和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并提高国有企业分红的范围和比例,增加对居民的再分配力度,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进行抵押、入股、融资,逐步调整城乡收入分配二元格局,使农民获得要素资本赋权;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控制价格和税收调节垄断企业利润率;完善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降低税负,提高个税起征点,通过结构性减税,以减保增、以减促加。主持人:有人把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比喻成美国上世纪30年代危机重重的阶段,还有人把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比喻成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代,我想请教您这样的对比是否正确?又有何差异呢?

张茉楠: 的确,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确已显露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房价高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利率、低消费率、高储蓄率。但是中国和日本又有着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日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发展空间很小。而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 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市场广阔, 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金融自由化,日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中国金融管制较严,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股市、房地产受限;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国际化程度较低,影响力也较小。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也远远小于当年日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从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到20%,而“广场协议”之后的三、四年中,日元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了70%。

三是政府应对泡沫的态度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完成了追赶任务,经济进入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从政治家到普通国民都对泡沫的警惕与认识不足;泡沫膨胀后,日本政府采取了“硬着陆”措施,导致泡沫迅速破灭。中国政府对泡沫的危害具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 多次重申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频频出台政策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表明了政府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四是未来经济走势不同。目前中国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现象,资产价格高涨属增长性泡沫、结构性泡沫,与日本过剩性的泡沫经济不同。中国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调整空间,即便出现泡沫经济,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只要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市场陷入低迷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日本当年内部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不大,决定了其在遭受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以后进入经济衰退。因此,我国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步日本当年后尘的概率较低。

五是房地产资产负债率不同。从不动产市场投资主体的负债比率来看,当前中国亦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不同。从贷款与GDP的比率来看,中国目前在110%~120%左右,与上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日本相近。而80年代末,日本这一数字为180%。中国目前这一数字仍属于较低水准。80年代后半期,日本企业大量举债用于投资,结果泡沫破灭后,不仅企业长期受制于债务问题而导致企业投资萎缩,由此产生的大量银行不良债权更使日本经济如陷沼泽。“但中国公司则有所不同。目前他们支出的资金来源中内部储备比率较高,降低了未来债务超重的风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资产泡沫不会对经济产生危害。在过剩流动性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泡沫很可能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更大的危害是导致社会财富的二级分化,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这些都必须高度警惕。主持人:目前老百姓都是谈房色变,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对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是飞速上涨,前不久在网上还流传了一份关于中日对比的房市崩盘时间表,另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也相继针对房价发表社论。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请教张老师,中国的房市泡沫到底是怎样的程度?是政策原因还是炒作的原因?目前已经实施的调控政策到底是隔靴搔痒还是釜底抽薪?您有何建议?


相关文章

  • 专家称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社会建设滞后(8)
  • 2010-05-20 14:25:33新华网 [大中小] 其三,在渐进主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纲领性"的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取得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 ...查看


  • "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摘 要: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收入划分标准,我国年人均GDP已达到中等收入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种可能性:既有可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 ...查看


  • 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
  •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的<中国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成功地从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而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如果积累的矛盾无法解决,将陷入经济增长回 ...查看


  •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
  •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转型动力) 文/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 辜胜阻 < 人民论坛 >() 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着第二次转型.在未来的10年乃 ...查看


  • 财政部长为何担心中国滑入
  • 财政部长为何担心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5-05-30 王贵成/文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概念.这一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在& ...查看


  •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 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王立新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在 认清转型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明确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凝 ...查看


  • 东亚经济评论 汤敏:中国如何跃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 汤敏:中国如何跃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作者:汤敏 来源:新浪财经 发表日期: 2007-4-16 大字 小字 关闭 东亚经济评论 http://www.e-economic.com 文章页数:[1] 2007年4月15日,"中国经济 ...查看


  • 践行"三严三实"夯实企业转型提升基础
  • 践行"三严三实" 夯实企业转型提升基础 同志们: 4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全面部署.6 ...查看


  • 公需课[新
  • 考核作业 第 1 题收藏 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 为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和外围区联动发展,下列对口帮扶正确的是( ). (5分) A. 广佛肇都市圈对清远.云浮,深莞惠都市圈对河源.汕尾,珠中江都市圈对阳江. B. 广佛肇都市圈对阳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