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回应央行支付新规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告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腾讯财付通工作人员表示,腾讯非常关注央行最新推出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消化这一新规。和上周出炉的、同样表明央行创新和开放态度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一样,两者均为央行给互联网金融业2016年的“新年礼物”。

  以下是回应全文:

  腾讯公司非常重视移动支付业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提及已将移动支付业务上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腾讯非常关注央行最新推出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消化这一新规。和上周出炉的、同样表明央行创新和开放态度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一样,两者均为央行给互联网金融业2016年的“新年礼物”。

  腾讯公司注意到央行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恪守金融监管义务,为防范降低风险、杜绝各类金融案件所做的努力,我们感受到一个既开放又审慎的监管部门在严防风险前提下的创新态度。腾讯公司一直对金融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认为这是一个专业度非常高的行业,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包括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因此,腾讯公司高度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坚持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本次管理办法中有重要体现。这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遏制贪污腐败将发挥积极作用,对构建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国家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办法在原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充分征询业界及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了积极调整。腾讯公司非常欣赏央行尊重行业意见,关注用户便捷体验和行业创新的态度。其中非常重要的调整之一是管理办法中提出对支付机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评分高、且支付账户实名率落实好的支付机构,执行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给予监管弹性和灵活性。另一个调整是管理办法增加了I类账户,用于小额的消费和转账,让支付机构可以向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按照央行一直以来的“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原则,腾讯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为金融领域提供更多核验身份信息的渠道方面。与此同时,腾讯也建议央行是否可以考虑将指纹验证纳入到高级别验证渠道中,此外,是否可以初步尝试依托于社交关系链完成实名验证的新模式。腾讯希望与业界、监管部门一同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创新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央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过去十年间获得了井喷似的增长。腾讯公司目前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绑卡用户总数已超过两亿,移动支付的量级还在持续增长。风险可控、日趋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服务小微企业、创新经济以及拉动内需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监管的进步和实践的创新,以及两者的互信合作将更好地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腾讯将积极拥抱监管,遵守央行法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便利的支付金融服务,为第三方支付乃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标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腾讯回应央行支付新规]

  相关阅读:

  尚阳: 第三方支付新规强化保护消费者权益

  12月28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2015年7月至8月挂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新《办法》主要有哪些变化?对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电子银行网第一时间邀请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对《办法》进行独家解读!以下是上海农商银行业务总监兼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尚阳的文章。

  12月28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标志着央行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涵盖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和新兴支付手段、线下支付和在线支付、传统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内大支付的制度管理体系和监管格局。此次央行对非银行支付结构业务管理新规出台,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支付领域中,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效隔离金融业务的跨市场风险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要求:生物识别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将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验证要素不足两类,1000元以下由支付机构无条件赔付。

  生物识别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将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

  从近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不断暴露出问题和风险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央行在互联网金融中对新兴支付机构、渠道和方式的出台的监管文件最多、监管力度最大、监管系统建设最完善。在实施监管中,对违反政策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机构也出手最快,吊销了个别严重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支付机构牌照。正因为如此,在互联网金融中最容易出风险事件的网络支付领域近年来是波澜不惊,没有出现类e租宝、大大集团这样对成千上万的客户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群体性风险事件发生。

  2013年,一行三会均成立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专职部门,其中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并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会同有关方面拟订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度,协调处理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涉及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等。

  本次出台的《办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办法》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从加强对各类金融业务监管、有效隔离跨市场风险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是鉴于客户的指纹、面部比例等生物特征一般比较固定,存在被非法窃取、复制、存储等风险,支付机构如果采取客户生理特征作为验证要素的,必须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和相关安全管理要求。否则,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应当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

  三是对不同安全级别的交易验证方式规定了不同的支付额度。尤其是支付机构采取不足两类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超过1000元,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四是对支付机构采集、使用、存储和传输客户信息,须告知客户使用的目的和范围;不经客户授权,支付机构不得存储客户银行卡的芯片信息、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

  五是要求支付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按年公布客户投诉的数量、类型和处理结果,提高客户对各个支付机构的安全性认知,作为客户自主选择支付机构的参考。

  四、引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确定支付机构的经营范围

  纵观国内外,各国对提供公众服务机构,尤其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监管都是比较严苛。一旦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公众的资财损失,其破坏性之大、传导速度之快非其他行业可比,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和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动荡。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支付机构的支付牌照和经营范围均由央行管理,这次《办法》引入了负面清单的方式,要求支付机构要专注、专营支付业务,不得经营和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一方面体现了支付牌照经营范围限制的政策性和严肃性,更重要的是隔离支付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体现了审慎性的监管原则。

  五、体现了监管的原则性和创新的灵活性相结合

  近两年,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学者和媒体一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领域宣扬所谓“法无禁止则可为”的发展思路,而忽视了金融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业务的专业性、违规经营的破坏性,以及对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在安全稳健、持续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较高要求。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均作为特许行业的必须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持牌经营。当今,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业态和持续经营的可行性的确令很多有识之士担忧。

  央行基本完成支付结算领域内的监管制度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起草经人大审议通过的《票据法》(后于2004年再次修订发布)、《票据管理管理实施办法》,发布《支付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后来推出的《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对当时支付结算业务的经办主体—各商业银行的监管和服务客户的需要。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后,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机构和网络支付、预付费卡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的出现,对央行的支付结算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两年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电子账户开立、支付指令的传输和身份认证等方面都开展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客观上也要求央行对原有的支付结算管理制度体系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为此,央行也陆续推出了《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办法》,以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资格准入、业务行为规范及安全运营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标准。

  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又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既为商业银行电子账户的创新提出了监管指引,也对商业银行改进账户服务提出了要求。与上述该系列制度相呼应,《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也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在账户管理、账户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管理规定。

  至此,央行基本完成了支付结算领域内的监管制度体系构建工作。

  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需要

  2013年以来,国内以网络支付、网络信贷和融资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金融在风起云涌,发展迅速。众多不同专业背景、社会阶层和领域的人们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中。一时间,部分专家、学者、媒体和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开始热炒概念和趋势,造成大有颠覆传统金融之声势,以此提升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声、估值和为融资和上市铺路。

  今年中,央行牵头十部委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为各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出了发展方向、监管责任、业务边界等。近日,央行连续发布对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支付结算和账户管理的两个办法通知就是贯彻十部委意见的具体体现。

  这次《办法》的出台,在隔离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客户安全认证机制、支付机构与银行责任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监管要求,体现了监管的原则性和严肃性,约束了少数支付机构业务发展的任性和随意。

  同时,《办法》对支付机构实行分类监管,允许评级较高、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在支付账户的转账功能、快捷支付的验证方式、客户身份的验证方式、个人卖家管理等方面均展现出相当的灵活性,以鼓励支付机构落实客户实名制认证和提高机构评级,进而促进整个支付机构的健康发展。

  总之,这次《办法》的出台对必将保障中国支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告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腾讯财付通工作人员表示,腾讯非常关注央行最新推出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消化这一新规。和上周出炉的、同样表明央行创新和开放态度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一样,两者均为央行给互联网金融业2016年的“新年礼物”。

  以下是回应全文:

  腾讯公司非常重视移动支付业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提及已将移动支付业务上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腾讯非常关注央行最新推出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消化这一新规。和上周出炉的、同样表明央行创新和开放态度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一样,两者均为央行给互联网金融业2016年的“新年礼物”。

  腾讯公司注意到央行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恪守金融监管义务,为防范降低风险、杜绝各类金融案件所做的努力,我们感受到一个既开放又审慎的监管部门在严防风险前提下的创新态度。腾讯公司一直对金融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认为这是一个专业度非常高的行业,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包括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因此,腾讯公司高度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坚持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本次管理办法中有重要体现。这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遏制贪污腐败将发挥积极作用,对构建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国家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办法在原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充分征询业界及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了积极调整。腾讯公司非常欣赏央行尊重行业意见,关注用户便捷体验和行业创新的态度。其中非常重要的调整之一是管理办法中提出对支付机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评分高、且支付账户实名率落实好的支付机构,执行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给予监管弹性和灵活性。另一个调整是管理办法增加了I类账户,用于小额的消费和转账,让支付机构可以向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按照央行一直以来的“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原则,腾讯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为金融领域提供更多核验身份信息的渠道方面。与此同时,腾讯也建议央行是否可以考虑将指纹验证纳入到高级别验证渠道中,此外,是否可以初步尝试依托于社交关系链完成实名验证的新模式。腾讯希望与业界、监管部门一同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创新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央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过去十年间获得了井喷似的增长。腾讯公司目前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绑卡用户总数已超过两亿,移动支付的量级还在持续增长。风险可控、日趋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服务小微企业、创新经济以及拉动内需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监管的进步和实践的创新,以及两者的互信合作将更好地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腾讯将积极拥抱监管,遵守央行法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便利的支付金融服务,为第三方支付乃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标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腾讯回应央行支付新规]

  相关阅读:

  尚阳: 第三方支付新规强化保护消费者权益

  12月28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2015年7月至8月挂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新《办法》主要有哪些变化?对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电子银行网第一时间邀请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对《办法》进行独家解读!以下是上海农商银行业务总监兼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尚阳的文章。

  12月28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标志着央行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涵盖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和新兴支付手段、线下支付和在线支付、传统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内大支付的制度管理体系和监管格局。此次央行对非银行支付结构业务管理新规出台,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支付领域中,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效隔离金融业务的跨市场风险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要求:生物识别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将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验证要素不足两类,1000元以下由支付机构无条件赔付。

  生物识别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将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

  从近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不断暴露出问题和风险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央行在互联网金融中对新兴支付机构、渠道和方式的出台的监管文件最多、监管力度最大、监管系统建设最完善。在实施监管中,对违反政策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机构也出手最快,吊销了个别严重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支付机构牌照。正因为如此,在互联网金融中最容易出风险事件的网络支付领域近年来是波澜不惊,没有出现类e租宝、大大集团这样对成千上万的客户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群体性风险事件发生。

  2013年,一行三会均成立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专职部门,其中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并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会同有关方面拟订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度,协调处理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涉及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等。

  本次出台的《办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办法》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从加强对各类金融业务监管、有效隔离跨市场风险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是鉴于客户的指纹、面部比例等生物特征一般比较固定,存在被非法窃取、复制、存储等风险,支付机构如果采取客户生理特征作为验证要素的,必须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和相关安全管理要求。否则,造成的客户资金损失应当由支付机构先行赔付。

  三是对不同安全级别的交易验证方式规定了不同的支付额度。尤其是支付机构采取不足两类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超过1000元,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四是对支付机构采集、使用、存储和传输客户信息,须告知客户使用的目的和范围;不经客户授权,支付机构不得存储客户银行卡的芯片信息、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

  五是要求支付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按年公布客户投诉的数量、类型和处理结果,提高客户对各个支付机构的安全性认知,作为客户自主选择支付机构的参考。

  四、引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确定支付机构的经营范围

  纵观国内外,各国对提供公众服务机构,尤其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监管都是比较严苛。一旦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公众的资财损失,其破坏性之大、传导速度之快非其他行业可比,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和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动荡。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支付机构的支付牌照和经营范围均由央行管理,这次《办法》引入了负面清单的方式,要求支付机构要专注、专营支付业务,不得经营和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一方面体现了支付牌照经营范围限制的政策性和严肃性,更重要的是隔离支付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体现了审慎性的监管原则。

  五、体现了监管的原则性和创新的灵活性相结合

  近两年,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学者和媒体一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领域宣扬所谓“法无禁止则可为”的发展思路,而忽视了金融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业务的专业性、违规经营的破坏性,以及对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在安全稳健、持续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较高要求。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均作为特许行业的必须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持牌经营。当今,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业态和持续经营的可行性的确令很多有识之士担忧。

  央行基本完成支付结算领域内的监管制度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起草经人大审议通过的《票据法》(后于2004年再次修订发布)、《票据管理管理实施办法》,发布《支付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后来推出的《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对当时支付结算业务的经办主体—各商业银行的监管和服务客户的需要。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后,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机构和网络支付、预付费卡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的出现,对央行的支付结算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两年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电子账户开立、支付指令的传输和身份认证等方面都开展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客观上也要求央行对原有的支付结算管理制度体系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为此,央行也陆续推出了《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办法》,以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资格准入、业务行为规范及安全运营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标准。

  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又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既为商业银行电子账户的创新提出了监管指引,也对商业银行改进账户服务提出了要求。与上述该系列制度相呼应,《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也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在账户管理、账户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管理规定。

  至此,央行基本完成了支付结算领域内的监管制度体系构建工作。

  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需要

  2013年以来,国内以网络支付、网络信贷和融资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金融在风起云涌,发展迅速。众多不同专业背景、社会阶层和领域的人们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中。一时间,部分专家、学者、媒体和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开始热炒概念和趋势,造成大有颠覆传统金融之声势,以此提升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声、估值和为融资和上市铺路。

  今年中,央行牵头十部委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为各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出了发展方向、监管责任、业务边界等。近日,央行连续发布对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支付结算和账户管理的两个办法通知就是贯彻十部委意见的具体体现。

  这次《办法》的出台,在隔离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客户安全认证机制、支付机构与银行责任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监管要求,体现了监管的原则性和严肃性,约束了少数支付机构业务发展的任性和随意。

  同时,《办法》对支付机构实行分类监管,允许评级较高、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在支付账户的转账功能、快捷支付的验证方式、客户身份的验证方式、个人卖家管理等方面均展现出相当的灵活性,以鼓励支付机构落实客户实名制认证和提高机构评级,进而促进整个支付机构的健康发展。

  总之,这次《办法》的出台对必将保障中国支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银行与支付宝不掐了?支付宝知危险:4000万建安全大坝
  • 银行与支付宝不掐了? 支付宝知危险:4000万建安全大坝 本报记者刘飞北京报道 4月8日晚,全球互联网经历了一场"心脏出血",市场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基础安全协议OpenSSL被发现存在"Heartbleed&qu ...查看


  • 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核准 上市公司抢挂金字招牌
  • 分析人士表示,民营银行名称获得核准,并不意味着银行牌照获批,还需要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央行等机构的一系列审批 ■本报见习记者 刘 琪 自今年7月5日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后,各地纷纷掀起民营银行热 ...查看


  • 马云的战略管理哲学
  • 马云称曾遭绑架 逃脱后去赌城赢了600美元 公司报道财经网[微博] 宋玮2014-06-16 14:35 我要分享    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xGv00|a550f8b408206585b962d797fed ...查看


  • Q币是货币吗
  • Q币是货币吗? 黄亚男 近年来,Q币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中,有关Q币是否为虚拟货币,是否会冲击人民币的地位,将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甚至冲击我国金融秩序的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 为了对Q币是不是货币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首先 ...查看


  • 余额宝在唱歌
  • 余额宝在唱歌:资金都去哪儿了? 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一名骁勇的急先锋,余额宝甫一亮相就艳惊天下.推出10个月,吸纳资产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额宝用户量已突破8100万户,相当于两个阿根廷的人口数.根据晨星公司 ...查看


  • 银联错失二维码支付战机 微信支付宝市场份额已超93%|银联|二维码|支付宝
  • 二维码支付银联错失战机重回头三年时光对手已成巨无霸 胡群 这是一场迟来的"战争". 原本可能在2014年即可打响的二维码支付战,由于种种缘由,推迟到2017年5月末. 5月27日,银联联合超过了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 ...查看


  • 支付宝:打破第三方支付的宿命
  • 受限于政策,现在国内的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基本上是作为银行一种代收的管道而存在,但支付宝已经突破了这一局限,正在逐步建立起互联网上的信用担保体系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四年前还是淘宝网一个部门,四年后已发展成拥有1亿注册用户,日交易 ...查看


  • 移动支付推动O2O商业模式 腾讯概念股点石成金
  •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 72.63 亿笔,金额323.55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9%和 33.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 6.07亿笔,金额 3.5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64.91%和 25 ...查看


  •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莫误读(热点聚焦
  • 近期,央行暂停二维码(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酝酿网络支付新政,引起市 场广泛关注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莫误读(热点聚焦·近看互联网理 财(下)) 本报记者 田俊荣 欧阳洁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4日 18 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