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白旗的鱼

  我在菜地后面挖了只椭圆形的小鱼塘,准备繁殖鱼苗,卖给当地的农民,赚几个辛苦钱好养家糊口。繁殖鱼苗,首先当然得有母鱼,我花了两百多元钱,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曼厅水库拉了三条草鱼回来,放进小鱼塘里。这三条草鱼差不多大,都有一米多长,肚子鼓鼓的,快到产卵时间了。  没想到,鱼也有领地意识。我先把一条红鳃盖鱼和一条黄嘴壳鱼一起放进了鱼塘,它俩在小小的鱼塘里快速游了一圈后,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红鳃盖占据东半边鱼塘,黄嘴壳占据西半边鱼塘,鱼塘中央好像划了一条无形的楚河汉界,两条鱼嘴对着嘴,气势汹汹地在鱼塘中央的水面上互相对峙着。这时,我把第三条白尾巴鱼又放了进去。红鳃盖和黄嘴壳顶多早进鱼塘两三分钟,却好像是鱼塘的世袭统治者一样,高举着青黑色的背鳍,像讨伐侵略者一样朝白尾巴冲了过来。可怜的白尾巴,逃到东边,遭到红鳃盖恶狠狠地驱逐,逃到西边,又被黄嘴壳啄咬,惶惶然地从东逃到西,又从西逃到东,疲于奔命,无处安身。  我站在岸上,不禁为白尾巴的安全感到担忧。它流寇似的被赶来赶去,即使不被可恶的红鳃盖和黄嘴壳咬死,也迟早会累得衰竭身亡!  白尾巴在椭圆形的鱼塘里逃了二三十个来回后,大概实在逃不动了,也有可能是明白无论逃到哪一端,都是别的鱼的势力范围,再逃也逃不出挨打的局面,索性紧靠着岸停了下来,停的位置恰好在鱼塘的中央水线。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向东挪一寸就是红鳃盖的领地,向西游一步就是黄嘴壳的地盘。红鳃盖和黄嘴壳仍不依不饶,从两面向白尾巴进攻。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奇特的现象:白尾巴将自己的脑袋深深钻进堤坝的草丛里,身体渐渐翻转过来,一动不动地氽在水面上,露出雪白的鱼肚,加上那条白尾巴,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放弃抵抗,举起了白旗。人类在战斗中打不过对方,会举起白旗以示投降,没想到鱼类也会这一招!  东边的红鳃盖朝白尾巴啄了两口,白尾巴像死了似的慢慢向西飘去,西边的黄嘴壳又朝白尾巴咬两口,白尾巴又像死了似的朝东飘去。白尾巴像只皮球似的被踢来踢去,毫不反抗,逆来顺受。过了一会儿,红鳃盖和黄嘴壳好像厌倦了,懈怠了,渐渐停止了攻击。是啊,老跟一个高举白旗投降称臣的对手纠缠不放,确实挺无聊的。  果然,红鳃盖和黄嘴壳扔下白尾巴不管了,又嘴对着嘴在中央水线对峙游弋。看得出来,双方都想找机会打败对方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又都害怕对方侵犯自己的水域。  第二天我再到鱼塘,看见白尾巴仍在老地方待着。我连续观察了好几个小时,它像犯人关在囚室里一样,根本不敢游动。每当红鳃盖或黄嘴壳游到它身边时,它立即自动地乖乖将身体翻转,露出雪白的鱼肚皮,配上那根白尾巴,毫无保留地竖起白旗。  没想到,鱼也分强悍与怯懦。常言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我看还应该加上一句:鱼善没有立足地。我对白尾巴能否活到产卵时间,并在我的小鱼塘里平安地产下鱼籽,已不抱什么希望。是啊,不敢游动,不敢觅食,横遭欺凌,这样的鱼能活多久呢?  就在这时,红鳃盖和黄嘴壳之间爆发了战争。红鳃盖是个鹰派“人物”,黄嘴壳也是个好战分子,好比雷管和火药碰在了一起,哪有不炸响的道理?起因是为了一根水草。那根碧绿的水草起先漂在东边的水域,红鳃盖游过去啄食,不知是风在捣乱,还是水波在耍滑头,连啄了两次,都未啄准,水草反而漂过中央水线,漂到西边的水域去了。红鳃盖一甩尾巴,追过了中央水线。就好像敌人越过了神圣的边界线,早已虎视眈眈的黄嘴壳立即冲上去,在红鳃盖身上咬了一口。红鳃盖也不是省油的灯,毫不迟疑地进行反击。两条大鱼张着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高举着旗帜似的青黑色背鳍,在中央水线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双方各不相让,用鳍上的硬刺划对方的身体,用尾巴拍打对方的脑袋,用嘴咬对方的嘴,可以用来打架的武器还真不少。水花四溅,泥浪翻滚,打得昏天黑地,我在岸上试图用竹竿把它们劝开,也无济于事。过了约半个小时,水面漂起丝丝鱼血,浑身是伤的红鳃盖渐渐抵挡不住了,退回东边的水域,黄嘴壳乘胜追击,像痛打落水狗一样痛打节节败退的红鳃盖。红鳃盖喘息一阵后,又掉头与黄嘴壳激烈厮杀起来……  天渐渐黑了,小鱼塘的水虽然很浅,但我却什么也看不清了。  第二天清早,我一起床就直奔鱼塘,红鳃盖翻着白肚皮,直挺挺地氽在水面上,已经呜呼哀哉。黄嘴壳浑身伤痕累累,侧着身体,粘着血丝的嘴伸到水面上,艰难地呼吸着,也已经奄奄一息了。白尾巴就像无罪释放的囚犯,洋洋得意地在鱼塘里来回游弋,路过还在垂死挣扎的黄嘴壳身边,凶猛地在黄嘴壳身上咬一口,然后一甩尾巴,潇洒地游开去。  快到中午时,黄嘴壳终于也直挺挺地翻起了白肚皮。白尾巴用嘴顶了顶黄嘴壳的身体,确信对方已经死了,就游到水底的水草间,扇形的臀鳍一跳一跳,撒下一粒又一粒金黄色的鱼籽。  我认为最有希望繁衍后代的红鳃盖和黄嘴壳,竟然都没有活到产卵时间,而我认为会遭欺凌而死的白尾巴,却平平安安地活了下来并产下了自己的后代。  后来,我读了几本有关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这才明白白尾巴所采取的是一种“宜斯策略”。所谓“宜斯策略”,就是在一个动物群落中,如果鹰派的角色多了,那么,聪明的个体就会扮演鸽派角色,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存活机会。鹰派虽然活得扬眉吐气,却很容易在频繁的争斗中受伤或死亡。鸽派虽然活得窝囊憋气,却因避免了争斗而得以活下去。  强悍者被无情地淘汰了,怯懦者却活得逍遥自在,大自然真是不可思议。

  我在菜地后面挖了只椭圆形的小鱼塘,准备繁殖鱼苗,卖给当地的农民,赚几个辛苦钱好养家糊口。繁殖鱼苗,首先当然得有母鱼,我花了两百多元钱,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曼厅水库拉了三条草鱼回来,放进小鱼塘里。这三条草鱼差不多大,都有一米多长,肚子鼓鼓的,快到产卵时间了。  没想到,鱼也有领地意识。我先把一条红鳃盖鱼和一条黄嘴壳鱼一起放进了鱼塘,它俩在小小的鱼塘里快速游了一圈后,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红鳃盖占据东半边鱼塘,黄嘴壳占据西半边鱼塘,鱼塘中央好像划了一条无形的楚河汉界,两条鱼嘴对着嘴,气势汹汹地在鱼塘中央的水面上互相对峙着。这时,我把第三条白尾巴鱼又放了进去。红鳃盖和黄嘴壳顶多早进鱼塘两三分钟,却好像是鱼塘的世袭统治者一样,高举着青黑色的背鳍,像讨伐侵略者一样朝白尾巴冲了过来。可怜的白尾巴,逃到东边,遭到红鳃盖恶狠狠地驱逐,逃到西边,又被黄嘴壳啄咬,惶惶然地从东逃到西,又从西逃到东,疲于奔命,无处安身。  我站在岸上,不禁为白尾巴的安全感到担忧。它流寇似的被赶来赶去,即使不被可恶的红鳃盖和黄嘴壳咬死,也迟早会累得衰竭身亡!  白尾巴在椭圆形的鱼塘里逃了二三十个来回后,大概实在逃不动了,也有可能是明白无论逃到哪一端,都是别的鱼的势力范围,再逃也逃不出挨打的局面,索性紧靠着岸停了下来,停的位置恰好在鱼塘的中央水线。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向东挪一寸就是红鳃盖的领地,向西游一步就是黄嘴壳的地盘。红鳃盖和黄嘴壳仍不依不饶,从两面向白尾巴进攻。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奇特的现象:白尾巴将自己的脑袋深深钻进堤坝的草丛里,身体渐渐翻转过来,一动不动地氽在水面上,露出雪白的鱼肚,加上那条白尾巴,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放弃抵抗,举起了白旗。人类在战斗中打不过对方,会举起白旗以示投降,没想到鱼类也会这一招!  东边的红鳃盖朝白尾巴啄了两口,白尾巴像死了似的慢慢向西飘去,西边的黄嘴壳又朝白尾巴咬两口,白尾巴又像死了似的朝东飘去。白尾巴像只皮球似的被踢来踢去,毫不反抗,逆来顺受。过了一会儿,红鳃盖和黄嘴壳好像厌倦了,懈怠了,渐渐停止了攻击。是啊,老跟一个高举白旗投降称臣的对手纠缠不放,确实挺无聊的。  果然,红鳃盖和黄嘴壳扔下白尾巴不管了,又嘴对着嘴在中央水线对峙游弋。看得出来,双方都想找机会打败对方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又都害怕对方侵犯自己的水域。  第二天我再到鱼塘,看见白尾巴仍在老地方待着。我连续观察了好几个小时,它像犯人关在囚室里一样,根本不敢游动。每当红鳃盖或黄嘴壳游到它身边时,它立即自动地乖乖将身体翻转,露出雪白的鱼肚皮,配上那根白尾巴,毫无保留地竖起白旗。  没想到,鱼也分强悍与怯懦。常言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我看还应该加上一句:鱼善没有立足地。我对白尾巴能否活到产卵时间,并在我的小鱼塘里平安地产下鱼籽,已不抱什么希望。是啊,不敢游动,不敢觅食,横遭欺凌,这样的鱼能活多久呢?  就在这时,红鳃盖和黄嘴壳之间爆发了战争。红鳃盖是个鹰派“人物”,黄嘴壳也是个好战分子,好比雷管和火药碰在了一起,哪有不炸响的道理?起因是为了一根水草。那根碧绿的水草起先漂在东边的水域,红鳃盖游过去啄食,不知是风在捣乱,还是水波在耍滑头,连啄了两次,都未啄准,水草反而漂过中央水线,漂到西边的水域去了。红鳃盖一甩尾巴,追过了中央水线。就好像敌人越过了神圣的边界线,早已虎视眈眈的黄嘴壳立即冲上去,在红鳃盖身上咬了一口。红鳃盖也不是省油的灯,毫不迟疑地进行反击。两条大鱼张着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高举着旗帜似的青黑色背鳍,在中央水线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双方各不相让,用鳍上的硬刺划对方的身体,用尾巴拍打对方的脑袋,用嘴咬对方的嘴,可以用来打架的武器还真不少。水花四溅,泥浪翻滚,打得昏天黑地,我在岸上试图用竹竿把它们劝开,也无济于事。过了约半个小时,水面漂起丝丝鱼血,浑身是伤的红鳃盖渐渐抵挡不住了,退回东边的水域,黄嘴壳乘胜追击,像痛打落水狗一样痛打节节败退的红鳃盖。红鳃盖喘息一阵后,又掉头与黄嘴壳激烈厮杀起来……  天渐渐黑了,小鱼塘的水虽然很浅,但我却什么也看不清了。  第二天清早,我一起床就直奔鱼塘,红鳃盖翻着白肚皮,直挺挺地氽在水面上,已经呜呼哀哉。黄嘴壳浑身伤痕累累,侧着身体,粘着血丝的嘴伸到水面上,艰难地呼吸着,也已经奄奄一息了。白尾巴就像无罪释放的囚犯,洋洋得意地在鱼塘里来回游弋,路过还在垂死挣扎的黄嘴壳身边,凶猛地在黄嘴壳身上咬一口,然后一甩尾巴,潇洒地游开去。  快到中午时,黄嘴壳终于也直挺挺地翻起了白肚皮。白尾巴用嘴顶了顶黄嘴壳的身体,确信对方已经死了,就游到水底的水草间,扇形的臀鳍一跳一跳,撒下一粒又一粒金黄色的鱼籽。  我认为最有希望繁衍后代的红鳃盖和黄嘴壳,竟然都没有活到产卵时间,而我认为会遭欺凌而死的白尾巴,却平平安安地活了下来并产下了自己的后代。  后来,我读了几本有关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这才明白白尾巴所采取的是一种“宜斯策略”。所谓“宜斯策略”,就是在一个动物群落中,如果鹰派的角色多了,那么,聪明的个体就会扮演鸽派角色,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存活机会。鹰派虽然活得扬眉吐气,却很容易在频繁的争斗中受伤或死亡。鸽派虽然活得窝囊憋气,却因避免了争斗而得以活下去。  强悍者被无情地淘汰了,怯懦者却活得逍遥自在,大自然真是不可思议。


相关文章

  • 满族的八旗详解
  • 满族的八旗详解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台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基础上建立的.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 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 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 ...查看


  • 白旗工务段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1
  • 内集白工[2011] 90 号 关于印发<白旗工务段劳动 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车间.班组::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重新修订<集通铁路集团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内集铁安监[2011]4 ...查看


  • "五四"那天留下的十八个历史谜团(连载二)
  • 七.北大队伍校门受阻之谜:蔡元培校长是否力劝? 5月4日中午,参加示威游行的12所学校都已到达了天安门广场,却唯独迟迟不见北京大学的队伍到来.北大是这次集会游行的发起者和主力军,他们不到,集会便无法开始.那么,北大的队伍为什么会迟到呢?原因 ...查看


  •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
  •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戚其章 在中国近代史上,方伯谦算不上什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因其在甲午黄海之役后被清廷军前正法,究竟是否冤案,一百年来聚讼不断,特别是近年来其后裔亦撰文为之翻案,故此备受学术界人士的关注.目前,对此案之争论势头未减,看来 ...查看


  • [刘氏善举]阅读练习
  •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quo ...查看


  • 扶起民间善举 释放社会正能量(来论)
  • 扶起民间善举 释放社会正能量(来论) <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27日   09 版) 新闻背景:日前,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明确见义勇为人员所得奖金或者奖品免征个人所得税. 遇 ...查看


  • 陈光标的 仁义善举值千金
  • "中国首善" 陈光标原定于1月27日率50余位大陆企业家赴台捐出5亿元新台币,在春节前为台湾低收入户及弱势族群寒冬送暖,每户原则1万元,极贫困者最多5万元慰问金,估计至少上万人受惠.但因为陈光标要求当面发放,岛内的获赠县 ...查看


  • 一台演出,只为一个人(点赞中国·凡人善举)
  • 他大火中挨家挨户叫醒邻居被烧伤,大家众筹义演募款献爱心 一台演出,只为一个人(点赞中国·凡人善举) 本报记者 谢卫群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2日   04 版) 8月29日的上海城市剧院,因为一个好邻居而隆重开演 ...查看


  •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特别的作业]资料真正的善良(精品)
  • <特别的作业>资料 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是以人的品质表现出来才为真正的善良.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坚持善举,终身不诲.如深圳的艺人丛飞数年向希望工程捐款数百万,捐完所有的积蓄,即使在得知自己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