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2 有理数

(1)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或说正数、负数、零统称整数。

3. 数轴(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4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5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③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 a(b-c)=ab-ac 或 a(b+c+d)=ab+ac+ad 或 a(b-c-d)=ab-ac-ad等。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 有理数的乘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n( a的n 次方中) ,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3 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 的范围为1≤a

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 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是否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 多项式的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6 常数项:在一个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7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3x5+8x3-6x+5这个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是5. ,一共有4项(分别是3x5,8x3,-6x ,5)常数项是5. 。

8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0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11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3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14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 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8=7; 8y+0.5y-10=3;4a+5a+9a=3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x2+3x-9=0;x+y+3z=0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5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

6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梳理

⑴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 解这个方程,

⑤ 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 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② 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③ 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 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

⑤ 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

⑥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 含油率X 种植面积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形状:方的、园的等

几何图形 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 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 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 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 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 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 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9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2 有理数

(1)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或说正数、负数、零统称整数。

3. 数轴(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4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5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③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 a(b-c)=ab-ac 或 a(b+c+d)=ab+ac+ad 或 a(b-c-d)=ab-ac-ad等。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 有理数的乘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n( a的n 次方中) ,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3 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 的范围为1≤a

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 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是否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 多项式的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6 常数项:在一个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7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3x5+8x3-6x+5这个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是5. ,一共有4项(分别是3x5,8x3,-6x ,5)常数项是5. 。

8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0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11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3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14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 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8=7; 8y+0.5y-10=3;4a+5a+9a=3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x2+3x-9=0;x+y+3z=0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5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

6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梳理

⑴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 解这个方程,

⑤ 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 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② 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③ 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 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

⑤ 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

⑥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 含油率X 种植面积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形状:方的、园的等

几何图形 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 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 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 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 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 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 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9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1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18人,本班学生优秀生有9人,中下生约7人左右,中等生占大部分,后进生2人.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 ...查看


  • 四年级上册语文句子复习导学提纲
  • 句子的导学提纲 叶珊 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篇章之间的桥梁.句子质量不高,语文的质量无从高起,因此,作为奠基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句子放到重要位置. 1..比喻句 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 明. ...查看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大汶口中晚期原始居民 黄帝尧舜禹(距今约170万年至约公元前2070年)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查看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词义复习提纲 1.坦荡如[砥]__________ 2.无[稽]之谈__________ 3.君子[固]穷___________ 4.潜[滋]暗长 _________ 5.[揠]苗助长_____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配套练习题
  • 第一课 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 ",最早兴起于 .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3.实质: . 4.文艺复兴先驱的是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课 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