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拆装实实习指导书
主编 虎鹏亮 主审 鉴定所
冶金技师学院
一 实训的性质„„„„„„„„„„„„„„„„„„„„„„„„„„..1
二实习目的„„„„„„„„„„„„„„„„„„„„„„„„„„„...1
三实习条件„„„„„„„„„„„„„„„„„„„„„„„„„„„...1
四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1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2
六实训前准备„„„„„„„„„„„„„„„„„„„„„„„„„„...2
七安全操作规程„„„„„„„„„„„„„„„„„„„„„„„„„„.3
八实训八步骤„„„„„„„„„„„„„„„„„„„„„„„„„„...3
九模具拆装的规则„„„„„„„„„„„„„„„„„„„„„„„„„.4
十拆装范例„„„„„„„„„„„„„„„„„„„„„„„„„„„„.6
十一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17
十二考核方式„„„„„„„„„„„„„„„„„„„„„„„„„„..20
十三 附录„„„„„„„„„„„„„„„„„„„„„„„„„„„„.22
十四 参考文献„„„„„„„„„„„„„„„„„„„„„„„„„..28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性质
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了解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零部件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模具的装配过程、方法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制图、数控编程及测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实习条件
1.场地条件:模具拆装实训室
2.设备条件:冲、塑模若干套及相应设备
3.工具条件: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台虎钳、锤子、铜
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组一套。
四、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并熟练地拆装冲、塑模,熟悉典型冲模和塑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拆装方法,熟悉冲模和塑模上各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了解冲模和塑模封闭高度、轮廓尺寸及模柄与压力机以及注塑机技术规格的相互关系;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草绘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观察模具的结构能分析出零件的形状;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2以教材《模具设计基础》和实习指导书为指导,结合模具(结构)拆装实习,使得学
生快速掌握冲、塑模的基本结构和拆卸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和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实训报告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4. 拆卸和装配模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钳工的基本方法操作方法进行,以免损坏模具零件。5
5. 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对老师指出不能拆卸的部位,不能强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6. 注意模具的维修与保养。
五、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本次实训时间为2周(80学时),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六 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 拆装的模具类型 单工序冲模、复合冲模、进级冲模若干套。塑料注射模,包括具有侧浇口、点浇口、侧面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各一副,压缩模一副。
2. 拆装的工具 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3. 实训准备 ⑴ 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在冷冲压模具拆装与塑料模具拆装时交换各自的岗位。
⑵ 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训结束时按工具清单清点工具,交指教师验收。 ⑶ 熟悉实训要求。要求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详细阅读本指导书,对实训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做详细记录。拆装实训时带齐绘图仪器和纸张。
七 拆装实训的安全操作规程
1、模具搬运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搬运,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使用铜棒、撬棒拆卸模具时,姿势要正确,用力要适当。
5、使用螺丝刀时:
a 、螺丝刀口不可太薄太窄,以免紧螺丝时滑出。 b、不得将零部件拿在手上用螺丝刀松紧螺丝。 c 、螺丝刀不可用铜棒或锤子锤击,以免手柄砸裂。 d 、螺丝刀不可当凿子使用。 6、使用扳手时:
a、必须与螺帽大小相符,否则会打滑使人摔倒。
b、扳手紧螺栓时不可用力过猛,松螺栓时应慢慢用力扳松,注意可能碰。 7、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8、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9、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10、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八、实训步骤
1.(1)讲授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纪律,实训的安全,实训要求。
(2)布置任务,介绍模具拆卸顺序和方法,说明拆卸和装配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将学生分组。
2.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冲塑模具,熟悉其工作原理,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配合关系,并绘出模具结构简图。
3.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工步排列顺序(级进模)。坯料和工序件的结构形状。 4. 拟订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然后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压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5. 绘制模具装配图。
(1)按1:1比例绘制装配主视图、俯视图,要求清楚表明所有零部件的装配关系,标注零件序号、封闭高度及主要外形尺寸。
(2)明细表内注明零件的序号、名称、材料、规格或标准号、热处理。 (3)注明技术要求 6 绘制模具工作零件图。
按1:1比例绘制,标注全部尺寸、精度、公差,热处理及技术要求。
7. 拟订模具的装配顺序及方法。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装配工艺顺序进行部件装配、总装、调整,使模具恢复原状。
8. 装配好的模具采取人工合模验证,必要时再在压力机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所冲冲件是否合格。注射模在注射机上合模。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尤其是模具的工作零件。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9. 实训总结、写实训报告、评定实训成绩。
实训总结要根据时间顺序撰写,写出自己的体会。实训报告要简述模具的工作原理及 各主要零件的作用,简要说明典型冲、塑模拆卸和装配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成绩 的评定见考核方式。
九 模具拆装的一般规则
(一)模具拆装的一般规则
在拆装模具时可一手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上部分)托住,另一手用木锤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的另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下模部分)的底板,从而使模具分开。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而对模具的牢固性及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然后用小铜棒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力的零件的表面。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防生锈或遗失。
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照下列原则。
1. 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装程序。如果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而猛拆猛敲,就极易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将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
2. 模具的拆卸程序一般应先拆外部附件,然后再拆主体部件。在拆卸部件或组合件时,应按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的顺序,依次拆卸组合件或零件。
3.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钢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4. 拆卸时,对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的零件,应做好标记;各零件的安装方向也需辨别清楚,并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在装配复原时浪费时间。
5. 对于精密零件,如凸模、凹模等,应放在专用的盘内或单独存放,以防碰伤工作部分。 6. 拆下的零件应尽快清洗,以免生锈腐蚀,最好要涂上润滑油。 (二)模具测绘的基本内容
模具测绘在模具拆装之后进行。通过模具测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模具零件,了解模具相关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模具测绘最终要完成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和重要零件图的测绘。由于模具测绘时主要采用游标卡尺与直尺等普通测量工具,而且,原先的模具经过拆装后其精度要降低,由此产生的测量误差相应较大,因此需要对测量结果按技术资料上的理论数据进行必要的圆整。只有用圆整后的数据来绘制模具装配图,才能较好地反映模具结构的实际情况。
模具测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模具拆装之前,勾画本模具的总装结构草图; 第二步:对照实样,勾画各模具零件的结构草图;
第三步:选择基准,设计各模具零件的尺寸标注方案。对于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建议用彩笔标出,以便测量时引起重视;
第四步:根据设计好的尺寸标注方案,测量所需尺寸数据,并做好记录。 在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尺寸数据的圆整工作;
第五步:完成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
第六步:根据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重要模具零件的工作图。
表1-2列出了模具配合零件间的配合要求,测绘者可根据测绘过程中的实感及实测数据填写有关栏目,为完成所测绘模具的装配图作准备。表中所留空行供记录未列的模具配合零件的测绘数据用。
表1-2冲压模零件配合关系测绘表
(三)模具装配复原的一般程序
模具装配复原程序主要取决于模具的类型和结构,基本上与模具拆卸的程序相反。模具认识实习中的模具装配复原应在模具测绘所形成的模具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在模具装配复原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模具装配图上的错误。一般模具装配复原程序大致如下:
1. 先装模具的工作零件(如凸模、凹模等)。一般情况下,冷冲模先装下模部分比较方便;
2. 装配推料或卸料部件; 3. 装好螺钉销钉; 4. 总装其它零部件;
5. 指导教师进行模具装配复原考评。
十 拆装范例
确定模具类型、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了解多种常见类型的模具结构后,才能够对模具有更深入的理论学习。现在了解大量的模具结构也会对以后的模具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学习。在进行拆装实验之前,有必要对几种模具(冲模、塑料模具)的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冲模部分:
一套冲裁模具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都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零件组成。但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或是哪一种结构形式,根据模具零件的作用又可以分成五个类型的零件。
1. 工作零件 是完成冲压工作的零件,如凸模、凹模、凸凹模等。如图1中件2、件5、件7。
2. 定位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送料时有良好的导向和控制送料的进距,如挡料销、定距侧刀、导正销、定位板、导料板、侧压板等。如图1中件1、件4。
3. 卸料、推件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时保证在冲压工序完毕后将制件和废料排除,以保证下一次冲压工序顺利进行。如推件器、卸料板、废料切刀等。如图1中件1、件4、件6、件8。
4. 导向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时保证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时有精确的导向,使凸模、凹模间有均匀的间隙,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如导柱、导套、导板等。
5. 安装、固定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使上述四部分零件联结成“整体”,保证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并使模具能安装在压力机上。如上模板、下模板、模柄、固定板、垫板、
螺钉、圆柱销等。如图1中件3、件9;如图3中件4、件7。
在认识模具时,特别是复杂模具,应从这五个方面去识别模具上的各个零件。当然并不是所有模具都必须具备上述五部分零件。对于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为了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可把模具简化成只有工作部分零件如凸模、凹模和几个固定部分零件即可;而对于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生产率,除做成包括上述零件的冲模外,甚至还附加自动送、退料装置等。
(二)注塑模部分:
注射模具的结构是由注射机的形式和制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凡是注射模具,均可分为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注射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取出制件。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而动模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根据模具上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成型零部件 型腔时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部分,它通常由凸模(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凹模成型塑件外部形状),型芯或成型杆、镶块等构成。模具的型腔由动模和定模有关部分联合构成。
2. 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井所组成。
3. 导向部分 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导向零件。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有的注射模具的顶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顶出板保持水平运动。
4. 分型抽芯机构 带有外侧凹或侧孔的塑件,在被顶出以前,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拔出侧向凸模或抽出侧型芯,然后方能顺利脱出。
5. 顶出装置 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顶出的装置。
6. 冷却加热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模具设有冷却或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加热则在模具内部或周围安装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元件。
7. 排气系统 为了在注射过程中将型腔内原有的空气排出,常在分型面开设排气槽。但是小型塑件排气量不大,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许多模具的顶杆或型芯与模具的配合间隙均可起排气作用,故不必另外开设排气槽。
注射模具按结构特征分类:
注射模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在注射机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移动式(仅用于立式注射机)和固定式注射模具;按所用注射机类型可分为卧式或立式注射机用注射模具和角式注射机用注射模具;按模具的成型型腔数目可分为单型腔和多型腔注射模具。
(三、)拆装顺序 冲模
1、将实验模具平放于钳工桌上,对小冲模可用双手握住上模板的导套附近。然后用力上提即可使上下模分离。若不能分离,可一人将整个模具提起略离开桌面悬空,另一人用铜
棒一次敲击下模板四周,即可使其导柱脱离。注意分离后的上模部分应侧平放置,以免损坏模具刃口。
2、将上模水平夹紧于虎钳上(注意只能夹持模板部分),用六角扳手一次旋出模柄,凹模固定板及凹模等的紧固螺钉,再用冲出销钉。上模部分就可分解为单个冲模零件了。
3、下模的拆卸基本上与上模相同。拆掉弹性卸料板螺钉(从下模下颊方向插入内六角扳手),拿掉卸料橡皮,再拆出凸凹模的螺钉、销钉,至此下模便分解完毕。
4、用游标卡尺分别量出(包括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并作记录。
5、装配上模、下模及上下合模。装配顺序与拆卸顺序刚好相反,但要注意: a) 装配前就用干净棉纱仔细擦净销钉,窝座、推件板、导柱与导套等配合面,若存有油垢,将会影响配合面的装配质量。销钉要用铜棒(锤)垂直敲入,螺钉应拧紧。
b) 上下模合模时要先弄清上、下模的相互正确位置,使上下模打字面都面向操作者,合模前导柱导套应涂以润滑油,上下模应保持平行,使导套平稳直入导柱。不可用铜棒拼命打入。
c) 上模刃口即将进入下模刃口时要缓慢进行,防止上下刃口相啃。 图示:
止动件模具
1 上下模分开
2 拆卸上模 1)卸下固定螺钉
2)取下销钉,卸下凹模板
3)取下推件块、空心垫板、打料杆
4)卸下销钉,取出凸模固定板
5)取下上垫板
6)从凸模固定板上卸下冲孔凸模
7)取下模柄
3 拆卸下模
1)取下卸料螺钉,取出卸料板,取下弹簧垫圈、卸料弹簧
2)卸下销钉、螺钉,取出凸、凹模固定板
3)取下下垫板
4 拆卸完毕
塑模(仪表外壳模具)
1 用工具从分型面处将动模与定模分开
2 动模部分
(1)取下动模上的推板
(2) 取下动模座板、垫块
(3)卸下顶杆垫板
(4) 取下复位杆、拉料杆及顶杆固定板
(5) 拆下型芯、导柱
(6)取下动模板和支撑板
3 定模部分 (1)拆下水嘴
( 2) 取下定位圈
(3) 卸下连接螺钉、销钉,取下浇口套
(4) 取下定模座板及定模板
4 完成整个模具的拆卸
十一 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
(一、) 图面布置规范
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图2所示是模具装配图的图面布置示意图,可参考使用。
图纸的左上角1处是档案编号。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该处编上档案号(且
1-档案编号处 2-布置主视图 3-布置俯视图 4-布置产品图 5-布置排样图 6-技术要求说明处 7-明细表 8—标题栏
2处通常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 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推荐尽量采用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处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50~60mm 的空白。
4处布置产品图。并在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本道工 序有关的尺寸。
5处布置排样图。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
6处主要技术要求。如模具的闭合高度、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
7处布置明细表及标题栏。
(1)明细表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标准代号和备注等栏目。
(2)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 (3)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表中的零件图号应从01开始计数。没有零件图的零件则没有图号。
(4)备注一栏主要标标准件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一般不另注其它内
容。
8处布置标题栏。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
(二)绘制模具总装配图的要求
模具图纸由总装配图和零件图两部分组成。正式装配图要根据模具的结构草图绘制,并且要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有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在装配图上还要绘出工件图、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提出技术要求等。
(三) 绘制模具零件图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模具零件已经标准化,可供设计时选用。这对于简化模具设计、缩短模具设
计及制造周期,无疑起到积极作用。在生产中,模具总装配图中的标准件不需要绘制,但非标准模具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有些标准零件(如上、下模座)需要补充加工的地方太多时也要求绘出,但只需标注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即可。非标准模具零件图应标注全部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等。 模具零件图绘制的一些要求:
1 正确而充分的视图:所选的视图应充分而准确地表示出零件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并且视图的数量应为最少。
2. 图形的不绘条件
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零件的构造,为加工该零件提供图示说明。一切非标准件、或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以图2倒装复合模为例,下模座1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要上面加工漏料孔、螺钉过孔及销钉孔,因此要画零件图;导柱、导套及螺销钉等零件是标准件也不需进一步加工,因此可以不画零件图。
3. 零件图的视图布置
为保证绘制零件图正确,建议按装配位置画零件图,但轴类零件按加工位置(一般轴心线为水平布置)。以图2所示的凸模26为例,装配图上该零件的主视图反映了厚度方向的结构,俯视图则为原平面内的结构情况,在绘该凸模26的零件图时,建议就按装配图上的状态来布置零件图的视图。 4 标注尺寸
所有的配合尺寸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都应标注公差。模具零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若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标明。因装配需要留一定的装配余量时,可在零件图上标注出装配链补偿量及装配后所要求的配合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5 技术要求
凡是用符号或在图样中不便于表示,而在制造时又必须保证的条件和要求都应在技术条件中注明,并且其内容随着不同的零件、不同的要求及不同的加工方法而不同,其中应主要注明:
(1)对材质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后表面应达到的硬度等。 (2)表面处理、表面涂层及表面修饰等要求。
(3)未注倒圆半径的说明,个别部位的修饰加工要求等。 (4)其他特殊要求。
十二、考核方式
(1) 考查的依据是:实训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对实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拆 装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质量,以及对设备工具维护的情况,实训报告的编写水平等。
(2) 参考考核标准:①理论考查(占30%),要求能正确绘制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零 件图;②模具拆装动手能力(占50%),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模具的拆卸、安装以及维护保养的全过程;③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纪律(占20%)。 (3) 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十 三 附录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实 训 时 间:
十四、参考文献
1. 冷冲压技术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模具料模塑成型技术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3. 塑具设计与制造实验指导书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具拆装实实习指导书
主编 虎鹏亮 主审 鉴定所
冶金技师学院
一 实训的性质„„„„„„„„„„„„„„„„„„„„„„„„„„..1
二实习目的„„„„„„„„„„„„„„„„„„„„„„„„„„„...1
三实习条件„„„„„„„„„„„„„„„„„„„„„„„„„„„...1
四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1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2
六实训前准备„„„„„„„„„„„„„„„„„„„„„„„„„„...2
七安全操作规程„„„„„„„„„„„„„„„„„„„„„„„„„„.3
八实训八步骤„„„„„„„„„„„„„„„„„„„„„„„„„„...3
九模具拆装的规则„„„„„„„„„„„„„„„„„„„„„„„„„.4
十拆装范例„„„„„„„„„„„„„„„„„„„„„„„„„„„„.6
十一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17
十二考核方式„„„„„„„„„„„„„„„„„„„„„„„„„„..20
十三 附录„„„„„„„„„„„„„„„„„„„„„„„„„„„„.22
十四 参考文献„„„„„„„„„„„„„„„„„„„„„„„„„..28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性质
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了解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零部件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模具的装配过程、方法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制图、数控编程及测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实习条件
1.场地条件:模具拆装实训室
2.设备条件:冲、塑模若干套及相应设备
3.工具条件: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台虎钳、锤子、铜
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组一套。
四、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并熟练地拆装冲、塑模,熟悉典型冲模和塑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拆装方法,熟悉冲模和塑模上各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了解冲模和塑模封闭高度、轮廓尺寸及模柄与压力机以及注塑机技术规格的相互关系;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草绘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观察模具的结构能分析出零件的形状;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2以教材《模具设计基础》和实习指导书为指导,结合模具(结构)拆装实习,使得学
生快速掌握冲、塑模的基本结构和拆卸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和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实训报告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4. 拆卸和装配模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钳工的基本方法操作方法进行,以免损坏模具零件。5
5. 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对老师指出不能拆卸的部位,不能强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6. 注意模具的维修与保养。
五、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本次实训时间为2周(80学时),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六 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 拆装的模具类型 单工序冲模、复合冲模、进级冲模若干套。塑料注射模,包括具有侧浇口、点浇口、侧面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各一副,压缩模一副。
2. 拆装的工具 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3. 实训准备 ⑴ 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在冷冲压模具拆装与塑料模具拆装时交换各自的岗位。
⑵ 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训结束时按工具清单清点工具,交指教师验收。 ⑶ 熟悉实训要求。要求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详细阅读本指导书,对实训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做详细记录。拆装实训时带齐绘图仪器和纸张。
七 拆装实训的安全操作规程
1、模具搬运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搬运,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使用铜棒、撬棒拆卸模具时,姿势要正确,用力要适当。
5、使用螺丝刀时:
a 、螺丝刀口不可太薄太窄,以免紧螺丝时滑出。 b、不得将零部件拿在手上用螺丝刀松紧螺丝。 c 、螺丝刀不可用铜棒或锤子锤击,以免手柄砸裂。 d 、螺丝刀不可当凿子使用。 6、使用扳手时:
a、必须与螺帽大小相符,否则会打滑使人摔倒。
b、扳手紧螺栓时不可用力过猛,松螺栓时应慢慢用力扳松,注意可能碰。 7、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8、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9、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10、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八、实训步骤
1.(1)讲授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纪律,实训的安全,实训要求。
(2)布置任务,介绍模具拆卸顺序和方法,说明拆卸和装配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将学生分组。
2.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冲塑模具,熟悉其工作原理,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配合关系,并绘出模具结构简图。
3.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工步排列顺序(级进模)。坯料和工序件的结构形状。 4. 拟订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然后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压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5. 绘制模具装配图。
(1)按1:1比例绘制装配主视图、俯视图,要求清楚表明所有零部件的装配关系,标注零件序号、封闭高度及主要外形尺寸。
(2)明细表内注明零件的序号、名称、材料、规格或标准号、热处理。 (3)注明技术要求 6 绘制模具工作零件图。
按1:1比例绘制,标注全部尺寸、精度、公差,热处理及技术要求。
7. 拟订模具的装配顺序及方法。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装配工艺顺序进行部件装配、总装、调整,使模具恢复原状。
8. 装配好的模具采取人工合模验证,必要时再在压力机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所冲冲件是否合格。注射模在注射机上合模。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尤其是模具的工作零件。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9. 实训总结、写实训报告、评定实训成绩。
实训总结要根据时间顺序撰写,写出自己的体会。实训报告要简述模具的工作原理及 各主要零件的作用,简要说明典型冲、塑模拆卸和装配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成绩 的评定见考核方式。
九 模具拆装的一般规则
(一)模具拆装的一般规则
在拆装模具时可一手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上部分)托住,另一手用木锤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的另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下模部分)的底板,从而使模具分开。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而对模具的牢固性及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然后用小铜棒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力的零件的表面。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防生锈或遗失。
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照下列原则。
1. 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装程序。如果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而猛拆猛敲,就极易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将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
2. 模具的拆卸程序一般应先拆外部附件,然后再拆主体部件。在拆卸部件或组合件时,应按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的顺序,依次拆卸组合件或零件。
3.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钢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4. 拆卸时,对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的零件,应做好标记;各零件的安装方向也需辨别清楚,并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在装配复原时浪费时间。
5. 对于精密零件,如凸模、凹模等,应放在专用的盘内或单独存放,以防碰伤工作部分。 6. 拆下的零件应尽快清洗,以免生锈腐蚀,最好要涂上润滑油。 (二)模具测绘的基本内容
模具测绘在模具拆装之后进行。通过模具测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模具零件,了解模具相关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模具测绘最终要完成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和重要零件图的测绘。由于模具测绘时主要采用游标卡尺与直尺等普通测量工具,而且,原先的模具经过拆装后其精度要降低,由此产生的测量误差相应较大,因此需要对测量结果按技术资料上的理论数据进行必要的圆整。只有用圆整后的数据来绘制模具装配图,才能较好地反映模具结构的实际情况。
模具测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模具拆装之前,勾画本模具的总装结构草图; 第二步:对照实样,勾画各模具零件的结构草图;
第三步:选择基准,设计各模具零件的尺寸标注方案。对于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建议用彩笔标出,以便测量时引起重视;
第四步:根据设计好的尺寸标注方案,测量所需尺寸数据,并做好记录。 在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尺寸数据的圆整工作;
第五步:完成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
第六步:根据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重要模具零件的工作图。
表1-2列出了模具配合零件间的配合要求,测绘者可根据测绘过程中的实感及实测数据填写有关栏目,为完成所测绘模具的装配图作准备。表中所留空行供记录未列的模具配合零件的测绘数据用。
表1-2冲压模零件配合关系测绘表
(三)模具装配复原的一般程序
模具装配复原程序主要取决于模具的类型和结构,基本上与模具拆卸的程序相反。模具认识实习中的模具装配复原应在模具测绘所形成的模具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在模具装配复原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模具装配图上的错误。一般模具装配复原程序大致如下:
1. 先装模具的工作零件(如凸模、凹模等)。一般情况下,冷冲模先装下模部分比较方便;
2. 装配推料或卸料部件; 3. 装好螺钉销钉; 4. 总装其它零部件;
5. 指导教师进行模具装配复原考评。
十 拆装范例
确定模具类型、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了解多种常见类型的模具结构后,才能够对模具有更深入的理论学习。现在了解大量的模具结构也会对以后的模具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学习。在进行拆装实验之前,有必要对几种模具(冲模、塑料模具)的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冲模部分:
一套冲裁模具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都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零件组成。但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或是哪一种结构形式,根据模具零件的作用又可以分成五个类型的零件。
1. 工作零件 是完成冲压工作的零件,如凸模、凹模、凸凹模等。如图1中件2、件5、件7。
2. 定位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送料时有良好的导向和控制送料的进距,如挡料销、定距侧刀、导正销、定位板、导料板、侧压板等。如图1中件1、件4。
3. 卸料、推件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时保证在冲压工序完毕后将制件和废料排除,以保证下一次冲压工序顺利进行。如推件器、卸料板、废料切刀等。如图1中件1、件4、件6、件8。
4. 导向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时保证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时有精确的导向,使凸模、凹模间有均匀的间隙,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如导柱、导套、导板等。
5. 安装、固定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使上述四部分零件联结成“整体”,保证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并使模具能安装在压力机上。如上模板、下模板、模柄、固定板、垫板、
螺钉、圆柱销等。如图1中件3、件9;如图3中件4、件7。
在认识模具时,特别是复杂模具,应从这五个方面去识别模具上的各个零件。当然并不是所有模具都必须具备上述五部分零件。对于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为了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可把模具简化成只有工作部分零件如凸模、凹模和几个固定部分零件即可;而对于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生产率,除做成包括上述零件的冲模外,甚至还附加自动送、退料装置等。
(二)注塑模部分:
注射模具的结构是由注射机的形式和制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凡是注射模具,均可分为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注射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取出制件。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而动模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根据模具上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成型零部件 型腔时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部分,它通常由凸模(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凹模成型塑件外部形状),型芯或成型杆、镶块等构成。模具的型腔由动模和定模有关部分联合构成。
2. 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井所组成。
3. 导向部分 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导向零件。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有的注射模具的顶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顶出板保持水平运动。
4. 分型抽芯机构 带有外侧凹或侧孔的塑件,在被顶出以前,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拔出侧向凸模或抽出侧型芯,然后方能顺利脱出。
5. 顶出装置 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顶出的装置。
6. 冷却加热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模具设有冷却或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加热则在模具内部或周围安装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元件。
7. 排气系统 为了在注射过程中将型腔内原有的空气排出,常在分型面开设排气槽。但是小型塑件排气量不大,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许多模具的顶杆或型芯与模具的配合间隙均可起排气作用,故不必另外开设排气槽。
注射模具按结构特征分类:
注射模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在注射机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移动式(仅用于立式注射机)和固定式注射模具;按所用注射机类型可分为卧式或立式注射机用注射模具和角式注射机用注射模具;按模具的成型型腔数目可分为单型腔和多型腔注射模具。
(三、)拆装顺序 冲模
1、将实验模具平放于钳工桌上,对小冲模可用双手握住上模板的导套附近。然后用力上提即可使上下模分离。若不能分离,可一人将整个模具提起略离开桌面悬空,另一人用铜
棒一次敲击下模板四周,即可使其导柱脱离。注意分离后的上模部分应侧平放置,以免损坏模具刃口。
2、将上模水平夹紧于虎钳上(注意只能夹持模板部分),用六角扳手一次旋出模柄,凹模固定板及凹模等的紧固螺钉,再用冲出销钉。上模部分就可分解为单个冲模零件了。
3、下模的拆卸基本上与上模相同。拆掉弹性卸料板螺钉(从下模下颊方向插入内六角扳手),拿掉卸料橡皮,再拆出凸凹模的螺钉、销钉,至此下模便分解完毕。
4、用游标卡尺分别量出(包括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并作记录。
5、装配上模、下模及上下合模。装配顺序与拆卸顺序刚好相反,但要注意: a) 装配前就用干净棉纱仔细擦净销钉,窝座、推件板、导柱与导套等配合面,若存有油垢,将会影响配合面的装配质量。销钉要用铜棒(锤)垂直敲入,螺钉应拧紧。
b) 上下模合模时要先弄清上、下模的相互正确位置,使上下模打字面都面向操作者,合模前导柱导套应涂以润滑油,上下模应保持平行,使导套平稳直入导柱。不可用铜棒拼命打入。
c) 上模刃口即将进入下模刃口时要缓慢进行,防止上下刃口相啃。 图示:
止动件模具
1 上下模分开
2 拆卸上模 1)卸下固定螺钉
2)取下销钉,卸下凹模板
3)取下推件块、空心垫板、打料杆
4)卸下销钉,取出凸模固定板
5)取下上垫板
6)从凸模固定板上卸下冲孔凸模
7)取下模柄
3 拆卸下模
1)取下卸料螺钉,取出卸料板,取下弹簧垫圈、卸料弹簧
2)卸下销钉、螺钉,取出凸、凹模固定板
3)取下下垫板
4 拆卸完毕
塑模(仪表外壳模具)
1 用工具从分型面处将动模与定模分开
2 动模部分
(1)取下动模上的推板
(2) 取下动模座板、垫块
(3)卸下顶杆垫板
(4) 取下复位杆、拉料杆及顶杆固定板
(5) 拆下型芯、导柱
(6)取下动模板和支撑板
3 定模部分 (1)拆下水嘴
( 2) 取下定位圈
(3) 卸下连接螺钉、销钉,取下浇口套
(4) 取下定模座板及定模板
4 完成整个模具的拆卸
十一 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
(一、) 图面布置规范
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图2所示是模具装配图的图面布置示意图,可参考使用。
图纸的左上角1处是档案编号。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该处编上档案号(且
1-档案编号处 2-布置主视图 3-布置俯视图 4-布置产品图 5-布置排样图 6-技术要求说明处 7-明细表 8—标题栏
2处通常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 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推荐尽量采用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处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50~60mm 的空白。
4处布置产品图。并在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本道工 序有关的尺寸。
5处布置排样图。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
6处主要技术要求。如模具的闭合高度、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
7处布置明细表及标题栏。
(1)明细表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标准代号和备注等栏目。
(2)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 (3)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表中的零件图号应从01开始计数。没有零件图的零件则没有图号。
(4)备注一栏主要标标准件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一般不另注其它内
容。
8处布置标题栏。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
(二)绘制模具总装配图的要求
模具图纸由总装配图和零件图两部分组成。正式装配图要根据模具的结构草图绘制,并且要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有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在装配图上还要绘出工件图、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提出技术要求等。
(三) 绘制模具零件图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模具零件已经标准化,可供设计时选用。这对于简化模具设计、缩短模具设
计及制造周期,无疑起到积极作用。在生产中,模具总装配图中的标准件不需要绘制,但非标准模具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有些标准零件(如上、下模座)需要补充加工的地方太多时也要求绘出,但只需标注加工部位的尺寸公差即可。非标准模具零件图应标注全部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等。 模具零件图绘制的一些要求:
1 正确而充分的视图:所选的视图应充分而准确地表示出零件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并且视图的数量应为最少。
2. 图形的不绘条件
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零件的构造,为加工该零件提供图示说明。一切非标准件、或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以图2倒装复合模为例,下模座1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要上面加工漏料孔、螺钉过孔及销钉孔,因此要画零件图;导柱、导套及螺销钉等零件是标准件也不需进一步加工,因此可以不画零件图。
3. 零件图的视图布置
为保证绘制零件图正确,建议按装配位置画零件图,但轴类零件按加工位置(一般轴心线为水平布置)。以图2所示的凸模26为例,装配图上该零件的主视图反映了厚度方向的结构,俯视图则为原平面内的结构情况,在绘该凸模26的零件图时,建议就按装配图上的状态来布置零件图的视图。 4 标注尺寸
所有的配合尺寸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都应标注公差。模具零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若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标明。因装配需要留一定的装配余量时,可在零件图上标注出装配链补偿量及装配后所要求的配合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5 技术要求
凡是用符号或在图样中不便于表示,而在制造时又必须保证的条件和要求都应在技术条件中注明,并且其内容随着不同的零件、不同的要求及不同的加工方法而不同,其中应主要注明:
(1)对材质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后表面应达到的硬度等。 (2)表面处理、表面涂层及表面修饰等要求。
(3)未注倒圆半径的说明,个别部位的修饰加工要求等。 (4)其他特殊要求。
十二、考核方式
(1) 考查的依据是:实训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对实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拆 装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质量,以及对设备工具维护的情况,实训报告的编写水平等。
(2) 参考考核标准:①理论考查(占30%),要求能正确绘制所拆卸模具的装配图、零 件图;②模具拆装动手能力(占50%),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模具的拆卸、安装以及维护保养的全过程;③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纪律(占20%)。 (3) 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十 三 附录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实 训 时 间:
十四、参考文献
1. 冷冲压技术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模具料模塑成型技术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3. 塑具设计与制造实验指导书 翁其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