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76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教育 (A) 学习 (B) 实践 (C) 生产 (D)
[分值:2.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
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教育素质 (A)
生理素质 (B)
健康素质 (C)
心理素质 (D)
[分值:3.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
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交换 (A) 共享 (B) 咨询 (C) 解答 (D)
[分值:
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
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教学经验 (A)
素质教育 (B)
教育内容 (C)
教学方法 (D)
[分值:5.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
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高等教育 (A)
个性教育 (B)
现实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分值:
6.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A)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
(B) 康发展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C)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D)
[分值:7. 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操作和理念的()。
共享性 (A) 公开性 (B) 发展性 (C) 同一性 (D)
[分值:8.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
素质 (A)
学习 (B) 生活 (C) 成绩 (D)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知识内化 (A)
知识外化 (B)
知识爆炸 (C)
知识传承 (D)
[分值:10.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
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传统课程观 (A)
综合课程观 (B)
小课程观 (C)
大课程观 (D)
[分值:
11.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
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德、智、体、
(A) 美、劳等各项共有素质全面形成 使每位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具有良 (B) 好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C)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 (D) 效应
[分值:12.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 (A)
开出多少实验 (B)
培养哪些技能 (C)
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 (D) 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分值:13. 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
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潜能 (A)
发展潜能 (B)
素质潜能 (C)
个性潜能 (D)
[分值:
14. ()就是指学生真正按照自己的愿望,学自己想学、
爱学的东西,广泛汲取知识营养,在社会这个更大的知识空间里搏击、遨游,不断扩充、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开拓地学 (A)
创造性地学 (B)
健康教育 (C)
持续性教育 (D)
[分值:15.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
所在。
学习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 (B)
思维素质 (C)
思想道德素质 (D)
[分值:
16.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
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劳动 (A) 工厂 (B) 实验 (C) 社会 (D)
[分值:17. 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
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施教思想 (A)
教育水平 (B)
教育经验 (C)
教育方法 (D)
[分值:18.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持续性 (A) 创新性 (B) 延续性 (C) 发展性 (D)
[分值:
19.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
实体性 (A) 文学性 (B) 工具性 (C) 延展性 (D)
[分值:20.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社会教育 (A)
综合教育 (B)
德育教育 (C)
技术教育 (D)
[分值:
21.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维 (A) 思想 (B) 学习 (C) 创新 (D)
[分值:2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
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应试教育 (A)
素质教育 (B)
高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分值:23.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
上,为满足学生的()为直接目的。
发展需求 (A)
潜能需求 (B)
主动需求 (C)
学习需求 (D)
[分值:
2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学习潜能 (A)
课程潜能 (B)
教学潜能 (C)
个性潜能 (D)
[分值:2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
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A)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B) 育的决定》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D)
[分值:
26. 人类一切文明进步都以文化成果的积累和()的提高
来体现。
文明水平 (A)
科学水平 (B)
教育水平 (C)
生产力水平 (D)
[分值:27.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
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单一教学 (A)
个性化教育 (B)
因材施教 (C)
素质教育 (D)
[分值:28.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素质教育 (A)
知识传承 (B)
文化传承 (C)
知识信息传递 (D)
[分值:
29. 素质教育对教的基本要求是:(),但一定要教得最
好,绝非盲目、无度用“药”。
为教而教 (A)
教学相长 (B)
教到必要 (C)
教有所学 (D)
[分值:30.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教学 (A) 教师 (B) 学校 (C) 学生 (D)
[分值: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 活动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功能和地位是()。
促进学生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提供广阔
(A) 的知识背景 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向志 (B) 趣、志向的跃升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C) 进行改进或改造 使学生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 (D) 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个性
[分值:2. 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
加强宣传 (A)
搞好示范 (B)
树立典型 (C)
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 (D) 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分值:3.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A)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B)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C)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
(D) 治功能、生产功能
[分值:
4.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
志向追求明确 (A)
兴趣爱好拓展 (B)
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C)
提高创造智慧 (D)
[分值:5. 教育模式的产生大体包括()等阶段。
成熟阶段 (A)
初创、论证、定型阶段 (B)
推广阶段 (C)
准备阶段 (D)
[分值:
6.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
(A) 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 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
(B) 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 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
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 (C)
的任务 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
(D) 技术教育新体系
[分值:7.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原因是()。
精力时间有限 (A)
需求不一 (B)
有益知识内化 (C)
知识泛滥 (D)
[分值:8. 当前,法纪责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是()。
基层执法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现象尚未
(A) 根绝
我国长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确立和走
向依法治国的时间尚短,致使履行法纪的 (B)
行动仍不够自觉
“民不告,官不究”的思想根深蒂固, 有些官、民在法纪面前存有侥幸心理,缺乏 (C)
法纪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
执法执纪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法纪
(D) 天平往往失衡
[分值:
9. 与全面振兴国家的要求相比,目前人们思想素质还存在
的一些差距是()。
认识偏颇,观念陈旧 (A)
社会公德不足 (B)
良心约束无力 (C)
视野短浅 (D)
[分值:10. 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
必要的教能激发学生个性潜能释放 (A)
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B)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 (C)
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D)
[分值:
11. 个体的创造性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因
此,()。
学校和广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A)
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应开展自主性实践活动 (B)
意处理好若干关系 (C)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旧的课
(D) 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
[分值:12.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看,()是现行教
育内容中严重短缺的,亟待充实和强化的。
学会生存的内容 (A)
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内容 (B)
身心发展的内容 (C)
励志的内容 (D)
[分值:13. 素质教育过程运用启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大目标牵引
(A)
高质效传递
(B)
新思路构建
(C)
最佳人选调配 (D)
[分值:
14. 授知内容全面具体包括的意思是()。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
(A) 发展变化的高度,不能满足于局部知识,
无视知识整体及其发展变化 既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知识,又向他们传授
(B) 做事、做研究的知识 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实 (C) 际知识 既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D) 又向他们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分值:15.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现有教育内容改革至少包括()
等方面。
缩减时间 (A)
适当精简 (B)
降低难度 (C)
适度综合 (D)
[分值:
16.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学习素质与其他素质不同,没有“良
(A) 恶”、“自主”与“外促”循环等特性 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 (B) 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 (C) 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学习素质越低,则越不容易导致社会对其 (D) 学习的限制
[分值:17.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
统一和结合,意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A)
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B)
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
(C) 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 以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个体能动力为依 (D) 据
[分值:18.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
人顺利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社会
(A) 多做贡献
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共
(B) 有素质全面形成,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使每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 (C) 存能力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 (D) 效应,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分值:
19. 传道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等各种道的关系。
自然之道与社会之道 (A)
社会之道与个人之道 (B)
长远之道与个人之道 (C)
社会之道与一时之道 (D)
[分值:20.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动作技
能领域来分可分为()。
健康和运动知识 (A)
能力知识 (B)
生活习惯 (C)
运动技能 (D)
[分值: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 和B ,A, 错误选B
1.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
(是) (否)
[分值:2.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
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
(是) (否)
[分值:3.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
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
(是) (否)
[分值:
4. 要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整顿校风、美化校园、提高教师素质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是) (否)
[分值:5.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
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是) (否)
[分值:6.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
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是) (否)
[分值:
7. 个性不仅是创造的前提,而且也是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 (否)
[分值:8.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
方式的重要准绳,它决定社会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
(是) (否)
[分值:9.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
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观、信念和信仰系统。
(是) (否)
[分值:1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是) (否)
[分值:
11. 从课程形态看,学校课程经历了一个分科课程——综
合课程——分科、综合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的演进过程。
(是) (否)
[分值:12.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
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是) (否)
[分值:13.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
以遵循的。
(是) (否)
[分值:
14.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
正确的。
(是) (否)
[分值:15. 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
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是) (否)
[分值:16. 一个不会科学思维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对知
识的深刻内化,更不会形成良好的素质。
(是) (否)
[分值:
17. 以现行教育内容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
内容的基本思路。
(是) (否)
[分值:18.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
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是) (否)
[分值:19. 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
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是) (否)
[分值:20.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
产物。
(是) (否)
[分值:
21. 历史知识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
质的基础。
(是) (否)
[分值:22. 任何思想都有相应的道德反映,各种道德都是相同的
思想体现。
(是) (否)
[分值:23. 对家庭来说,应在孩子的启蒙教育时就鼓励他们养成
不等不靠的独立意识以及自主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是) (否)
[分值:
24.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
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
(是) (否)
[分值:25.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
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是) (否)
[分值:26.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
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 (否)
[分值:
27. 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
(是) (否)
[分值:28.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
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是) (否)
[分值:29.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是) (否)
[分值:30.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
的基础和目标。
(是)
(否)
[分值:
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76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教育 (A) 学习 (B) 实践 (C) 生产 (D)
[分值:2.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
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教育素质 (A)
生理素质 (B)
健康素质 (C)
心理素质 (D)
[分值:3.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
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交换 (A) 共享 (B) 咨询 (C) 解答 (D)
[分值:
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
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教学经验 (A)
素质教育 (B)
教育内容 (C)
教学方法 (D)
[分值:5.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
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高等教育 (A)
个性教育 (B)
现实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分值:
6.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A)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
(B) 康发展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C)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D)
[分值:7. 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操作和理念的()。
共享性 (A) 公开性 (B) 发展性 (C) 同一性 (D)
[分值:8.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
素质 (A)
学习 (B) 生活 (C) 成绩 (D)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知识内化 (A)
知识外化 (B)
知识爆炸 (C)
知识传承 (D)
[分值:10.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
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传统课程观 (A)
综合课程观 (B)
小课程观 (C)
大课程观 (D)
[分值:
11.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
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德、智、体、
(A) 美、劳等各项共有素质全面形成 使每位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具有良 (B) 好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C)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 (D) 效应
[分值:12.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 (A)
开出多少实验 (B)
培养哪些技能 (C)
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 (D) 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分值:13. 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
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潜能 (A)
发展潜能 (B)
素质潜能 (C)
个性潜能 (D)
[分值:
14. ()就是指学生真正按照自己的愿望,学自己想学、
爱学的东西,广泛汲取知识营养,在社会这个更大的知识空间里搏击、遨游,不断扩充、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开拓地学 (A)
创造性地学 (B)
健康教育 (C)
持续性教育 (D)
[分值:15.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
所在。
学习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 (B)
思维素质 (C)
思想道德素质 (D)
[分值:
16.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
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劳动 (A) 工厂 (B) 实验 (C) 社会 (D)
[分值:17. 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
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施教思想 (A)
教育水平 (B)
教育经验 (C)
教育方法 (D)
[分值:18.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持续性 (A) 创新性 (B) 延续性 (C) 发展性 (D)
[分值:
19.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
实体性 (A) 文学性 (B) 工具性 (C) 延展性 (D)
[分值:20.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社会教育 (A)
综合教育 (B)
德育教育 (C)
技术教育 (D)
[分值:
21.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维 (A) 思想 (B) 学习 (C) 创新 (D)
[分值:2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
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应试教育 (A)
素质教育 (B)
高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分值:23.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
上,为满足学生的()为直接目的。
发展需求 (A)
潜能需求 (B)
主动需求 (C)
学习需求 (D)
[分值:
2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学习潜能 (A)
课程潜能 (B)
教学潜能 (C)
个性潜能 (D)
[分值:2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
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A)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B) 育的决定》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D)
[分值:
26. 人类一切文明进步都以文化成果的积累和()的提高
来体现。
文明水平 (A)
科学水平 (B)
教育水平 (C)
生产力水平 (D)
[分值:27.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
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单一教学 (A)
个性化教育 (B)
因材施教 (C)
素质教育 (D)
[分值:28.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素质教育 (A)
知识传承 (B)
文化传承 (C)
知识信息传递 (D)
[分值:
29. 素质教育对教的基本要求是:(),但一定要教得最
好,绝非盲目、无度用“药”。
为教而教 (A)
教学相长 (B)
教到必要 (C)
教有所学 (D)
[分值:30.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教学 (A) 教师 (B) 学校 (C) 学生 (D)
[分值: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 活动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功能和地位是()。
促进学生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提供广阔
(A) 的知识背景 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向志 (B) 趣、志向的跃升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C) 进行改进或改造 使学生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 (D) 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个性
[分值:2. 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
加强宣传 (A)
搞好示范 (B)
树立典型 (C)
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 (D) 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分值:3.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A)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B)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C)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
(D) 治功能、生产功能
[分值:
4.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
志向追求明确 (A)
兴趣爱好拓展 (B)
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C)
提高创造智慧 (D)
[分值:5. 教育模式的产生大体包括()等阶段。
成熟阶段 (A)
初创、论证、定型阶段 (B)
推广阶段 (C)
准备阶段 (D)
[分值:
6.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
(A) 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 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
(B) 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 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
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 (C)
的任务 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
(D) 技术教育新体系
[分值:7.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原因是()。
精力时间有限 (A)
需求不一 (B)
有益知识内化 (C)
知识泛滥 (D)
[分值:8. 当前,法纪责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是()。
基层执法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现象尚未
(A) 根绝
我国长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确立和走
向依法治国的时间尚短,致使履行法纪的 (B)
行动仍不够自觉
“民不告,官不究”的思想根深蒂固, 有些官、民在法纪面前存有侥幸心理,缺乏 (C)
法纪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
执法执纪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法纪
(D) 天平往往失衡
[分值:
9. 与全面振兴国家的要求相比,目前人们思想素质还存在
的一些差距是()。
认识偏颇,观念陈旧 (A)
社会公德不足 (B)
良心约束无力 (C)
视野短浅 (D)
[分值:10. 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
必要的教能激发学生个性潜能释放 (A)
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B)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 (C)
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D)
[分值:
11. 个体的创造性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因
此,()。
学校和广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A)
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应开展自主性实践活动 (B)
意处理好若干关系 (C)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旧的课
(D) 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
[分值:12.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看,()是现行教
育内容中严重短缺的,亟待充实和强化的。
学会生存的内容 (A)
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内容 (B)
身心发展的内容 (C)
励志的内容 (D)
[分值:13. 素质教育过程运用启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大目标牵引
(A)
高质效传递
(B)
新思路构建
(C)
最佳人选调配 (D)
[分值:
14. 授知内容全面具体包括的意思是()。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
(A) 发展变化的高度,不能满足于局部知识,
无视知识整体及其发展变化 既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知识,又向他们传授
(B) 做事、做研究的知识 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实 (C) 际知识 既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D) 又向他们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分值:15.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现有教育内容改革至少包括()
等方面。
缩减时间 (A)
适当精简 (B)
降低难度 (C)
适度综合 (D)
[分值:
16.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学习素质与其他素质不同,没有“良
(A) 恶”、“自主”与“外促”循环等特性 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 (B) 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 (C) 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学习素质越低,则越不容易导致社会对其 (D) 学习的限制
[分值:17.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
统一和结合,意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A)
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B)
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
(C) 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 以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个体能动力为依 (D) 据
[分值:18.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
人顺利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社会
(A) 多做贡献
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共
(B) 有素质全面形成,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使每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 (C) 存能力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 (D) 效应,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分值:
19. 传道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等各种道的关系。
自然之道与社会之道 (A)
社会之道与个人之道 (B)
长远之道与个人之道 (C)
社会之道与一时之道 (D)
[分值:20.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动作技
能领域来分可分为()。
健康和运动知识 (A)
能力知识 (B)
生活习惯 (C)
运动技能 (D)
[分值: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 和B ,A, 错误选B
1.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
(是) (否)
[分值:2.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
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
(是) (否)
[分值:3.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
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
(是) (否)
[分值:
4. 要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整顿校风、美化校园、提高教师素质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是) (否)
[分值:5.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
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是) (否)
[分值:6.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
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是) (否)
[分值:
7. 个性不仅是创造的前提,而且也是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 (否)
[分值:8.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
方式的重要准绳,它决定社会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
(是) (否)
[分值:9.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
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观、信念和信仰系统。
(是) (否)
[分值:1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是) (否)
[分值:
11. 从课程形态看,学校课程经历了一个分科课程——综
合课程——分科、综合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的演进过程。
(是) (否)
[分值:12.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
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是) (否)
[分值:13.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
以遵循的。
(是) (否)
[分值:
14.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
正确的。
(是) (否)
[分值:15. 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
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是) (否)
[分值:16. 一个不会科学思维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对知
识的深刻内化,更不会形成良好的素质。
(是) (否)
[分值:
17. 以现行教育内容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
内容的基本思路。
(是) (否)
[分值:18.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
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是) (否)
[分值:19. 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
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是) (否)
[分值:20.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
产物。
(是) (否)
[分值:
21. 历史知识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
质的基础。
(是) (否)
[分值:22. 任何思想都有相应的道德反映,各种道德都是相同的
思想体现。
(是) (否)
[分值:23. 对家庭来说,应在孩子的启蒙教育时就鼓励他们养成
不等不靠的独立意识以及自主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是) (否)
[分值:
24.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
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
(是) (否)
[分值:25.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
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是) (否)
[分值:26.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
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 (否)
[分值:
27. 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
(是) (否)
[分值:28.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
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是) (否)
[分值:29.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是) (否)
[分值:30.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
的基础和目标。
(是)
(否)
[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