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总体规划的目标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规划变现实 惠及千百万市民
“站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高度,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当务之需。”在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作为西安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西安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后,将偕同咸阳一起抓好实施,努力使规划的内容变成现实,让西安、咸阳两市的千百万市民共享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成果。
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称,在建设大西安进程中,咸阳和西安一样责无旁贷,将自觉把咸阳的发展放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进行,和西安一道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自觉服从大西安规划,主动做好城市配套对接。”
大西安跨越西安、渭南、咸阳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
按照该设想,咸阳市秦都、渭城以及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都在大西安范围内,其中,咸阳和兴平交界以东的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未来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主城区。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一纵:包柳铁路线 (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第二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第三层次 大西安规划范围
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0万人。
第四层次 大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
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生态体系规划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构筑“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互叠加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从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四环八带多廊道”的绿化主骨架。
城市远景
为加强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规划期限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内容为参照,确定规划时限为2009-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2050年。
城市的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继承与延续,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体系结构。规划布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既有的特色和优势,改善城市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大西安核心城市(主城区)
十二个副中心城市:包括阎良、临潼、户县、周至、蓝田、泾阳、三原、富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以主导产业打造50-15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托的发展导向。 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阶段目标
2020 人均GDP10000美元
2030 人均GDP13000美元
2050 人均GDP20000美元
东进 西接 北跨 南融
本报讯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里,我们生活的西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未来1280平方公里的大西安主城区将是什么样呢?根据规划讨论稿,在目前城市规模的基础上,西安将实施“中优、东进(拓)、西接、北跨、南融”的发展格局,以组团发展为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 西安“拓”城
“中优”即建设以91平方公里唐皇城为基础的商贸、旅游综合区,凸现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东进”是指建设阎良国家航空城及临潼国际旅游城市;
“西接”指通过西咸共建沣渭新区和沣镐人文生态区,实现西安和咸阳的对接,同时进一步保护好周、秦、汉、唐遗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北跨”是指以泾渭新城及空港新城带动城市空间向北跨越渭河,在渭河北岸形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多功能的机场城市;
“南融”指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展,加强生态建设,使南部秦岭的生态格局融入城市发展中。
“一心、八区”职能各有分工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未来大西安将以组团发展为模式,形成渭河生态带、秦岭绿脉生态风光带、北塬绿脉帝陵风光带和综合经济发展带为特色的绿化廊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大西安主城区则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需求,即在大西安“中心区”的“一心”下,形成沣渭新区、泾渭新区、浐灞新区、潏滈新区、空港区、高新区、物流区、生态区“八区”。
1个核心 3个副中心 8个新城
披山带河三环方城
“大西安”拟建环城四条服务带
规划讨论稿整体以“提高能级实现城市功能目标大转换”、“拉开骨架实现空间目标大转换”为目标,建议大西安通过功能重组、多核联动的组团式多中心模式,构筑中心城外围的“反磁力”体系,在积聚与裂变中催生大格局。
规划中,西安城市空间拟形成“披山带河、三环方城”的空间意向,以中心城为核心,彰显西安作为古城的人文特色,体现华夏传统文化;以环城为中间层,协调城市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以城市周边及外围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形成区域发展态势,构建生态城市体系。 在城市功能上,拟形成四条服务带,即北部生产性服务带、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东部旅游休闲服务带和南部生态人文旅游带。由此,大西安未来的产业发展将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即“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
具体到旅游产业,因要将西安率先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塑造成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口岸核心城市,因此,大西安拟形成以“一环”华夏人文旅游环线、“一核”唐皇城旅游观光区、“三片区”沣镐人文景观综合旅游区、渭北水景观综合旅游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布局。
1个核心3个副中心8个新城
“大西安”城镇、交通体系全面立体
按照规划讨论稿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大西安将建成一个核心城市、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是指大西安主城区,计划用地850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
三个副中心城市是阎良、临潼和户县,计划均以特色主导产业打造50万~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洪庆等,均建设成10万~15万人口规模的新城。
“大西安”还计划建设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现代国际交通中心,构筑安全、通达、高效、绿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
航空规划方面,计划2020年末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建设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重点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基本建成中国第四国际枢纽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 铁路规划方面,将建成全国六大客运中心、十一大组编站和十八大集装箱运输中心; 公路交通方面,在现关中环线与西安绕城高速之间规划大西安环线、新绕城高速高等级公路、拉大大西安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以绕城高速(新三环)为内核,关中环线为外核的交通体系。
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总体规划的目标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规划变现实 惠及千百万市民
“站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高度,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当务之需。”在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作为西安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西安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后,将偕同咸阳一起抓好实施,努力使规划的内容变成现实,让西安、咸阳两市的千百万市民共享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成果。
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称,在建设大西安进程中,咸阳和西安一样责无旁贷,将自觉把咸阳的发展放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进行,和西安一道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自觉服从大西安规划,主动做好城市配套对接。”
大西安跨越西安、渭南、咸阳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
按照该设想,咸阳市秦都、渭城以及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都在大西安范围内,其中,咸阳和兴平交界以东的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未来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主城区。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一纵:包柳铁路线 (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第二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第三层次 大西安规划范围
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0万人。
第四层次 大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
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生态体系规划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构筑“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互叠加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从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四环八带多廊道”的绿化主骨架。
城市远景
为加强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规划期限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内容为参照,确定规划时限为2009-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2050年。
城市的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继承与延续,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体系结构。规划布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既有的特色和优势,改善城市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大西安核心城市(主城区)
十二个副中心城市:包括阎良、临潼、户县、周至、蓝田、泾阳、三原、富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以主导产业打造50-15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托的发展导向。 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阶段目标
2020 人均GDP10000美元
2030 人均GDP13000美元
2050 人均GDP20000美元
东进 西接 北跨 南融
本报讯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里,我们生活的西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未来1280平方公里的大西安主城区将是什么样呢?根据规划讨论稿,在目前城市规模的基础上,西安将实施“中优、东进(拓)、西接、北跨、南融”的发展格局,以组团发展为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 西安“拓”城
“中优”即建设以91平方公里唐皇城为基础的商贸、旅游综合区,凸现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东进”是指建设阎良国家航空城及临潼国际旅游城市;
“西接”指通过西咸共建沣渭新区和沣镐人文生态区,实现西安和咸阳的对接,同时进一步保护好周、秦、汉、唐遗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北跨”是指以泾渭新城及空港新城带动城市空间向北跨越渭河,在渭河北岸形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多功能的机场城市;
“南融”指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展,加强生态建设,使南部秦岭的生态格局融入城市发展中。
“一心、八区”职能各有分工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未来大西安将以组团发展为模式,形成渭河生态带、秦岭绿脉生态风光带、北塬绿脉帝陵风光带和综合经济发展带为特色的绿化廊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大西安主城区则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需求,即在大西安“中心区”的“一心”下,形成沣渭新区、泾渭新区、浐灞新区、潏滈新区、空港区、高新区、物流区、生态区“八区”。
1个核心 3个副中心 8个新城
披山带河三环方城
“大西安”拟建环城四条服务带
规划讨论稿整体以“提高能级实现城市功能目标大转换”、“拉开骨架实现空间目标大转换”为目标,建议大西安通过功能重组、多核联动的组团式多中心模式,构筑中心城外围的“反磁力”体系,在积聚与裂变中催生大格局。
规划中,西安城市空间拟形成“披山带河、三环方城”的空间意向,以中心城为核心,彰显西安作为古城的人文特色,体现华夏传统文化;以环城为中间层,协调城市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以城市周边及外围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形成区域发展态势,构建生态城市体系。 在城市功能上,拟形成四条服务带,即北部生产性服务带、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东部旅游休闲服务带和南部生态人文旅游带。由此,大西安未来的产业发展将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即“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
具体到旅游产业,因要将西安率先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塑造成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口岸核心城市,因此,大西安拟形成以“一环”华夏人文旅游环线、“一核”唐皇城旅游观光区、“三片区”沣镐人文景观综合旅游区、渭北水景观综合旅游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布局。
1个核心3个副中心8个新城
“大西安”城镇、交通体系全面立体
按照规划讨论稿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大西安将建成一个核心城市、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是指大西安主城区,计划用地850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
三个副中心城市是阎良、临潼和户县,计划均以特色主导产业打造50万~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洪庆等,均建设成10万~15万人口规模的新城。
“大西安”还计划建设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现代国际交通中心,构筑安全、通达、高效、绿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
航空规划方面,计划2020年末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建设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重点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基本建成中国第四国际枢纽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 铁路规划方面,将建成全国六大客运中心、十一大组编站和十八大集装箱运输中心; 公路交通方面,在现关中环线与西安绕城高速之间规划大西安环线、新绕城高速高等级公路、拉大大西安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以绕城高速(新三环)为内核,关中环线为外核的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