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SICHUAN JOURNAL O F ANATO MY VO L. 17 NO . 2 2009
论著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
黄海龙, 周立, 叶茂盛, 邓健珲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肇庆 526020)
摘要! 目的 为临床成功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19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 对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主要为星形(左侧占66. 67%, 右侧占50. 0%) ; 其主要位于颈根部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 无明显差异(P>0. 05) 。结论 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节阻滞; 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 R 644 文献标识码! A
Applied Anatomy for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H UA NG H ai long , ZH O U L i, YE Mao sheng , DEN G J iang hui (Dep ar tment of A natomy , Zhaoqing M edical College, Zhaoqing 526020)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provide m orpho logical data for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Methods T he shape, the size, the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 ith o ther arounding structures of the stellate g an g lion of 19adult cadavers were o bserv ed and m easured. Results T he shape of the stellate g ang lio n w as m ainly stellate; it w as located in between the 7th cerv ical ver tebra transv erse process and the neck of fir st rib,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ight stellate ganglion and the left(P>0. 05). Conclusion This resul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 f the stellate g ang lio n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 ords ! Stellate ganglion; Ganglion block; Applied anatomy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 ang lio n blo ck, SGB) 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偏头痛和雷诺氏综合症等多种疾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但由于星状神经节位置较深且与颈部主要结构相毗邻, 故在临床穿刺中若操作不当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膈神经麻痹等
[1]
星状神经节并显露其临近的血管、神经、胸膜顶等结构, 然后恢复其正常位置, 保持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等结构完整, 并使星状神经节及周围的血管、神经处于原位状态。于原位观测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 使用统计软件处理, P
。为了提高
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准确率,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对星状神经节阻滞中的有关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 以期为临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
2 结果
2. 1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及大小
星状神经节最常见的形态为:1) 星形:左侧6例, 占66. 67%, 右侧5例, 占50. 0%; 2) 椭圆形:左侧2例, 占22. 22%, 右侧3例, 占30. 0%; 3) 哑铃形:左侧1例, 占11. 11%, 右侧2例, 占20. 0%。
位于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31例, 占81. 58%; 位于第一胸椎高度7例, 占18. 42%。在椎动, 76 ; , 占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19例(男12例, 女7例) 共38侧, 在胸锁关节上方做一纵行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暴露胸锁乳突肌, 然后将胸锁乳突肌牵向外侧、颈总动脉牵向内侧, 在椎动脉起始部的后方, 钝性分离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
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年 第17卷 第2期
13. 16%; 后内侧4例, 占10. 52%。
左侧星状神经节:长(上、下径) 为(15. 3∀2. 1) mm, 宽(内、外径) 为(5. 1∀0. 6) mm, 厚(前、后径) 为(4. 1∀0. 5) m m; 右侧星状神经节:长(上、下径) 为(16. 4∀2. 7) m m, 宽(内、外径) 为(4. 8∀0. 4) mm, 厚(前、后径) 为(3. 8∀0. 3) mm 。
2. 2 星状神经节定位及其毗邻关系
星状神经节位于胸膜顶及肺尖的后内侧稍偏上方。其内侧为颈长肌; 外侧为前斜角肌及走行于表面的膈神经, 其左侧距膈神经的水平距离为(16. 3∀3. 1) mm , 右侧为(17. 1∀2. 4) mm ; 前方为颈动脉鞘、椎动脉、椎静脉。其左侧距颈总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 5∀2. 5) mm , 右侧为(6. 6∀2. 2) m m; 下前方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椎动脉起始部、肺尖和胸膜顶, 其左侧距锁骨下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 6∀2. 2) mm, 右侧为(6. 7∀2. 1) mm; 前外侧为甲状颈干、头臂静脉。其左侧距甲状颈干的最近距离为(15. 5∀3. 1) m m, 右侧为(16. 1∀2. 9) m m; 后内侧为椎间孔、喉返神经, 其左侧距喉返神经的水平距离为(11. 3∀2. 3) mm, 右侧为(11. 9∀2. 7) mm; 后外侧为肋颈干; 前内侧为胸导管(左侧) ; 内侧为食管。
星状神经节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的距离;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 无明显差异(P >0. 05) , 故在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表1) 。
表1 星状神经节至环状软骨、颈前正中线的
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x ∀s ) 项目
星状神经节至环状软骨下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星状神经节至皮肤深度
左侧(mm) 31. 2∀7. 729. 7∀5. 532. 6∀4. 9
右侧(mm) 32. 1∀7. 129. 2∀6. 233. 7∀5. 9
19
合而成, 它接受来自第一胸神经, 有时还有第二胸神经的白交通支, 并发出灰交通支至第八颈神经及第一胸神经, 有时可至第七颈神经及第二胸神经。这些灰交通支内含有至臂丛的传出交感纤维, 随臂丛分布于血管、汗腺、竖毛肌及骨与关节等, 故在临床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雷诺氏综合症、带状疱疹等) 。但由于星状神经节位置较深, 且其周围毗邻许多主要结构, 故给临床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观测结果表明,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和大小在个体间及同一个体的左右两侧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与贾亮、岳修勤等致。
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常见并发症有气胸、血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点:#星状神经节的下缘一般位于胸膜顶上端的后方, 故穿刺时针尖不宜向下倾斜, 以免损伤胸膜顶引起气胸, 穿刺时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星状神经节周围结构比较复杂, 其前方为颈动脉鞘、椎动脉, 尤其是椎动脉在穿刺时不易推开, 故穿刺时要注意这些关系, 进针时一定要回抽无血后再注药, 避免损伤这些重要血管或将药物注入血管腔内。%喉返神经位于星状神经节的内侧, 尤其是左侧星状神经节与两者更为接近, 故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穿刺针不能过分向内侧倾斜, 以防喉返神经阻滞而造成声音嘶哑等[4]。此外, 对于患双侧偏头痛的患者, 双侧星状神经节不宜同时阻滞, 可先作一侧阻滞, 间隔数小时后再做另一侧阻滞。
通过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获得星状神经节与毗邻结构及骨性或肌性体表标志距离等定量解剖学数据, 为临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 明确星状神经节的位置、穿刺方法、用药量, 进而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 3]
报道相一
2. 3 星状神经节与胸膜顶的关系
胸膜顶正常向上突出于胸廓上口到颈根部, 位于锁骨内1/3上方20~30mm, 其最高点在腹侧相当于第一肋骨上方30~40mm, 背侧约与第一肋骨颈下缘平面一致, 89. 47%的星状神经节位于胸膜顶的
后内侧, 其下2/5完全被胸膜覆盖, 上3/5突出与胸膜顶的上内侧。星状神经节上缘至胸膜顶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 9士2. 2) m m 。有2例星状神经节的位置较高, 完全暴露于胸膜顶的后上方, 没有被胸膜覆盖。
参考文献
[1]单卫红,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03, 5
(2) :152-153.
[2]贾亮, 陈卫军, 陆海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J], 第三军医
大学学报, 2004, 26(13) :1184-1186.
[3]岳修勤, 颈交感神经节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J],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30-53.
[4]李和平, 张文斌, 王联国,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J ], 解
剖与临床, 2005, 10(2) :161-162.
3 讨论
18
SICHUAN JOURNAL O F ANATO MY VO L. 17 NO . 2 2009
论著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
黄海龙, 周立, 叶茂盛, 邓健珲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肇庆 526020)
摘要! 目的 为临床成功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19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 对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主要为星形(左侧占66. 67%, 右侧占50. 0%) ; 其主要位于颈根部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 无明显差异(P>0. 05) 。结论 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节阻滞; 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 R 644 文献标识码! A
Applied Anatomy for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H UA NG H ai long , ZH O U L i, YE Mao sheng , DEN G J iang hui (Dep ar tment of A natomy , Zhaoqing M edical College, Zhaoqing 526020)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provide m orpho logical data for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Methods T he shape, the size, the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 ith o ther arounding structures of the stellate g an g lion of 19adult cadavers were o bserv ed and m easured. Results T he shape of the stellate g ang lio n w as m ainly stellate; it w as located in between the 7th cerv ical ver tebra transv erse process and the neck of fir st rib,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ight stellate ganglion and the left(P>0. 05). Conclusion This resul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 f the stellate g ang lio n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 ords ! Stellate ganglion; Ganglion block; Applied anatomy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 ang lio n blo ck, SGB) 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偏头痛和雷诺氏综合症等多种疾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但由于星状神经节位置较深且与颈部主要结构相毗邻, 故在临床穿刺中若操作不当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膈神经麻痹等
[1]
星状神经节并显露其临近的血管、神经、胸膜顶等结构, 然后恢复其正常位置, 保持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等结构完整, 并使星状神经节及周围的血管、神经处于原位状态。于原位观测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 使用统计软件处理, P
。为了提高
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准确率,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对星状神经节阻滞中的有关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 以期为临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
2 结果
2. 1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及大小
星状神经节最常见的形态为:1) 星形:左侧6例, 占66. 67%, 右侧5例, 占50. 0%; 2) 椭圆形:左侧2例, 占22. 22%, 右侧3例, 占30. 0%; 3) 哑铃形:左侧1例, 占11. 11%, 右侧2例, 占20. 0%。
位于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31例, 占81. 58%; 位于第一胸椎高度7例, 占18. 42%。在椎动, 76 ; , 占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19例(男12例, 女7例) 共38侧, 在胸锁关节上方做一纵行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暴露胸锁乳突肌, 然后将胸锁乳突肌牵向外侧、颈总动脉牵向内侧, 在椎动脉起始部的后方, 钝性分离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
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年 第17卷 第2期
13. 16%; 后内侧4例, 占10. 52%。
左侧星状神经节:长(上、下径) 为(15. 3∀2. 1) mm, 宽(内、外径) 为(5. 1∀0. 6) mm, 厚(前、后径) 为(4. 1∀0. 5) m m; 右侧星状神经节:长(上、下径) 为(16. 4∀2. 7) m m, 宽(内、外径) 为(4. 8∀0. 4) mm, 厚(前、后径) 为(3. 8∀0. 3) mm 。
2. 2 星状神经节定位及其毗邻关系
星状神经节位于胸膜顶及肺尖的后内侧稍偏上方。其内侧为颈长肌; 外侧为前斜角肌及走行于表面的膈神经, 其左侧距膈神经的水平距离为(16. 3∀3. 1) mm , 右侧为(17. 1∀2. 4) mm ; 前方为颈动脉鞘、椎动脉、椎静脉。其左侧距颈总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 5∀2. 5) mm , 右侧为(6. 6∀2. 2) m m; 下前方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椎动脉起始部、肺尖和胸膜顶, 其左侧距锁骨下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 6∀2. 2) mm, 右侧为(6. 7∀2. 1) mm; 前外侧为甲状颈干、头臂静脉。其左侧距甲状颈干的最近距离为(15. 5∀3. 1) m m, 右侧为(16. 1∀2. 9) m m; 后内侧为椎间孔、喉返神经, 其左侧距喉返神经的水平距离为(11. 3∀2. 3) mm, 右侧为(11. 9∀2. 7) mm; 后外侧为肋颈干; 前内侧为胸导管(左侧) ; 内侧为食管。
星状神经节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的距离;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 无明显差异(P >0. 05) , 故在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表1) 。
表1 星状神经节至环状软骨、颈前正中线的
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x ∀s ) 项目
星状神经节至环状软骨下
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星状神经节至皮肤深度
左侧(mm) 31. 2∀7. 729. 7∀5. 532. 6∀4. 9
右侧(mm) 32. 1∀7. 129. 2∀6. 233. 7∀5. 9
19
合而成, 它接受来自第一胸神经, 有时还有第二胸神经的白交通支, 并发出灰交通支至第八颈神经及第一胸神经, 有时可至第七颈神经及第二胸神经。这些灰交通支内含有至臂丛的传出交感纤维, 随臂丛分布于血管、汗腺、竖毛肌及骨与关节等, 故在临床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雷诺氏综合症、带状疱疹等) 。但由于星状神经节位置较深, 且其周围毗邻许多主要结构, 故给临床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观测结果表明,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和大小在个体间及同一个体的左右两侧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与贾亮、岳修勤等致。
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常见并发症有气胸、血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点:#星状神经节的下缘一般位于胸膜顶上端的后方, 故穿刺时针尖不宜向下倾斜, 以免损伤胸膜顶引起气胸, 穿刺时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星状神经节周围结构比较复杂, 其前方为颈动脉鞘、椎动脉, 尤其是椎动脉在穿刺时不易推开, 故穿刺时要注意这些关系, 进针时一定要回抽无血后再注药, 避免损伤这些重要血管或将药物注入血管腔内。%喉返神经位于星状神经节的内侧, 尤其是左侧星状神经节与两者更为接近, 故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穿刺针不能过分向内侧倾斜, 以防喉返神经阻滞而造成声音嘶哑等[4]。此外, 对于患双侧偏头痛的患者, 双侧星状神经节不宜同时阻滞, 可先作一侧阻滞, 间隔数小时后再做另一侧阻滞。
通过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获得星状神经节与毗邻结构及骨性或肌性体表标志距离等定量解剖学数据, 为临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 明确星状神经节的位置、穿刺方法、用药量, 进而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 3]
报道相一
2. 3 星状神经节与胸膜顶的关系
胸膜顶正常向上突出于胸廓上口到颈根部, 位于锁骨内1/3上方20~30mm, 其最高点在腹侧相当于第一肋骨上方30~40mm, 背侧约与第一肋骨颈下缘平面一致, 89. 47%的星状神经节位于胸膜顶的
后内侧, 其下2/5完全被胸膜覆盖, 上3/5突出与胸膜顶的上内侧。星状神经节上缘至胸膜顶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 9士2. 2) m m 。有2例星状神经节的位置较高, 完全暴露于胸膜顶的后上方, 没有被胸膜覆盖。
参考文献
[1]单卫红,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03, 5
(2) :152-153.
[2]贾亮, 陈卫军, 陆海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J], 第三军医
大学学报, 2004, 26(13) :1184-1186.
[3]岳修勤, 颈交感神经节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J],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30-53.
[4]李和平, 张文斌, 王联国,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J ], 解
剖与临床, 2005, 10(2) :161-162.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