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解析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解析》

2013.01 Ethan

此曲根据民族管弦乐合奏和琵琶,筝二重奏移植,整理而成。该曲音乐极为优美典雅,节奏流畅而富于变化。它从黄昏江岸的钟鼓写起,逐步推开, 写出了月下江上的重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辞,表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时江上的秀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

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公众口碑演奏筝——鼎韵·碧荷晓月、鼎韵·沙比利、敦煌694kk、694dq以及龙凤楠木专业二、三级素面等,其他候选提名:宏声古筝(台湾)。

鼎韵·碧荷晓月——口碑内行筝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宏声古筝(台湾)

《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手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静而动,则动而静

2)由远而近,则近而远

3)以景抒情,情寓于景

乐曲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文曲。又名《浔阳月夜》、《夕阳萧鼓》等。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

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版权声明:该古筝曲解析由北京琴枫雅轩·古筝研究组Ethan & Fighting整理供稿,图片主要参考自鼎韵古筝官网,营造和谐互联网从尊重版权开始。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解析》

2013.01 Ethan

此曲根据民族管弦乐合奏和琵琶,筝二重奏移植,整理而成。该曲音乐极为优美典雅,节奏流畅而富于变化。它从黄昏江岸的钟鼓写起,逐步推开, 写出了月下江上的重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辞,表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时江上的秀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

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公众口碑演奏筝——鼎韵·碧荷晓月、鼎韵·沙比利、敦煌694kk、694dq以及龙凤楠木专业二、三级素面等,其他候选提名:宏声古筝(台湾)。

鼎韵·碧荷晓月——口碑内行筝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宏声古筝(台湾)

《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手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静而动,则动而静

2)由远而近,则近而远

3)以景抒情,情寓于景

乐曲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文曲。又名《浔阳月夜》、《夕阳萧鼓》等。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

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版权声明:该古筝曲解析由北京琴枫雅轩·古筝研究组Ethan & Fighting整理供稿,图片主要参考自鼎韵古筝官网,营造和谐互联网从尊重版权开始。


相关文章

  • 浅析中国古筝曲中的民族文化精神
  • 浅析中国古筝曲中的民族文化精神 □ 肖 宁(安康学院艺术系,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古筝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之一,也承载和传递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神.本文介绍了古筝乐曲中的民族文化的山水情怀和人文精神 ...查看


  • 古筝曲介绍
  •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 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在秦国一带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发展.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古筝音色优 ...查看


  • 古筝独奏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 今日头条 4.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 古筝独奏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醉爱怀旧37478次观看 热门评论 墨-雨-轩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江水又一次涨起,而这,又是第几次涨潮?清澈的江水,依然平静,可不经意的,渐渐变高.变高. ...查看


  • 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 -古典古筝曲[蕉窗夜雨]
  • <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曲名可能取自陆游妾<生查子>词:"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客家筝 ...查看


  • 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区别
  • 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区别 一.演奏方法上的区别: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弹奏时,右手能够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 ...查看


  • 春江花月夜的上课实录
  • 我们再来看这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哪位诗人留下的诗句?(王维)王维的诗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在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景:新雨过后,松林被洗刷地纤尘不染.翠绿欲滴,这时,皎皎明月透过松树林照过来:雨后 ...查看


  • 精选20首非常适合书法练习的乐曲
  • 精选20首非常适合书法练习的乐曲 我们在练习书法时,一般首选中国古典音乐,比如古筝.笛.箫及琵琶等演奏乐曲.这些音乐亦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练习书法,听着这些音乐,若些静谧,若些悠扬,若些平淡,若些激昂,与书法之气.之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 ...查看


  •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 ...查看


  • 丝竹管弦古典印象
  • 2012年,阳春三月,北京音乐厅里一场题名为"古典印 象"的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吸引了千余名京城爱乐者.与以往的民乐音乐会有所不同,这场音乐会的主打曲目不再是独奏曲和协奏曲,也没有大型的"民族交响乐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