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资源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价值

社区教育中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

杨丽华

摘要:学校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得到挖掘和发挥,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 资源 学校教育资源 价值

资源是指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不仅仅限于经济意义,只要是对人类有用途和有价值的,都可以视力作一种资源。 资源作为一个动态性的概念,随着需求状况的变化和信息技术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变化,能把曾是无价值的物质变成某种资源。

资源还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某种场所就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中的学校等。

所谓教育资源,即在一定时间、空间下对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吸引力的资源。它具有广泛性、开发性和包容性。从性质来看,它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从表现形态上看,它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从时间上看,它可以分为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从空间上看,它可以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一.认识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挥育人功能

1.根据性质、空间特点、影响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学校资源主要分为四个组成系统。一是课堂教学资源。学校以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践全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主要阵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师寓德于教的教育过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教师

个人魅力示范等都会成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二是课外活动资源。晨会、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可以构成课堂以外校内的资源。它为受教育者的接受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品德培养、人文素质提高提供载体。三是班级环境资源。它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班委会、学生组织以及本班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等组成。班主任是班级资源中主要力量。此外,班级环境、班级舆论、班级精神、班级人际关系等组成了班级环境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四是校园环境资源。校园物质资源也称硬环境。是校园内看的见,摸得着的物质因素,即校园基本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如学校建筑风貌、布局、环境布置、设施场馆等有形资源。校园精神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它是由学校历史、传统、地位、声誉、规范、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学习气氛、校容校纪、校风、学校发展前景、奋斗目标等构成地方心理环境和气氛,主要指校园精神和校风。它是一种无形资源。

2.社区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实现其价值

学校教育资源主要功能是育人,用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主要表现在:优化政治思想工作、优化思想品质、优化道德品质、优化个人心理品质和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是指学校资源本身蕴含的功能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意义。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是它功能的体现,即实现其育人功能,使受教育者从该资源中接受的启迪所形成影响和效能。

社区教育是一种有一定运行地域的教育活动。地域性使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是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灵活性特点。

社区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以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伴随时代的发展,社区教育具有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因地制宜发展社区以及拓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加强。那么,如何在社区教育中有效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从而获得社区教育成效呢?

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过程。如果社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和运用,使其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受教育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获。只有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功能才能得到发挥。这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社区教育工作的过程,让学校教育资源在该社区的教育工作中产生实际的效果。

3.在社区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价值的途径

在社区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价值的途径有多种。

1).建设教育基地,开发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联合学校挖掘本校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和社会资源,收集、整理和概括出能展示其价值的教育资源,依据这些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开发学校资源,获得育人的效果,实现学校资源的价值。如学校与社区签定共同发展协议;在学校建社区家长学校基地;建立指标对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进行

考评等。

2).利用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在社区教育目标指导下,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 开展活动构建学习化社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

依托学校师资建设各种培训班,对社区成员加强培训,提高成员文化素质。如法制与道德、健康卫生、书法绘画、家庭装潢中的美学、日常医药护理、自我安全防护术、科学运动、音乐与生活等。特别是对科学教养孩子的策略、建设和谐家庭等方面有推动的亲子类的活动。

依赖学校名师走进社区,开展面对面交流;也可针对社区不同年龄结构需求开设讲座、报告会、沙龙似沟通交流会等。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心理沟通疏导、自我调试技巧和策略等内容的辅导课。

依靠学校中志愿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弱势群体,把关心、爱护送到社区需要帮助的成员身边。

根据教育活动进展的需要,还可举办各种规模的座谈会、演讲会、读书会等,对社区成员进行教育,使教育形式更活泼,教育效果显著。 第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在社区文化活动方面注重特色。根据社区实际,在管理理念、形象设计、制度建设、社区活动、成员发展、集体精神等方面,自觉确立的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到之处构成了社区

特色文化。因此,社区活动是构成社区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从人的整体历史来看,个体总是在先于自己的特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中的人的一切理性与非理性的活动,直至内化为多数个体稳定的心理意向与行为方式。

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包括良好的良好环境,还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价值取向等等。社区成员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可以使社区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社区教育的内在要求,社区文化的纵深发展,都需要通过社区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创造舞台和体现机会,作为促进社区成员、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社区学生群体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此外,社区围绕主题由学校教师指导,开展文艺演出、开展的社区成员“老歌比赛”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作指导、裁判,开展锻炼与比赛活动,并设有参与、组织和精神文明奖。

第三,从开展文明城市到文明社区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街道、学校和行业之风。

依靠政策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息激励、评估激励调动社区教育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大学校教育等从事社区教育的内驱力,实现学校与社区互动,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吕型伟等著

杨毅等著 《中国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德育资源的增值》

社区教育中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

杨丽华

摘要:学校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得到挖掘和发挥,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 资源 学校教育资源 价值

资源是指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不仅仅限于经济意义,只要是对人类有用途和有价值的,都可以视力作一种资源。 资源作为一个动态性的概念,随着需求状况的变化和信息技术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变化,能把曾是无价值的物质变成某种资源。

资源还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某种场所就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中的学校等。

所谓教育资源,即在一定时间、空间下对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吸引力的资源。它具有广泛性、开发性和包容性。从性质来看,它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从表现形态上看,它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从时间上看,它可以分为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从空间上看,它可以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一.认识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挥育人功能

1.根据性质、空间特点、影响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学校资源主要分为四个组成系统。一是课堂教学资源。学校以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践全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主要阵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师寓德于教的教育过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教师

个人魅力示范等都会成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二是课外活动资源。晨会、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可以构成课堂以外校内的资源。它为受教育者的接受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品德培养、人文素质提高提供载体。三是班级环境资源。它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班委会、学生组织以及本班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等组成。班主任是班级资源中主要力量。此外,班级环境、班级舆论、班级精神、班级人际关系等组成了班级环境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四是校园环境资源。校园物质资源也称硬环境。是校园内看的见,摸得着的物质因素,即校园基本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如学校建筑风貌、布局、环境布置、设施场馆等有形资源。校园精神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它是由学校历史、传统、地位、声誉、规范、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学习气氛、校容校纪、校风、学校发展前景、奋斗目标等构成地方心理环境和气氛,主要指校园精神和校风。它是一种无形资源。

2.社区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实现其价值

学校教育资源主要功能是育人,用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主要表现在:优化政治思想工作、优化思想品质、优化道德品质、优化个人心理品质和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是指学校资源本身蕴含的功能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意义。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是它功能的体现,即实现其育人功能,使受教育者从该资源中接受的启迪所形成影响和效能。

社区教育是一种有一定运行地域的教育活动。地域性使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是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灵活性特点。

社区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以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伴随时代的发展,社区教育具有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因地制宜发展社区以及拓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加强。那么,如何在社区教育中有效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从而获得社区教育成效呢?

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过程。如果社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和运用,使其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受教育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获。只有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功能才能得到发挥。这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社区教育工作的过程,让学校教育资源在该社区的教育工作中产生实际的效果。

3.在社区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价值的途径

在社区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价值的途径有多种。

1).建设教育基地,开发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联合学校挖掘本校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和社会资源,收集、整理和概括出能展示其价值的教育资源,依据这些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开发学校资源,获得育人的效果,实现学校资源的价值。如学校与社区签定共同发展协议;在学校建社区家长学校基地;建立指标对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进行

考评等。

2).利用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在社区教育目标指导下,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 开展活动构建学习化社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

依托学校师资建设各种培训班,对社区成员加强培训,提高成员文化素质。如法制与道德、健康卫生、书法绘画、家庭装潢中的美学、日常医药护理、自我安全防护术、科学运动、音乐与生活等。特别是对科学教养孩子的策略、建设和谐家庭等方面有推动的亲子类的活动。

依赖学校名师走进社区,开展面对面交流;也可针对社区不同年龄结构需求开设讲座、报告会、沙龙似沟通交流会等。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心理沟通疏导、自我调试技巧和策略等内容的辅导课。

依靠学校中志愿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弱势群体,把关心、爱护送到社区需要帮助的成员身边。

根据教育活动进展的需要,还可举办各种规模的座谈会、演讲会、读书会等,对社区成员进行教育,使教育形式更活泼,教育效果显著。 第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在社区文化活动方面注重特色。根据社区实际,在管理理念、形象设计、制度建设、社区活动、成员发展、集体精神等方面,自觉确立的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到之处构成了社区

特色文化。因此,社区活动是构成社区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从人的整体历史来看,个体总是在先于自己的特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中的人的一切理性与非理性的活动,直至内化为多数个体稳定的心理意向与行为方式。

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包括良好的良好环境,还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价值取向等等。社区成员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可以使社区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社区教育的内在要求,社区文化的纵深发展,都需要通过社区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创造舞台和体现机会,作为促进社区成员、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社区学生群体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此外,社区围绕主题由学校教师指导,开展文艺演出、开展的社区成员“老歌比赛”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作指导、裁判,开展锻炼与比赛活动,并设有参与、组织和精神文明奖。

第三,从开展文明城市到文明社区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街道、学校和行业之风。

依靠政策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息激励、评估激励调动社区教育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大学校教育等从事社区教育的内驱力,实现学校与社区互动,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吕型伟等著

杨毅等著 《中国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德育资源的增值》


相关文章

  •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初中阶段(74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由我国l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查看


  • 融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 摘要: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关键词:冲突 融合 残疾人 分类号 ...查看


  • 社会工作基本知识汇总
  • 1.社会工作的特点,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社会服务的特殊之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助人自助.它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社会工作的价值前提是:人类有改变自己和自我进步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查看


  •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静)
  •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马静 作者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 电子邮箱:240679759@qq.com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 ...查看


  • 社会服务计划书
  • 社会服务计划书 (一)方案名称:给青少年一道目光--社区青少年服务 (二)实施依据 当今社会正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模式不断颠覆以往的形式,强烈的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青少年的角色混淆不清导致了青少 ...查看


  •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 作者:朱新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1)01-0003-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1.01.001 本世纪初, ...查看


  • 校外实践活动计划,记录,总结
  • 校外实践活动计划学校:三七小学 日期:2011 年 3 月校外实践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将紧紧围绕中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思想,以加强未成 ...查看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特点 案例分析问题目标介入策略方法 方案设计问题需求目标价值观 理论方法步骤 注重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价值实践是 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 第一章 社会工作 ...查看


  •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题
  •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10分) 1.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有( ). A 技术能力 B 文化能力 C 沟通交流能力 D 心理素质 E 持续学习能力 2.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