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一位张家口文友问我:余老师,我怎么从没听你谈过李泽厚先生?
望着这位70后作家,我一时结舌。后来,只好坦诚相告,因为我早年读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后来又读黑格尔、柯罗齐、巴塔耶等,李先生的书我没读过。
我的美学理念是从朱光潜先生《悲剧心理学》起步的。至今我还记得他“绪论”里波斯王泽克西斯跟他叔叔关于“人生短暂和人生苦难”的对话,和那“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得杰出成就的悲剧作家是人间最伟大的天才”的话。尤其让我终生受益的,是朱老的美学论文集仅用几页纸就让我彻底弄懂弗洛依德。
然而,现代很少有人了解朱老和他美学著述的经历。仅《悲剧心理学》的问世就“委婉”出我们族人的“悲剧”心灵史。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就读过武昌师范、香港大学。后赴欧留学。他这部现在看来十二分珍贵的书,是先生“少年时”(1927年前后)在法国用英文写的;由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1933年出版。尔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先生已85岁,才请北大张隆溪先生译成中文在1983年出版。人们不禁要问:这50年里,作者和他的高朋们,怎么谁都不译不出版这么好的书呢?
——这就是我说的“族人的心灵委婉史”。
朱老在1982年译本序里说“我有顾忌,胆怯,不诚实”,苦衷隐隐;最后又语重心长说:“知我罪我,我都坚信读者群众的雪亮的眼睛”。1949年之前,先生为什么不译不出版这书,我不知道。仅上世纪50年代,跟搞红学的俞平伯一样,朱老在文艺理论界被几位眼下蛮红的当时“少壮派”批判,我略有耳闻;罪名,无非“唯心”。我听说,那时竟逼得朱老为确准一些马列名词不得不在六旬高龄(眼疾很重)来重学俄语,好弄懂人家的批判术语翻译得对不对。现在看,岂不都很可笑。
翻开1983年5月8日买的这本装帧寒伧但我保存极好的《悲剧心理学》,我心怀别样;看到当年在书页上画的“曲线”“?”“!”,零星片语,心里有些释然和陌生感——是的,就像那一段段曲线,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道路,为啥总不能顺利些?
想着,一位戴深度近视镜的老人,微笑着朝我缓缓走来……
前年,一位张家口文友问我:余老师,我怎么从没听你谈过李泽厚先生?
望着这位70后作家,我一时结舌。后来,只好坦诚相告,因为我早年读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后来又读黑格尔、柯罗齐、巴塔耶等,李先生的书我没读过。
我的美学理念是从朱光潜先生《悲剧心理学》起步的。至今我还记得他“绪论”里波斯王泽克西斯跟他叔叔关于“人生短暂和人生苦难”的对话,和那“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得杰出成就的悲剧作家是人间最伟大的天才”的话。尤其让我终生受益的,是朱老的美学论文集仅用几页纸就让我彻底弄懂弗洛依德。
然而,现代很少有人了解朱老和他美学著述的经历。仅《悲剧心理学》的问世就“委婉”出我们族人的“悲剧”心灵史。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就读过武昌师范、香港大学。后赴欧留学。他这部现在看来十二分珍贵的书,是先生“少年时”(1927年前后)在法国用英文写的;由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1933年出版。尔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先生已85岁,才请北大张隆溪先生译成中文在1983年出版。人们不禁要问:这50年里,作者和他的高朋们,怎么谁都不译不出版这么好的书呢?
——这就是我说的“族人的心灵委婉史”。
朱老在1982年译本序里说“我有顾忌,胆怯,不诚实”,苦衷隐隐;最后又语重心长说:“知我罪我,我都坚信读者群众的雪亮的眼睛”。1949年之前,先生为什么不译不出版这书,我不知道。仅上世纪50年代,跟搞红学的俞平伯一样,朱老在文艺理论界被几位眼下蛮红的当时“少壮派”批判,我略有耳闻;罪名,无非“唯心”。我听说,那时竟逼得朱老为确准一些马列名词不得不在六旬高龄(眼疾很重)来重学俄语,好弄懂人家的批判术语翻译得对不对。现在看,岂不都很可笑。
翻开1983年5月8日买的这本装帧寒伧但我保存极好的《悲剧心理学》,我心怀别样;看到当年在书页上画的“曲线”“?”“!”,零星片语,心里有些释然和陌生感——是的,就像那一段段曲线,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道路,为啥总不能顺利些?
想着,一位戴深度近视镜的老人,微笑着朝我缓缓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