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工程"深化中国梦研究成果选登)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31日   07 版)

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需要在学理上阐明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精神实质、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等重大问题。

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不能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是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要求与根本立场,中国梦鲜明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因如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政治命题只有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把“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理论体系里,并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才能真正满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需要,并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梦就是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我国发展实践新要求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是在我国发展新起点上确立的新目标,以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发展为基本路径,鲜明地把人民幸福作为主题,呈现的是强国富民、和谐共进、凝聚力量的理念,蕴涵的是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寻求全体中华儿女、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它用通俗易懂、简单质朴、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语言,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目标,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以此感召群众、动员群众。

精神实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是相通的。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体现当今中国发展新要求、追求未来理想目标的重要命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其本质内涵。从世界维度看,我们所讲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一定会在国际社会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国家和民族维度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民众和个人维度看,中国梦将建构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人们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从历史维度看,中国梦涵盖过去、现在、未来多个向度,是基于我国历史方位与基本国情、反映当下诉求、对当代中国发展在目标和路径上的总体判定。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可以揭示其精神实质,这就是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党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攻坚克难,而凝聚力量需要形成共识。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寻求能达成最大共识、赢得广泛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支撑。具体来说,第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提出中国梦,蕴含着一种政治智慧,这就是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理论创新、理论传播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站得更高,并显示中国的独特优势,以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赢得世界认同。第二,提出中国梦,是塑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针对西方对我国的误读、误判,我们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正能量,释放中国魅力。第三,提出中国梦,是要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提出中国梦,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支柱。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提出中国梦,就是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树立一面旗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认同、凝聚力量。

实现路径: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推进发展

实现中国梦,需要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不公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条基本路径。这里的公平正义,不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实质性公平,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蛋糕”做大,这符合历史逻辑。经过30多年的发展,“蛋糕”做大以后,人们更加关注利益分配是否公平以及社会发展活力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公平正义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经济领域,它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也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在政治领域,它注重权利、机会、规则公平,有助于反腐倡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它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在社会领域,它能化解社会怨气,不断汇聚正能量,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在生态领域,它注重代际公平,有助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因而,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注重用公平正义的方式与思维来解决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实现。

(执笔:韩庆祥 王海滨)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31日   07 版)

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需要在学理上阐明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精神实质、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等重大问题。

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不能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是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要求与根本立场,中国梦鲜明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因如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政治命题只有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把“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理论体系里,并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才能真正满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需要,并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梦就是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我国发展实践新要求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是在我国发展新起点上确立的新目标,以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发展为基本路径,鲜明地把人民幸福作为主题,呈现的是强国富民、和谐共进、凝聚力量的理念,蕴涵的是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寻求全体中华儿女、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它用通俗易懂、简单质朴、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语言,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目标,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以此感召群众、动员群众。

精神实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是相通的。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体现当今中国发展新要求、追求未来理想目标的重要命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其本质内涵。从世界维度看,我们所讲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一定会在国际社会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国家和民族维度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民众和个人维度看,中国梦将建构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人们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从历史维度看,中国梦涵盖过去、现在、未来多个向度,是基于我国历史方位与基本国情、反映当下诉求、对当代中国发展在目标和路径上的总体判定。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可以揭示其精神实质,这就是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党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攻坚克难,而凝聚力量需要形成共识。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寻求能达成最大共识、赢得广泛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支撑。具体来说,第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提出中国梦,蕴含着一种政治智慧,这就是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理论创新、理论传播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站得更高,并显示中国的独特优势,以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赢得世界认同。第二,提出中国梦,是塑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针对西方对我国的误读、误判,我们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正能量,释放中国魅力。第三,提出中国梦,是要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提出中国梦,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支柱。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提出中国梦,就是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树立一面旗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认同、凝聚力量。

实现路径: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推进发展

实现中国梦,需要正确看待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不公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条基本路径。这里的公平正义,不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实质性公平,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蛋糕”做大,这符合历史逻辑。经过30多年的发展,“蛋糕”做大以后,人们更加关注利益分配是否公平以及社会发展活力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公平正义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经济领域,它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也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在政治领域,它注重权利、机会、规则公平,有助于反腐倡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它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在社会领域,它能化解社会怨气,不断汇聚正能量,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在生态领域,它注重代际公平,有助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因而,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注重用公平正义的方式与思维来解决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实现。

(执笔:韩庆祥 王海滨)


相关文章

  • 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文章选登之二
  • 接地气.听民意.看变化.促发展 --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文章选登之二 优惠政策做减法,精准把握做加法 江西省商务厅  辛洪波 2014年11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 ...查看


  • 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征文选登
  • 以人为本: 老干部工作转型初探 ◎市司法局离退休干部处 " 以 人为 本"是 确看待"有为"与"无 为".老干部是为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和国家建过功.立过 新形势下,老干部工 ...查看


  • 抢抓机遇振奋精神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创新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动员全省人民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 ...查看


  •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更深刻的革命--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
  • -------------------------本期专稿 ----------------------------------- 2014.1期 总第124期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更深刻的革命 --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同志 ...查看


  • 征文选登:(马良俊 )加大宣传,让武义养生走向世界的建议
  • 通过全体武义人励精图治的跨越式发展,武义养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文化建设也有一定基础.但武义养生的文化建设尚有深入挖掘空间,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尚有欠缺,并未打造出理想状态中的巨大的宣传效应.现在是品牌竞争的商业时代,品牌文化能效将成为决定企业 ...查看


  •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十八大报告全文
  • 十八大报告全文 01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 02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 03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04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05 五. ...查看


  •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全文)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 ...查看


  •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全文要点)
  •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全文要点)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中共十八大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的这个报告,为中共十八大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