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挥[社会发展简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作者:张伟

呼兰师专学报 1996年02期

  在诸多德育途径中,中学政治课教学起着主渠道作用。它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属性。德育是在智育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智育和德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是互相交织的。正因如此,许多教师认为智育过程就是德育过程,讲授课本知识就是全部德育,从而忽视了德育内容的其它方面,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会发展简史》作为初二政治课,有着政治课共有的属性和作用。从教材的内容看,一方面全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阐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这是智育内容;另一方面,在这些理论知识背后又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劳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等。

  要做到在《社会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教学中教书育人,首先,教师要对德育重视起来,头脑中始终要有育人意识,要认识到《简史》课和其它政治课同样的地位和德育作用,改变把《简史》课单纯当做知识课的错误倾向。

  其次,教师自身要有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教师的思想言行时刻感染着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应该是思想健康、品行端正、言行一致、处事公正、诚实谦虚、平易近人、开朗豁达,应象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切教给学生的做人道理和要求,自己首先要弄懂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身教在先,方堪为师表。

  第三,业务上要精通进取。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明是非、辨美丑,才能站稳立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传授知识、把握德育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四,要研究学生。《简史》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只有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初二学生年龄一般在13-17岁之间,生理上的特点是身体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女生、男生先后进入性成熟期,脑重量及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迅速接近成人水平。生理的变化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加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1.富于理想,讲究实惠,带有稚气,易于改变;2.渴望成才,目的欠明,渴求知识多是为了出人头地,并不考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问题;3.爱美求乐,良莠不分,审美能力差;4.盼有法纪,怨受约束,不愿被人看作小孩,对过多的监督照顾反感;5.思想活跃、难辨是非,关心政治、喜欢空谈;6.自我尊重,盲目排他;7.意志性格上表现为勇敢顽强、活泼,但常流于野蛮、固执;8.情绪不稳,易激动,也易消沉,易感动,也易泄气;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友谊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形成,但思想过于简单。总之,他们在生理上表现为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心理上表现为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切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打下基础。

  第五,要注意德育方法。1.重视情感教育,力求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施之以爱,待之以诚。学生对教师有了亲密的感情,教师的话学生就能听、就会信,在这个基础上,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进行有真情实感的讲解,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以平等、亲切的态度教育学生,他们就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题,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社会实际,把《简史》课学得生动、具体、积极,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2.讲课要有生动性和感染力。首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如果自己都觉得牵强、枯燥、做作、学生就更难以接受了。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比喻、故事以及图表、照片、幻灯、电视、电影等辅助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其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3.运用提问式教学法。教师可从教材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现实,提出学生敏感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在讲解过程中达到德育目的。

  第六,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德育有机地寓于教学之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1.关于世界观教育。通过人类社会起源的科学揭示,以及剥削阶级通过宗教、迷信手段愚弄人民、麻痹人民的揭露,使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摒弃唯心主义观点。

  2.理想教育。可以通过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最终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对尧、舜、禹、斯巴达克、布鲁诺、马克思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公平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比如夏禹治水十几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而忘私精神;布鲁诺为坚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宗教势力的威逼利诱及火刑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在教学中穿插讲解,既便于理解课本内容,又感染了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道德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重大发明、伟大创举及宝贵文化传统的学习,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使之立志为重振中华雄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学习、进取、拼搏。

  5.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讲斯巴达克起义的历史局限性时,介绍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奴隶阶级不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进步阶级,要想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建立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必然出现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阶级——地主阶级。同样道理,在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中,农民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如辛亥革命)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因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方向。只有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建立起更进步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人民才翻身得解放。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劳动教育。讲人类的起源时,说清在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然后继续启发学生弄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从原始社会的石刀、石斧到封建社会的曲辕犁,直到今天的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诞生,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想实现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也只能立足于现实,靠科学、靠劳动去创造。这样启发讲解,帮助学生自觉培养劳动观点,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7.时政教育。讲国家时,通过学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国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本阶级的利益。它们的共性就是剥削阶级残酷地压迫剥削人民的工具,从而引伸出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专政,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工具。

  总之,《简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极其丰富,只要深入挖掘,认真提炼,就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出来,给学生的感觉是不空不乏不做作,有滋有味有内容,教书和育人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伟

呼兰师专学报 1996年02期

  在诸多德育途径中,中学政治课教学起着主渠道作用。它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属性。德育是在智育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智育和德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是互相交织的。正因如此,许多教师认为智育过程就是德育过程,讲授课本知识就是全部德育,从而忽视了德育内容的其它方面,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会发展简史》作为初二政治课,有着政治课共有的属性和作用。从教材的内容看,一方面全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阐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这是智育内容;另一方面,在这些理论知识背后又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在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劳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等。

  要做到在《社会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教学中教书育人,首先,教师要对德育重视起来,头脑中始终要有育人意识,要认识到《简史》课和其它政治课同样的地位和德育作用,改变把《简史》课单纯当做知识课的错误倾向。

  其次,教师自身要有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教师的思想言行时刻感染着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应该是思想健康、品行端正、言行一致、处事公正、诚实谦虚、平易近人、开朗豁达,应象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切教给学生的做人道理和要求,自己首先要弄懂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身教在先,方堪为师表。

  第三,业务上要精通进取。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明是非、辨美丑,才能站稳立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传授知识、把握德育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四,要研究学生。《简史》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只有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初二学生年龄一般在13-17岁之间,生理上的特点是身体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女生、男生先后进入性成熟期,脑重量及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迅速接近成人水平。生理的变化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加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1.富于理想,讲究实惠,带有稚气,易于改变;2.渴望成才,目的欠明,渴求知识多是为了出人头地,并不考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问题;3.爱美求乐,良莠不分,审美能力差;4.盼有法纪,怨受约束,不愿被人看作小孩,对过多的监督照顾反感;5.思想活跃、难辨是非,关心政治、喜欢空谈;6.自我尊重,盲目排他;7.意志性格上表现为勇敢顽强、活泼,但常流于野蛮、固执;8.情绪不稳,易激动,也易消沉,易感动,也易泄气;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友谊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形成,但思想过于简单。总之,他们在生理上表现为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心理上表现为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切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打下基础。

  第五,要注意德育方法。1.重视情感教育,力求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施之以爱,待之以诚。学生对教师有了亲密的感情,教师的话学生就能听、就会信,在这个基础上,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进行有真情实感的讲解,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以平等、亲切的态度教育学生,他们就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题,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社会实际,把《简史》课学得生动、具体、积极,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2.讲课要有生动性和感染力。首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如果自己都觉得牵强、枯燥、做作、学生就更难以接受了。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比喻、故事以及图表、照片、幻灯、电视、电影等辅助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其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3.运用提问式教学法。教师可从教材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现实,提出学生敏感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在讲解过程中达到德育目的。

  第六,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德育有机地寓于教学之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1.关于世界观教育。通过人类社会起源的科学揭示,以及剥削阶级通过宗教、迷信手段愚弄人民、麻痹人民的揭露,使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摒弃唯心主义观点。

  2.理想教育。可以通过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最终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对尧、舜、禹、斯巴达克、布鲁诺、马克思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公平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比如夏禹治水十几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而忘私精神;布鲁诺为坚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宗教势力的威逼利诱及火刑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在教学中穿插讲解,既便于理解课本内容,又感染了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道德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重大发明、伟大创举及宝贵文化传统的学习,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使之立志为重振中华雄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学习、进取、拼搏。

  5.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讲斯巴达克起义的历史局限性时,介绍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奴隶阶级不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进步阶级,要想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建立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必然出现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阶级——地主阶级。同样道理,在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中,农民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如辛亥革命)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因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方向。只有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建立起更进步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人民才翻身得解放。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劳动教育。讲人类的起源时,说清在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然后继续启发学生弄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从原始社会的石刀、石斧到封建社会的曲辕犁,直到今天的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诞生,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想实现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也只能立足于现实,靠科学、靠劳动去创造。这样启发讲解,帮助学生自觉培养劳动观点,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7.时政教育。讲国家时,通过学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国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本阶级的利益。它们的共性就是剥削阶级残酷地压迫剥削人民的工具,从而引伸出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专政,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工具。

  总之,《简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极其丰富,只要深入挖掘,认真提炼,就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出来,给学生的感觉是不空不乏不做作,有滋有味有内容,教书和育人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 中外教育简史 1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00464 上编 中国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 ...查看


  •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一.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 ...查看


  • 习惯教育--我们学会养成
  • 习惯教育--我们学会养成 石柱县六塘乡三汇小学校 幸坤珍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优化教师队伍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品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经过全校师生的精心论证,确定"习惯教育"为我校的创建特 ...查看


  • 外国人物时间简史
  • 外国人物时间简史 (一) 苏格拉底 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提倡苏格拉底问答法,也称"产婆术". (二) 柏拉图( B.C 437--348) 出生于雅 ...查看


  • 2010-2011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 2010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中国教育 ...查看


  •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
  •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 [摘要]本文研究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并提出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施德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功能 教育 <语文 ...查看


  • 心怀科学信仰把化学教成科学哲学
  • 你知道"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的区别吗?以前我也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随着应试教育的日趋加剧,我觉得我们慢慢的把"化学教育"变成了"化学教学",教育中的培 ...查看


  • 浅析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指导和影响着我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甚至在今天仍有其继续发挥应有作用的价值.因此,了解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对于我们弘扬国学,实施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查看


  •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应用
  • 浅 谈 小 学 语 文 教 育 中 德 育 功 能 的应 用 河北 广 宗县 核 桃 园校 区邱 家 庄 小 学 邢 秀英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 划大 中小学德 育体 系的意见 中指 出, 小学阶段的德育 目标是 : 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