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者: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①。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表达出想排遣忧愁而不可能的无限烦恼。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翻译】
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
动离忧,泪难收。 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
碧野朱桥当日事,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 人不见,水空流。 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
恨悠悠,几时休? 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 即便春江水都是泪水,
流不尽,许多愁。 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
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佑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094),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者: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①。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表达出想排遣忧愁而不可能的无限烦恼。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翻译】
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
动离忧,泪难收。 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
碧野朱桥当日事,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 人不见,水空流。 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
恨悠悠,几时休? 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 即便春江水都是泪水,
流不尽,许多愁。 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
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佑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094),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