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第一学期 《非盈利组织会计》科目考查卷 浅析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改革措施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要点 非营利组织会计,即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其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会计主体——各级政府和事业、行政单位;第二、会计客体——会计工作的对象,即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收支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预算会计是一种独立、系统的专业会计。它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以及基建会计。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概况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要求有相应的会计规范,但目前我国所有非营利
组织统一执行由财政部制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种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不加区分、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国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不仅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受托责任实现其会计目标,而且有利于加强与国外非营利组织的交流,增强中外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前景
非营利组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也在不断发展,收入的多渠道,支出的多用途,使得业务越来越多元化。另外受托责任进一步强化,向绩效型、服务型趋势转变,都必然促使非营利组织会计进行改革。
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所以无法照搬企业的会计处理模式;有人提议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本文觉得不太妥当,因为我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筹资渠道更广泛,甚至一部分可以收支相抵,所以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差别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公立非营利组织越来越走向市场,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会计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因此建立单独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核算内容不全面。主要反映预算资金收支情况,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及资产负债状况。比如资产方面,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虚增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越来越大;负债方面,只能反映负债总体情况,不能反映其明细,比如将借款利息,一些应付账款、暂收款项都计入了“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对于负债的全面情况无法了解;成本方面,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
制计算成本,非经营性业务则采用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基础并行,使得某些业务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无法真实反映成本,也不利于内部管理。
2、非营利组织的出资者,其出资的目的既不像企业为了寻求经济利益上的回报,也不像政府部门为了完成其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非营利组织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出资者都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也不向出资者分配,一旦进行清算,其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规定应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也不会向出资者分配。
3、会计核算基础存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只能反映现金交易信息,很多信息比如当期发生尚未用现金支付部分,非现金收支情况等都得不到反映,影响成本耗费、财政支出的计算。
4、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模式问题。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的是按预算管理形式制定的会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会计模式急需改进。
三、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改革措施
根据非营利组织会计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管、会计模式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随着非营利组织走向市场,许多经济专家及决策者都感到实行成本核算非常必要。如对一向不进行成本核算的高等学校,现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进行成本核算。因为教育经费投入是智力开发投资,学校的经费支出应是生产性的支出,而不是消费性的支出,所以学校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的产品是人,是合格毕业生。为了提高学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人才成本的核算。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时应采用企业的“制造成本法”,根据发生的费用与受益对象的经济关系,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支出。这种“制造成本法”应普遍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
(二)解决会计监管失效问题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保证其运行有效。 《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如何做到“执法必严”,目前主要还是靠各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力量。从领导上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从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人员选用、会计人员岗位培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要加大力度,严格把关;要在内控制度建设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立内部审计。
2、严格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严格会计人员管理。特别是《会计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必须引入外部会计监管力量。作为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其管理者必须主动邀请政府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力量的介入并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3、强化领导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就目前一些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而言,从各方面强化约束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必须强化领导责任,特别是其会计责任,除了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还要强化高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责任。
(三)解决会计模式问题的措施
建立非营利组织法规体系,完善非营利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随着《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较
好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应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制度.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非营利组织法》,作为非营利组织创立、运营管理的法律依据,通过政府给非营利组织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财力资源合理流向公益事业等等。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必要的支持和扶持,通过一定的政府支持和扶持,在合作中引导、帮助其健康成长,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势力对非营利组织的渗透,更好地引导非营利组织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开展活动,在法制规范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就《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言,应修改其适用范围,将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统一在该制度下,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便于出资者正确决策,保障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仲伟周,曹永利,Shunfeng SONG;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孔德议.《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
[3]林柏枫.《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版
[4]张荷莲.《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金融》,2007年, 第2期
[5]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6]王红.完善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建议[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012-2013年第一学期 《非盈利组织会计》科目考查卷 浅析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改革措施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要点 非营利组织会计,即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其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会计主体——各级政府和事业、行政单位;第二、会计客体——会计工作的对象,即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收支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预算会计是一种独立、系统的专业会计。它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以及基建会计。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概况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要求有相应的会计规范,但目前我国所有非营利
组织统一执行由财政部制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种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不加区分、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国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不仅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受托责任实现其会计目标,而且有利于加强与国外非营利组织的交流,增强中外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前景
非营利组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也在不断发展,收入的多渠道,支出的多用途,使得业务越来越多元化。另外受托责任进一步强化,向绩效型、服务型趋势转变,都必然促使非营利组织会计进行改革。
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所以无法照搬企业的会计处理模式;有人提议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本文觉得不太妥当,因为我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筹资渠道更广泛,甚至一部分可以收支相抵,所以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差别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公立非营利组织越来越走向市场,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会计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因此建立单独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核算内容不全面。主要反映预算资金收支情况,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及资产负债状况。比如资产方面,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虚增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越来越大;负债方面,只能反映负债总体情况,不能反映其明细,比如将借款利息,一些应付账款、暂收款项都计入了“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对于负债的全面情况无法了解;成本方面,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
制计算成本,非经营性业务则采用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基础并行,使得某些业务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无法真实反映成本,也不利于内部管理。
2、非营利组织的出资者,其出资的目的既不像企业为了寻求经济利益上的回报,也不像政府部门为了完成其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非营利组织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出资者都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也不向出资者分配,一旦进行清算,其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规定应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也不会向出资者分配。
3、会计核算基础存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只能反映现金交易信息,很多信息比如当期发生尚未用现金支付部分,非现金收支情况等都得不到反映,影响成本耗费、财政支出的计算。
4、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模式问题。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的是按预算管理形式制定的会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会计模式急需改进。
三、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改革措施
根据非营利组织会计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管、会计模式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随着非营利组织走向市场,许多经济专家及决策者都感到实行成本核算非常必要。如对一向不进行成本核算的高等学校,现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进行成本核算。因为教育经费投入是智力开发投资,学校的经费支出应是生产性的支出,而不是消费性的支出,所以学校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的产品是人,是合格毕业生。为了提高学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人才成本的核算。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时应采用企业的“制造成本法”,根据发生的费用与受益对象的经济关系,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支出。这种“制造成本法”应普遍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
(二)解决会计监管失效问题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保证其运行有效。 《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如何做到“执法必严”,目前主要还是靠各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力量。从领导上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从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人员选用、会计人员岗位培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要加大力度,严格把关;要在内控制度建设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立内部审计。
2、严格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严格会计人员管理。特别是《会计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必须引入外部会计监管力量。作为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其管理者必须主动邀请政府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力量的介入并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3、强化领导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就目前一些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而言,从各方面强化约束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必须强化领导责任,特别是其会计责任,除了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还要强化高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责任。
(三)解决会计模式问题的措施
建立非营利组织法规体系,完善非营利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随着《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较
好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应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制度.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非营利组织法》,作为非营利组织创立、运营管理的法律依据,通过政府给非营利组织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财力资源合理流向公益事业等等。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必要的支持和扶持,通过一定的政府支持和扶持,在合作中引导、帮助其健康成长,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势力对非营利组织的渗透,更好地引导非营利组织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开展活动,在法制规范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就《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言,应修改其适用范围,将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统一在该制度下,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便于出资者正确决策,保障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仲伟周,曹永利,Shunfeng SONG;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孔德议.《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
[3]林柏枫.《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版
[4]张荷莲.《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金融》,2007年, 第2期
[5]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6]王红.完善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建议[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