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其实是名士们精神出了问题

过去人们把魏晋名士啸傲山林、酗酒嗑药、放浪裸奔的种种怪搞说成是什么名士风流、魏晋风度,有人甚至说是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的文化符号,那其实是有意无意地美化了他们。魏晋风度虽然是鲁迅叫响的,但鲁迅先生也明确说过:“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也就是说他们显然是精神出了问题。

概而论之,魏晋时无论是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精神出问题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所有士人的言论绝对不谈时事,一味清议玄谈,而且去儒非礼,崇尚虚无。二是嗑药,吃什么“五石散”,浑身发痒只得宽衣敞肚,这是曹魏的组织部长、也是当时最著名的白富帅何晏带头而变成时髦的。三是酗酒醉生梦死,刘伶成天让人抬着棺材跟着他走,说是醉死在那儿就埋在那儿,是最杰出的酒麻木。四是放浪形骸,赤身裸体,乱追女人,阮咸干得最彻底。这群疯子不足为怪,最瞠目结舌的是当时的大作家们也疯态可掬。比如曹丕当时兼任作协主席,大作家王粲逝世了,曹丕亲自主持开追悼会,居然说,他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就都来学驴叫吧。于是众人一阵驴叫,算是礼成。

可以说,那时的名士“风流”可比现在的孔、易教授们厉害多了,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要考究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的缘由,我们不能不注意其中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是孔北海孔融,也是孔子的玄孙,不过比孔庆东早许多辈,据说他是第20代吧。曹丕《典论》论文里就专门“典”到过他,名列建安七子之首。这位儒家祖师爷的嫡系后人应该说是“文化信仰”很坚定的,可是西汉的独尊儒术,也经不住东汉三国的政治黑暗和残无人道的杀戮兽行,“仁义道德”那一套在士人的心目中完全破灭了,连孔子自家的后人也不相信了。孔融把什么都看透了,就故作“公知”状,越位当意见领袖乱发微博,曹操说什么他反对什么。曹操破了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老婆甄氏捉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冷笑说,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就说,那可不一定,也有以女人亡国的,你何以不禁婚姻?曹操说孝道总还是要讲的吧?这是伦常底线,不能突破。孔融居然说,什么呀,生孩子只不过是因为男女图快活而已!瞎,这可太不像话了,曹操就借此将他销号了。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的精神出问题,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政治思想分裂期思想信仰危机所致。

另一个是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此公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既是世族贵胄,学问也大得很,文学、玄学、音乐、书画无不精通,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可是宫廷篡夺你死我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为了逃离政治漩涡,就故意怪搞,跑到太行山南边竹林里去打铁。他每天脏兮兮的也不洗脸梳头,打铁打得一身黑就跳进池塘里泡泡。司马昭想拉拢他,派锺会去套近乎,他只管叮叮当当打铁,居然不理不睬。朋友山巨源(山涛)劝他做官,他公开发表《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 “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昭只好下决心把他杀掉。当时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从此“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中国的思想文化一片死寂。然而魏晋名士中真正精神出问题而骨头没问题毕竟没有几个人,更多的是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保全性命,最后不得不向权贵妥协、为权贵效劳。其中阮籍是很有代表性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是竹林七贤的首领,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他原来也趾高气扬喜欢品评历史人物,发过“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的宏论。可是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政权之后,阮籍的精神就出了大问题,他选择了逃避,彻底放纵自己。他另愿做恣情任性败俗之人,小心避祸,“口不臧否人物” ,但仍然不能解除内心的痛苦,以致“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他和刘伶一起喝酒胡闹,甚至酒后吐血。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只好作罢。但是阮籍还是不得不做了司马集团给他的一个官,当了东平太守。他故意骑着小毛驴去上任,进了衙门便令人拆去隔墙,十几天后又骑着驴子离开了,好像开玩笑似的。后来他打听到步兵营中有一位厨师很会做酒,而且营中藏有美酒300斛,就主动要求当了一名步兵校尉。在这两任官职期间,他每日只是与刘伶饮酒吃肉,成天醉倒在酒乡里,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然而在政治斗争最关键的时候,他还是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了“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只不过是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新的统治集团初夜的人格挣扎。

除了阮籍之外,魏晋名士更多的是如王戎山涛之流,在一阵装疯卖傻之后又投靠权贵做起官来,所以王夫之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他们的精神出问题很好玩,又很可悲,这可以说是中国士人的传统德性。

过去人们把魏晋名士啸傲山林、酗酒嗑药、放浪裸奔的种种怪搞说成是什么名士风流、魏晋风度,有人甚至说是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的文化符号,那其实是有意无意地美化了他们。魏晋风度虽然是鲁迅叫响的,但鲁迅先生也明确说过:“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也就是说他们显然是精神出了问题。

概而论之,魏晋时无论是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精神出问题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所有士人的言论绝对不谈时事,一味清议玄谈,而且去儒非礼,崇尚虚无。二是嗑药,吃什么“五石散”,浑身发痒只得宽衣敞肚,这是曹魏的组织部长、也是当时最著名的白富帅何晏带头而变成时髦的。三是酗酒醉生梦死,刘伶成天让人抬着棺材跟着他走,说是醉死在那儿就埋在那儿,是最杰出的酒麻木。四是放浪形骸,赤身裸体,乱追女人,阮咸干得最彻底。这群疯子不足为怪,最瞠目结舌的是当时的大作家们也疯态可掬。比如曹丕当时兼任作协主席,大作家王粲逝世了,曹丕亲自主持开追悼会,居然说,他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就都来学驴叫吧。于是众人一阵驴叫,算是礼成。

可以说,那时的名士“风流”可比现在的孔、易教授们厉害多了,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要考究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的缘由,我们不能不注意其中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是孔北海孔融,也是孔子的玄孙,不过比孔庆东早许多辈,据说他是第20代吧。曹丕《典论》论文里就专门“典”到过他,名列建安七子之首。这位儒家祖师爷的嫡系后人应该说是“文化信仰”很坚定的,可是西汉的独尊儒术,也经不住东汉三国的政治黑暗和残无人道的杀戮兽行,“仁义道德”那一套在士人的心目中完全破灭了,连孔子自家的后人也不相信了。孔融把什么都看透了,就故作“公知”状,越位当意见领袖乱发微博,曹操说什么他反对什么。曹操破了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老婆甄氏捉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冷笑说,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就说,那可不一定,也有以女人亡国的,你何以不禁婚姻?曹操说孝道总还是要讲的吧?这是伦常底线,不能突破。孔融居然说,什么呀,生孩子只不过是因为男女图快活而已!瞎,这可太不像话了,曹操就借此将他销号了。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的精神出问题,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政治思想分裂期思想信仰危机所致。

另一个是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此公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既是世族贵胄,学问也大得很,文学、玄学、音乐、书画无不精通,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可是宫廷篡夺你死我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为了逃离政治漩涡,就故意怪搞,跑到太行山南边竹林里去打铁。他每天脏兮兮的也不洗脸梳头,打铁打得一身黑就跳进池塘里泡泡。司马昭想拉拢他,派锺会去套近乎,他只管叮叮当当打铁,居然不理不睬。朋友山巨源(山涛)劝他做官,他公开发表《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 “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昭只好下决心把他杀掉。当时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从此“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中国的思想文化一片死寂。然而魏晋名士中真正精神出问题而骨头没问题毕竟没有几个人,更多的是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保全性命,最后不得不向权贵妥协、为权贵效劳。其中阮籍是很有代表性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是竹林七贤的首领,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他原来也趾高气扬喜欢品评历史人物,发过“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的宏论。可是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政权之后,阮籍的精神就出了大问题,他选择了逃避,彻底放纵自己。他另愿做恣情任性败俗之人,小心避祸,“口不臧否人物” ,但仍然不能解除内心的痛苦,以致“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他和刘伶一起喝酒胡闹,甚至酒后吐血。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只好作罢。但是阮籍还是不得不做了司马集团给他的一个官,当了东平太守。他故意骑着小毛驴去上任,进了衙门便令人拆去隔墙,十几天后又骑着驴子离开了,好像开玩笑似的。后来他打听到步兵营中有一位厨师很会做酒,而且营中藏有美酒300斛,就主动要求当了一名步兵校尉。在这两任官职期间,他每日只是与刘伶饮酒吃肉,成天醉倒在酒乡里,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然而在政治斗争最关键的时候,他还是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了“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由此可见,魏晋名士精神出问题只不过是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新的统治集团初夜的人格挣扎。

除了阮籍之外,魏晋名士更多的是如王戎山涛之流,在一阵装疯卖傻之后又投靠权贵做起官来,所以王夫之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他们的精神出问题很好玩,又很可悲,这可以说是中国士人的传统德性。


相关文章

  •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_中国网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 ...查看


  • 魏晋名士的风貌
  • 魏晋名士的风貌 魏晋时期为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的年代.各阶层.各政治集团都在这一历史大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演,而尤以名士集团最为突出.名士本谓知名之士,历朝历代皆有之.而作为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统治阶级中文化群体的一种称谓,则有" ...查看


  •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 第22卷 第4期 Vol.22 No.4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2002年11月 Nov.200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熊国华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查看


  • 从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看魏晋风度
  • 从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看魏晋风度 摘要:魏晋也就百年的历史,却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动荡.大转折时代.政治上的黑暗腐朽.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大批知识分子卷入其中深受其害.残酷的现实使得一些上层贵族和门阀士族对社会产生失望的情绪 ...查看


  • 两汉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变革
  • 两汉魏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两汉文章,魏晋风骨,这已经是经常被人提起而且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字眼了.然而仅仅凭这些却还不足以这样称谓这两段时期.中华文明是一个总括,是由很多的地域文明和民族文化组成的.在汉代,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各种地域 ...查看


  • 魏晋风度(复习)[1][1]
  • 一.魏晋风度的性质: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 ...查看


  •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下)
  •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下) ● 许天一       郭长秀 [阮籍阮咸乐称圣]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借琴痴黄钟公之口写到<广陵散>,称之为"和平中正,却又清绝幽绝,高量雅致,深藏玄机,便这 ...查看


  •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
  • 第30卷第12期2009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0No.12 Dec.2009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许明征 (连云港财经高 ...查看


  • 孔融--魏晋士风的重要开启者
  • 孔融:魏晋士风的重要开启者 韩 国 良 摘 要:魏晋风度以饮酒.清谈.哲思.率性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孔融身上有了颇为集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要为魏晋风度在汉末的某些士大夫身上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找一个根据,那孔融正可谓这一风度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