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观点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而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观和学习观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促使知识构建的完成。在翻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译”中体会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获得积极的体验,促使翻译教学良性循环。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教学观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14-02

  

  【Abstract】Constructionism thinks that knowledge is not taught directly by teachers, but learned by leaners themsel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viewpoin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ll have a great change. Constructionism emphasizes that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centr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and students’ progress should be confirmed in order to urg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gradually understan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which get an active experien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healthy circle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ConstructionismTranslation teachingTeaching viewpointLearning viewpoint

  

  目前,我国的翻译课虽有互动,但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教师仍是按部就班地讲述翻译技巧并配以例证,从习语到修辞,或是从名家名篇中摘录一些内容再给出译文让学生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述一板一眼,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师生之间缺乏配合,学生精神不易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建构主义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现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非常强调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此,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学习,不主动建构,教师是很难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建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评价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之中。这与传统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把知识直接输送给学生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建构主义理论虽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1.建构主义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上文已提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因此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他们遇到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会自觉地从原有经验(即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来解释新的事物。

  (2)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既然知识很难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构建新的知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3)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如上所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反复修正错误的概念,在思考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2.建构主义教学观

  (1)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文已提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建构范围内,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教师角色的调整。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转变为学生建构新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协助者。利用适当的问题在学生建构过程中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为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完善对知识的建构,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否则会流于形式。

  (4)互动的教学方式。上面已提到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学的交流中建构新的知识的,由此可见知识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的获得在理论上是相反的。因此为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们要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建构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把自己的看法和课本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而且,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并不只发生在学生身上,老师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这与我国传统教育所说的教学相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建构主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翻译课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在“译”中学,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正如有很多同学,即使没有学过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也可以进行翻译活动一样。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2.鼓励学生在“译”中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上给学生讲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然后举例说明,课下再做作业。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译”中学,边译边学。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建构翻译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相当的比例参与课堂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先做练习的方式来开始新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先做练习,并给出这样翻译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教材内容进行统一讲解,纠正学生建构过程中的偏差,或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

  教师应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要适时地给学生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被要求要以更圆融的沟通和更高超的教学技巧来协助学生完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4.在“译”中渗透翻译理论

  理论的导向功能可以使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并促进迁移,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绝非可有可无,因此教师应在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翻译理论。关键的问题是翻译理论如何渗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理论渗入课堂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如何才适应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翻译常规手段和基本变通手段的基本技能训练仍然十分必要,采取单句层面与语篇层面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方式,有助于系统地把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然而,由于翻译中复杂的矛盾和有限的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一切技能。因此,必须在引导学生在实践各种技巧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技能训练后,学生对翻译技能意识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对一些翻译名作进行赏析,对自己与同学的翻译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一些有争议的论述进行讨论,促使他们自己去思索,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与“发挥译语优势”这一论述相关的争议论点,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发现这些争论实质上就是忠实性与创造性矛盾的体现。因此得出共识:如果是以忠实于原作为目的,作为达到最佳近似度的变通译法,“发挥译语优势”可谓“忠实的叛逆”,无可厚非。反之,如果脱离原文单纯追求所谓的“雅”而任意发挥,那就会使译文成为无本之木,对原作者和读者都毫无忠实可言。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对翻译实践中一些本质的问题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一是在运用翻译技能解决复杂矛盾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语境等具体分析、综合权衡;二是要注意把握好“度”。超过“度”矛盾就会转化:“优势”转化为劣势,“意译”、“活译”变质为胡译,“直译”会成为死译;三是对于“度”的把握,必须以对原文忠实、译文通顺,力求达到与原文的最佳近似度作为基本原则。

  在本科阶段,理论讲述的范围不一定很广,但要精,所选的理论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朱志瑜,转引自穆雷、郑敏慧,2006:6)在本科教学中,应当加强翻译理论的渗透,确立一套少而精的适合于本科阶段的理论体系,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一种明确规范,确保翻译理论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作用。

  5.在“译”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直接由老师传授的,而是通过学习者自己的学习得来的。因此,凡是有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后所得出的结论,无论其深厚与否,都应该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建构过程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赞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而且还会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老师的表扬不可过于简单,或没有特性,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已出版材料中翻译的不当之处。任何一份材料都有瑕疵,让学生找出出版材料的不当之处,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例如,陈宏薇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有这样的句子:

  原文: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原译文: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学生译:Thinking he escaped last night, we are not confident in today’s ambush, which seems as useless as lightening a candle for a blind man.

  学生认为译文“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有让瞎子自己点灯的意思,而事实上原句想表达的是盲人点灯没有用的意思。因此把它改为“as useless as lightening a candle for a blind man”。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尊重出版材料的前提下挑战权威的精神,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就是要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建构出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当然,创造性教育是极为复杂的,但这种教育有利于教师反思以前只重课本、忽视学生个性的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构主义也不是可以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而应批判吸收各种合理见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5)

  2 林 立.翻译教学中理论渗入方式的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 穆 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5)

  4 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5 王光明、王合义.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6 王京平.翻译教学中的意识启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7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8 肖 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1998(6)

  9 谢应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原则体系构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0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11 袁晓宁、刘 成.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2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而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观和学习观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促使知识构建的完成。在翻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译”中体会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获得积极的体验,促使翻译教学良性循环。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教学观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14-02

  

  【Abstract】Constructionism thinks that knowledge is not taught directly by teachers, but learned by leaners themsel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viewpoin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ll have a great change. Constructionism emphasizes that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centr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and students’ progress should be confirmed in order to urg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gradually understan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which get an active experien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healthy circle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ConstructionismTranslation teachingTeaching viewpointLearning viewpoint

  

  目前,我国的翻译课虽有互动,但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教师仍是按部就班地讲述翻译技巧并配以例证,从习语到修辞,或是从名家名篇中摘录一些内容再给出译文让学生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述一板一眼,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师生之间缺乏配合,学生精神不易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建构主义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现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非常强调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此,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学习,不主动建构,教师是很难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建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评价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之中。这与传统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把知识直接输送给学生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建构主义理论虽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1.建构主义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上文已提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因此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他们遇到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会自觉地从原有经验(即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来解释新的事物。

  (2)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既然知识很难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构建新的知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3)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如上所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反复修正错误的概念,在思考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2.建构主义教学观

  (1)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文已提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建构范围内,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教师角色的调整。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转变为学生建构新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协助者。利用适当的问题在学生建构过程中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为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完善对知识的建构,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否则会流于形式。

  (4)互动的教学方式。上面已提到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学的交流中建构新的知识的,由此可见知识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的获得在理论上是相反的。因此为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们要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建构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把自己的看法和课本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而且,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并不只发生在学生身上,老师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这与我国传统教育所说的教学相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建构主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翻译课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在“译”中学,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正如有很多同学,即使没有学过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也可以进行翻译活动一样。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2.鼓励学生在“译”中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上给学生讲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然后举例说明,课下再做作业。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译”中学,边译边学。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建构翻译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相当的比例参与课堂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先做练习的方式来开始新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先做练习,并给出这样翻译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教材内容进行统一讲解,纠正学生建构过程中的偏差,或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

  教师应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要适时地给学生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被要求要以更圆融的沟通和更高超的教学技巧来协助学生完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4.在“译”中渗透翻译理论

  理论的导向功能可以使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并促进迁移,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绝非可有可无,因此教师应在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翻译理论。关键的问题是翻译理论如何渗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理论渗入课堂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如何才适应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翻译常规手段和基本变通手段的基本技能训练仍然十分必要,采取单句层面与语篇层面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方式,有助于系统地把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然而,由于翻译中复杂的矛盾和有限的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一切技能。因此,必须在引导学生在实践各种技巧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技能训练后,学生对翻译技能意识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对一些翻译名作进行赏析,对自己与同学的翻译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一些有争议的论述进行讨论,促使他们自己去思索,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与“发挥译语优势”这一论述相关的争议论点,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发现这些争论实质上就是忠实性与创造性矛盾的体现。因此得出共识:如果是以忠实于原作为目的,作为达到最佳近似度的变通译法,“发挥译语优势”可谓“忠实的叛逆”,无可厚非。反之,如果脱离原文单纯追求所谓的“雅”而任意发挥,那就会使译文成为无本之木,对原作者和读者都毫无忠实可言。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对翻译实践中一些本质的问题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一是在运用翻译技能解决复杂矛盾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语境等具体分析、综合权衡;二是要注意把握好“度”。超过“度”矛盾就会转化:“优势”转化为劣势,“意译”、“活译”变质为胡译,“直译”会成为死译;三是对于“度”的把握,必须以对原文忠实、译文通顺,力求达到与原文的最佳近似度作为基本原则。

  在本科阶段,理论讲述的范围不一定很广,但要精,所选的理论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朱志瑜,转引自穆雷、郑敏慧,2006:6)在本科教学中,应当加强翻译理论的渗透,确立一套少而精的适合于本科阶段的理论体系,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一种明确规范,确保翻译理论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作用。

  5.在“译”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直接由老师传授的,而是通过学习者自己的学习得来的。因此,凡是有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后所得出的结论,无论其深厚与否,都应该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建构过程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赞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而且还会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老师的表扬不可过于简单,或没有特性,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已出版材料中翻译的不当之处。任何一份材料都有瑕疵,让学生找出出版材料的不当之处,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例如,陈宏薇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有这样的句子:

  原文: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原译文: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学生译:Thinking he escaped last night, we are not confident in today’s ambush, which seems as useless as lightening a candle for a blind man.

  学生认为译文“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有让瞎子自己点灯的意思,而事实上原句想表达的是盲人点灯没有用的意思。因此把它改为“as useless as lightening a candle for a blind man”。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尊重出版材料的前提下挑战权威的精神,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就是要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建构出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当然,创造性教育是极为复杂的,但这种教育有利于教师反思以前只重课本、忽视学生个性的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构主义也不是可以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而应批判吸收各种合理见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5)

  2 林 立.翻译教学中理论渗入方式的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 穆 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5)

  4 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5 王光明、王合义.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6 王京平.翻译教学中的意识启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7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8 肖 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1998(6)

  9 谢应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原则体系构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0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11 袁晓宁、刘 成.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2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相关文章

  • 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教师角色
  • [摘 要]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崭新的.活泼的.开放式的,处处渗透着实践性.合作性.愉悦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突破传统的,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以翻译课堂教学为 ...查看


  •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一.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教学类 1.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2.词典编纂如何对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 3.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 4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5.我的双 ...查看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启示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对话等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与建立 ...查看


  • _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 第26卷第6期2004年12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26NO.6 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Dec. 200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郑东辉 摘要:社会建构主 ...查看


  •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哲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 一.认知心理学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一)皮亚杰理论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1.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是主动地建构 ...查看


  •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对话等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教学有一定的 ...查看


  • 语篇语言学及语篇例析
  • 2002年第7期总第160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sandTheir 2002,N07 TeachingSerialNo160 语篇语言学及语篇例析 康光明 (山东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本 ...查看


  • 差异与互补_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思想之比较
  • 差异与互补: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思想之比较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妍红 [摘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两位发展心理学家,他们的理论促进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和壮大.他们的理论取向: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异, ...查看


  •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及翻译能力解读
  • [摘 要]本文在认知翻译学视域下,建构动态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翻译过程为中心,学生为主导,依托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双语转换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场景认知能力.翻译思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认知翻译思维意识.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