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导入: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跟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三、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抓住关键词)

——(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学生朗读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讨论)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小结: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通过大气豪放的语言,营造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五、作业

1、背诵

2、拓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帅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作者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导入: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跟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三、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抓住关键词)

——(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学生朗读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讨论)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小结: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通过大气豪放的语言,营造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五、作业

1、背诵

2、拓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帅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作者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相关文章

  • 水龙吟教案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设计 语文组 孙阳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词中典故. 2 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从情景交融与运用典故言志两方面来鉴赏登高词. 3 深入体味作者心境,感受世人登临高处时所抒发的感慨. 教学重点:学生对词中情 ...查看


  • 水龙吟教案 2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词人的豪放风格.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过程方法:诵读法.想象鉴赏法.讲练结合法. 情感态 ...查看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2
  •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单位: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 姓名:李翀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 ...查看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教案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高中 学科:语文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熟读成诵,把握诗歌大意. [教学课题] 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 ...查看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1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赏心亭上失意人 断鸿声里英雄泪 授课人 尹淑华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作品"登临意"的真意,"英雄泪"的内涵,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2.鉴赏 ...查看


  • 2013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安排表
  • 2013年春季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篇目安排 周次 七下 八下 九下 上交时间 1 -- -- -- 开学第一周 2 第一单元 1 长江 第一单元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1 范进中举 2 孔乙己 比较·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乞丐 3月6 3 ...查看


  •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 ...查看


  •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手口足病的传播和防治的知识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手口足病的传播和防治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共同交流学生自己知道的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二.师讲解: ...查看


  • 辛弃疾词教案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