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实训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训

目 录

一、实例一 ................................................. 2

二、实例二 ................................................. 3

三、实例三 ................................................. 5

四、实例四 ................................................. 6

五、实例五 ................................................. 8

六、实例六 ................................................ 10

七、实例七 ................................................ 13

八、实例八 ................................................ 15

九、思考题 ................................................ 18

十、任务二 ................................................ 23

心得体会 .................................................. 30

实例一

判断特征多项式 F (x) = x9 + x6 + x4 + x3 + 1 是否可生成m 序列,并建模验证。F (x) 对应的系数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01,相应的十进制数是60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测试模型如下:

测试结果为:

实验原理:

Gold序列是m序列的组合码,由优选对的两个m序列逐位模2加得到,当改变其中的一个m序列的相位(向后移位)时,可以得到一新的Gold序列。Gold序列虽然是由m序列模2加得到的,但它已不是m序列,不过它具有与m序列优选对类似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特性,而且构造简单,比m序列所产生的序列码组多的多,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周期均为N=2*n-1的m序列优选对{an}和{bn},{an}与后移τ位的{bn+τ}(τ=0,1,,„,N-1)逐位模2加所得的序列{an+bn+τ}即得到Gold序列,改变序列移位值τ,可以得到不同的Gold序列。而m序列的优选对是指在m序列集中,互相关函数绝对值的最大值|RXY(τ)|max最接近或者达到相关下限(最小值)的一对m序列。

实例二

计算特征多项式为F (x) = x9 + x6 + x4 + x3 + 1 的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测试结果为:

实例三

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八进制数103 和147 转换为二进制分别是:1000011 和1100111。对应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1,0,0,0,0, 1, 1] 和 [1, 1,0,0, 1, 1,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实例三

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八进制数103 和147 转换为二进制分别是:1000011 和1100111。对应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1,0,0,0,0, 1, 1] 和 [1, 1,0,0, 1, 1,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测试结果

:

实例四

以r = 11 的m 序列优选对特征多项式4005 和7335(八进制表示)产生Gold码,并验证当第一个m 序列(4005)初始状态{an-1,„an-r}为[0, 0, 0, 0, 0, 0, 0, 0, 0, 0,1],第二个m 序列(7335)初始状态为任意但不全为零。变化第二个m 序列的初始状态,试计算出一个周期内“1”和“0”的个数差分布以及平衡码的个数。两个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分别为:

4005 : Fa(x) = x11 + x2 + 1

7335 : Fb(x) = x11 + x10 + x9 + x7 + x6 + x4 + x3 + x2 +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如下:

执行结果:

实例五

设数据传输率为Ra = 100bps,扩频码片速率为Rc = 2000chip/s,Rc=Ra = 20,采用m 序列作为扩频序列,以BPSK 为调制方式。试建立扩频系统仿真模型并仿真观察其数据波形、扩频输出波形以及扩频调制输出的频谱。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测试模型:

测试结果:

“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数据流,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1 秒,这样输出的数据速率为100bps。“PN Sequence Generator”产生伪随机扩频序列,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005 秒,这样输出的码片速率为2000chip/s。为了使得扩频模块(乘法器)上的数据采样速率相同,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升速率处理。“Unipolar to Bipolar Converter”完成数据和扩频序列的双极性变换。乘法器输出即为扩频输出,其码速率等于采样速率,即每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码片。扩频输出信号以BPSK 方式进行调制。模型中采用了调制的等效低通模型来实现,调制输出信号是复信号,采样率为2000 次/秒。调制也可采用通带模型实现。为了使得频谱观察范围达到4KHz,需要被观察信号的采样率达到8000 次/秒,为此,以升速率模块配合采样保持模块将调制输出信号采样率提高到8000 次/秒。

9

实例六

以实例五的扩频发射机为信号源,构建扩频传输和接收系统,设传输信道为AWGN 信道,在信道中加入300Hz 的单频正弦干扰信号。设扩频接收机的同步系统是理想的。要求观察信道传输后的信号频谱、解扩后和解调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并测试传输误码率。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10

发射机子系统“CDMA Trans.”是实例五系统的封装,信道由“AWGN Channel”模块、采样率为2000 次/秒的300Hz 离散正弦波源以及加法器模块组成。接收机的本地PN 序列由和发射机中完全相同参数的“PNSequenceGenerator”模块和单双极性转换模块构成,其同步的双极性伪随机码送入解扩器(乘法器)中与接收信号相乘进行解扩,然后送入BPSK 解调器等效基带模型进行解调和解码。由于解扩信号的采样率为2000 次/秒,而BPSK 基带数据信号速率为100bps,其采样率亦为100次/秒,故BPSK 解调器中应设置“Samples per symbol”参数为20。BPSK 解调输出是单极性的二进制数据,经过单双极性变换并进行升速率采样后送入频谱仪观察功率谱。接收机中“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同发送数据的数据流,并延迟2 个数据码元宽度以补偿接收延时,然后对比接收解调数据流,显示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11

实例七

仿真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原理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12

设计原理:

CDMA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1.CDMA是扩频通信的一种,他具有扩频通信的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2)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3)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象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谱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4)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等 。

所有CDMA类型都使用扩频过程增益来允许接受者部分衰减非期望信号。若具有期望扩频码的信号和定时则被接受,如果信号有不同的扩频码(或者相同扩频码但是不同的时间偏移)将被过程增益认为随机噪声衰减掉。

这项操作的方法是给每一个站点分配一个扩频码或者芯片序列.这些芯片序列被表示成由+1和-1组成的序列。每个芯片序列和本身点乘得到+1,(和补码点乘得到-1),反之点乘不同的芯片序列得到0。

这种特性叫做正交性. 这种序列叫做 Walsh码可以从一个二进Walsh矩阵导出。 当多个终端发送多个片码时,信号就会在空中叠加。

13

实例八

设数据速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频点为32 个,跳频频率间隔为50Hz,跳频速率为50 跳/秒。设以伪随机整数控制跳频的载频,接收机中解跳所用的本地恢复载波理想地跟踪了发送载波频率变化。试建立跳频传输的等效低通仿真模型,信道设为AWGN 信道。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

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经过AWGN 信道传输并受到单频正弦干扰的跳频接收信号的频谱和跳频解跳输出信号的频谱

思考题:

1. 用程序计算判断特征多项式(八进制表示的)2415和3177表示的序列是否构成一个m序列优选对? 程序代码:

3. 将实例五中的扩频序列改为Gold序列,再次进行仿真并对比结果。对比平衡Gold序列和非平衡Gold序列下调制输出信号的频谱。 测试模型:

仿真结果:

4.以Gold序列验证实例六所示的CDMA传输系统。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4. 建立并测试一个调频扩频体制的码分多址传输系统,对比以Gold序列、m序列以及随机整数发生器“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作为调频PN码源的传输性能。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任务二:直接下了扩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实现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列、Gold序列等)

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 测试模型如下:

测试结果为:

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的波形)

Gold 码序列是m 序列的复合码,两个码长相等、采样时间相同的序列优选对, 模2 加以后合成。它的周期与原m序列等长

用Gold Sequence Generater产生Gold码的系统仿真模型如下

仿真结果:

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 测试模型:

测试结果:

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3.3 设计接收机系统。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 仿真模型:

24

仿真结果:

25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周的实训,对MATLAB仿真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此次实训, 颇有体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从原理到实现,一步一步从零开始,期间多次经过了同学们的帮助答疑解惑,使得这次实训能顺利完成。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按计划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次实训让我学习和巩固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非浅。

26

无线通信技术实训

目 录

一、实例一 ................................................. 2

二、实例二 ................................................. 3

三、实例三 ................................................. 5

四、实例四 ................................................. 6

五、实例五 ................................................. 8

六、实例六 ................................................ 10

七、实例七 ................................................ 13

八、实例八 ................................................ 15

九、思考题 ................................................ 18

十、任务二 ................................................ 23

心得体会 .................................................. 30

实例一

判断特征多项式 F (x) = x9 + x6 + x4 + x3 + 1 是否可生成m 序列,并建模验证。F (x) 对应的系数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01,相应的十进制数是60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测试模型如下:

测试结果为:

实验原理:

Gold序列是m序列的组合码,由优选对的两个m序列逐位模2加得到,当改变其中的一个m序列的相位(向后移位)时,可以得到一新的Gold序列。Gold序列虽然是由m序列模2加得到的,但它已不是m序列,不过它具有与m序列优选对类似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特性,而且构造简单,比m序列所产生的序列码组多的多,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周期均为N=2*n-1的m序列优选对{an}和{bn},{an}与后移τ位的{bn+τ}(τ=0,1,,„,N-1)逐位模2加所得的序列{an+bn+τ}即得到Gold序列,改变序列移位值τ,可以得到不同的Gold序列。而m序列的优选对是指在m序列集中,互相关函数绝对值的最大值|RXY(τ)|max最接近或者达到相关下限(最小值)的一对m序列。

实例二

计算特征多项式为F (x) = x9 + x6 + x4 + x3 + 1 的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测试结果为:

实例三

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八进制数103 和147 转换为二进制分别是:1000011 和1100111。对应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1,0,0,0,0, 1, 1] 和 [1, 1,0,0, 1, 1,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实例三

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八进制数103 和147 转换为二进制分别是:1000011 和1100111。对应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1,0,0,0,0, 1, 1] 和 [1, 1,0,0, 1, 1,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

测试结果

:

实例四

以r = 11 的m 序列优选对特征多项式4005 和7335(八进制表示)产生Gold码,并验证当第一个m 序列(4005)初始状态{an-1,„an-r}为[0, 0, 0, 0, 0, 0, 0, 0, 0, 0,1],第二个m 序列(7335)初始状态为任意但不全为零。变化第二个m 序列的初始状态,试计算出一个周期内“1”和“0”的个数差分布以及平衡码的个数。两个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分别为:

4005 : Fa(x) = x11 + x2 + 1

7335 : Fb(x) = x11 + x10 + x9 + x7 + x6 + x4 + x3 + x2 + 1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程序代码如下:

执行结果:

实例五

设数据传输率为Ra = 100bps,扩频码片速率为Rc = 2000chip/s,Rc=Ra = 20,采用m 序列作为扩频序列,以BPSK 为调制方式。试建立扩频系统仿真模型并仿真观察其数据波形、扩频输出波形以及扩频调制输出的频谱。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测试模型:

测试结果:

“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数据流,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1 秒,这样输出的数据速率为100bps。“PN Sequence Generator”产生伪随机扩频序列,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005 秒,这样输出的码片速率为2000chip/s。为了使得扩频模块(乘法器)上的数据采样速率相同,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升速率处理。“Unipolar to Bipolar Converter”完成数据和扩频序列的双极性变换。乘法器输出即为扩频输出,其码速率等于采样速率,即每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码片。扩频输出信号以BPSK 方式进行调制。模型中采用了调制的等效低通模型来实现,调制输出信号是复信号,采样率为2000 次/秒。调制也可采用通带模型实现。为了使得频谱观察范围达到4KHz,需要被观察信号的采样率达到8000 次/秒,为此,以升速率模块配合采样保持模块将调制输出信号采样率提高到8000 次/秒。

9

实例六

以实例五的扩频发射机为信号源,构建扩频传输和接收系统,设传输信道为AWGN 信道,在信道中加入300Hz 的单频正弦干扰信号。设扩频接收机的同步系统是理想的。要求观察信道传输后的信号频谱、解扩后和解调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并测试传输误码率。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10

发射机子系统“CDMA Trans.”是实例五系统的封装,信道由“AWGN Channel”模块、采样率为2000 次/秒的300Hz 离散正弦波源以及加法器模块组成。接收机的本地PN 序列由和发射机中完全相同参数的“PNSequenceGenerator”模块和单双极性转换模块构成,其同步的双极性伪随机码送入解扩器(乘法器)中与接收信号相乘进行解扩,然后送入BPSK 解调器等效基带模型进行解调和解码。由于解扩信号的采样率为2000 次/秒,而BPSK 基带数据信号速率为100bps,其采样率亦为100次/秒,故BPSK 解调器中应设置“Samples per symbol”参数为20。BPSK 解调输出是单极性的二进制数据,经过单双极性变换并进行升速率采样后送入频谱仪观察功率谱。接收机中“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同发送数据的数据流,并延迟2 个数据码元宽度以补偿接收延时,然后对比接收解调数据流,显示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11

实例七

仿真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原理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12

设计原理:

CDMA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1.CDMA是扩频通信的一种,他具有扩频通信的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2)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3)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象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谱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4)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等 。

所有CDMA类型都使用扩频过程增益来允许接受者部分衰减非期望信号。若具有期望扩频码的信号和定时则被接受,如果信号有不同的扩频码(或者相同扩频码但是不同的时间偏移)将被过程增益认为随机噪声衰减掉。

这项操作的方法是给每一个站点分配一个扩频码或者芯片序列.这些芯片序列被表示成由+1和-1组成的序列。每个芯片序列和本身点乘得到+1,(和补码点乘得到-1),反之点乘不同的芯片序列得到0。

这种特性叫做正交性. 这种序列叫做 Walsh码可以从一个二进Walsh矩阵导出。 当多个终端发送多个片码时,信号就会在空中叠加。

13

实例八

设数据速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频点为32 个,跳频频率间隔为50Hz,跳频速率为50 跳/秒。设以伪随机整数控制跳频的载频,接收机中解跳所用的本地恢复载波理想地跟踪了发送载波频率变化。试建立跳频传输的等效低通仿真模型,信道设为AWGN 信道。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

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陈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经过AWGN 信道传输并受到单频正弦干扰的跳频接收信号的频谱和跳频解跳输出信号的频谱

思考题:

1. 用程序计算判断特征多项式(八进制表示的)2415和3177表示的序列是否构成一个m序列优选对? 程序代码:

3. 将实例五中的扩频序列改为Gold序列,再次进行仿真并对比结果。对比平衡Gold序列和非平衡Gold序列下调制输出信号的频谱。 测试模型:

仿真结果:

4.以Gold序列验证实例六所示的CDMA传输系统。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4. 建立并测试一个调频扩频体制的码分多址传输系统,对比以Gold序列、m序列以及随机整数发生器“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作为调频PN码源的传输性能。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任务二:直接下了扩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实现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列、Gold序列等)

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 测试模型如下:

测试结果为:

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的波形)

Gold 码序列是m 序列的复合码,两个码长相等、采样时间相同的序列优选对, 模2 加以后合成。它的周期与原m序列等长

用Gold Sequence Generater产生Gold码的系统仿真模型如下

仿真结果:

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 测试模型:

测试结果:

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 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

3.3 设计接收机系统。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 仿真模型:

24

仿真结果:

25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周的实训,对MATLAB仿真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此次实训, 颇有体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从原理到实现,一步一步从零开始,期间多次经过了同学们的帮助答疑解惑,使得这次实训能顺利完成。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按计划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次实训让我学习和巩固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非浅。

26


相关文章

  • 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
  • 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 (1987.8.27发布) 船舶遇险和紧急通信的处理,是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人命安危的重大问题,必须切实做好.交通部.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曾制定过<船舶遇险及安全通信工作的若干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查看


  • 无线网络验收报告
  • 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 竣工验收报告 设备安装地点: 主设备厂家: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文件编制人: 编制日期: 目 录 一.项目实施进度 表 .............................................. ...查看


  • 毕业综合实践论文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与总结报告书暨 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与总结报告书暨 毕业论文 综合实践题目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刘冀萍 2011 年 3 月 21 日至 2011 年 6 月 20 日 系 专 班 姓 ...查看


  • 无线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 无线网络技术综合设计 课 程 报 告 题目:某某大学无线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 课 程 名 称 网络工程综合设计 考 试 学 期 2014/2015学年第 1学期 考 试 方 式 课程论文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简碧园 摘 ...查看


  • 4G网络市场调查报告
  • 4G网络市场调查报告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12通信工程 苏超 学号:1210618018 4G网络的基本资料和概念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4GLTE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并能够满 ...查看


  •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报告
  • 宽带通信网络结课论文 学号.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姓 名: 论 文 题 目: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报告 指 导 教 师: 所 属 学 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 12 月 15 日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 ...查看


  • 无线传感手机来电提示系统研制总结报告
  • 无线传感手机来电提示器 研制报告 2010年9月 无线传感手机来电提示器研制报告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然而在很多必要场合,手机需要处于振动状态,为防止使用者将手机放在衣袋或手提包里察觉不到信号,而不能 ...查看


  •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运用管理暂行办法
  •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运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当发生自然灾害或行车事故等紧急情况时,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使现场与上级领导机关之间能迅速通话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措施均属于应急通信. 遵照铁道部铁办[1992]145号文和铁电务函[1993] ...查看


  • 隧道无线传输测试报告
  • 隧道无线传输测试报告 一. 测试环境 1. 地点:中隧某项目部,隧道没有弯道,正在施工,深度 约7公里. 2. 设备:摩托罗拉PTP 高带宽无线网桥一对:智达康 ZA-5000-D 一台:智达康ZWL-9200A-I 一台:智达康XG-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