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大仇恨?

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大仇恨?

2013年9月,当人们还在为教师节定为9月10日还是改为9月28日引发的尊师重教的讨论时,当老师们还沉浸在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的幸福之时,9月14日,闻名全国的才子之乡江西临川二中的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将其杀害致死。震惊、愤慨、悲哀……一时舆论哗然。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少仇恨,学校读书圣地为何变得如此恐怖?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现在学生都敢杀死老师了,而且还愈演愈烈。2006年9月12日,湖北天门市高三学生杀死了前来查铺的班主任。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高一学生将班主任残忍杀害。2013年4月17日,泗县泗州一名高一学生因为吸烟被班主任批评,持刀将已有7个月身孕的班主任头部刺伤。2013年7月2日,广西桂林高三学生因多年前怨恨杀死初中时的班主任……学生杀害老师的惨剧令人不寒而栗!我们质问: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大仇恨?我们质问:班主任之死是谁之过?是什么导致了学生用极端的手段来泄恨?

一、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理应是学生心目中最尊敬的人。然而现在教师却成了学生的目中仇人,成了他们泄愤复仇的对象。据山西朔州二中高一学生在归案后自述,他弑师是因为恨所有老师,当晚不管是哪位老师,他反正见谁就杀谁,这就是一名16岁学生的疯狂行径。16岁至18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危险的阶段,他们是社会上愤青一族,他们容易冲动,心理极端,人格不健全。面临巨大升学压力,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面对学校如山的考试,他们仇恨社会,仇恨教育,继而仇恨老师。面对一位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惨死在自己的学生刀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

二、教不严,师之惰

目前,教师的处境非常特殊,尤其班主任的位置更是尴尬。面对独生子女一代,教师是打不得、说不得。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如有发现教师违规,一票否决,轻则扣绩效工资,重者丢饭碗。在教育学生上,班主任相对其他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更大,不仅要抓教学成绩,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品德、卫生等诸多事项。一些民营学校的班主任更是从早上6点跑操一直跟到晚上10点多就寝。教学强度大,负担重,而且班主任多扮演黑脸的角色。上述案件中班主任上课没收学生手机、不准学生吸烟等均是对学生正常说服教育,并没有体罚学生,就引起学生怨恨在心,惹祸上身,甚至连老师的性命都搭上了。

三、严师出高徒

以后,哪位老师还敢管教学生?谁还愿意做严师?只任问题学生对老师耍横,却不允许老师惩罚学生。这样下去,学生不是更“宠坏”了?世界上一些发达

国家都有处罚学生的法规。如韩国的《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戒尺惩罚学生;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禁止带进的东西带入学校将一律没收;在新加坡,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还可以公开鞭打学生。国外的惩罚教育与国内的未成年人“保护过度”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四、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

这曾经是中国一段时期的写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生活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如今连身心安全都岌岌可危,不能不说是新时代教师的悲哀。怎么才能让学生不仇恨学校、不仇恨老师呢?

这个问题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全社会群策群力,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转变根深蒂固的“唯成才论”,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才会有所改观。也希望这样的血案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深度思考,深刻探究中国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不要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教师们心寒!■

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大仇恨?

2013年9月,当人们还在为教师节定为9月10日还是改为9月28日引发的尊师重教的讨论时,当老师们还沉浸在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的幸福之时,9月14日,闻名全国的才子之乡江西临川二中的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将其杀害致死。震惊、愤慨、悲哀……一时舆论哗然。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少仇恨,学校读书圣地为何变得如此恐怖?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现在学生都敢杀死老师了,而且还愈演愈烈。2006年9月12日,湖北天门市高三学生杀死了前来查铺的班主任。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高一学生将班主任残忍杀害。2013年4月17日,泗县泗州一名高一学生因为吸烟被班主任批评,持刀将已有7个月身孕的班主任头部刺伤。2013年7月2日,广西桂林高三学生因多年前怨恨杀死初中时的班主任……学生杀害老师的惨剧令人不寒而栗!我们质问:学生和老师到底有多大仇恨?我们质问:班主任之死是谁之过?是什么导致了学生用极端的手段来泄恨?

一、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理应是学生心目中最尊敬的人。然而现在教师却成了学生的目中仇人,成了他们泄愤复仇的对象。据山西朔州二中高一学生在归案后自述,他弑师是因为恨所有老师,当晚不管是哪位老师,他反正见谁就杀谁,这就是一名16岁学生的疯狂行径。16岁至18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危险的阶段,他们是社会上愤青一族,他们容易冲动,心理极端,人格不健全。面临巨大升学压力,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面对学校如山的考试,他们仇恨社会,仇恨教育,继而仇恨老师。面对一位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惨死在自己的学生刀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

二、教不严,师之惰

目前,教师的处境非常特殊,尤其班主任的位置更是尴尬。面对独生子女一代,教师是打不得、说不得。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如有发现教师违规,一票否决,轻则扣绩效工资,重者丢饭碗。在教育学生上,班主任相对其他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更大,不仅要抓教学成绩,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品德、卫生等诸多事项。一些民营学校的班主任更是从早上6点跑操一直跟到晚上10点多就寝。教学强度大,负担重,而且班主任多扮演黑脸的角色。上述案件中班主任上课没收学生手机、不准学生吸烟等均是对学生正常说服教育,并没有体罚学生,就引起学生怨恨在心,惹祸上身,甚至连老师的性命都搭上了。

三、严师出高徒

以后,哪位老师还敢管教学生?谁还愿意做严师?只任问题学生对老师耍横,却不允许老师惩罚学生。这样下去,学生不是更“宠坏”了?世界上一些发达

国家都有处罚学生的法规。如韩国的《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戒尺惩罚学生;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禁止带进的东西带入学校将一律没收;在新加坡,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还可以公开鞭打学生。国外的惩罚教育与国内的未成年人“保护过度”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四、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

这曾经是中国一段时期的写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生活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如今连身心安全都岌岌可危,不能不说是新时代教师的悲哀。怎么才能让学生不仇恨学校、不仇恨老师呢?

这个问题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全社会群策群力,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转变根深蒂固的“唯成才论”,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才会有所改观。也希望这样的血案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深度思考,深刻探究中国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不要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教师们心寒!■


相关文章

  • "宽容"主题班会课教案 Word 文档
  • "宽容"主题班会课教案 本次主题班会课的目的:通过本次班会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对宽容宽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理解,并能学习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到的困难与烦恼,以更积极,更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组织形式:学生座位分成6 ...查看


  • 2016七年级语文教案
  • 1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 ...查看


  • [品德与社会]赛课一等奖[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教学设计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朱烨 教材分析: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里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教材试图以李奶奶身上的 37 处伤痕 ...查看


  • [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班会
  • 学会宽容 快乐生活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小故事学生能认识到宽容在同学们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宽容小测试学生能够学会以宽容.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理解.体谅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二.组织成员:班主任 三.参加人员:七二班全 ...查看


  • "人"是怎么不见的--反思中国教育
  • --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 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 首先感谢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教授给我一个机会,能让我在这神圣的讲台上,谈自己对基础教育的一些看法.感谢王德峰教授.骆玉明教授在百忙中为我的讲演做点评.感谢 ...查看


  •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汤晓轶)
  • 附件1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武宁路小学 汤晓轶 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 ...查看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悲愤的吼声2教案浙教版
  •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第三课 悲愤的吼声 教学设计: <悲愤的吼声>是浙教版五下年级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的第三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qu ...查看


  • 22狼牙山五壮士说课
  • 以读悟情 以悟促读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 歇马小学 李克勤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 ...查看


  • 关于爱国主义课文的编选与教学
  • 近年来,一些人热衷对爱国主义题材进行解构,对英雄人物形象进行颠覆,如说董存瑞炸碉堡是被班长所欺骗,邱少云被火烧谁也没看见,狼牙山作战其实为6人,其中5人跳崖,还有1人是投敌被杀.这种解构和颠覆不时引发争议.争议最大的是爱国主义题材的代表&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