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第!"卷第#期!$$%年#月
&’’()**+,’-./&0,12345,16.,7’./,)*!"#
后旅游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探析
陈晓燕"!段德君
$
&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湖北武汉’($$)$%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旅游扶贫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又一方向和课题"纵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探讨了扶贫的意义’作用和战略等!也提到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认为学者们多是研究旅游扶贫的前期问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之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词#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乡村性
!"#$%&’()&*+,(-.*(/010234"#-.41562+#&4/7&*32&4",)2%&108
8&7,9013:1,;
=!"#$%&’()(*+,"-."*#-/’+01*2+.3;>4&1,?@$$#$A
-904&*:4;B3450CD0,E4C’5:&1C16571E:E7D3,C’51’7E’&77,35D34CF4,/’03,’&1’0’0C0,’&7,1’03,167/3!,3D0/G53H’&G51E4166:1CG7’’0,G’&715D:’51E73F’&7’75’015:0,E4C’5:.>0’&’&7E7I763(D7,’3F0,E4C!’50160+1’03,1,E45-1,0+1’03,(53/7CC3F345/34,’5:;D3571,ED357(75C3,C/&33C7’&7I0661G7’3’51I76;’&0C0C’&7E7D1,E’&1’(73(6757671C7(C:/&363G0/16(57CC4571,E57’45,’3,1’457;’&757F3570’CE7I763(!D7,’0C4,4C4166:F1C’.81,-50,G1-34’1,1EI1,/70,63/167/3,3D:’3’51I760,’&7I0661G7;0D(76’&7,1!’03,160,/3D7’3571663/1’7!1E24C’’&763/160,E4C’5016C’54/’4571,E0D(53I7(71C1,’JC60I0,GC’1,E15E!-7!/14C73F’&0C;0’-7/3D7C’&757C715/&E057/’03,1,EC4-27/’3F’&7G3I75,D7,’1,EC/&3615C3F’51I76(3I75’:.K’0CD3C’6:D71,0,G.L4,/’03,1,EC’51’7G:3F(53-0,G0,’3(3I75’:1667I01’03,’3C/1,D3C’C/&36!15CJ57C715/&57C46’C;D7,’03,C3D7M47C’03,C’&1’C&346E-7(10E1’’7,’03,’3H&067E7I763(0,G’33;-4’’&714’&35’&0,NC’&7C/&3615C157D3C’6:(57I034C(53-67DC3FC’4E:0,G’51I76(3I75’:1667I01’03,;-4’&1C,7!G67/’7E3,7M47C’03,;’&1’0C)
0;B&71,’0O(3I75’:751F35’&7’51I76;B51I760,’&7I0661G7;Q0661G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星星之游能够扶贫的基础之上!否则探讨毫无意义"在此笔者对后旅游扶贫时代作如下定义!所谓后旅游扶贫时代是指!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即已经使一部分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小康水平的时代!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
首先就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做简要概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火到现在繁荣发展!只用了短短"#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也随之脱贫致富!旅游扶贫也随之提上日程!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旅游扶贫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发现不少问题!对于旅游扶贫时代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做出了很大贡献!笔者就不再赘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给众多旅游者尤其是城市旅游者带来了欢乐!对于此很多学者也作了深入研究!笔者试图结合后旅游扶贫时代和乡村旅游进行一些探索性分析!笔者的基础是建立在旅
"$世纪%$年代以来发展亦非常迅速!涌现出一大批
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
第一作者简介#陈晓燕!女!&%*&年出生!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级硕士研究生&通信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信箱&,-.#$")/*)"*(%""!01234.#56789"):&"9;5
!"#$%&%’()*#+,-.,*/-’0+#%$+%’1,--%.#$’23-45678349’5::;’
--!"#
!""#$%%&’"()*+,’-./01’-2)34")*3
旅游区!如北京平谷蟠桃采摘园和大兴西瓜采摘园!上海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农业大观园!深圳荔枝观光采摘园!成都"农家乐#等$这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而且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据不完全统计!6>>?%6>>9年!中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亿元以上$
屋过分装修!向豪华宾馆看齐!接待设施建设陷入城市化的误区$可惜这些举措非但没有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反而使旅游者失望!因为来自城市的旅游者恰恰是为了逃避其惯常的城市环境而选择生动野趣的乡村旅游的(C5D$这使得那些追逐乡村性的旅游者不得不转移到新的目的地$
显然!这是一个最坏的结果!离开了旅游业!乡村居民收入来源减少!他们的脱贫只是暂时的!如果找不到新的致富途径!他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重新回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此外!虽然旅游业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是这部分相关产业主要是围绕服务行业进行生产的!而失去旅游者这个被服务的群体!将使大部分厂房企业停滞!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当地居民失业$有一项统计!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能带动相关产业提供;个就业岗位$从反面来讲!旅游业每减少一个就业岗位!也将会使相关产业减少工作岗位供给!这就会出现一大部分失业状况$
为了保存原有的乡村性!而又能改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申请一块土地!将村落集体迁出!在新的地方盖上新的现代化住房!购买家用电器!从整体上改变物质生活条件$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6,成本$将整个村子迁出的成本到底有多大!而且由谁来承担这些成本*村民们愿意承担多少*相对于迁出居民来说!他们原住地已经成为其生产劳动’创造财富的工厂!每天往返原住地与新住地之间!他们能否接受呢*况且在没有服务人群的情况下!旅游者会不会住在乡村呢*相比之下!住在原来的村落!既可为游客提供服务!又可免受劳累奔波之苦$+5,文化$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当地居民是否愿意迁出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会不会改变*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研究过电视机带给人们的利弊!弊端之一就是!随着在电视机前消耗时间增长!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已大大减少!这已对文化传承有了一定的影响$况且在新住地!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乡村居民的乡村性还会剩下多少呢G
[**************]7
6>>A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乡村旅游&国线#涉及全国5:多个省’市’自治区$据调查!中国已有至少6万个村!约@::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成都&农家乐(从6>A9年第一家发展至今!小小的旅游项
目做成了大产业!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新兴旅游品牌!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无论从服务质量还是环保意识上!无论从经营种类还是区域布局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成都人以其特有的聪慧与睿智’安逸与休闲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观光旅游形态%%%&农家乐#$截至
5::B年初!成都登记在册的&农家乐#经营户已有B;;>家!&农家乐#已成为成都旅游的特色产品$
当乡村旅游不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农民脱贫致富后!会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呢*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发展乡村旅游大大拉动农村经济!带动人员的
交流$人的流动!必然带来信息’资金’人才’人际的流动$城镇居民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乡村!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意识观念’价值认同’生活习俗的改变和演绎$这种互相渗透的交流!对几千年的小农意识和小生产者习俗!无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改造过程!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C6D$在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消费电气化’现代化的家用设施设备成为他们的首选!如彩电’冰箱’电脑’空调’摩托车等!或赶时代潮流盖上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洋房$很多学者在研究乡村旅游意义的时候都提到!乡村旅游能使那些生活在快节奏’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中的人们摆脱都市的喧嚣!可以使他们回归自然’摆脱压力’愉悦身心’益智健体!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是为了尽最大程度躲避任何具有城市气息的事物!而乡村正好可以满足城市旅游者的需要!但是"一些开办农家旅馆的农户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盲目下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如购置卡拉EF机’游戏机等!大规模建多层住宿楼房!房
+@,政策$中国人多地少!可耕种土地更少!政府
对于土地的审批有着相当严格的制度!对于村落整体迁出!必须按程序逐级审批!不是一两个地方官员大笔一挥就批准的$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特点!是吸引旅游者的基本点!也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标志$在农村城镇化发
中国农学通报第!"卷第#期!$$%年#月
&’’()**+,’-./&0,12345,16.,7’./,**!""
展的今天!具有原始风貌的乡村将越来越少!被保留下来的村落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但其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将成为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随着后旅游扶贫时代的到来!具有原始意义上的乡村将会越来越少!乡村旅游会不会消失呢$
好的保存!反而对旅游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将会出现更多的剩余!要想脱贫致富光靠农业是行不通的!而旅游扶贫就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上述问题!旅游扶贫只是暂时的!而不会持久"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面积将会越来越小"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一部分乡村将会被乡镇所取代"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村落将会被重点保护起来!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这些地区要按照规律接待游客!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村落将会变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乡镇!它不同于城市!有别于乡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旅游目的地!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乡镇文化#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这些将会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中国的边远山区还很贫穷!这些地方将会成为旅游投资商的目标!为了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一些颇具特色的贫困山村将会被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但是要注意处理好笔者所涉及到的问题!乡村旅游才不会衰落"
!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变
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相对发
达的中心城市!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城市游客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同化导致城乡差别日渐缩小以至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由于时尚高消费的城市游客的进入!在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诱导下将对部分村民产生消极影响!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进而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这将从另一方面断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思想文化!直接影响风土民情!随着弱势文化被同化!那些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将会逐渐消失!或者被商业化而不再具有原来本性!这直接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并最终被淘汰"
#结语
旅游所扶之&贫’不能仅局限于物质的贫困!更
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贫困’"发展旅游业!目的是要使得落后地区经济#文化#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向当地居民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在这方面政府责任巨大!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避免出现文中的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参考文献
!--张成君)陈忠萍’论拓展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空间$0&’经济师)*++!)6/2(7"""8+48!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0&’经济地
理)*++,)9,2(:/*4:/8
"西方乡村旅游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小康水平!农
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根据笔者的观点!似乎乡村旅游应该早就消失了%但是!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发达国家的农民不是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耕地数量相对不足!而西方发达国家则相对来说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就能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这就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不欢迎乡村旅游的现象!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旅游收入相对于农业收入只是九牛一毛!对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这种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抵触!使得乡村性得以较(上接第#!$页)
天忙于其它行政事务!业务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基层农技站有足够的业务经费和业务工作时间!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去组织协调#推广实施#监督控制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0&’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9.2(:45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0&’经济地理)*++*)9*2(----*,!4*,,
!!!!!!!!!!!!!!!!!!!!!!!!!!!!!!!!!!!!!!!!!!!!!!!!!!!!!!!!!!!!
参考文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何乐琴)等’农业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0&’农业质量标准)*++.)1!2(!3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3+4.5!
中国农学通报第!"卷第#期!$$%年#月
&’’()**+,’-./&0,12345,16.,7’./,)*!"#
后旅游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探析
陈晓燕"!段德君
$
&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湖北武汉’($$)$%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旅游扶贫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又一方向和课题"纵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探讨了扶贫的意义’作用和战略等!也提到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认为学者们多是研究旅游扶贫的前期问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之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关键词#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乡村性
!"#$%&’()&*+,(-.*(/010234"#-.41562+#&4/7&*32&4",)2%&108
8&7,9013:1,;
=!"#$%&’()(*+,"-."*#-/’+01*2+.3;>4&1,?@$$#$A
-904&*:4;B3450CD0,E4C’5:&1C16571E:E7D3,C’51’7E’&77,35D34CF4,/’03,’&1’0’0C0,’&7,1’03,167/3!,3D0/G53H’&G51E4166:1CG7’’0,G’&715D:’51E73F’&7’75’015:0,E4C’5:.>0’&’&7E7I763(D7,’3F0,E4C!’50160+1’03,1,E45-1,0+1’03,(53/7CC3F345/34,’5:;D3571,ED357(75C3,C/&33C7’&7I0661G7’3’51I76;’&0C0C’&7E7D1,E’&1’(73(6757671C7(C:/&363G0/16(57CC4571,E57’45,’3,1’457;’&757F3570’CE7I763(!D7,’0C4,4C4166:F1C’.81,-50,G1-34’1,1EI1,/70,63/167/3,3D:’3’51I760,’&7I0661G7;0D(76’&7,1!’03,160,/3D7’3571663/1’7!1E24C’’&763/160,E4C’5016C’54/’4571,E0D(53I7(71C1,’JC60I0,GC’1,E15E!-7!/14C73F’&0C;0’-7/3D7C’&757C715/&E057/’03,1,EC4-27/’3F’&7G3I75,D7,’1,EC/&3615C3F’51I76(3I75’:.K’0CD3C’6:D71,0,G.L4,/’03,1,EC’51’7G:3F(53-0,G0,’3(3I75’:1667I01’03,’3C/1,D3C’C/&36!15CJ57C715/&57C46’C;D7,’03,C3D7M47C’03,C’&1’C&346E-7(10E1’’7,’03,’3H&067E7I763(0,G’33;-4’’&714’&35’&0,NC’&7C/&3615C157D3C’6:(57I034C(53-67DC3FC’4E:0,G’51I76(3I75’:1667I01’03,;-4’&1C,7!G67/’7E3,7M47C’03,;’&1’0C)
0;B&71,’0O(3I75’:751F35’&7’51I76;B51I760,’&7I0661G7;Q0661G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星星之游能够扶贫的基础之上!否则探讨毫无意义"在此笔者对后旅游扶贫时代作如下定义!所谓后旅游扶贫时代是指!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即已经使一部分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经济收入达到小康水平的时代!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
首先就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做简要概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火到现在繁荣发展!只用了短短"#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也随之脱贫致富!旅游扶贫也随之提上日程!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旅游扶贫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发现不少问题!对于旅游扶贫时代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做出了很大贡献!笔者就不再赘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给众多旅游者尤其是城市旅游者带来了欢乐!对于此很多学者也作了深入研究!笔者试图结合后旅游扶贫时代和乡村旅游进行一些探索性分析!笔者的基础是建立在旅
"$世纪%$年代以来发展亦非常迅速!涌现出一大批
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
第一作者简介#陈晓燕!女!&%*&年出生!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级硕士研究生&通信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信箱&,-.#$")/*)"*(%""!01234.#56789"):&"9;5
!"#$%&%’()*#+,-.,*/-’0+#%$+%’1,--%.#$’23-45678349’5::;’
--!"#
!""#$%%&’"()*+,’-./01’-2)34")*3
旅游区!如北京平谷蟠桃采摘园和大兴西瓜采摘园!上海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农业大观园!深圳荔枝观光采摘园!成都"农家乐#等$这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而且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据不完全统计!6>>?%6>>9年!中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亿元以上$
屋过分装修!向豪华宾馆看齐!接待设施建设陷入城市化的误区$可惜这些举措非但没有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反而使旅游者失望!因为来自城市的旅游者恰恰是为了逃避其惯常的城市环境而选择生动野趣的乡村旅游的(C5D$这使得那些追逐乡村性的旅游者不得不转移到新的目的地$
显然!这是一个最坏的结果!离开了旅游业!乡村居民收入来源减少!他们的脱贫只是暂时的!如果找不到新的致富途径!他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重新回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此外!虽然旅游业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是这部分相关产业主要是围绕服务行业进行生产的!而失去旅游者这个被服务的群体!将使大部分厂房企业停滞!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当地居民失业$有一项统计!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能带动相关产业提供;个就业岗位$从反面来讲!旅游业每减少一个就业岗位!也将会使相关产业减少工作岗位供给!这就会出现一大部分失业状况$
为了保存原有的乡村性!而又能改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申请一块土地!将村落集体迁出!在新的地方盖上新的现代化住房!购买家用电器!从整体上改变物质生活条件$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6,成本$将整个村子迁出的成本到底有多大!而且由谁来承担这些成本*村民们愿意承担多少*相对于迁出居民来说!他们原住地已经成为其生产劳动’创造财富的工厂!每天往返原住地与新住地之间!他们能否接受呢*况且在没有服务人群的情况下!旅游者会不会住在乡村呢*相比之下!住在原来的村落!既可为游客提供服务!又可免受劳累奔波之苦$+5,文化$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当地居民是否愿意迁出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会不会改变*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研究过电视机带给人们的利弊!弊端之一就是!随着在电视机前消耗时间增长!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已大大减少!这已对文化传承有了一定的影响$况且在新住地!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乡村居民的乡村性还会剩下多少呢G
[**************]7
6>>A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乡村旅游&国线#涉及全国5:多个省’市’自治区$据调查!中国已有至少6万个村!约@::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成都&农家乐(从6>A9年第一家发展至今!小小的旅游项
目做成了大产业!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新兴旅游品牌!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无论从服务质量还是环保意识上!无论从经营种类还是区域布局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成都人以其特有的聪慧与睿智’安逸与休闲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观光旅游形态%%%&农家乐#$截至
5::B年初!成都登记在册的&农家乐#经营户已有B;;>家!&农家乐#已成为成都旅游的特色产品$
当乡村旅游不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农民脱贫致富后!会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呢*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发展乡村旅游大大拉动农村经济!带动人员的
交流$人的流动!必然带来信息’资金’人才’人际的流动$城镇居民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乡村!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意识观念’价值认同’生活习俗的改变和演绎$这种互相渗透的交流!对几千年的小农意识和小生产者习俗!无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改造过程!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C6D$在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消费电气化’现代化的家用设施设备成为他们的首选!如彩电’冰箱’电脑’空调’摩托车等!或赶时代潮流盖上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洋房$很多学者在研究乡村旅游意义的时候都提到!乡村旅游能使那些生活在快节奏’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中的人们摆脱都市的喧嚣!可以使他们回归自然’摆脱压力’愉悦身心’益智健体!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是为了尽最大程度躲避任何具有城市气息的事物!而乡村正好可以满足城市旅游者的需要!但是"一些开办农家旅馆的农户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盲目下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如购置卡拉EF机’游戏机等!大规模建多层住宿楼房!房
+@,政策$中国人多地少!可耕种土地更少!政府
对于土地的审批有着相当严格的制度!对于村落整体迁出!必须按程序逐级审批!不是一两个地方官员大笔一挥就批准的$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特点!是吸引旅游者的基本点!也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标志$在农村城镇化发
中国农学通报第!"卷第#期!$$%年#月
&’’()**+,’-./&0,12345,16.,7’./,**!""
展的今天!具有原始风貌的乡村将越来越少!被保留下来的村落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但其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将成为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随着后旅游扶贫时代的到来!具有原始意义上的乡村将会越来越少!乡村旅游会不会消失呢$
好的保存!反而对旅游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将会出现更多的剩余!要想脱贫致富光靠农业是行不通的!而旅游扶贫就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上述问题!旅游扶贫只是暂时的!而不会持久"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面积将会越来越小"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一部分乡村将会被乡镇所取代"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村落将会被重点保护起来!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这些地区要按照规律接待游客!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村落将会变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乡镇!它不同于城市!有别于乡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旅游目的地!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乡镇文化#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这些将会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中国的边远山区还很贫穷!这些地方将会成为旅游投资商的目标!为了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一些颇具特色的贫困山村将会被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但是要注意处理好笔者所涉及到的问题!乡村旅游才不会衰落"
!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变
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相对发
达的中心城市!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城市游客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同化导致城乡差别日渐缩小以至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由于时尚高消费的城市游客的进入!在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诱导下将对部分村民产生消极影响!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进而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这将从另一方面断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思想文化!直接影响风土民情!随着弱势文化被同化!那些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将会逐渐消失!或者被商业化而不再具有原来本性!这直接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并最终被淘汰"
#结语
旅游所扶之&贫’不能仅局限于物质的贫困!更
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贫困’"发展旅游业!目的是要使得落后地区经济#文化#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向当地居民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在这方面政府责任巨大!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避免出现文中的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参考文献
!--张成君)陈忠萍’论拓展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空间$0&’经济师)*++!)6/2(7"""8+48!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0&’经济地
理)*++,)9,2(:/*4:/8
"西方乡村旅游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小康水平!农
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根据笔者的观点!似乎乡村旅游应该早就消失了%但是!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发达国家的农民不是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耕地数量相对不足!而西方发达国家则相对来说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就能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这就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不欢迎乡村旅游的现象!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旅游收入相对于农业收入只是九牛一毛!对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这种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抵触!使得乡村性得以较(上接第#!$页)
天忙于其它行政事务!业务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基层农技站有足够的业务经费和业务工作时间!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去组织协调#推广实施#监督控制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0&’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9.2(:45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0&’经济地理)*++*)9*2(----*,!4*,,
!!!!!!!!!!!!!!!!!!!!!!!!!!!!!!!!!!!!!!!!!!!!!!!!!!!!!!!!!!!!
参考文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何乐琴)等’农业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0&’农业质量标准)*++.)1!2(!3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