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欧洲货币市场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的第一阶段(2004-2007)
自 2004 年 1 月 1 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协议) 正式实施以来,香港地区的银行即开始为香港地区居民提供人民币存款服务 。首先阶段为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类型,主要目的是方便两地居民的往来及消费。香港的银行开始为个人客户提供款、兑换、汇款、支票和银行卡等基本服务。
因应这几方面的发展,香港在2006年推出一个人民币的清算平台,将香港所需的人民币资金由上海兑换调拨来港,便利在上海平台(盤)的人民币资金可以有效地调进香港的离岸市场,开始建立一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池,为人民币融资,包括人民币债券,缔造必要的条件。
二、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的第二阶断(2007年 至今)
在2007年人民币产品随着政策框架的扩大及金融基建相应的配合而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新阶段。由2007年开始,内地的金融金融机构可以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成为香港人民币融资活动的起点。同年,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平台亦进一步发展成一个人民币的即时支付系统,以方便即时资金调拨。而香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系统)亦加入人民币币种,并与香港的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联网,使人民币债券的交易双方可进行货银两讫结算,大大减少结算风险。 在中央和內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7月推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建立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双向流動的机制,使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009至2010年间,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系统全面采用开放式平台,方便海外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香港的人民币支付平台及活动,全面配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作为中国境外唯一的人民币支付及结算系统,并具有与国家現代化支付系统(CNAPS)联网的优势,香港人民币即時支付系统已吸引了196家直接参与机构,其中170家为外资银行。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统現在每天的交投量是1,500至2,000亿人民币;令人民币成为在香港继港元成为第二主要的交易货币。
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更分別与港元、美元及欧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建立了外汇交易同步交收(PvP)联网,大大減低交易結算风险及活化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場。此外,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分別与CMU系统及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统 (CCASS)建立了货银兩讫結算(DvP)联网,为促進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多样化締造合适的环境,而香港首只人民币股票亦于2011年顺利出台。
案例二:国际货币市场
一、 Libor讲解——Libor操纵案
自2007年年末到2008年9月,随着美国房屋价格的下跌,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并爆发,2008年3月华尔街知名投行贝尔斯登倒闭,当时各大银行资金已经开始趋向紧张,银行间拆借也愈加困难。
但市场的走势并没有反映在Libor上,在美联储连续调降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作为最重要基准利率的3月美元Libor,从2007年9月一路从5%之上,下
跌到不足3%,这期间,Libor市场利率并没有因为市场资金紧张而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8年9月雷曼破产至今,Libor市场利率才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在2007年9月18日将联储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4.75%,并于随后连续降息。在此期间Libor若是完全反映银行间拆借利率,那么由于市场资金紧张的缘故,必然应该高于联邦基金利率,但实际情况是,3月美元Libor与联邦基金利率出现了相同甚至有时偏低的走势。这一状况在2008年2月末市场传闻贝尔斯登面临巨大现金短缺时曾稍有改变,但后续Libor继续持平甚至稍低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8年9月雷曼破产之后Libor才以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运行至今。
从2008年初开始,英国银行家协会等各方开始就Libor的准确性展开调查;2009年,16家银行均被要求提交相关信息,这16家银行是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摩根大通、劳埃德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三菱东京银行、日本农林中央金库、苏格兰皇家银行、西德意志州银行、法国兴业银行;2011年,调查目标锁定在四五家跨国银行,包括瑞银、美国银行、花旗、巴克莱、西德意志州银行。
那么,利率操纵会给这些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带来什么?
1、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危机时降低借贷成本
从此次调查Libor操纵的时间看,国际投行明显压低Libor的时间区间为2007年9月至2008年年底。当时正逢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此前大量发放次级贷款导致了坏账的快速增加,而由次级抵押贷款打包而成的资产抵押证券也因此使得违约率上升。银行间资金拆借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恶化变得紧张,如此时Libor上升将导致银行借贷成本上升,对资金紧缺的银行来说将是雪上加霜。
例如,如果一家大银行债务规模为5000亿美元,其中有10%以Libor为基础计价,那么Libor每压低25个基点(0.25%),一年即可减少1.25亿美元的支出。
2、有利于控制利率衍生品市场
如此规模巨大的利率衍生产品,微小的利率变动都将带来巨大的衍生品实际价值改变。如前文25个基点的利率改变,那么衍生产品的合约将有超过10000亿美元的价值变动。利率衍生品通过利率的变化会完成财富的转移。
通过改变利率,导致衍生品价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从而获得巨额收益。如果能操纵利率,那么国际投行便有动力进行利率操纵从而获得收益。
二、 欧元区国际货币市场案例
9月28日,欧央行(ECB)公布《2012年欧元区货币市场调查报告,该报告根据对105家银行的持续调查作出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1、随着过去一年强劲增长,欧元区货币市场总成交额增加14%(包括借款和贷款)。
2、在无担保市场中,被调查银行现金借款减少38%,贷款也减少31%。所有借贷活动的到期期限集中在一个月以下。隔夜拆借交易额占借款总额的66%,同比减少7%。83%的贷款交易是隔夜交易,同比增加4%。
3、虽然成交量同比下降15%,但是担保市场交易量仍保持最大比重,隔夜期限交易活动交易量下降26%;到期期限一个月以下的成交量下降11%。 资料来源——欧央行 欧洲央行2012年度货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欧洲央行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通过两轮三年期再融资操作向金融系统注入逾1万亿欧元资金。,第二季度欧元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恶化
参与调查的银行认为,今年第二季度无担保货币市场的效率与2011年同期相比显著恶化。调查称,银行认为流动性状况也有所恶化。就有担保货币市场而言,受访银行认为,流动性状况也较去年同期有所恶化,但效率有所提高。普遍认为流动性状况有所恶化。
欧债危机爆发两年多后,为刺激经济增长,欧洲开始大幅放宽货币政策,欧洲央行7月5日宣布,将金融机构基准利率下降25基点,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00%。受此影响,欧盟成员国丹麦央行表示,将丹麦基准存款利率由0.05%下调至负0.2%。全球银行业存款“负利率”的时代篇章被欧洲人打开。
案例三: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一、国内商业银行组织的银团贷款的贷款业务
(一)以上海日本孙氏企业公司为借款人的首笔外币银团贷款
1988年,日本孙氏企业公司在国际投标中以2 805万美元中标获得上海市某开发区一块地50年土地使用权,并拟在该地上建造高级公寓和商务楼。1990年由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组织了由中资银行参加的外汇银团贷款,贷款
金额为1 000万美元,期限4年,贷款利率为LIBOR+1.25%,抵押品是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参加的银行除建行外,尚有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工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爱建信托投资公司。
(二)由外资银行首次组建人民币银团贷款
2005年2月底,由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牵头组建了由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荷兰商业银行等17家外资银行参加的10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期限为3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5.184%(下浮10%)。借款人是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三)南水北调工程或488亿元银团贷款
2005年3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的银团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承诺213亿元,中国建行承诺85亿元,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各承诺60亿元,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各承诺5亿元贷款。
二、中国银团贷款业务的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一)1986年9月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x90万千瓦装机项目,中国银行以进口买方信贷向7家银行借入131.456亿法郎,向英国10家银行借入4.29亿英镑的银团贷款,转贷给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贷款期为22年,中国银行承担全部风险 (二)1986年12月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以中国银行为牵头行,组织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39家银行参加银团贷款4.75亿美元,期限为10~12年,贷给“中国岛溪煤炭开发公司”。
案例四:国际债券市场
一、全球债券发行量
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券发行量达1.16万亿美元 创新记录 ,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09年第一季度的1.155万亿美元
二、扬基债券
百度发行15亿美元
百度11月5日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424B5、F-3ASR等相关文件,该公司将发行美元债券,摩根大通、高盛为主承销商,澳新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为联合承销商,目前发债规模尚未公布,债券将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交易。
11月5日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初次将百度的信用评级评定为“A3”。(属中上级),11月7日,百度披露发行美元债券计划初步文件。Fitch(惠誉评级机构)称将给于百度美元债券A评级,原因是考虑到百度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地位,以及其政府关系的良好。
11月21日消息,百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代码:BIDU)已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了15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7.5亿美元、利率2.25%的5年期债券,以及7.5亿美元、利率3.5%的10年期债券。扣除承销折扣、佣金以及预计的净发行支出后,百度预计将从这次债券发行中获得将近14.916亿美元。
案例五: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即LSE),简称“伦敦证交所”是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伦敦不仅是欧洲债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伦敦的规模与位置,意味着它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往欧洲的理想门户。在保持伦敦的领先地位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扮演着中心角色。伦敦证交所运作世界上国际最强的股票市场,其外国股票的交易超过其它任何证交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历程:
1773年,英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成立。 180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获得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乔治三世国王给它颁发了“皇家特许经营许可证”。最初主要交易政府债券,之后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陆续上市交易。此后,在英国其他地方也出现广大证券交易所,高峰时期达30余家。
1967年,英国各地交易所组成了7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
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合并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听,各地证券交易所于80年代后期停止运作。
1995年12月,该交易所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归属爱尔兰共和国,另一部分归属英国,即现在的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促进当时英国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英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促进了交易所自身的壮大,从而确立了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交易所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证券交易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几大特点:
IPO融资额世界第一:2006年IPO融资额为350亿美元,超过纽交所、纳斯达克市场、欧交所等几大世界重要证券交易所中心并排名第一
海外公司上市的最佳选择:2007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专业证券 市场及高成长市场共计有252个首次公开募集(IPO),融资总额520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22个国家的86家外国公司,融资总额为290亿美元。
国际化程度最高:截至2010年,上司公司总数为英国公司2588家,外国公司717家。主板上市的英国企业总市值38640亿美元;主板上市的外国企业总市值45860亿美元。英国公司股票交易额8.1万亿美元;国际公司股票交易额7.3万亿美元。
部分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HSBC TOTAL XSTRATA BP等
部分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华西水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广州置业等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东海商业软件、PAQ国际控股、Sweet China、扬子投资等中国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上市。2010年10月21日深圳市全球锁安防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GLOK),推荐和发行集团普通股,发行量2.5亿股,成为国内首家安防保险行业上市公司。
案例六: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类型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以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十一五”时期末,在上海的金融机构总数已经达到1049家,各类新型的功能性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在全国领先的金融对外开放格局。“十一五”时期末,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21家占全国总数的2/3,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的85%以上,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占到全国的将近一半,全国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汇聚上海。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不断优化的金融发展环境。特别是,上海颁布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例》后不断优化集聚金融机构和人才、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伦敦城每年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一类由47项客观数据支撑的14项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一类由网上问卷调查的数据构成金融中心主观评价。
2007年以来6次评估中, 上海列次排名中分别排在24、35、34、31、32、
10。尽管如此,上海或是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度缺陷。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制度缺陷,65%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行为;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十分普遍和严重。
美国与欧洲的金融中心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地位,继续占有全球金融服务约3/4的市场份额。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便宜、大量消耗资源和生产效率低水平基础上的外延式增长。
2009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7%,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如新加坡达到26%。香港达到22%~25%。
截至2009年,有超过2/3的全球银行资产仍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他们获取了全球投资银行服务收益的3/4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股票交易所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占有全球股票市场约2/3的资本额,占据全球股票交易量79%的份额,股票衍生品超过了全球总量的3/4.。在债券票据方面,有超过70%的私人、公共债券和近80%的利率衍生品净值在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登记,有近3/4的国际债券在纽约或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发行。英国和美国占据了全球外汇交易量的50%,外汇衍生品交易的70%是在伦敦和芝加哥进行的。
金融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北京GDP达到了12153.03亿元,近金融街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就占全国的60%以上,金融企业运营总资产达到13万亿,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以上的保险资金。2010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大陆企业42家,其中30家企业总部聚集在北京。
上海在吸引外资银行方面面临的挑战
尽管上海经济增长较快,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相对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而言,经济总量还不大,经济基础尚不坚实,人均收入水平和这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仍有待做大做深做强。虽然上海已成为国内金融市场最
集中的城市,金融市场的种类日益齐全,但是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不够,上海金融市场作为有影响力的定价中心尚未形成。
对资本的严格管制,仍然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
人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据统计,2009年,上海市金融业员工约20万(包括劳务派遣工),仅占全市人口的1%。而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占比则超过10%,二是金融高端人才缺乏,目前外资银行的高端管理人员,大多是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或者是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华人,本土的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金融监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在上海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但是监管体制不够灵活,监管范围的有效性、系统性、持续性和科学性都有待提高。
税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英国《银行家》评选出的”年度最佳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太的新加坡、悉尼;欧洲的马恩岛、泽西岛;中东与非洲的巴林、迪拜;美洲的巴哈马、开曼群岛等都榜上有名。这些金融中心的发展速度以及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具备了较大了竞争优势。例如:
1.孟买
作为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进出口银行总部所在地的孟买,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孟买集中了印度50%的现金流量、92%的股票交易,经济总量占全印度的15%,早已是印度乃至南亚地区最大的金融、商业、工业和经济中心。目前,孟买主板股票市场2家(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其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00家,股票可全流通。
2.迪拜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主要为西欧和东亚间的这一区域提供金融服务。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就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高端企业,包括前十强在内的139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在迪拜开展业务。
3.巴林
巴林以金融及房地产、石油天然气业为重点产业,分别占该国2006年GDP的32.4%和25.1%。巴林因完善的金融监管以及相对自由的经营环境吸引了国际上以及波斯湾地区的金融机构。
案例一:欧洲货币市场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的第一阶段(2004-2007)
自 2004 年 1 月 1 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协议) 正式实施以来,香港地区的银行即开始为香港地区居民提供人民币存款服务 。首先阶段为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类型,主要目的是方便两地居民的往来及消费。香港的银行开始为个人客户提供款、兑换、汇款、支票和银行卡等基本服务。
因应这几方面的发展,香港在2006年推出一个人民币的清算平台,将香港所需的人民币资金由上海兑换调拨来港,便利在上海平台(盤)的人民币资金可以有效地调进香港的离岸市场,开始建立一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池,为人民币融资,包括人民币债券,缔造必要的条件。
二、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的第二阶断(2007年 至今)
在2007年人民币产品随着政策框架的扩大及金融基建相应的配合而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新阶段。由2007年开始,内地的金融金融机构可以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成为香港人民币融资活动的起点。同年,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平台亦进一步发展成一个人民币的即时支付系统,以方便即时资金调拨。而香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系统)亦加入人民币币种,并与香港的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联网,使人民币债券的交易双方可进行货银两讫结算,大大减少结算风险。 在中央和內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7月推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建立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双向流動的机制,使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009至2010年间,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系统全面采用开放式平台,方便海外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香港的人民币支付平台及活动,全面配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作为中国境外唯一的人民币支付及结算系统,并具有与国家現代化支付系统(CNAPS)联网的优势,香港人民币即時支付系统已吸引了196家直接参与机构,其中170家为外资银行。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统現在每天的交投量是1,500至2,000亿人民币;令人民币成为在香港继港元成为第二主要的交易货币。
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更分別与港元、美元及欧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建立了外汇交易同步交收(PvP)联网,大大減低交易結算风险及活化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場。此外,香港的人民币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分別与CMU系统及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统 (CCASS)建立了货银兩讫結算(DvP)联网,为促進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多样化締造合适的环境,而香港首只人民币股票亦于2011年顺利出台。
案例二:国际货币市场
一、 Libor讲解——Libor操纵案
自2007年年末到2008年9月,随着美国房屋价格的下跌,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并爆发,2008年3月华尔街知名投行贝尔斯登倒闭,当时各大银行资金已经开始趋向紧张,银行间拆借也愈加困难。
但市场的走势并没有反映在Libor上,在美联储连续调降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作为最重要基准利率的3月美元Libor,从2007年9月一路从5%之上,下
跌到不足3%,这期间,Libor市场利率并没有因为市场资金紧张而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8年9月雷曼破产至今,Libor市场利率才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在2007年9月18日将联储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4.75%,并于随后连续降息。在此期间Libor若是完全反映银行间拆借利率,那么由于市场资金紧张的缘故,必然应该高于联邦基金利率,但实际情况是,3月美元Libor与联邦基金利率出现了相同甚至有时偏低的走势。这一状况在2008年2月末市场传闻贝尔斯登面临巨大现金短缺时曾稍有改变,但后续Libor继续持平甚至稍低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8年9月雷曼破产之后Libor才以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运行至今。
从2008年初开始,英国银行家协会等各方开始就Libor的准确性展开调查;2009年,16家银行均被要求提交相关信息,这16家银行是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摩根大通、劳埃德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三菱东京银行、日本农林中央金库、苏格兰皇家银行、西德意志州银行、法国兴业银行;2011年,调查目标锁定在四五家跨国银行,包括瑞银、美国银行、花旗、巴克莱、西德意志州银行。
那么,利率操纵会给这些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带来什么?
1、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危机时降低借贷成本
从此次调查Libor操纵的时间看,国际投行明显压低Libor的时间区间为2007年9月至2008年年底。当时正逢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此前大量发放次级贷款导致了坏账的快速增加,而由次级抵押贷款打包而成的资产抵押证券也因此使得违约率上升。银行间资金拆借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恶化变得紧张,如此时Libor上升将导致银行借贷成本上升,对资金紧缺的银行来说将是雪上加霜。
例如,如果一家大银行债务规模为5000亿美元,其中有10%以Libor为基础计价,那么Libor每压低25个基点(0.25%),一年即可减少1.25亿美元的支出。
2、有利于控制利率衍生品市场
如此规模巨大的利率衍生产品,微小的利率变动都将带来巨大的衍生品实际价值改变。如前文25个基点的利率改变,那么衍生产品的合约将有超过10000亿美元的价值变动。利率衍生品通过利率的变化会完成财富的转移。
通过改变利率,导致衍生品价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动,从而获得巨额收益。如果能操纵利率,那么国际投行便有动力进行利率操纵从而获得收益。
二、 欧元区国际货币市场案例
9月28日,欧央行(ECB)公布《2012年欧元区货币市场调查报告,该报告根据对105家银行的持续调查作出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1、随着过去一年强劲增长,欧元区货币市场总成交额增加14%(包括借款和贷款)。
2、在无担保市场中,被调查银行现金借款减少38%,贷款也减少31%。所有借贷活动的到期期限集中在一个月以下。隔夜拆借交易额占借款总额的66%,同比减少7%。83%的贷款交易是隔夜交易,同比增加4%。
3、虽然成交量同比下降15%,但是担保市场交易量仍保持最大比重,隔夜期限交易活动交易量下降26%;到期期限一个月以下的成交量下降11%。 资料来源——欧央行 欧洲央行2012年度货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欧洲央行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通过两轮三年期再融资操作向金融系统注入逾1万亿欧元资金。,第二季度欧元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恶化
参与调查的银行认为,今年第二季度无担保货币市场的效率与2011年同期相比显著恶化。调查称,银行认为流动性状况也有所恶化。就有担保货币市场而言,受访银行认为,流动性状况也较去年同期有所恶化,但效率有所提高。普遍认为流动性状况有所恶化。
欧债危机爆发两年多后,为刺激经济增长,欧洲开始大幅放宽货币政策,欧洲央行7月5日宣布,将金融机构基准利率下降25基点,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00%。受此影响,欧盟成员国丹麦央行表示,将丹麦基准存款利率由0.05%下调至负0.2%。全球银行业存款“负利率”的时代篇章被欧洲人打开。
案例三: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一、国内商业银行组织的银团贷款的贷款业务
(一)以上海日本孙氏企业公司为借款人的首笔外币银团贷款
1988年,日本孙氏企业公司在国际投标中以2 805万美元中标获得上海市某开发区一块地50年土地使用权,并拟在该地上建造高级公寓和商务楼。1990年由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组织了由中资银行参加的外汇银团贷款,贷款
金额为1 000万美元,期限4年,贷款利率为LIBOR+1.25%,抵押品是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参加的银行除建行外,尚有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工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爱建信托投资公司。
(二)由外资银行首次组建人民币银团贷款
2005年2月底,由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牵头组建了由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荷兰商业银行等17家外资银行参加的10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期限为3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5.184%(下浮10%)。借款人是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三)南水北调工程或488亿元银团贷款
2005年3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的银团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承诺213亿元,中国建行承诺85亿元,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各承诺60亿元,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各承诺5亿元贷款。
二、中国银团贷款业务的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一)1986年9月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x90万千瓦装机项目,中国银行以进口买方信贷向7家银行借入131.456亿法郎,向英国10家银行借入4.29亿英镑的银团贷款,转贷给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贷款期为22年,中国银行承担全部风险 (二)1986年12月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以中国银行为牵头行,组织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39家银行参加银团贷款4.75亿美元,期限为10~12年,贷给“中国岛溪煤炭开发公司”。
案例四:国际债券市场
一、全球债券发行量
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券发行量达1.16万亿美元 创新记录 ,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09年第一季度的1.155万亿美元
二、扬基债券
百度发行15亿美元
百度11月5日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424B5、F-3ASR等相关文件,该公司将发行美元债券,摩根大通、高盛为主承销商,澳新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为联合承销商,目前发债规模尚未公布,债券将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交易。
11月5日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初次将百度的信用评级评定为“A3”。(属中上级),11月7日,百度披露发行美元债券计划初步文件。Fitch(惠誉评级机构)称将给于百度美元债券A评级,原因是考虑到百度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地位,以及其政府关系的良好。
11月21日消息,百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代码:BIDU)已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了15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7.5亿美元、利率2.25%的5年期债券,以及7.5亿美元、利率3.5%的10年期债券。扣除承销折扣、佣金以及预计的净发行支出后,百度预计将从这次债券发行中获得将近14.916亿美元。
案例五: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即LSE),简称“伦敦证交所”是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伦敦不仅是欧洲债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伦敦的规模与位置,意味着它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往欧洲的理想门户。在保持伦敦的领先地位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扮演着中心角色。伦敦证交所运作世界上国际最强的股票市场,其外国股票的交易超过其它任何证交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历程:
1773年,英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成立。 180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获得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乔治三世国王给它颁发了“皇家特许经营许可证”。最初主要交易政府债券,之后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陆续上市交易。此后,在英国其他地方也出现广大证券交易所,高峰时期达30余家。
1967年,英国各地交易所组成了7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
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合并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听,各地证券交易所于80年代后期停止运作。
1995年12月,该交易所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归属爱尔兰共和国,另一部分归属英国,即现在的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促进当时英国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英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促进了交易所自身的壮大,从而确立了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交易所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证券交易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几大特点:
IPO融资额世界第一:2006年IPO融资额为350亿美元,超过纽交所、纳斯达克市场、欧交所等几大世界重要证券交易所中心并排名第一
海外公司上市的最佳选择:2007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专业证券 市场及高成长市场共计有252个首次公开募集(IPO),融资总额520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22个国家的86家外国公司,融资总额为290亿美元。
国际化程度最高:截至2010年,上司公司总数为英国公司2588家,外国公司717家。主板上市的英国企业总市值38640亿美元;主板上市的外国企业总市值45860亿美元。英国公司股票交易额8.1万亿美元;国际公司股票交易额7.3万亿美元。
部分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HSBC TOTAL XSTRATA BP等
部分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华西水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广州置业等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东海商业软件、PAQ国际控股、Sweet China、扬子投资等中国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上市。2010年10月21日深圳市全球锁安防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GLOK),推荐和发行集团普通股,发行量2.5亿股,成为国内首家安防保险行业上市公司。
案例六: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类型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以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十一五”时期末,在上海的金融机构总数已经达到1049家,各类新型的功能性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在全国领先的金融对外开放格局。“十一五”时期末,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21家占全国总数的2/3,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的85%以上,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占到全国的将近一半,全国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汇聚上海。
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不断优化的金融发展环境。特别是,上海颁布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例》后不断优化集聚金融机构和人才、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伦敦城每年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一类由47项客观数据支撑的14项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一类由网上问卷调查的数据构成金融中心主观评价。
2007年以来6次评估中, 上海列次排名中分别排在24、35、34、31、32、
10。尽管如此,上海或是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度缺陷。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制度缺陷,65%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行为;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十分普遍和严重。
美国与欧洲的金融中心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地位,继续占有全球金融服务约3/4的市场份额。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便宜、大量消耗资源和生产效率低水平基础上的外延式增长。
2009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7%,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如新加坡达到26%。香港达到22%~25%。
截至2009年,有超过2/3的全球银行资产仍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他们获取了全球投资银行服务收益的3/4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股票交易所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占有全球股票市场约2/3的资本额,占据全球股票交易量79%的份额,股票衍生品超过了全球总量的3/4.。在债券票据方面,有超过70%的私人、公共债券和近80%的利率衍生品净值在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登记,有近3/4的国际债券在纽约或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发行。英国和美国占据了全球外汇交易量的50%,外汇衍生品交易的70%是在伦敦和芝加哥进行的。
金融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北京GDP达到了12153.03亿元,近金融街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就占全国的60%以上,金融企业运营总资产达到13万亿,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以上的保险资金。2010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大陆企业42家,其中30家企业总部聚集在北京。
上海在吸引外资银行方面面临的挑战
尽管上海经济增长较快,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相对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而言,经济总量还不大,经济基础尚不坚实,人均收入水平和这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仍有待做大做深做强。虽然上海已成为国内金融市场最
集中的城市,金融市场的种类日益齐全,但是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不够,上海金融市场作为有影响力的定价中心尚未形成。
对资本的严格管制,仍然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
人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据统计,2009年,上海市金融业员工约20万(包括劳务派遣工),仅占全市人口的1%。而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占比则超过10%,二是金融高端人才缺乏,目前外资银行的高端管理人员,大多是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或者是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华人,本土的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金融监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在上海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但是监管体制不够灵活,监管范围的有效性、系统性、持续性和科学性都有待提高。
税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英国《银行家》评选出的”年度最佳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太的新加坡、悉尼;欧洲的马恩岛、泽西岛;中东与非洲的巴林、迪拜;美洲的巴哈马、开曼群岛等都榜上有名。这些金融中心的发展速度以及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具备了较大了竞争优势。例如:
1.孟买
作为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进出口银行总部所在地的孟买,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孟买集中了印度50%的现金流量、92%的股票交易,经济总量占全印度的15%,早已是印度乃至南亚地区最大的金融、商业、工业和经济中心。目前,孟买主板股票市场2家(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其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00家,股票可全流通。
2.迪拜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主要为西欧和东亚间的这一区域提供金融服务。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就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高端企业,包括前十强在内的139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在迪拜开展业务。
3.巴林
巴林以金融及房地产、石油天然气业为重点产业,分别占该国2006年GDP的32.4%和25.1%。巴林因完善的金融监管以及相对自由的经营环境吸引了国际上以及波斯湾地区的金融机构。